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薩科齊借一場對利比亞硬仗重返世界中心

2021-01-09 騰訊網

法國「陣風」戰鬥機打頭陣,拉開了西方空襲利比亞的大幕。

  在利比亞問題上,法國一改平庸形象,態度鮮明地跳出來打頭陣。有輿論認為,法國總統薩科齊最近的一系列政治決策,都是他想要重返世界中心野心的表現。對此該怎麼看?

  專題編譯撰文:本報記者李文

  打響對利比亞的「第一槍」,

  意在挽救支持率?

  出兵利比亞,法國一改過去的低調、平庸,出人意料地打響了第一槍。薩科齊為何有此激進的動作?評論指出,從薩科齊個人意圖上,2012年總統大選在即,但他本人的民眾支持率屢創新低,搶個頭響是他挽回支持的一個手段。如果這是他的目的,他的這個決策確實起了一些作用,起碼滿足了國內想重振法國大國之威的派別。據報導,法國19日率先對利比亞展開空襲後,在法國議會裡,明確反對出兵利比亞的只有法國共產黨。法國廣播電臺20日這樣評論說:「19日的巴黎成為世界中心,法國外交在多年低調和平庸後,終於在利比亞問題上發揮帶頭作用……法國如此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還得追溯至上世紀科索沃危機時期」。

  打一場硬仗,目的卻是推行「軟帝國主義」

  讓法國重返世界中心,是薩科齊上臺以來的野心。薩科齊上臺之初曾經宣稱,要重塑「道德」、「工作」、「權威」的價值觀,讓「法國人找回作為法國人的驕傲」。他上臺之後,這個思路倒也是一路連貫的。在判斷金融危機後的美國步入相對衰落的曲線後,薩科齊就曾在傳統的駐法外國使節新年招待會上適時提出了「相對大國時代論」,為重振國威鋪路。薩科齊當時就表示,告別了過去的美國時代,相對大國時代雖然有「動蕩」、「角逐」和「碰撞」的風險,但是通過共同努力達成的妥協和原則也可能形成更為持久和牢固的合作關係。歐洲應在促進國際合作方面發揮倡導作用,法國將致力於建立符合21世紀現實的有效的多邊機制。法國明確地將自己定位於「西方大家庭」,法國向西方大家庭回歸。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李永成教授曾經指出,薩科齊上臺之後,所奉行的正是「軟帝國主義」的外交大戰略。美國受金融海嘯掣肘,同時也受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牽制,這使薩科齊覺察到了法國和歐盟發揮國際領導作用的空間的增大,一種法國帶領歐洲領導世界的戰略衝動,在薩科齊的心中空前強烈。

  李永成認為,薩科齊的這種戰略衝動及其影響下的國際行動可以稱為「軟帝國主義」。「軟帝國主義」既跟二戰前的「硬帝國主義」不同,也跟冷戰後的美國「新帝國主義」相區別。

  李永成指出,「硬帝國主義」主要表現為「領土徵服+殖民主義」模式,其典型政策是軍事殖民主義,主要是以軍事徵服和暴力幹涉他國事務為手段,來實現本國利益、塑造本國的國際地位。美國的「新帝國主義」則主要表現為「民主改造+幹涉主義」模式,其典型政策是以武力為後盾,以民主為幌子,通過對特定對象採取單邊主義和軍事行動強制實現他國政權的變更和西式民主化改造,從而實現本國外交利益,塑造、維持和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

  李永成說,薩科齊的「軟帝國主義」主要表現為「自我中心+價值觀主義」模式。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不以軍事工具為後盾,而是以所謂的歐洲價值觀為基底,假借推進西方式自由、人權之名,施行幹涉他國主權和內政事務之實,我行我素,缺乏對他國根本利益和關切的足夠尊重,試圖據此塑造自己的國際影響和領導地位。

  李永成的論斷,放在2008年的法國很貼切。但在利比亞戰爭爆發後,恐怕要重新定義。薩科齊的「軟帝國主義」也同樣利用了軍事這樣的硬工具。這是薩科齊的衝動、譁眾取寵,還是他所奉行的「軟帝國主義」的必然?一切有待隨著戰事的發展和其他國家的反應來考量。正值法國擔任八國集團 (G8)和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有評論認為,薩科齊想要同時打贏利比亞與G20兩場戰爭。順著薩科齊上臺以來連續性的思路來看,他的野心,正需要這難得的機遇和出口,來給自己的口號、理念做最好的實踐詮釋。

  宗主國舊夢新曲

  利比亞的問題,法國為什麼這麼著急介入?非洲歷來是法國傳統的勢力範圍,特別是在北非、西非,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尤為突出。在地理上,法國與非洲大陸隔地中海相望。殖民時代,法國的資金、技術和商品可以最便捷地輸入非洲大陸,同時從非洲也可最便利地獲取自然資源和戰略物資。

  二戰以後,隨著非洲國家的紛紛獨立,在後殖民時代,法國仍以對外援助國和受援國之間的新關係繼續延續前宗主國和殖民地之間的各種特殊關係。薩科齊就任總統後,多次出訪非洲大陸,努力擴大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地中海聯盟」就是薩科齊於2007年5月競選總統時提出的一個構想,即建立一個涵蓋南歐、北非和部分中東國家的聯盟。

  在北非,相比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埃及、摩洛哥這些法國舊殖民統治和法語滲透比較多的國家,利比亞算是不那麼法國的區域,卻在地理和戰略位置上,在法國看來,屬於應該「法國化」的區域。利比亞曾經是義大利的殖民地,在20世紀40年代,曾短暫地被英法共同殖民統治過。

  薩科齊第一個打卡扎菲,一些媒體評論,薩科齊就像個好鬥的小孩,一邊拼命揍另一個據說也很野蠻的壞小孩,一邊不時看看人群有沒有喊好。應該說,薩科齊更想當教訓這個壞小孩的虎爸虎媽,乖的時候給糖吃,不乖的時候,就打屁股。

  薩科齊的野心華而不實?

  但是,薩科齊的這場秀和野心能走到什麼程度呢?他的西方盟友們可不太願意唯他馬首是瞻。《紐約時報》指出,薩科齊未通知盟友便單方面決定對利比亞率先發動襲擊,讓英美甚是不悅。薩科齊雄心勃勃的外交風格,引來「反覆無常、譁眾取寵、過於衝動、隨意性過大」等批評和諷刺。當法國外交部長朱佩還在布魯塞爾談判時,薩科齊就宣布承認利比亞反對派。薩科齊的行為激怒了歐洲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和外交部長,因為歐盟正要在1天後就利比亞局勢進行緊急磋商。薩科齊的冒進和急於表現,讓他在盟友內部就招致了不少非議。

  除了謀求在非洲的影響力以及現實利益外,尋求2012年大選連任的薩科齊多少有些拿利比亞來賭一場的意思。如果取得成果,對他的大選將極為有利,同時也讓法國在解決國際爭端上掙足了面子。但同時,這場賭博的風險也是巨大的。法國歐洲電視1臺網站的網民投票顯示,52%的網民擔心軍事介入行動會演變成危險的泥沼。

  不談西方盟友們是否同意薩科齊的野心,世界本身已不是冷戰前後的世界。這一點想必薩科齊也心知肚明。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一個中心的時代很可能是漸行漸遠的。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獨自決定世界的命運,也沒有哪一個國家會甘心仰望一個中心,樹別人為偶像。

相關焦點

  • 揭秘利比亞主權財富基金:資產龐大、涉獵廣泛、顧問陣容豪華
    盤點利比亞海外資產利比亞擁有非洲最大的石油儲量,每年原油出口額高達340億美元,超過70%的石油銷往歐洲市場。2010年,利比亞財政收入的92%來自石油。為了管理其巨額石油收入,利比亞在2006年成立了主權財富基金——利比亞投資局(Libyan Investment Authority),將油氣收入投資於各種國際金融市場。
  • 藝術家巧制潘通色卡 默克爾與薩科齊成背景(圖)
    近日,法德間的微妙關係就被荷蘭畫面設計師埃克倫巧妙地用三幅酷似潘通色卡的拼圖表現了出來,而德國總理默克爾與薩科齊夫婦則為其充當了背景。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9日報導,設計師分別將默克爾、布呂尼的手包及默克爾與薩科齊貼面禮照拼湊成三幅潘通色卡。有「政壇鐵娘子」之稱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其穿衣風格似乎永遠是一件大號西裝上衣搭配黑色長褲,顯得格外樸實低調,盡顯德國人嚴肅認真之本色。
  • 打死卡扎菲的利比亞,七年後成了第二個索馬利亞?
    但7年時間,足以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發生劇變,比如利比亞。明天,是卡扎菲7周年忌日。7年前的10月20日,一代梟雄卡扎菲死於利比亞人民的「打卡運動」。他死後7年,利比亞沒有變成杜拜,卻變成了「第二個索馬利亞」。在這七年裡,利比亞老百姓忍受著七年之痛,還經歷著與西方關係的七年之癢。
  • 法國財政吃緊 薩科齊被迫取消國慶遊園會
    環球網實習記者仲偉東報導,據印度的Siasat日報6月24日消息,法國總統薩科齊為了實施財政緊縮計劃,不得不取消了自法國大革命以來一年一度的法國國慶遊園會。法國政府發言人呂克•沙泰爾曾呼籲各位法國部長和各級政府部門為財政緊縮措施的實施樹立榜樣。法國媒體援引法國執政黨人民運動聯盟內部人士的消息稱,薩科齊已經決定不舉辦今年的國慶遊園會。
  • 伊朗回擊薩科齊言論 稱其核能研究僅具和平用途
    環球網記者王欣報導,據法新社9月1日消息,繼法國總統薩科齊拋出「伊朗若繼續研發核武器將遭到先制軍事打擊」的言論之後,伊朗國營電視臺於當地時間9月1日做出回應稱,伊朗的核能研究僅限於和平用途。伊朗國營電視臺評論稱,薩科齊不應該根據「不實的信息」對伊朗發表任何評論。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不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會有下一場大瘟疫
    圖|採訪截圖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期間,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EBP)負責人哈裡斯·李文(Harris Lewin)表示在這項堪比生物界的
  • 利比亞黃金隕石 | 神秘力量的創造物
    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是吉林隕石,以收集的樣品總重為2550公斤,吉林1號隕石,重1770公斤,是人類已收集的最大的石隕石塊體。在1932年12月29日派屈克克萊頓,一名英國探險家在地球上最偏遠和荒涼的地區之一,靠近埃及西部的利比亞沙漠發現了一個神秘的黃金色玻璃。從那時起,利比亞沙漠玻璃便讓所有的科學家為其成因著迷。
  • 9年了,當年的卡扎菲是如何親手毀掉利比亞和惹惱全世界的?
    利比亞(意為埃及之外的北非之地),利比亞,曾經的北非天堂,國際媒體嘴中的「北非美國」。以往的印象裡,利比亞依靠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富甲一方。經濟富庶,人民安樂,軍事強勁,最要命的是那從出生到死亡都由國家買單的福利制度。
  • 疫情來了,不打仗了,利比亞國內開始宵禁,果斷髮聲向中國求助
    目前,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快速蔓延,受疫情影響,利比亞國內也迎來了暫時的和平。據路透社近日報導,目前利比亞國內已經開始實行宵禁,民眾禁止在宵禁時間上街,如果違反,將會受到最多6個月的監禁處罰,該命令將會持續到世界疫情得到控制以後。國民軍總參謀長阿普杜拉扎克·納德胡裡將軍也呼籲民眾不要去宗教場所做禱告,聽從安排。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負責人:不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會有下一場大...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負責人:不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會有下一場大瘟疫 2020-11-24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哈裡斯·李文:10年內人類將給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組測序
    這是哈裡斯·李文提出的問題。據哈裡斯·李文介紹,2015年就有一些科學家開始合作探索這一問題,來自深圳華大基因的代表也參與其中。經歷了三年的規劃,該項目公布了包含目標和範圍的白皮書。「我們預計在10年內,給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組測序。」哈裡斯·李文表示,這一項目的願景是創造一個生命資料庫,以150萬真核生物測序為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 利比亞黃金隕石到底是什麼?竟然這麼靈性!
    很多寶寶們知道捷克隕石是什麼,但是很少有人聽過還有一種隕石叫利比亞黃金隕石。今天跟大家再科普科普利比亞隕石。1932年一名叫派屈克克萊頓的英國探險家在地球上最荒涼的地區之一,靠近埃及西部的利比亞沙漠發現了一個神秘的黃金色玻璃。從被發現的那一刻起,利比亞隕石就讓科學家們著迷依舊。
  • 「黃金隕石」 利比亞隕石你熟悉嗎?
    之所以稱之為利比亞玻璃隕石,是因為它有著玻璃的質感,同時也只發現在南非大陸北部的利比亞沙漠,利比亞沙漠現在大部分是不毛之地,但據考古認為,這片土地在過去曾經有生命的跡象,曾經是一片綠洲,有很多人生活在那裡所以考古發現,有很多利比亞玻璃隕石製成的石器和吊墜這也證明了利比亞隕石在很久之前就存在的事實。
  • 「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開幕!
    11月15日上午,「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史前恐龍化石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海爾世界家電博物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聯合舉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指導支持。
  • 「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開幕
    11月15日上午,「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史前恐龍化石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聯合舉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指導支持。
  • 圖解 利比亞黃金隕石的真假
    利比亞隕石形成於大自然中。屬於沙漠中未經過篩選的石英砂,被墜落的巨大隕石衝擊融化而成的玻璃,故利比亞衝擊玻璃不如人工玻璃潔淨,一般內部均具有不少雜質,氣泡也非常之多,很多利比亞玻璃可見非常明顯的流淌痕跡,即流紋線,或者非常明顯的層理。
  • 國民軍翼龍無人機又空襲利比亞首都:敲掉總指揮部 美軍無力逼退
    ,哈夫塔爾將軍指揮下的國民軍「空軍」對首都的黎波裡在6日深夜至7日凌晨,再一次展開了大規模空襲:利比亞國民軍空軍對政府軍陣地實施了多輪打擊,並摧毀了烏薩馬朱瓦伊利領導的民族團結政府行動總部大樓。「利比亞國民軍空軍的打擊目標包括一系列陣地,其中還有戰略目標,包括「偽政府」大樓、外交俱樂部、通向港口的道路、佔領的陣地等」。利比亞國民軍認為朱瓦伊利的行動總部被完全摧毀,利比亞政府軍失去了總指揮部作為指揮中樞。
  • 星際之石三寶之 利比亞黃金隕石
    利比亞隕石的發現地在利比亞沙漠,在1932年12月29日派屈克克萊頓,一名英國探險家在地球上最偏遠和荒涼的地區之一,靠近埃及西部的利比亞沙漠發現了一個神秘的黃金色玻璃
  • 在世界之窗「重返侏羅紀」
    這個夏季,除了酷暑,還有世界之窗為深圳市民帶來的精彩活動。從啤酒狂歡節到世界達人秀第二季,再到「重返侏羅紀」的盛大開幕,世界之窗始終以時尚動感的娛樂元素為遊客帶來最潮流、最豐富多彩的「世界之旅」。 「世界達人秀第二季」決出冠軍 8月6日,由深圳廣電集團移動電視頻道聯合深圳世界之窗推出的「世界達人秀第二季」冠亞季軍產生。
  • 10年,贏了「革命」,輸掉整個世界
    10年過去了路透社記者重返突尼西亞發現:西方民主來了生活卻並未變好——第一,死亡遍地極端主義大行其道政府被推翻後用於鎮壓宗教極端勢力的政府武裝>一旦多米諾骨牌倒下原油產出受到牽連部分指手畫腳的西方國家必然要自食惡果潘多拉的魔盒打開恐怖主義的幽靈也已放出2012年9月11日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及另外3名美外交官在利比亞班加西的反美抗議中遇襲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