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孔雀魚的魚苗死在了隔離盒裡,原因到底會在哪裡?

2020-12-05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小魚苗縮鰭、小魚苗針尾、小魚苗開始不斷死亡,這是很多魚友繁殖觀賞魚遇到的諸多問題,最近有不少魚友來詢問關於這方面的問題,無論是卵生魚還是胎生魚都有可能出現這種問題。

大部分魚友由於各種各種條件的限制,會使用到隔離盒或者在原缸繁殖觀賞魚,這些行為倒不能說完全錯誤,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隔離盒裡的水質和投餵量以及觀賞魚苗的飼養密度。

網箱繁殖孔雀魚,密度大了一樣是個死,何況隔離盒?

在我們這裡的孔雀魚場裡,經常會看到使用網箱飼養孔雀魚,也就是用一個網眼稍大點的漁網,製成一個方形,網眼的大小僅限於種魚遊不出來,而小魚遊出來或者掉落缸底那可是綽綽有餘的,這個網眼可要比我們的隔離盒的網眼大的多了。

即使如此,魚場主也要嚴密的控制網箱內的種魚飼養數量,一旦飼養的數量過多,網箱裡面照樣也會缺氧,再一個觀賞魚的數量如果較多,它們之間的打鬥和魚體摩擦現象都會存在,因此水體照樣受到汙染。

至少網箱養魚,網箱內還不會有糞便沉澱,因為底部也是很多孔眼,但是隔離盒裡的環境就大不相同了。

因此來說,很多魚友使用隔離盒繁殖孔雀魚之類的小魚苗,最後之所以它們會發病,大部分都是因為魚苗的飼養數量過多、水質較差、氧氣量不充足和投餵過量等這些問題,導致了小魚苗逐漸開始患病,最後出現大批量死亡的現象。

可以在隔離盒內繁殖,死卵、死胎必須剔除,注意減密

我們不是說不可以在隔離盒內繁殖小魚苗,不過我們首先遭遇到的問題就是一個死卵、死胎的問題,還有雌魚排出的雜物,這些東西我們必須及時清理,否則的話它是很容易敗壞隔離盒的水質的,哪怕只有一條小死魚,在如此小的隔離盒內,對於水質的汙染程度也是很高的。

再一個就是,小魚苗還不能夠大換水,有些魚友一看到隔離盒水質不好,因為水體太小,抽底換水幾乎是不可能,我們就開始進行大換水,如果是困水合適,偶然一兩次也沒有問題,假設沒有適當的困水,連續換個三五次,小魚苗必定會出現縮鰭針尾的現象,尤其是大換水的水溫我們也未必能夠做到完全等溫,這樣很快的這窩小魚苗就被廢掉了。

還有的魚友使用到礦泉水瓶之類的打眼飼養小魚苗,把它們坐到魚缸內,認為它們的水流和魚缸是相通的,所以就不會缺氧,按理說在道理上肯定比不打眼要強,但是因為魚苗較小,我們的眼孔也不可能打得太大,連續幾次投餵魚食之後,這些雜物全部沉澱在這個小水體中,只要悶上個三五天,可能一夜之間,小魚苗就全部上了西天,再不就是照樣出現了縮鰭針尾的現象發生,等到這些情況出現之後再去治療,這麼小的魚苗幾乎是無力回天了。

按理說魚苗越小,它們的免疫力越強,在一定的時間內根本不應該患病,正是因為我們的各種操作不當,所以導致了它們的犧牲。

最好的魚苗飼養容器,一定是廣口的,高度低的,可以少量供氧的

在各種小魚苗的飼養中,最好的容器還是方形的、廣口的、中間無任何障礙的玻璃或者塑料容器,也就是說,不要什麼上下兩層,雌魚在繁殖小魚在底部生活,那樣的容器只能叫做繁殖盒,不能叫做小魚苗的飼養容器。

對於這些小魚苗來說,特別是一些魚友飼養的成年孔雀魚,體質本身就未必完好,生下來的小魚苗,有的遊動能力就不強,我們用一個很深的容器飼養,底層的小魚苗很容易就會缺氧而死,尤其是容器底層的垃圾汙物過多,它怎麼可能有足夠的氧氣供應?關鍵的問題就在這裡啊,很多的新魚友根本沒有注意到。

一個廣口的罐頭瓶,絕對比一個較小的礦泉水瓶要好得多,即使是一個較大的飲料瓶,可以裝一升水的,去掉頂部一半,也要比圓柱形的普通礦泉水瓶要好,如果是普通長方形的儲物盒,那就是飼養孔雀魚苗的最佳神器。

比如說長度30釐米,寬度20釐米,水位高度10到20釐米釐米都可以,基本上飼養一窩孔雀魚苗,即使三五十條,投餵量很大,半個月之內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再大了就要分缸了。

在這種寬度和高度下,水體中的溶氧是相當豐富的,我們也可以加個小氧氣泵,極為少量的供氧,不是說不可以抽底換水的,只是我們嫌麻煩罷了,用個小氧氣管,利用虹吸原理完全可以做到,按理說孔雀魚苗之類的,只要能夠起水遊動一兩天以後,小氧氣管的水流,它們都會躲避開來的。

發白的透明卵,都是死卵,即使無法分辨,三天後也會見分曉

最近還有魚友遇到了金魚等在魚缸裡繁殖的問題,不知道魚卵是否能成活,給養魚老道發來圖片一看,全部都是清一色透明的純白色魚卵,證明魚卵根本沒有受精,有的部分已經開始出現白蒙了,這樣的魚卵就完全可以剔除掉。

由於燈光的不同,可能有些魚卵我們觀察起來會有一個小白點,但是未受精的死卵,要麼全部通透,沒有一丁點黃色,要麼兩三天之後就會長白毛了,而真正的受精卵,兩三天之後有的就會出現眼點,就是一個小黑點,整個卵粒的顏色更會加深,正常的受精卵,大部分都是淡黃色的

像鬥魚之類的魚卵,三天左右小魚苗就可以遊動了,這個與觀賞魚的品種有關。

孔雀魚之類的如果排出透明卵,那就是根本沒有受孕,我們對於這些魚卵就可以及時、毫不猶豫地清除掉,以免汙染了整個魚缸的水質。

還有一位魚友問到了,是否有可以帶小魚的觀賞魚,還能夠和其他觀賞魚混養的,這個問題我早就說過了,凡是帶小魚的觀賞魚都有護幼習性,同時也都會有鬥性,必須單缸飼養、單缸繁殖,想要在混養魚缸繁殖,小魚苗早晚也會被其他觀賞魚吃掉,即使是同類的觀賞魚也不行,這個我們就不要去過多考慮了,沒有這個條件,我們就沒有必要搞繁殖了,就那麼養著也很好的。

觀賞魚飼養,永遠不要忘了水質、密度、投餵量

我們不管它是魚苗還是成年觀賞魚,之所以它們會出現問題就是上述的一些原因,密度、水質、供氧和投餵量,在沒有合理容器飼養小魚苗的前提下,我們一定要注意容器的高度和寬度寬度越寬、高度越低,含氧量越充足,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孔雀魚生完小魚要把水全換掉,要不然大魚會死,是不是真的?
    一位魚友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說是孔雀魚生完小魚之後,就要把水全部換掉,要不然大魚一定就會死,是不是真的如此呢?而且,這位魚友還信誓旦旦的說,這是某位專業飼養孔雀魚的主播說的,這個問題看來就有點大了。如果換成是我,我可能會告訴大家,全換水之後,大小魚可能都死,這又是為何呢?
  • 學會這幾招,孔雀魚苗就不會死!
    大家好,我是魚友小毅,本篇文章將會教會大家如何養孔雀魚的小魚苗因為所有的魚苗都不一樣所以我只能分開來說。孔雀魚的魚苗如果你想養好魚苗,就做好以下幾點。準備好魚苗開口飼料。因為是孔雀魚魚苗,所以就不用準備蛋黃水,可以直接餵孵化的豐年蝦卵或者有的是已經脫好殼的豐年蝦卵也可以,但是它的營養價值沒有活的豐年蝦營養價值高。如果這些都沒有的話,你可以少量的去餵一些蛋黃水。因為蛋黃水雖然可以做小魚的開口飼料,但是它對水質的破壞也是非常大的。2.一個單獨的魚缸用來養小魚苗。
  • 孔雀魚要生了,扔進隔離盒就好了嗎?
    很多魚友第一次為孔雀魚接生,非常的緊張和激動,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今天飼主就來說說,臨產母魚需要魚友做什麼呢? 安全的生產環境 臨產母魚對外界一切東西都應激,包括它生的小魚。所以有些魚友好不容易等到母魚生小魚,一晚上過去,小魚全部被母魚吃了。
  • 孔雀魚苗長到多大能和大魚合缸,不必著急飼養魚苗的容器有很多!
    一般的魚苗新到魚缸裡,大魚都會去追逐它,如果它們吞不下去就會逐漸放棄,如果魚缸裡障礙物較多,小魚苗也會有一定的概率倖存下來。但是,我們永遠不要去忽略的一點就是,魚缸裡混養的其他魚,比如說藍曼龍之類的,嘴巴就比孔雀魚大,如果魚缸裡飼養有燕魚的話,除非我們的成年孔雀魚個體較大,否則的話,即使是成年雄魚,也完全有被燕魚吃掉的危險。
  • 為什麼孔雀魚苗容易針尾,而其他卵胎生觀賞魚的魚苗卻很少見?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護幼的慈鯛科觀賞魚,在某些情況下會吃掉魚苗的其中一個原因,實際上大多數仍然是水質出現了問題。再一個就是它們的繁殖期有的相對較長,並且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有些魚友繁殖個兩三次沒有順利生產,就不會再去折騰大魚了,這樣子其他很多的卵胎生觀賞魚反而得到了很好的休養,所以體質相對就要強健的多,小魚苗的質量也好。2、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有的品種它們的小魚苗個體較大,因此我們給大魚提供的繁殖空間也會比孔雀魚大上很多。
  • 飼養孔雀魚,冬季需不需要開加熱管,有什麼格外注意的問題?
    五、冬季裡孔雀魚可不可以繁殖?那麼,孔雀魚在冬季裡也可以繁殖嗎?只要是溫度達到了孔雀魚的要求,我們是完全可以繁殖的,只是最好能把繁殖缸或者隔離盒直接坐到大魚缸裡,不要再去單獨使用較小的容器把母魚提出來另缸繁殖,主要原因就是牽扯到一個較小容器水溫不恆定的問題,水質也不好控制。
  • 觀賞魚苗不是患病就是養死了,原因在哪,為什麼我要給魚苗分缸?
    昨天養魚老道看到了金魚苗和孔雀魚苗的狀態之後,立刻予以了換水和分缸的處理。很多魚友之所以飼養魚苗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原因無外乎就是以下的這些問題,我們根本沒有把它做到位而已,或者說根本就不去仔細觀察,等我們發現問題時魚苗早就患病或者死光光了。
  • 為什麼孔雀魚經常會爛身,真的沒有容易飼養的孔雀魚了嗎?
    在十幾二十幾年前,這些問題是根本就不可能出現的,而且那時候的觀賞魚無論是生育能力還是抗病能力都要比現在強得多,現在的這些小型觀賞魚,即使是孔雀魚、紅箭魚也會發生經常爛身、爛鰓和死掉的現象。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一個人工幹預較重的問題,導致了這些觀賞魚毫無體質和抵抗力,也就是說它們是為了我們的欣賞效果,而在體質上一步步的做出了犧牲。
  • 繁殖的紅箭魚苗為什麼會出現大量死亡現象,不都是一樣的養法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一位魚友提到了自家繁殖的紅箭魚苗,小魚自從生下來之後就一直不起水,全部趴缸,然後便開始出現不斷的死亡現象,問養魚老道這是為什麼,原因到底在哪裡?那麼其他的很多觀賞魚的小魚苗,發生大量死亡都會有哪些原因呢?
  • 剛出生孔雀魚為啥總死?有個錯誤很多人常犯,改進後能提升存活率
    然而,每個人在繁殖孔雀魚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繁殖出的孔雀魚苗是否會長得很小。常有這些孔雀魚苗繁殖出來,養著就成了很小的尾巴,後來得了針尾病,又慢慢地一條一條地死去,真是令人痛惜。那該怎麼做,才能保證這些孔雀魚苗能順利成長,並能在一個月到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裡把顏色染好?
  • 孔雀魚飼養答魚友問
    最近很多人問我問題,我總結了一下!1、孔雀魚孕母什麼時候需要隔離?答:如果有專門的待產缸,建議在母魚被追尾一周後,開始隔離,或者肚子已有鼓起,胎斑變大時隔離;如果沒有待產缸,只有隔離盒的話,建議在母魚臀部能看到小眼睛時隔離待產,不然一直關在狹小的隔離盒裡,母魚會抑鬱的。。。
  • 孔雀魚苗長白毛、被水泵吸附或者爛尾巴,都會與一個原因有關
    暫停孔雀魚的繁殖,因為條件達不到,就不必去搞繁殖小型熱帶魚成為了很多新魚友的最大嗜好,其實養魚老道也很喜歡,但是最近由於本身家裡的魚缸確實不多,有一些魚缸我暫時還不想輕易去動,免得孔雀魚帶有什麼病菌,給以後的觀賞魚帶來麻煩,所以我就暫停了它們的繁殖。
  • 離家三天魚缸裡的孔雀魚全部死亡,是何原因呢?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一位魚友的一缸孔雀魚三天之間全部陣亡,魚缸裡的各種設備運行良好,不是屬於意外事故,那麼這個原因到底會出在哪裡呢?死亡的原因很簡單,一個是魚缸水溫調低了再加上魚兒本身就有病,另一個就是魚缸裡菌太多,魚店裡經常倒缸,我也懶得去消毒殺菌,所以就交叉感染了。經過養魚老道的仔細詢問,這位魚友的孔雀魚也是死於水黴加上交叉感染,提前已經有一周多趴缸拒食了,但是這位哥們並沒有太過在意,以為魚兒到家這個狀態很正常,不但沒有去升溫調理,反而又去購買了另外的一批孔雀魚。
  • 孔雀魚養不活,不是魚缸水質不好,而是和這不可抗的原因有關
    後面通過進入更加資深的孔雀魚圈子裡面,發現的遠不止我們所認知的那樣,原來頂級的賽級孔雀魚,幾百塊錢一對的價格也是不少見的。孔雀魚的價格高低有何區別?於是,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有什麼區別?其實咋看一下真的差不多,如果不是主人或者專業裁判來講解,不看這些細節,真的沒看出啥差別。
  • 孔雀魚小魚,多久能和大魚一起合缸飼養?取決於以下很多因素
    由於盛夏季節的到來,很多魚友的小魚苗開始爆缸了,爆缸之後就會面臨很多很多的問題,而且,在這個季節裡繁殖過多的小魚,如果飼養水體較小的話,無論是水溫、水質我們都很難控制。飼養密度一大、水溫一高,小魚的死亡率就會大幅度提升。
  • 為什麼低檔的孔雀魚比較容易飼養,而中高檔孔雀魚毛病就較多?
    如果說起什麼觀賞魚最容易飼養,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魚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孔雀魚了,因為大部分的魚友飼養熱帶魚甚至說是觀賞魚,我們都是從孔雀魚開始養起的。 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好像魚店裡的那些通貨孔雀魚,在人家魚店裡怎麼折騰它也不死,而我們買回家之後有的就是毛病特別多,有的卻是一直它也不會患病,這不是很奇怪嗎?
  • 孔雀魚苗的針尾問題會有哪些因素造成,真的是遺傳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飼養過孔雀魚的魚友或許會發現一個現象,假如說我們購買的孔雀魚數量比較多的時候,有的孔雀魚入缸之後,就會迅速的一頭扎到缸底,然後一動也不敢動,尾巴也是全部耷拉下來,如果這種情況在一兩天之內得不到好轉,那麼這隻孔雀魚能夠活下來的概率就不大
  • 選擇給孔雀魚投餵的食物有很多,但是有一種,不適合投餵魚苗
    取而代之的,都是些根本稱不上紅箭魚的所謂紅箭,而孔雀魚更是雜亂無章的通貨品種,由於過度雜交、繁殖,疾病也是較多,想要它們達到很好的定期繁殖,還是應該根據不同時期,投餵不同餌料,以增強體質為目的。小魚苗還是以孵化豐年蝦和小魚蟲為主,脫殼豐年蝦儘量不要投餵小魚苗在其生長期,還是以投餵孵化的豐年蝦或者小魚蟲為主,孔雀魚的魚苗相對來講,個體已經不小了,投餵小的活魚蟲絕對吃的下,而且孔雀魚屬於雜食性觀賞魚,可以適度投餵些藻類。這樣的小魚苗才會茁壯成長,長大後的體質才會更好。
  • 飼養孔雀魚,使用什麼過濾系統為佳,這也能成為大家的難題嗎?
    尤其對於各種小型熱帶觀賞魚或者它們的魚苗飼養,更是如此。因為我們的很多新魚友,並不是在單純飼養孔雀魚,或者說是裸缸飼養一個品種,有很多是把孔雀魚飼養在草缸裡,並且和其他觀賞魚混養在一起,那麼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借鑑草缸的配置了,基本上一個小外掛或者一個小濾桶完全可以達到配置。
  • 孔雀魚的3個死亡原因,出現就要及時處理,弄不好就要團滅
    孔雀魚作為熱帶魚中具有較高觀賞性的魚類之一,可以說深受我們這些魚友的喜愛了,但是這種魚的壽命比較短,只有一到兩年的壽命,這魚類中這個壽命可以說是很短了,所以很多魚友在日常的養護過程中,會碰到孔雀魚死亡的現象,但是當我們的魚兒死亡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去處理呢?可不是撈出來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