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由於盛夏季節的到來,很多魚友的小魚苗開始爆缸了,爆缸之後就會面臨很多很多的問題,而且,在這個季節裡繁殖過多的小魚,如果飼養水體較小的話,無論是水溫、水質我們都很難控制。
飼養密度一大、水溫一高,小魚的死亡率就會大幅度提升。
光照時間過長,不但容易導致水溫不恆定,還會造成過度爆藻等現象,對於小魚苗也不是什麼好事情,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小魚苗和大魚合缸。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算什麼問題,但是很多新魚友都在詢問,原因會在哪裡呢?
大魚的飼養密度本來就很大,而且魚缸沒有遮蔽物、投餵不及時
為什麼有些魚友的小孔雀魚,出生後管也不管,直接就可以在大魚的魚缸裡任其生存?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大魚的飼養密度不大、水體空間大
如果說我們的魚缸裡有幾十條成年孔雀魚,只有十幾條小魚苗在那裡和它們共同生活,尤其是個體較小的,那麼,基本上它們必死無疑。
第二、裸缸或者適度造景,小魚苗無處躲藏
再者就是裸缸飼養,或者說少量造景和栽種水草,魚缸的剩餘空間太大,小魚苗根本就無處躲藏,當然會被大魚直接吃掉了。
第三、投餵不當、食物缺乏
第三點就是大魚投餵不及時,造成了它們的極度飢餓,所以小魚苗就會被攝食。
在注意了上述的問題以後,適口性是擺在第一位的問題
如果說,我們能夠適度注意上述的所有問題,那麼剩下來的就只有兩點:
第一點,就是適口性的問題
也就是說小魚的個體足夠大,在大魚即使極度飢餓的情況下,它們也無法吞食小魚,這是我們大小魚混養的一個最佳效果。
對於這個問題,是無法用什麼時間點來衡量的,由於我們投餵的魚飼料和飼養水體不同,小魚苗的生長期也不會一樣,怎麼可能有什麼具體時間呢?
所以說,一切全靠魚主人的細心觀察,如果說,這個問題也要經常去問別人的話,可見我們平時到底看沒看過我們的觀賞魚。
第二點,必須有適度的取捨
很多新魚友在大小魚合缸時,會出現一些現象,比如說:
一開始放入幾條小孔雀魚做實驗,結果由於大魚的數量眾多,很快它們就被吃掉了,這個一般是由於小魚苗的個體太小,還有上述的一些原因。
但是,如果我們一次性大批量放入魚苗的話,大魚反而不吃了,這也是有可能的事情,正如我的羅漢魚缸,放入一條清道夫挨咬,放兩條沒事,放入第三條,又突然引起了羅漢魚的注意,結果,第三條清道夫拜拜了,其他兩條反而和清道夫相安無事,這個就是需要我們自己去觀察和有所取捨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小魚苗的個體看起來已經足夠大,放入後大魚對其置之不理,但是假以時日,我們的投餵跟不上的話,可能部分魚苗也會被咬死,這也有可能的,因此,對於這種現象,還是那句話,沒有取捨就別合缸,玩不起就別玩了。
魚缸裡還有其他觀賞魚,這個情況,誰也不敢保證小魚苗的存活
還有最後一種情況,也是最糟糕的,很多魚友會抱有一定的僥倖心理。
比如說,雙劍孔雀魚的個體較小,但是其他孔雀魚的個體,特別是雌魚,都很大,部分小魚苗進入魚缸後,可能暫時沒有問題,最後被這些大個體的孔雀魚消滅,這都太正常了。
甚至於,我們的孔雀魚缸裡,還會混養有諸如:黑瑪麗、鬥魚、紅箭魚、燕魚等等其他觀賞魚類,它們的個體大小如何、嘴巴大小又如何,性情有多兇猛?這些小魚苗的存留概率就會很低。
這還算好的呢,還有的魚友,孔雀魚缸裡混養著小錦鯉或者蝴蝶鯉,這都太正常了,我們用腳趾甲想一下,這些小魚苗能夠活下來嗎?
而我的孔雀魚缸,向來是大小魚混養的,直接大魚就在魚缸內任其自行生產,小魚苗越來越多,大魚緩慢淘汰,裡面又種有比較茂密的竹節草,一天至少兩三遍投喂,而且大小魚的魚食不一樣,這樣既有利於小魚苗的快速生長,又有利於大魚攝食的適口性。
小魚苗越來越多了,大魚也就習以為常了,它們損失的概率就會很少了,不可能一條不損失的,但是這個損失率在我的可控範圍內,這就很好了。
其他觀賞魚都是一個道理,在適當的時機,小魚苗都可以和大魚合缸
至於說其他的所有觀賞魚的魚苗,基本上都是一個道理,如果,我們的飼養空間確實不夠,那麼,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去大、小魚合缸飼養。
但是,對於一些慈鯛科觀賞魚,如果是親魚的護幼性很強,是可以大小魚單獨飼養很長時間的,比如說迷你條鸚鵡魚,大小魚最長的飼養時間,有的可以達到兩個月以上,這是很多魚友通過實踐得到的結果。
不過,如果是多種觀賞魚混養,其他慈鯛科觀賞魚已經成年到了發情期,大魚之間尚在那裡打得不可開交,我們再去往魚缸裡投放小魚,那不是讓它們去找死嗎?
就算是親魚,也會出現一定的發情期反應。
比如說突然間雌雄魚大打出手,雄魚開始追逐撕咬雌魚,那麼極有可能是雄魚急於繁殖下一窩小魚。
在這種情況下,要麼把雄魚單獨提出,要麼把小魚徹底分缸,要麼雌雄雙魚單獨撈出來繼續繁殖下一窩即可,這個也要看它們的打鬥和成對情況,不是說,雙方打得頭破血流,我們也要把它們放在一起的。
一切問題,還是源於我們自己的觀察和實踐,很快就可以總結出實踐經驗,不是說,所有飼養觀賞魚的一些小問題,都要靠詢問別人的,有些問題不是當場者,根本無法去詳細回答。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