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96字|閱讀約需3分鐘
11月18日,文旅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公示名單。這當然是中國旅遊行業大好特好的一件大事情。不過,經典旅行總覺得,全域旅遊這件事透著那麼一點蹊蹺。學過一點旅遊基本理論的人,或者從事過一些旅遊基層工作的人,都知道旅遊景區在整個旅遊產業鏈中的重要性。旅遊景區要吸引遊客前來,首先追求的就是特色。但我們的主管部門卻先是要求旅遊景區標準化,後來索性直接搞起全域旅遊來了,景區的特色化建設反而沒多少人在乎了。

這也導致我們的旅遊景區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一個模樣。「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古老的民謠,成為現實中很多旅遊景區的標配。山、水、林、泉、寺、廟、洞、窟,幾乎是每個景區在介紹自己時都要提到的資源類型。這其中,洞,往往由於自帶神秘屬性,而成為很多景區著重突出的亮點和特色。洞,也成就了很多著名的景區,比如貴州的織金洞、安順龍宮以及湖南的黃龍洞,等等。

在中原大地的河南省,也有不少的洞穴景觀,比如鞏義市的雪花洞,南陽市的天心洞,等等。其中,九朝古都洛陽市下轄的欒川縣,有一座雞冠洞,更是國家5A級景區。不過,跟雞冠洞景區同處於欒川縣內,還有一個景區,山上山下密集分布著大大小小308個洞穴,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洛陽洞都」。那麼,你知道它是哪個景區嗎?

它就是位於欒川縣最西部的抱犢寨景區,目前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河南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抱犢寨地質構造複雜,海拔1800多米的主峰上,凹陷出一個小型盆地,盆地邊緣懸崖陡立,峭壁如削,盆地中是一個擁有1500多間大小房屋的村莊抱犢寨。站在抱犢寨四望,群山環抱,如同一把巨大的羅圈椅,當地稱為「羅圈崖」。抱犢寨景區308個大大小小的洞穴,絕大多數就位於羅圈崖的懸崖峭壁上。

由於地處伏牛山脈深山裡的偏遠地區,抱犢寨景區在歷史上一向是周邊群眾躲避匪患的風水寶地。盆地裡平坦的土地,大多被地主、富紳佔據,修建起一層層的房屋建築。而平民百姓,則往往選擇在羅圈崖下的洞穴裡蝸居,過著風吹雨淋的悲慘生活。地主、富紳們還往往佔據一些洞穴,供奉各種各樣的神像,祈求獲得神祇的保佑。

在匪患嚴重的時候,抱犢寨的地主、富紳們還建立起私人武裝。羅圈崖上各個大大小小的洞穴,又成為這些私人武裝日常訓練的最佳場所。解放戰爭前夕,抱犢寨被一股土匪霸佔,他們依託這些洞穴,建造了很多暗堡據點和哨所。由於地勢險要,人民解放軍歷時三年,前後攻打三次,才解放了抱犢寨。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曾經在豫西一帶活動。由於起義軍不徵田賦不收戶稅,只好到處尋找其他經濟來源。其中一支義軍居然在羅圈崖對面的山洞裡發現了銀礦,李自成專門派出部隊,開發這裡的銀礦,並在這裡建設了義軍秘密寶庫。當年的李闖王銀礦和寶庫,今天也已經被開發成旅遊景點。來抱犢寨景區旅遊的朋友,可千萬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