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訪索尼歷史資料館 一部消費數碼發展史)
對於每一個像我這樣愛玩的80後而言,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索尼情節,音樂愛好者使用Walkman可以隨時隨地聽歌放鬆、那個讓人神迷於生化危機洋樓中的PlayStation遊戲機陪伴我們走過了青春歲月、還有當時象徵著最高顯示畫質的特麗瓏電視。上述每一個名字不僅僅是它所對應的產品系列,它們幾乎可以被視作是各自所在行業的頂級技術代名詞。喜歡日系的ACG文化、向往日系高精尖的數碼產品,所以日本成為很多擁有同樣愛好年輕人的旅遊必去之地。很榮幸,我受到索尼電視部門的邀請前往東京參加工程師訪談活動,這是一次極為難得的「向電視行業頂級品牌的頂級工程師學習和探討的機會」,而且還能更具臨場感的了解索尼和日本文化。在工程師訪談內容之前,我們先來奉上索尼文化部分吧,本次行程的第一天,我們一行人前往了位於東京品川的索尼資料館。參觀前,我曾很傻很天真的以為這是一個滿滿擺放著我回憶和現在經歷的展館,可到了資料館才發現,索尼產品歷史幾乎是一部音視頻領域和個人娛樂的發展史,很多行業的世界第一都發明自索尼,而且這一切從1945年就開始了,用80後的視角去看會太過狹隘。
1945年,技術出身的井深大在東京成立「東京通信研究所」,第二年邀請盛田紹夫共同成立「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在東京通訊工業株式會社成立之初,創始人井深大撰寫了一份《設立趣意書》,趣意書的第一項內容就是「建立自由豁達的理想工廠,使每一位勤勉認真的技術人員將自己的技術能量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或許是這本《設立趣意書》驅動著索尼不斷以技術創新前行。
在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的源流展櫃裡還保留著遷到東京品川區御殿山之後索尼辦公樓微標牌,可以看到那個時期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的中英文名字都是非常日式的,與現在國際化經營的SONY完全是兩種風格。
事實上索尼成立之初的前10年也並不太順利,從1945年成立到1955年經營狀況的轉折經歷了整整10年。源流展櫃裡展示的擴音器、打字機、電壓表應該是索尼成立初期的產品,而這幅圖最左側的G型「磁帶」錄音機才真正開始與索尼的主要產品線建立關聯。
從體積上看1950年的G型錄音機非常龐大,而且這個全金屬材質略帶工業氣息的產品並非針對個人消費領域,最初的G型錄音機是面向類似於法庭記錄案情這樣的商用環境所研發。
不僅索尼的G型錄音機開啟了它個人隨身音樂設備的先河,當時的「磁帶」也是非常具備時代意義的產品。與我們以前使用的塑料基帶磁帶不同,最初索尼G型搭配使用的介質是紙,它表面被塗上特殊處理的鐵粉被賦予磁性記錄聲音,這種形態的紙質磁帶是磁帶的最初始形態。
不僅索尼的G型錄音機開啟了它個人隨身音樂設備的先河,當時的「磁帶」也是非常具備時代意義的產品。與我們以前使用的塑料基帶磁帶不同,最初索尼G型搭配使用的介質是紙,它表面被塗上特殊處理的鐵粉被賦予磁性記錄聲音,這種形態的紙質磁帶是磁帶的最初始形態。
早期的G型錄音機因為重量和價格的原因,在當時肯定很難走向個人消費領域,所以在1951年的時候,索尼推出了更加輕巧和低價的H型錄音機,它使用木質外殼替換金屬,重量被控制在了13Kg。儘管這只是一個便於搬運的重量,但相比「非移動式」的G型已經脫胎換骨。
20世紀50年代,售價昂貴或許個人應用訴求並不高的錄音機沒能帶領索尼走向消費數碼,真正讓情況出現大逆轉的是1955年TR-55的推出。它是全世界第一臺電晶體的收音機,它讓收音機從電子管時代笨重、體積大、攻好高變成這種更「現代化」的便攜設備。電晶體收音機在此前並不被行業看好,直到索尼將它推向市場並獲得了巨大成功。
在1957年的時候,索尼又乘勝發布了當時世界上最小的TR-63收音機,而且可以看到在工業化生成逐步成熟之後,產品價格也比初代的TR-55明顯降低。
能夠看到,在TR-55的時候,索尼產品LOGO以及悄然換成了早期圖形化的「SONY」,這是索尼走向國際化非常重要的一步,SONY比TOKYO Tsushin Kogyo(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更加能夠被歐美地區接受。關於SONY的由來,它結合了代表著聲音的Sound、Sonic以及拉丁文Sonus和英文小孩單詞Sonny,一方面象徵著索尼由音頻起家,一方面也訴說著它在當時還是一個非常年輕或者是能夠給你帶來年輕化生活的品牌。
步入20世紀60年代,索尼另一核心業務電視開始了它的輝煌時代。
TV8-301是當時世界上第一臺電晶體結構的電視機,它又將電晶體便攜和低能耗的特性在電視行業完整發揮。能夠看到,TV8-301體積並不算大,而且它的機身頂部還有一個可以便攜的提手。最讓人驚訝的是它還是一臺內置電池供電的電視機,可以看到機身下方有AC、DC的按鈕,這裡應該就是他切換電路的供電模式操控鍵。
TV8-301的操控部分在機身後方,可以看到它能夠選擇切換12個頻道、使用天線接受廣播信號、而且還有一個充電的標籤,這是便攜定位最重要的設計。
在索尼的展覽區我們還找到了當時TV8-301的廣告海報,衣著時尚的年輕女子手持著TV8-301,有限的廣告主題文字區中,便攜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TV8-301便攜電視在當今社會都具有它的市場空間,但根據索尼歷史資料館館長介紹,它在當時並沒有發展到大幅普及的程度。
後來的1968年是索尼電視產品線歷史性的轉折點,甚至能否說是帶動電視行業前進的轉折點。在此前電晶體的TV8-301並未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之後,真正讓索尼走向影像領域巔峰的是KV-1310特麗瓏(Trinitron)彩色電視機。特麗瓏由索尼創始人之一的井深大親自帶隊研發,它曾經是CRT時代最高畫質的代名詞,而且還在1973年獲得了美國電視業最高榮譽的「艾美獎」,特麗瓏技術電視是第一次獲得艾美獎的電子產品。
後來的1968年是索尼電視產品線歷史性的轉折點,甚至能否說是帶動電視行業前進的轉折點。在此前電晶體的TV8-301並未成為家喻戶曉的電視之後,真正讓索尼走向影像領域巔峰的是KV-1310特麗瓏(Trinitron)彩色電視機。特麗瓏由索尼創始人之一的井深大親自帶隊研發,它曾經是CRT時代最高畫質的代名詞,而且還在1973年獲得了美國電視業最高榮譽的「艾美獎」,特麗瓏技術電視是第一次獲得艾美獎的電子產品。
這個時代還有很多值得銘記的產品,比如CV-2000,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家庭用錄影機,不過由於機身擺放角度的原因,我在現場並沒有看懂它的結構,還一度以為這是臺錄像放映機,可CV-2000身上SONY Video Corder表明了它的身份和功能。
這個時代還有很多值得銘記的產品,比如CV-2000,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家庭用錄影機,不過由於機身擺放角度的原因,我在現場並沒有看懂它的結構,還一度以為這是臺錄像放映機,可CV-2000身上SONY Video Corder表明了它的身份和功能。
從網際網路搜索的當年CV-2000的宣傳海報來看,剛剛我們看到的CV-2000機身可能只是磁帶存儲記錄單元,它還需要連接攝像機、監視器共同配合使用,這麼來看就不難理解它錄影機的功能了。
在音頻發燒友眼裡,1965年的TA-1120擁有無法替代的地位,它是世界上第一臺立體聲功率放大器,內部使用音頻產品中從未出現過的全矽電晶體,音質極佳。直到今天我們依舊可以看到有收藏者在網際網路上發布TA-1120的轉讓或購買信息,價位能夠達到千元以上,要知道這可是50年前的電子產品了。
60年另一大技術突破就是被稱為1號機的索尼TC-100,能夠看到這臺誕生於1966年的錄音機已經和我們在90年代所使用的設備大小相差無幾,甚至說還小於30年後我們使用的錄音設備。而且,我們還能看到此時記錄設備已經換成流行了幾十年的成熟的塑料基帶磁帶。
1970-1979這10年的大事件幾乎全部圍繞音視頻展開,開篇是索尼Betamax錄像帶標準的誕生,針對個人消費領域則是索尼WALKMAN的推出了,它告訴全世界都隨身聽只有兩個種類,WALKMAN和其他產品。
1975年4月,索尼推出了Betamax錄像帶標準,圖中就是承載它的Betamax1號機SL6300,這是一臺可以能用用於家庭和專業影像錄製的錄像機,數據存儲於Betamax標準對應的0.5英寸磁帶中。索尼Betamax以高畫質著稱,為此被BBC等國際級電視臺錄製節目所青睞,它與同期另一大錄像帶標準VHS共同通知了錄像帶輝煌的20餘年,直到21世紀DVD格式的誕生才逐漸成為歷史。
1977年的PCM-1是搭配Betamax使用的線性錄音設備,它在專業級的音樂錄製領域被錄音工程師當做首選。對於我們現在的人而言,PCM-1或許非常陌生,但說起同樣出自這個「系列」的PCM-D100就知道索尼在音頻錄製行業的專業度了,D100是當今能夠買到的最頂級的便攜音頻錄製設備。
1979年的時候,索尼發布了震驚世界的TPS-L2,這是初代的WALKMAN隨身聽,它也是高品質個人便攜音樂播放器的代名詞,一直統治這個行業直到數十年後MP3到來。在8-90年代,能夠擁有一臺WALKMAN簡直是所有愛好音樂年輕人的夢想,尤其後期幾乎把隨身聽壓榨到磁帶大小的工業設計和口香糖電池,它是一代80年生人的珍貴回憶。
20世紀80年的重頭戲依舊是AV產業,這個時期的索尼更著重於攝影攝像行業的技術創新。
1982年的時候,索尼發布了全球第一臺的CD播放器CDP-101,隨之而來的還有索尼哥倫比亞公司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張的CD唱片,這張唱片存儲了多達50首的高品質音樂,完全突破了磁帶所能記錄的信息空間。
在圖片中我們還能看到這張CD專輯,他可是世界上第一張CD唱片,封面為比利喬爾的《紐約52 街》,它也是這張CD的曲目1。
第一臺CD機誕生的2年後,索尼帶來了更重磅的產品,D-50是全球第一臺的可攜式CD播放器,從磁碟倉的大小來看,它僅僅佔用一張CD唱片的表面積,所以是可以輕鬆裝入挎包或是一些空間較大的口袋。
BetaMovie BMC-100是索尼面向專業影像製作行業推出的可攜式攝像機,從Superfine SD中可以看出,它以高畫質視頻錄製作為主打。
Mavica MVC-C1是索尼第一臺個人可攜式DC,以小型和輕量化作為設計初衷,它所拍攝的照片存儲於那個時代所流行的軟盤中。從外觀看,這臺相機內嵌的是一顆15mm焦距F2.8光圈鏡頭,風光攝影應該是它的最常用拍攝題材。
CCD-TR55是索尼的初代Handlycam攝像機,尺寸只有手掌大小,而重量僅僅是790g,在當時獲得了國際商業工業部的最佳設計獎,英文介紹中可以看到Huge success的文字。這是當時率先使用CCD傳感器的攝像機,其研發目的就是要打破柯達膠捲的霸主地位。在今天的影像行業中,索尼傳感器高品質影像記錄能力活躍於手機、單反等各個領域,而且已經成為了行業領軍的技術企業。
隨後索尼又發布了第一臺8mm格式的CCD攝像機CCD-V8,8mm格式令沉重的專業攝像應用變得輕便,隨之而來的8mm金屬錄影帶令影像更加細緻,還改善了當時VHS錄像帶易老化的問題,大幅延長了視頻數據的儲存壽命。
1990-1999年的索尼產品我們就非常熟悉了,包括大名鼎鼎的Cyber-shot數位相機和PlayStation遊戲機。
1994年索尼發布了初代SCPH-1000型PlayStation遊戲機,如今已經熟悉全球各個版本代號的我們應該知道,1000對應著日本制式。PlayStation同期的競爭者是世嘉土星和任天堂的N64,然而在強大的3D運算能力和眾多軟體開發者加入PS陣營之後,甚至比同期電腦的3D運算能力還要優秀,所以後兩者成為了相當小眾的存在,也奠定了PlayStation在日本和全球遊戲行業的地位。
為了解決CD的體積和震動幹擾問題,索尼後來又推出了MiniDisc的MD格式,MZ-1則是它的初代播放器產品。
接下來是初代Cyber-shot數位相機DSC-F1,它擁有1/3英寸CCD傳感器和30萬有效像素,最大解析度為640×480。根據資料顯示,Cyber-shot的研發目的是卡片大小的照相機,很顯然它被索尼研發部分強大的設計能力變為現實,卡片機隨後風靡全球並引領了全新的便攜攝影方式。
接下來是初代Cyber-shot數位相機DSC-F1,它擁有1/3英寸CCD傳感器和30萬有效像素,最大解析度為640×480。根據資料顯示,Cyber-shot的研發目的是卡片大小的照相機,很顯然它被索尼研發部分強大的設計能力變為現實,卡片機隨後風靡全球並引領了全新的便攜攝影方式。
1997年索尼發布了第一臺VAIO系列筆記本電腦PCG-505,它在筆記本的輕薄史上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可以看出即便時至今日這種厚度也是依舊具備競爭力的。同時,這一時期的筆記本往往機身顏色很單一,這也讓PCG-505迷人的紫色金屬質感外殼成為一代經典。
1997年索尼發布了第一臺VAIO系列筆記本電腦PCG-505,它在筆記本的輕薄史上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可以看出即便時至今日這種厚度也是依舊具備競爭力的。同時,這一時期的筆記本往往機身顏色很單一,這也讓PCG-505迷人的紫色金屬質感外殼成為一代經典。
MW-MS7的造型酷似手機,實際上它是第一臺採用了索尼Memory Stick記憶棒的音樂播放器,則標誌著隨身音樂系統已經全面進入了數位化時代。
索尼資料館目前的歷史機型展示只延續到2001-2010年,畢竟下一個10年還沒有到來。21世紀索尼的消費數碼產品已經頗為深入人心了,比如PlayStation的2-3代機型、阿爾法系列單反/單電/微單相機、BRAVIA液晶電視以及XPERIA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這些產品就不逐一介紹了,每一個系列都為每一年代的年輕人帶來了無數回憶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