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治沙人,到底有多厲害?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相信不少朋友都曾注意到過新聞聯播當中出現的楷模人物變沙漠為綠洲的傳奇故事,一代一代的勇者憑藉人類的智慧降服了一片荒蕪。這種傳承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中國人點讚。贊!中國治沙人:每天「鎖」住上千畝流動沙丘,喝掉十幾斤水!
熟悉地理的人們都會知道一種常見的讓沙漠綠化的方法——運用草方格的方法能夠固沙防風,穩定地勢。我們也都了解沙漠可以說得上是寸草不生的地方,並且沙漠上的沙子反射陽光讓所處地帶炎熱不已,而聰明的人類利用設立草方格,即在沙漠中利用一些草類的植物如蘆葦、稻草等小型植被圍成方格,布局在沙漠的整個區域,利用植被的防風固沙功能,將沙漠當中的沙子固定避免流失。
而且這些方格狀植被大面積覆蓋,能夠有效防止沙漠化的面積蔓延,還能夠吸收沙漠當中的水分,軟化沙質,改善沙漠的乾燥環境,未來可能實現在沙漠種植徹底退沙的功能。而草方格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這樣的勞動讓人們身體中的水分大量流失,所以工作人員每天需要大量的水分飲用才能彌補這些缺失。
中國的治沙人不僅利用智慧想出了減少沙漠化的方法,而且還運用辛勤的勞動用行為一點點建立草方格,一點一點,在沙漠荒蕪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他們沒有任何怨言,任勞任怨,一同奮鬥在治理沙漠的一線工作崗位上,用智慧與勞動「鎖」住了上千畝的流動沙丘,這個規模還在不斷地擴大,未來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將投入他們的工作當中去。
因為工作的辛苦以及環境的燥熱不堪,他們在工作當中汗流浹背,使得自身體內的水分大量蒸發所以是極度缺水的狀態,所以在飲水的空檔都會喝上十幾斤的水,這種說法是毫不誇張的。而且他們拯救的地域面積減少沙漠化的擴散,相當於幾條河流的流域的水量,他們所飲用的水比起拯救的水流是微不足道的。
他們發揮著「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大無畏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後代子孫造福,看了很多關於治沙人的報導,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幾代傳承下來的治沙人,可以說得上是治理沙漠世家的存在了。這樣的不怕苦不怕累,只為了後代的環境保障,這樣的精神是無以倫比地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豎起大拇指的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