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度納去世#
11月25日,阿根廷傳奇球星迭戈·馬拉度納(Diego Maradona)突發心血管疾病去世,享年60歲。
整個足壇為之而失落,以C羅、梅西、姆巴佩為代表的現役球星,及各國球迷紛紛在社交網絡上悼念這位足球天才的離去。
而阿根廷人尤其悲痛——甚至,阿根廷宣布全國哀悼三天,並以國葬待遇安葬這位潘帕斯球王。
馬拉度納的早逝並不令人意外。他在退役之後無法控制體重,一度需要通過切胃來減重;他吸食古柯鹼、酗酒、陷入精神問題,這都對他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在場外,他也絕對不是什麼善茬,對別人出言不遜,在世界盃看臺上大豎中指。
很難想像,一個深陷爭議和醜聞的退役球員,竟然能夠受到國家和人民的如此禮遇。
大概,只有拯救了阿根廷的民族英雄才配吧。
01時勢造英雄
但在他那個年代,馬拉度納的的確確是「民族英雄」。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那時候的足球承載了太多的東西,可謂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馬拉度納1960年生人,從80年代初起就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活躍在了世界足壇。他踢球的風格豪放奔逸,僅僅一米六五的「嬌小」身材,讓他能在肌肉叢林裡靈活地輾轉騰挪。
作為場上10號核心,他的個人技術十分突出,能突能傳,常常在靈光一閃中為球隊打開局面。
如果你沒看過馬拉度納踢球,那麼當世的「球王」裡奧內爾·梅西可能是風格最接近他的存在:同樣的小個子天才,過人如麻,靈光凸顯,一個人帶領一整隻球隊。
但謙遜低調的梅西,有時候缺乏「霸氣」。2014年世界盃決賽惜敗德國,也錯過了為國爭光的好機會。但即使梅西能夠拿下世界盃,其歷史地位恐怕也不能和馬拉度納相比。
馬拉度納橫空出世的年代,恰好是阿根廷陷入重重困境的年代。
在軍政府執政下,社會矛盾重重,經濟陷入停滯,通貨膨脹率達到200%,100比索的硬幣變得一錢不值,完全退出了流通,惱怒的群眾只能在足球場和遊行示威中用它們砸裁判和警察。
而在1982年,阿根廷為了奪回對大西洋上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控制權,宣布和英國開戰,但英國在時任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的領導下,派出海陸空精銳部隊重拳出擊,打得阿根廷幾無還手之力,僅僅過了四個月就贏得了戰爭,至今馬島都還是被英格蘭實際控制,英國人稱之為福克蘭群島。
這一戰,還讓柴契爾夫人原本岌岌可危的聲譽扭轉,成為了英國人的愛國英雄。
馬島敗戰之後,阿根廷國力大挫,軍政府倒臺,足球成為了他們惟一的寄託。
說來也諷刺,也正是軍政府拿出了7億美元(當年阿根廷國家預算的10%),改建了河床隊的體育場,投資了一座全新的電視轉播中心,還有其他與體育相關的公用設施。
在經濟凋敝、政治動蕩的年代,阿根廷人民只有在電視機前獲得慰藉。
1982年,馬拉度納在對巴西隊的比賽中染紅,阿根廷也止步於四強之外。但即使如此,他強大的個人能力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有一張著名的「以一敵六」的照片——那是在與比利時的比賽中出現的。
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對阿根廷人來說,更具有宿命的意味。與英國之間的不共戴天之仇,在球場上重演。
阿根廷在淘汰賽1/4決賽中碰上了英格蘭。上半場,雙方各無建樹,而下半場剛一開始,馬拉度納就攻進一個「頭球」。但從照片上看,馬拉度納是用手將球碰進去的。
然而,當值主裁併沒有看清楚,判進球有效。而之後,馬拉度納更是上演了一人長驅直入70米破門得分的經典場景,這個球被許多人認為是世界盃有史以來最精彩的進球之一。
在被問到這個疑似手球的球時,馬拉度納先是否認,後來也承認的確是手球,並稱其為「上帝之手」。這個矮小的阿根廷人,在一場比賽中用球技和「神旨」雙重羞辱了政治上的宿敵,這讓英國人憤怒卻又無可奈何。
馬拉度納帶領阿根廷一路披荊斬棘,問鼎1986年的大力神杯。這對水深火熱的阿根廷人民來說太重要了——是慰藉,更是鼓舞。
信奉天主教的阿根廷人民相信,馬拉度納就像是上天派下來拯救國家的人。他不是聖人,抽菸、喝酒、惹是生非,但即使這樣,卻瀟灑恣意地繼續著人生,像是潘帕斯草原上的雄鷹一般自由。
足球世界裡,不乏C羅這樣的天才——天賦爆表的同時,又極度自律、付出十二分努力。但像馬拉度納這樣的天才,人們根本很難想像他的上限在哪裡。他還是球員的時候,身材就已經開始走樣了。
他在那不勒斯的生活,周末比賽,然後連續三天放縱地生活,只有兩天時間訓練。他也不止一次被警察逮住,身上攜帶各種違禁品。但他依然能進球,依然能創造奇蹟。在足球世界裡,他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02英雄暮年
結束了球員生涯之後,馬拉度納再度出現在新聞上時,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醜聞以及發福的身材。
雖然他在身體狀態穩定的時候,也執教過阿根廷的俱樂部球隊,還帶領阿根廷國家隊出現在了2010年的世界盃,但他成績平平,能力顯然不如曾經作為球員的時候。
他激情昂揚的風格卻一以貫之,在場邊搶盡風頭,亦能在球隊困難的時候鼓舞士氣,在群星匯聚的阿根廷有著驚人的凝聚力。因為在他面前,沒有人有底氣「耍大牌」——梅西也不行。
而他也從未遺忘自己作為「人民的馬拉度納」的身份,從未忘記自己「貧民窟男孩」的出身。
在義大利踢球的時候,他曾受教皇接見,但他卻直言教廷奢侈浪費,不顧窮人死活;在那不勒斯,他代表窮困的義大利南部與北部豪強對抗,老百姓在家裡把他的畫像放在耶穌像的旁邊。
他與古巴的卡斯楚、委內瑞拉的查維茲等拉丁美洲的社會主義領導人們來往密切,也公開支持國內的左翼黨派,推動社會公平。
他充滿爭議,但愛憎分明;他放浪形骸,但誠實直白。你可以不愛他,但你無法否認,他被阿根廷人民無條件地愛著,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今天,上帝終於召回了他遺落人間的手。時勢造英雄的一代傳奇,迭戈·馬拉度納,註定會被人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