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生命力逆天的魚,我看看誰能給養死?

2021-01-17 澎湃新聞

原創 少俠小黃雞 物種日曆

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在家裡憋了整整三個月才收到單位逐步復工的通知。重返水生所,我做的第一件事既不是立刻推進手頭工作,也不是去博物館和標本們打個招呼,而是直奔二樓的辦公室看看我的「小藍」是否安好。

由於長時間無人照料,魚缸的水位下降了一大半,缸壁布滿了慘白的水垢;再看缸內,水體昏黃,水面還泛著氣泡。

正當我滿心絕望要去拿瓶酒精安葬「小藍」時,一抹淡藍色的身影從渾濁的水中浮起,緊接著看到一個小嘴「啪唧」一聲吐了個泡泡,隨後流蘇般的尾鰭划過水面,倏忽又消失不見。

原來它還活著!

今天的主角,我的小藍,一條叉尾鬥魚。圖片:少俠小黃雞

泰國和中國的「鬥魚」

想必看到這裡,大家都知道了小藍是一條魚的名字。可是回想一下我們平時養魚的經歷:水裡氧氣不足,小魚會死;水質出現渾濁,小魚會死;一段時間沒有餵食,小魚會死。為什麼偏偏小藍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活數月,依舊生龍活虎?這是因為小藍是一條鬥魚,不是我們之前講過的「泰國鬥魚」,而是一條「中國鬥魚」。

叉尾鬥魚。圖片:Daniella Vereeken / Wikimedia

幼年的小藍。圖片:少俠小黃雞

之所以強調「國籍」,是因為產自中國的鬥魚和產自泰國的「鬥魚」是同科(絲足鱸科)不同屬的親戚。泰國鬥魚的屬名為Betta,翻譯為「搏魚」屬更為貼切。

體型小巧的泰國鬥魚,或者說暹羅搏魚會更合適。圖片:Daniella Vereeken / flickr

不同於體型迷你的搏魚們,鬥魚們的體型要大得多。此外成年鬥魚的腹鰭鰭條還會出現絲狀延長,這也是它們的屬名Macropodus的由來(macro=great,podus=foot,意譯為發達的腹鰭),加之其生性好鬥,故而稱作鬥魚。

懟起來的圓尾鬥魚。圖片:Taucher Flieger / YouTube

在我國共分布有四種鬥魚,分別為:左上圓尾鬥魚 M. ocellatus 、右上叉尾鬥魚 M. opercularis、左下斯氏鬥魚(又稱黑叉尾鬥魚)M. spechti 和右下香港鬥魚(圖中靠後的個體,又稱香港黑叉尾鬥魚)M. hongkongensis。其中以叉尾和圓尾較為常見,前者主要分布於南方,而後者多見於北方。圖片:Andrew Bogott / Wikimedia、Daniella Vereeken / Wikimedia、少俠小黃雞、Chong Fat / Wikimedia

儘管存在分布重疊,但叉尾鬥魚和圓尾鬥魚卻十分容易區分。顧名思義,這兩種鬥魚除了顏色花紋存在顯著差異外,一個尾鰭呈叉狀,一個尾鰭呈圓形,而小藍就是一條人工選育過的叉尾鬥魚。

成年小藍的叉尾。圖片:少俠小黃雞

幾乎養不死的魚

小藍之所以能在沒有任何增氧設備的水體中安然生活數月,得益於它鰓腔內的一處特殊結構。和搏魚、攀鱸等其他攀鱸目成員一樣,叉尾鬥魚生活的環境大都是沿岸水草叢,以及淤泥底質的農田淺水等水流緩慢甚至是靜水的水域。這樣的環境意味著更少的天敵和競爭,但同時,也意味著空間和水體溶氧量會十分有限。

暹羅搏魚的迷鰓(Labyrinth organ)、鰓(Gills)和鰓耙(Gill rakers)。圖片:watershed3.tripod.com

為了對抗長期缺氧的環境,叉尾鬥魚的鰓骨特化為花朵一般的鰓上器,其表面覆蓋著布滿毛細血管的呼吸上皮。這一結構形似迷宮,故又被稱作迷鰓,而擁有鰓上器的魚類,則被統稱為迷鰓魚。

不同於其他魚類正常的鰓,通過迷鰓的血液會經由靜脈回流到心臟,因此該器官的功能與陸生脊椎動物的肺類似,但必須保持其溼潤。憑藉這一奇妙的「呼吸器」,叉尾鬥魚可以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

不過由於迷鰓結構複雜,擠佔了鰓腔很多空間,所以用於水中呼吸的鰓因此大大萎縮,甚至不能滿足魚體存活所需要的氧量。因此叉尾鬥魚必須經常將頭伸出水面吞吐空氣,否則它們會因缺氧而「暈厥」,甚至「溺斃」——這也是為什麼小藍會出現在水面吐泡泡。

到水面呼吸空氣的小藍。視頻:少俠小黃雞

由於靜水環境不同於流水,水質大多渾濁惡劣,為了保護己身不受病害侵擾,叉尾鬥魚還演化出一身厚實的鱗片和黏液緊緊包裹全身,看上去就像一個鱗甲森然的小將軍。

此外叉尾鬥魚抗逆性也十分出色,不僅對水中汙染物耐受性極高,而且可以長時間自如生活在食物匱乏、空間狹小、氣候炎熱的惡劣環境中。於是經常會有人出差回家發現,缸裡其他魚團滅煮湯,唯獨鬥魚生龍活虎。

能打又抗揍

儘管我在向養魚新手推薦時,總會首推叉尾鬥魚,但我養鬥魚可不只是因為它好養,更多的還是因為它好看。野生的叉尾鬥魚體色大多為紅綠橫紋相間,大紅配大綠在它身上不僅沒有顯得豔俗,反而相得益彰。而在水族箱飼養中,它們的綠色會逐漸轉為耀眼的金屬藍色,紅色則轉變為鮮明的橙紅色,因此叉尾鬥魚也稱為「紅藍鬥魚」,南方一些地方則叫它「花手巾」。

發色的叉尾鬥魚。圖片:Matthias Kloszczyk / Wikimedia

和被稱作「屎光皮」的高體鰟鮍一樣,原產於我國的叉尾鬥魚由於顏值高、產量大,深受飼養者們的喜愛,因而也成為了「原生觀賞魚」的重要代表之一。

不過飼養叉尾鬥魚的樂趣遠遠不止養在缸裡好看這一點,更多的則是它獨特的習性。叉尾鬥魚生性好鬥,在繁殖季節裡,兩隻發情的雄性鬥魚一旦相遇,便免不了一場惡戰。

在大戰開始前,鬥魚們會先像古代兩軍對壘一樣「叫陣」:雄魚首先會將身體彎曲,亮出體側閃耀的花紋;緊接著它們會張大嘴,展示自己用於搏鬥的厚實口唇;之後會將鰓蓋打開,使自己看起來儘可能兇猛猙獰;與此同時,它們的尾鰭也會儘可能地展開,宛如孔雀開屏一般——往往尾鰭面積越大、張角越開的雄魚,就越容易獲得雌魚的青睞。

陷入惡戰的兩條雄性叉尾鬥魚。圖片:XIAOZHONG LI / YouTube

當恐嚇無效後,兩條魚便會撕咬在一起,戰鬥不久便能分出勝負,失敗的一方會帶著一身的傷灰溜溜地逃走。而高頻率的爭鬥也讓鬥魚獲得了驚人的恢復能力,只要不是致命的傷勢,哪怕魚鰭全部破損,用不了兩個月便又會重新長成原來的樣子。不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鬥影響鬥魚的美觀,通常人們會將它們隔開單養。

左側為體色黯淡的雌性。相較於雄魚宏大的誇示行為,雌魚不僅顏色黯淡,魚鰭也要短小得多。圖片:Wikimedia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腹鰭外,雄性叉尾鬥魚的背鰭、臀鰭、尾鰭鰭條也會出現延長拉絲的情況,魚友們稱之為「爆針」。尾鰭爆針數目越多、越整齊,鰭條拉絲越長,則認為其品相越是上佳。

在野外人們經常能捕到長絲飄飄的雄性叉尾鬥魚,或許是由於其尾鰭也具有形似網格的紋路,像極了佛教徒身披的袈裟,故而一些地方又稱其為「菩薩魚」。

英語裡稱叉尾鬥魚為「paradise fish」,意為「天堂魚」。或許是當年為其命名的外國學者,覺得叉尾鬥魚飄逸的魚鰭像是天使翅膀吧!圖片:Wikimedia

負責的好爸爸

除了飼養時欣賞鬥魚的誇示頗為有趣外,繁殖鬥魚同樣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交配成功後,雄性叉尾鬥魚會為它的寶寶構建一個與眾不同的小房子——泡巢。巢穴由雄魚製造的密密麻麻的氣泡組成,整體漂浮於水面上。之後雌魚便將魚卵產於其中,靜待孵化。在孵化過程中雄魚會不吃不喝守護在一旁,驅趕一切可能的威脅,並在不斷修補泡巢的同時,將掉落的魚卵重新放入巢中。

雄魚建造的泡沫巢,裡面是即將孵化的魚卵。圖片:Wikimedia

小藍便是在我的水族箱中繁殖出的子二代,只不過由於當時我育幼水平不佳,一窩兄弟姐妹就只剩下了它這一個獨苗。

小藍和(已故的)兄弟姐妹們。圖片:少俠小黃雞

此外,養熟了的鬥魚會出現極佳的互動性,在飼主餵食時會上浮至水面從手中接食,或是在飼主靠近時主動接近,並隨著飼主手指的搖動而左右舞動。

事實上除叉尾鬥魚外,國內其餘三種鬥魚的觀賞價值同樣很高,且都是原生觀賞魚中的熱門。例如部分圓尾鬥魚的尾鰭會呈現桃心狀,其上點綴著星點般的螢光色斑點;又如黑叉的體型較大,誇示起來更有氣勢;再如香港鬥魚尾鰭的紅色拉絲等等。

不僅如此,最為常見的叉尾鬥魚還出現了類似泰國鬥魚的人工選育,培育出了許多觀賞品系:如最常見的以藍色為主的「藍叉」品系,白化的「白兔」品系,通過雜交等手段培育的、沒有橫紋的「火焰」品系,甚至純藍色的「無紋」品系。小藍便是一條無紋藍叉尾鬥魚。

白化的叉尾鬥魚。圖片:Arizona Aquatic Gardens

然而和野生泰國鬥魚一樣,人工種群的繁盛背後,卻是很多野生魚類種群面臨的共同問題:棲息地消失和環境汙染。

此外中國鬥魚們還面臨著農田被進一步開發的威脅,包括農藥的使用和農田硬底化。農藥會使農田裡的生物大量死亡,硬底化則使食物的獲取變得更加困難。

想到這些美麗而頑強的小魚們未來該何去何從,我把目光投向了辦公桌上的小藍。小藍和之前一樣慢悠悠地浮上水面吐了一個泡泡,又重新沉入水底。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6年第156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中科院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館 少俠小黃雞。

原標題:《這種生命力逆天的魚,我看看誰能給養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種魚離開水,能活四年?堪稱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魚
    我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很多時候都在網絡上看一定的消息卻也漏了很多我們不知道或者印象不深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以前或者現在發生的,因為這些事情的性質所以很少人會去注意,但是小編來滿足你們的好奇心,這更多是有趣的事情,希望你會喜歡這些話題,都是小編通過資料編寫而成的,今天和大家說說這種魚離開水,能活四年?
  • 這幾種動物的生命力簡直是「逆天」!
    這幾種動物的生命力簡直是「逆天」!在地球上就算是處於食物鏈頂層的人類也時常嘆息生命的脆弱,但是在地球上有一些動物他們雖然不如人類智慧,但是他們的生命力簡直是「逆天」的存在,下面我就一起來看看都是什麼動物吧!
  • 5種公認好養的花,生命力頑強,適應能力好,能養死的都是狠人
    盆栽綠植的種類繁多,但是每一種的養護難度是不一樣的,有的生命力頑強,適應能力好,養起來就比較簡單;而有的花卉則相對比較嬌貴,對養護的環境要求比較高,如有不適宜可能很容易就會養殘、養死。因此,咱們養花要根據實際的養護環境和個人的養護技巧來選擇合適的花卉品種。
  • 不用加溫的冷水觀賞魚比熱帶魚容易養?寵物魚新手不要相信
    對不起,我是譁仔!關注譁仔說魚,明明白白養魚。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如果你是一名觀賞魚玩家,你有沒有曾經聽說過一種說法——不加溫的冷水魚比需要加溫的熱帶魚好養。你信嗎?說實話,這個說法在水族圈誤導過無數觀賞魚小白,特別是那些曾經把熱帶淡水魚養死過的朋友們。
  • 生命力要頑強,看看各地網友家都種了啥?
    但是鑑於本人之前養死過仙人掌、綠蘿和富貴竹,一般的花花草草也不敢輕易嘗試了,這不,就上網和大家取經來了!看看下面網友們的推薦,一起種起來!@雪山千面說起「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你可能會想到是仙人掌,畢竟在沙漠裡也能生長,但其實還有一種比仙人掌更強的,徹底乾枯了還能重新長起來。
  • 新手魚友入門級觀賞魚,首選這三種,絕對能讓新手養出自信心
    但是,相比較而已,觀賞魚也十分難養,有的人甚至根本養不活。觀賞魚不像貓貓狗狗一樣,可以和我們有一些交流和互動,所以魚友稍微粗心大意一點,觀賞魚可能就仙去了。很多新手魚友都有這樣的困惑,那就是買了魚,沒養幾天就死了,於是就陷入了買魚死魚買魚死魚的死循環了,最後自己被折騰的不輕,再也不敢養觀賞魚了。
  • 為什麼購買的觀賞魚頻繁死亡,不妨把要買的魚,提高一個檔次試試
    也是今天,從老鄒大叔處傳來消息,我給他的那些網上購買的金魚苗也幾乎團滅了,剩下來的不是沒有,但是極少,對於這些剩者為王的貨色,那就是它們的生命力絕對頑強了,否則也早該見閻王去了。比如說,我所飼養的小鎏金、蝶尾、蝴蝶鯉、紅肚鳳凰、羅漢、藩王等等吧,而且我發現,即使是非常皮實的迷你鸚鵡魚,也有一些魚友把它們輕易養死,疾病頻發,最終原因雖然會與水質、水溫有關,但是,魚的體質永遠是第一位的。
  • 號稱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植物,乾枯後泡水裡瞬間複合!
    費盡心思找的就是這顆草,據說能讓人起死回生,它對人究竟有沒有這麼神奇的功效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對自自己絕對的是看著乾死了,泡水裡就能滿血複合,百小妹兒覺得它非常適合經常把花養死的小夥伴入手了!因為它號稱世界上生命力最強悍的植物,一起看看它的大變身看起來就跟野草一樣,還是乾死了的,很多時候路邊攤子都有賣,再看看它的復活直接泡水裡就行,泡泡就成這樣啦!
  • 這種魚生活在沙漠中,至今已有5萬年,依靠基因改變生命力頑強
    就像這種魚生活在沙漠中,至今已經有5萬年,而且還沒有滅絕,生命力非常的頑強。它的名字也是非常簡單,就叫做「沙漠魚」。沙漠魚現在主要生存在北美洲的莫哈維沙漠與科羅拉多沙漠生物圈保護區中的「死亡谷」當中,這個峽谷的水分是非常稀少的,當然用稀缺來形容也可以,而這些沙漠魚就生存死亡谷當中一些很淺很淺的水塘裡,並且還能忍受住達到30多攝氏度的水溫,這個溫度是連很多熱帶魚都沒辦法生存的。
  • 一位魚友輕鬆養死兩缸金魚的經歷,我們看看是否似曾相識?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一位魚友給養魚老道發來了自己養死了兩缸金魚的經歷,因為介紹的極為詳細,我決定給大家參考一下。事先聲明,一萬種養魚的方法,就會有一萬個死魚的理由。
  • 這5種花都很難養死,能養死的都是人才!
    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裡養上幾盆花,不過有些花友自嘲自己是養花殺手,養啥花都能養死。今天就給大家介紹5種非常好養的花,不用你怎麼管就能長得旺、開花多,養花再也不發愁!
  • 這10種花草幾乎養不死,養死3種以上,算你厲害!
    我們的花友群體中不少都是新花友,身邊也有很多喜歡花草卻總是養死花草的人。今天給大家介紹10種超好活的花草,養死過3種以上,也算是厲害啦!有喜歡花,卻總養死的,也可以從裡面挑幾種來養,確實很好養活呢!一起來看看吧!
  • 非洲「逆天」的怪魚,土裡沉睡4年,遇水「滿血復活」
    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沙漠裡還能有活魚吧,而在撒哈拉沙漠就有這樣一種魚,突破自身極限,進化出一種新功能來適應環境。我們一起來看看,非洲「逆天」的怪魚,土裡沉睡4年,遇水「滿血復活」!也是非洲非常逆天的一種魚類。
  • 泥鰍--超強生命力的怪魚
    這種小魚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體肥刺少,肉味鮮美。在各式野味中,有著很高的地位,素有「水中之參」的美譽,直到今天很多地方還流傳著「天上斑鳩,地上泥鰍」的說法。在古代,泥鰍被稱為「氣候魚」,人們通過觀察它們的行為來預報天氣。下面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這種神奇的魚類。
  • 能潛水!愛吃魚!中國發現逆天小甲龍
    能潛水!愛吃魚!中國發現逆天小甲龍古生物學家首次公布了一種肉食性的鳥臀目恐龍(鳥臀目曾經是清一色的素食者),真的是顛覆三觀。這隻神奇的鳥臀目恐龍可不僅僅只是吃肉那麼簡單,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來見識下這隻奇怪的小傢伙吧。
  • 養不死的五種植物,怎麼折騰它都「死不了」,生命力頑強到逆天
    養不死的五種植物,怎麼折騰它都「死不了」,生命力頑強到逆天落地生根落地生根聽他的名字就知道是一個生命力非常頑強的植物,確實落地生根是花野裡最好養的植物了。就算我們不給我也是沒澆水,它們也死不了,生命力特別頑強,如果我們住在院子裡的話,那他很快就會長成一大片。半枝蓮半枝蓮也就是我們小時候在農村非常常見的太陽花,只要插一個枝條放到土裡他們就可以活。
  • 一種野花生命力強大,種在哪裡都能爆盆,名叫百日菊從夏開到秋天
    一種野花生命力強大,種在哪裡都能爆盆,名叫百日菊從夏開到秋天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種非常特別的花卉,它可是極其有名的,甚至連太空都去過,那就是「百日菊」。之所以帶它上太空,是因為它生命力非常強大,不管在哪都能生長,即使在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太空,也照樣不能阻礙它的生長,是不是特別強悍呢。百日菊幾乎是一種養不死的花,如果你平時總是養死盆栽,那麼不妨試試這一種,真的很難養死。它最佳的生長時期就是現在,植株的生長力最為旺盛,而且可以一直保持開花的狀態直到秋季。
  • 招財貓魚看起來如此的可愛、皮實,為什麼還能養死了呢?
    在養魚老道的眼中,它們其實就是外國的鯰魚罷了,看到它們總是讓我聯想起鯰魚茄子。那麼,如此皮實耐養的招財貓魚,為什麼還會有魚友輕易的把它們給養死了呢?一、小魚長期挨餓是最大的原因1、我們所購買的招財貓魚,一般的都不會去選擇較大個體的,因為它們的吞食能力確實是太過強悍,很多觀賞魚不小心都會進入到它們到了口中。
  • 誰還種桃樹!此樹最高產,比桃子好吃,落土就活想養死都難
    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家居環境和身體健康,家中種上一些果樹,每年都能吃到自己的水果,這也為健康打下一個重要的基礎。說到果樹就不得不提此樹了,它就是——軟棗獼猴桃。軟棗獼猴桃也叫做狗棗獼猴桃,有水果VC之王美稱,生命力極強的高端果樹。
  • 全球生命力最強的魚,睡在土裡不吃喝能活5年,一碰雨水就活過來
    一般來說,魚在陸地上沒有水很快就會死亡,但是接下來要介紹的這種魚卻非常「奇葩」,它不僅能長時間離開水,甚至還能生活在泥土裡,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變異了。這種魚不同於普通的魚類,它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叫肺魚。肺魚的長相和其他平時食用的鰻魚有點相似,它是橢圓形狀,渾身遍布粘液,在早期發育的時候體型就已經很長了,能夠在短時間發育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