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一位魚友的一缸孔雀魚三天之間全部陣亡,魚缸裡的各種設備運行良好,不是屬於意外事故,那麼這個原因到底會出在哪裡呢?
關於整缸觀賞魚陣亡的問題,養魚老道也遇到過幾次,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操作失誤或者安全事故,只有一次是在賣魚的時候,遇到了藍曼龍水黴,那個速度是相當快的,就是第一天發現了水黴症狀,因為魚缸太多看不過來了,忙來忙去忘記了下藥,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死了三分之一,然後到了第二天晚上就全部犧牲了,本人連治也沒治,因為已經控制不住了,水黴病就是這麼快。
死亡的原因很簡單,一個是魚缸水溫調低了再加上魚兒本身就有病,另一個就是魚缸裡菌太多,魚店裡經常倒缸,我也懶得去消毒殺菌,所以就交叉感染了。
經過養魚老道的仔細詢問,這位魚友的孔雀魚也是死於水黴加上交叉感染,提前已經有一周多趴缸拒食了,但是這位哥們並沒有太過在意,以為魚兒到家這個狀態很正常,不但沒有去升溫調理,反而又去購買了另外的一批孔雀魚。
結果另外幾隻孔雀魚來家只是僅僅活躍了一天,緊跟著就一起趴缸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及時下藥還能夠來得及,可惜的是,這哥們偏偏有事出差了,臨走之前又怕魚兒餓著,還餵了一些魚食,僅有少量的幾隻會到水面上吃點,然後他就不管了。
三天之後回到家中,他的孔雀魚已經全部的玩完了,造成這個現象雖然與他臨走之前餵食魚食,沒有給魚缸換水有關,但是最終的原因還是死在了,觀賞魚長期趴缸我們不去注意和交叉感染上。
其實這個時候再來問養魚老道是何原因,似乎已經有點多餘了,在養魚老道德文章中不止十多次的提到了,對於觀賞魚病長期趴缸我們一定要重視的問題,無論是冷水魚還是熱帶魚,無論是大型魚還是小型魚,只要是飼養水溫不到30度的觀賞魚趴缸,時間上超過一周左右的,我們就權當它們有病了。
特別是像金魚、小型熱帶魚、燕魚等本來毛病就比較多的魚我們更得小心。
最起碼我們要把水溫升起來,看看它們在水溫升高之後,會有怎麼樣的攝食反應,或者體表會不會出現什麼症狀?觀賞魚的有些疾病,我們通過升溫加鹽,它們是可以在體表反映出來的,比如說白毛和白點。
為什麼有些魚友治療觀賞魚的初期白點病,過了兩三天,感覺白點病不但沒減輕反而加重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我們一定要堅持住,只要是升溫加鹽做到位了,就不要再去來來回回的反覆加藥了,我們就慢慢等待就好了,基本上不會超過四天它們就會消退,這裡邊是有個時間差的。
而對比較嚴重的水黴病我們就不要去等待了,該下重藥就要下重藥,死馬當活馬醫就是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