孔雀魚苗長到多大能和大魚合缸,不必著急飼養魚苗的容器有很多!

2020-12-05 養魚老道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魚友們問到了這個問題,就是孔雀魚的小魚苗長到多大才可以和成魚合缸?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有個確定的數值,有的魚友說,等到小魚長到2釐米以上,其實這個釐米數很少會有人去測量,而且大多數也根本測不準。

有的魚友說半個月或者一個月,但是這其中牽扯到了我們投餵的是什麼飼料,以及小魚苗的生長速度,有的魚友一直投餵的是豐年蝦,有的魚友投餵的是魚飼料,這個根本就沒有辦法去考量。

另外的一些魚友說,分出雌雄之後就可以把小魚苗和大魚合缸了,這個倒是有點道理,因為只要是能夠分出公母,基本上小魚苗就已經很大了,這個時候大魚是吃不下的。

其實能夠提出在這個問題的魚友,一般的情況是因為家裡的魚缸不夠用,所以急於把小魚苗和大魚合缸。

養魚老道以前也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多數時候就是看小魚苗是否能夠大過成魚的嘴巴,就這一條基本完事了,現在的孔雀魚質量不是很好,尤其是自己繁殖的小魚苗,其中會出現一些殘疾。

比如說從遊姿上我們就能夠看出,體型不正的魚苗是身體筆直一個姿勢遊的,有點竄的味道,有的魚苗身體背部塌陷,還有的魚苗天生就是針尾或者尾巴變形,那麼我們就可以拿這些魚苗做實驗了,先把它們扔到魚缸裡,看大魚吃不吃就是了。

一般的魚苗新到魚缸裡,大魚都會去追逐它,如果它們吞不下去就會逐漸放棄,如果魚缸裡障礙物較多,小魚苗也會有一定的概率倖存下來。

但是,我們永遠不要去忽略的一點就是,魚缸裡混養的其他魚,比如說藍曼龍之類的,嘴巴就比孔雀魚大,如果魚缸裡飼養有燕魚的話,除非我們的成年孔雀魚個體較大,否則的話,即使是成年雄魚,也完全有被燕魚吃掉的危險。

這就要看我們所飼養的燕魚體型多大了,像現在的秘魯,以前的銀燕等等,還有寬版的墨燕、個體都不小,一般的孔雀魚是很輕鬆的就會被吃掉,所以說有成年燕子的魚缸裡,小孔雀魚苗是堅決不能夠合缸的。

如果實在是沒有空間,不是還有隔離盒嗎,我們就先養著也是可以的,這個問題我們一定不能夠著急,小孔雀魚苗如果是飼養的密度合理,在很多的瓶瓶罐罐中都可以生活,像普通的礦泉水瓶,打上幾個眼,往魚缸裡一掛,完全就可以飼養魚苗的。

我們小時候都是用的罐頭瓶,到了冬天沒地方放置小魚苗,魚缸裡就能轉著圈掛滿罐頭瓶子,還不是一樣的飼養?一點問題也沒有的,到了夏天溫度適應,隨便找一個大的塑料桶也能夠養很多。

如果是放置在陽臺上生出綠苔來,那就更好了,孔雀魚苗會生長的更快,但是溫度太高就要搬回室內,飼養一個夏天,小孔雀魚都能達到和成魚合缸的標準了,現在這個季節裡只能先將就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孔雀魚小魚,多久能和大魚一起合缸飼養?取決於以下很多因素
    飼養密度一大、水溫一高,小魚的死亡率就會大幅度提升。光照時間過長,不但容易導致水溫不恆定,還會造成過度爆藻等現象,對於小魚苗也不是什麼好事情,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小魚苗和大魚合缸。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大魚的飼養密度不大、水體空間大如果說我們的魚缸裡有幾十條成年孔雀魚,只有十幾條小魚苗在那裡和它們共同生活,尤其是個體較小的,那麼,基本上它們必死無疑。
  • 孔雀魚苗經常出現在魚缸水面正常嗎,多大的魚苗不會被水泵吸附?
    其中有一位魚友評論道,我家六瓦的水泵都能吸住吸死三四釐米的蘭壽苗,你這個孔雀魚苗還不是都得吸進去?還有一些魚友問到了,孔雀魚苗都在水面遊動是不是缺氧了或者患病了呢?體質決定一切,其他的問題都是多餘的,無力遊動和到水面攝食,它能是一個狀態嗎?
  • 為什麼孔雀魚苗容易針尾,而其他卵胎生觀賞魚的魚苗卻很少見?
    如果我們拿個放大鏡仔細查看,就會很容易看到,已經成活的小魚苗在搖尾期間就可能出現了針尾,而一旦出現針尾這種現象,小魚苗有可能在產卵板上掛不住跌落到缸底或者直接死亡,當然有些觀賞魚的魚苗本身就適合在底部繁殖,跌落缸底也沒有問題,但是大多數這種情況,就是魚苗體虛或者針尾了,這個現象大魚是不用放大鏡也能看到的,所以它們就會毫不客氣的吃掉這些魚苗
  • 使用綠水飼養孔雀魚苗,是不是初期可以不用投餵魚食了?
    在剛才的一篇文章中,養魚老道提到了我的孔雀魚和金魚和平共處,並且繁殖了很多的小魚苗,有的魚友問到了,我的這些孔雀魚苗使用了什麼開口料?我很不好意思的告訴大家,我根本就沒有餵過它們,事實就是如此,我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實話實說的,那麼它們是靠什麼生存的呢?
  • 孔雀魚苗長白毛、被水泵吸附或者爛尾巴,都會與一個原因有關
    因為魚店老闆這幾天出去進魚了,後天就回來了,說不定能給我帶回來一些好品種的觀賞魚呢,我也需要調整一下魚缸裡的飼養品種了,看到很多全紅孔雀魚都快生了,其實我也有些捨不得,不過目前也只能如此了。被水泵抽走的小魚苗不是沒有,但是絕對不會是大多數我也看到了很多魚友飼養這些小魚苗的魚缸,絕對不會有超過80釐米的,大部分都是很小的魚缸,最多大不過50釐米,在這樣的小魚缸裡,一個水妖精就完全可以了,我的80釐米魚缸,也不過是使用了一個15瓦的水泵,而且還把流量開到最低,它怎麼可能把小魚苗給輕易地抽走,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 很多孔雀魚的魚苗死在了隔離盒裡,原因到底會在哪裡?
    因此來說,很多魚友使用隔離盒繁殖孔雀魚之類的小魚苗,最後之所以它們會發病,大部分都是因為魚苗的飼養數量過多、水質較差、氧氣量不充足和投餵過量等這些問題,導致了小魚苗逐漸開始患病,最後出現大批量死亡的現象。
  • 繁殖的紅箭魚苗為什麼會出現大量死亡現象,不都是一樣的養法嗎?
    一、幼魚體質虛弱的明顯表現1、以上這位魚友遇到的問題,就是魚苗的體質過於虛弱,這個與大魚的身體強壯與否是有很大的關係的。2、紅箭魚苗不同於孔雀魚,孔雀魚的小魚苗如果是早產,大多數會帶有大大的卵黃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那是因為孔雀魚一般的胎斑較為明顯,我們能夠輕易地看得出來大魚是否臨產。
  • 學會這幾招,孔雀魚苗就不會死!
    我以前養的孔雀魚魚苗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因為當時我剛接觸養魚,所以不怎麼會養魚,再加上我也沒有多餘的魚缸來養小魚苗,所以我就一直放在隔離盒裡邊養。但是你會發現,在隔離和養大的魚和在魚缸中養大的魚是不一樣的,隔離盒中的魚,生長速度是非常慢的,所以我們儘量去弄一個魚缸來單獨的去飼養小魚苗。
  • 剛出生的孔雀魚苗何時倒缸合適,使用什麼工具能夠撈取上來?
    很多魚友問到了孔雀魚苗的撈取和倒缸以及投餵問題,養魚老道這麼說吧,不會撈取魚苗的魚友不能說是就會飼養觀賞魚。 哈哈,我發現很多魚友撈魚的水平就不及格,包括了老鄒大叔,你若是讓他撈個魚,他就立刻愁眉苦臉了。
  • 觀賞魚苗不是患病就是養死了,原因在哪,為什麼我要給魚苗分缸?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昨天養魚老道看到了金魚苗和孔雀魚苗的狀態之後,立刻予以了換水和分缸的處理。明明質量很好的孔雀魚苗,為什麼出現了部分趴缸現象?早在幾天前,我就發現有部分的孔雀魚苗開始出現了趴缸的跡象,按理說這個事情根本就不應該發生,首先是水質和水溫沒有問題,飼養密度其實當時並不算大,只是最近幾天由於金魚苗的成長,顯得略微擁擠一點罷了。
  • 孔雀魚苗的針尾問題會有哪些因素造成,真的是遺傳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飼養過孔雀魚的魚友或許會發現一個現象,假如說我們購買的孔雀魚數量比較多的時候,有的孔雀魚入缸之後,就會迅速的一頭扎到缸底,然後一動也不敢動,尾巴也是全部耷拉下來,如果這種情況在一兩天之內得不到好轉,那麼這隻孔雀魚能夠活下來的概率就不大
  • 孔雀魚苗怎麼養呢?看你就知道了
    實際上,小孔雀魚苗在出生半天后倒缸沒問題,這個養魚老道都試過了,把它們從出生的瓶瓶罐罐裡輕輕倒到大魚缸裡,根本不存在什麼問題,直接倒缸就好了,但卵生的小魚苗卻不行。這種雜食性魚類,如果用源湖的水,那麼水中就會有藻類,這些藻類是魚很好的餌料,這樣可以減少魚食,另外,我們還可以到野外捕食,如水蚤、水蚓等給魚吃,或者直接用一些小顆粒的商品餌吃。還有就是母魚肚子發黑,洩殖孔突出,是即將下毒的幼魚的表現。母魚可單獨撈出飼養,若為新水,可迅速產仔。通常夜間產仔數、產仔數,一般看母魚的大小,可以多產百條以上,少產百條以上。
  • 孔雀魚生完小魚要把水全換掉,要不然大魚會死,是不是真的?
    這個問題我也早就說過了,別以為隔離盒和主缸通氣,它裡面就不會缺氧,一窩小魚只有十來條和一窩一百來條,它的飼養密度可能一樣嗎,這個問題不是明擺著嗎?主缸的水體大小和飼養密度到底如何,是不是能夠缺氧,那還是問題呢,更別說一個隔離盒了。
  • 只要有個魚缸或者容器,都能養好觀賞魚,就看我們如何去使用了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飼養觀賞魚,由於品種眾多、形態不一,因此我們選擇的飼養容器也是形形色色,未必一定要去使用大型水族箱飼養,我們只能說,配備合理的過濾設備、魚缸的水體大一些,我們飼養起觀賞魚的難度會相應小很多。只是相對來說,魚缸越大越好、水體越大越好。
  • 飼養孔雀魚,使用什麼過濾系統為佳,這也能成為大家的難題嗎?
    飼養孔雀魚苗可以不加任何過濾的,哪怕沒有水妖精最近連續收到了很多新魚友的困惑,說是我的孔雀魚苗太小了,如果不添加過濾的話,這個水質就無法處理,如果添加過濾的話,這個小魚苗又容易被過濾抽取。說是很多魚友建議他在水泵進水口加個絲襪,但是即使加了絲襪,小魚苗還是會被吸死,難道說事情到了這個份上,我們還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了嗎?水泵的功率太大了,僅此而已嘛。真正飼養孔雀苗的魚缸基本上是沒有過濾的,我的魚缸確實是有,但是我的過濾才開的多大?
  • 如何提高孔雀魚苗的存活率?如何讓它在一個月左右發色?
    孔雀魚非常受人歡迎,在水族市場上有很多的這種魚。他的外形十分漂亮,繁殖起來比較快,但是這種魚雖然大量的繁殖,但是有的魚苗存活率比較低,這也讓很多養殖孔雀魚的人感到比較麻煩。那麼如何才能夠提高孔雀魚苗的存活率呢?如何能夠讓這些孔雀魚在一個月左右發色?我向一些養魚高手諮詢了相關知識,整理如下,分享給大家。第一:要在養魚的時候給孔雀魚一個大空間。很多人在養魚的時候,會存在一個誤區,認為這種魚的個頭小就買一個小型的魚缸。這些小魚缸只有1公分左右,魚兒遊動的空間比較狹小。在小缸裡面的魚兒,即使想要長大,也是比較困難的。
  • 選擇給孔雀魚投餵的食物有很多,但是有一種,不適合投餵魚苗
    我們小時候養魚,尤其是小型卵胎生熱帶魚,老三樣就是孔雀、紅箭、黑瑪麗,那時候的這些小魚品種雖然沒有現在豐富,但是體質都很好,都是採取活魚蟲餵養,紅箭魚即使在魚店內,也能買到紅彤彤的普通紅箭、高鰭紅箭、燕尾紅箭,而現在基本上是看不到了。
  • 繁殖各種觀賞魚苗,到底需不需要加裝氧氣和過濾系統?
    昨天養魚老道給大家發了關於迷你鸚鵡魚繁殖魚苗的視頻,這已經是兩個月來的第三窩了,很多魚友都在問魚缸裡有過濾嗎,魚缸裡有供氧嗎,我們的魚缸裡還有過濾器,如果小魚苗出生了應該怎麼辦?養魚老道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凡是魚缸裡有過濾器還能夠繁殖魚苗的,大部分都是屬於意外情況,這是我們繁殖觀賞魚根本就不提倡的,不管如何去操作,這個都不是很正確的方式。
  • 有個錯誤很多人常犯,改進後能提升存活率
    然而,每個人在繁殖孔雀魚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繁殖出的孔雀魚苗是否會長得很小。常有這些孔雀魚苗繁殖出來,養著就成了很小的尾巴,後來得了針尾病,又慢慢地一條一條地死去,真是令人痛惜。那該怎麼做,才能保證這些孔雀魚苗能順利成長,並能在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裡把顏色染好?
  • 為什麼孔雀魚經常會爛身,真的沒有容易飼養的孔雀魚了嗎?
    但是在魚店裡成年的孔雀魚還是較多的,不過在我們魚友們的手中,小孔雀魚苗或者亞成苗也有很多,我們都可以隨時找得到。再者就是和其他觀賞魚的道理一樣,越是高檔的品種,越是不容易飼養和繁殖,所以說我們不要去購買不明出處的所謂高檔魚,還是到當地的魚友手中購買最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