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治沙工程被外媒質疑,治沙結果究竟如何?

2020-12-07 騰訊網

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症」,中國一直高度重視防治荒漠化的工作,並且也取得了成果,比如,西北治沙工程。然而,2019年9月,國際頂級雜誌Nature新聞版中,一篇出自韓國記者的報導卻對中國治沙工程提出了質疑。

2000年至2010年,全國土壤侵蝕總體減少12.9%,洪水緩解率和保水率分別提高了12.7%和3.6%。黃土高原的大規模生態恢復工程已將土壤侵蝕減少到歷史最低水平。自1950年以來,黃河泥沙負荷下降了近90%。

上圖展示的是1989年黃河入海口的樣子,下圖是2018年黃河入海口的狀況。

成果有據可循,質疑的到底是什麼?

在這麼多有憑有據的成果之下,本文開頭提到的那篇Nature新聞,顯然對中國的治沙工程存在誤會。

仔細研究質疑文章發現,該報導存在兩個主要問題:

作為理論依據的參考文獻經不起推敲;

一刀切地將治沙方法歸為植樹造林(特指種樹)。

在寫到植樹造林可能導致了中國乾旱區域增加時所引用的文章[3](見下圖),圖中數據的確表明,從1997年到2009年,中國乾旱區域面積在增加。但仔細看圖後不難發現,增加的乾旱區大多分布於青藏高原,而西北沙漠化面積確實減少了。

同時,這張圖中最新的數據是2009年的模擬結果,如今十年已過,引用這篇參考文獻並不合適。

上圖為1997年全球乾旱區域模擬圖,下圖是2009年的模擬結果。顏色越紅,代表乾旱程度越重。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況像中國這樣大規模不間斷的治沙工程實屬世界首例。偏差在所難免,但這並不是我們停下腳步的理由。只有在不斷探索中穩步前行,才能找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之路。

儘管中國的沙漠總面積十分龐大,治沙之路還有很長一段,但隨著治沙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土地荒漠化問題一定會被解決。

參考文獻:

[1] Chen C, Park T, Wang X, et al. Earth’s green patches become greener — and China is leading the way [J]. Nature sustainability, 2019, 2(2): 122.

[2] Huang L, Zhang Z. The Stability of revegetated ecosystems in sandy areas: An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index[J]. Water, 2015, 7(5): 1969-1990.

[3] Pr?v?lie, Remus, Bandoc G , Patriche C , et al. Recent changes in global drylands: Evidences from two major aridity databases[J]. CATENA, 2019, 178:209-231.

[4] Zastrow M. China's tree-planting drive could falter in a warming world[J]. Nature, 2019, 573(7775): 474.

[5] Bryan B A, Gao L, Ye Y, et al. China’s response to a national land-system sustainability emergency[J]. Nature, 2018, 559(7713): 193.

[6] 中國林業網:中國治沙: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http://www.forestry.gov.cn/main/135/20191009/083425352456220.html

[7] 喬磊, 李立國. 淺談沙漠地區植樹造林存在的問題和技術對策[J]. 農技服務, 2016, 33(8): 94-94.

[8] 劉姝穎, 李寧, 陸小輝. 草方格在防風固沙工程中的應用[J]. 遼寧林業科技, 2014(3):67-68.

文章來源:科普中國網

多一個點在看

多一條小魚乾

相關焦點

  • 中國治沙究竟有多成功?一年一個深圳!老外:了不起
    中國治沙究竟有多成功?一年一個深圳!老外:了不起當人們的生活好了起來之後,人們對待生活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已經不僅僅單純的滿足於吃飽喝足,精神層面的享受更是成為了大眾的追求目標。對於這一種情況,我們中國自然不會放任不理,於是開啟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治沙項目。那麼如今,治沙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我們中國j治沙究竟有多成功呢?對於許多原本生活在青山綠水的城市人來說,或許都難以感受到中國治沙的變化。小編有一位生活在黃土高坡的朋友稱道,曾經,吃的飯裡面有沙,睡覺的地方有沙子,生活都與漫天黃沙為伴。
  • 中國治沙70年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智慧
    據我國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61.16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27.20%;沙化土地面積172.12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17.93%。荒漠化作為全球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嚴重威脅著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面對這一世界性頑疾——「地球癌症」,我國該如何有效治理荒漠化?目前取得了什麼成效?為全球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
  • 中國沙漠: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的沙漠植樹治沙成功了嗎?
    3、中國沙漠被中國治沙人徵服?前幾年,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內容譴責中國正進行的大規模植樹活動,會加劇水資源的缺失,進而影響生態。英國《自然》質疑中國植樹造林行動對此其實我國在上世80年代就已經確立了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宏偉的三北防護林工程至今還在繼續進行著,儘管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美國宇航局曾多次利用人造衛星對地球綠地覆蓋情況進行拍攝,其中發現中國的森林覆蓋面積每年都在增長,而且幾乎是一年比一年快。
  • 光伏治沙模式實現「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四輪驅動
    經過充分調研論證,2015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調增部分地區2015年光伏電站建設規模的通知》,要求在全年調增530萬千瓦,其中內蒙古新增20萬千瓦專門用於庫布其的「光伏治沙」。同年,庫布其沙漠規劃了1000MWp生態太陽能光伏光熱治沙發電綜合示範項目,其中光伏治沙900MWp,光熱治沙100MWp。
  • 中國治沙史上的奇蹟,面積超過了海南省,如今沙漠成綠洲
    中國治沙史上的奇蹟,面積超過了海南省,如今沙漠成綠洲,環境問題是世界面臨的一大難題,近年來,由於環境惡化引起的新聞越來越多,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由於過度放牧、大面積開墾草原等造成的校園沙漠化,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是當今許多環境問題,沙漠化是人們面臨的最嚴重的災害之一,漫天的霧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國家林業局公布我國防沙治沙進展和目標
    國家林業局公布我國防沙治沙進展和目標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08 13:26 來源: 林業局網站林業部門主要是採取增加植被減少裸露沙塵等防沙治沙方式,降低沙塵暴行進過程中的風速,減少沙塵暴或降低沙塵暴的強度。  張豔紅向媒體介紹了中國防沙治沙的總體情況。目前,中國沙化土地總面積為173萬平方公裡,可治理的沙化土地有53萬平方公裡,「十一五」期間已治理了1400多萬公頃。「十二五」期間預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十三五」還將再治理1000萬公頃。
  • 中國「蠻治沙」幾十年,如今一舉前功盡棄?網友:寒心!
    中國是一個國土面積非常遼闊的,有各種各樣的地形,同時中國的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分布較廣,沙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中國也從未放棄過治沙,而治沙在幾十年中,也有了那麼一點的成效。不管是國家治沙,還是那些自發的治沙人,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曾經一望無際的黃沙,到現在的綠洲,他們在這過程中付出了我們所體會不到的艱辛。沙漠曾經給我們的感覺就是荒蕪、寸草不生、乾涸,沒有生物可以在沙漠中存貨下來,因為他少了我們必不可少的水資源。沒有人敢輕易踏上沙漠這片土地,生怕自己就死在沙漠上。
  • 中國治沙人花費了30年的心血,讓沙漠不再荒蕪,如今讓人失望
    中國治沙人花費了30年的心血,讓沙漠不再荒蕪,如今讓人失望中國是世界上沙漠面積較大、分布較廣、沙漠化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對於很多國人來說,為了治沙也是想盡了辦法。大概國人到現在已經治沙30年了。三北防護林工程,有5000多萬畝的沙地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最近5年,三北地區的8個省淨減少沙化土地面積達到11.15萬平方公裡,控制了水土不再流失,使黃河中的年輸沙量減少了4億噸。
  • 《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正式發布實施
    《規劃》提出,我國防沙治沙的目標任務是,劃定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加大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建設力度,全面保護和增加林草植被,積極預防土地沙化,綜合治理沙化土地。到2020年,使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區生態狀況進一步改善。    《規劃》明確了防沙治沙的總體布局和建設重點。
  • 是他們,創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蹟!
    70年來,美麗中國的建設賡續奮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新發展時期。此次,光明網推出「奮進的中國精神」系列特別節目,以微視頻的形式深刻講述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奮鬥事跡,傳遞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展現出的奮鬥擔當,感知奮進的中國精神。
  • 中國治沙江湖:教授點沙成土,騰訊突然入局
    為了安全起見,她要親自驗證這個改變究竟是怎麼發生的。2600公裡外,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易志堅的試驗基地裡闖進一群人,瘋狂地挖著腳下的沙土。每挖開一個坑,他們就會舀一勺水澆下去,盯著水緩慢下滲。看到滲水速度明顯比正常沙漠要慢很多,幾個人的臉上露出驚奇。
  • 治沙百年,河水變清,中國沙漠面積減少了多少?
    中國沙漠的管理可以延伸到一百年前,在這期間出現了很多治沙人,他們也將這種精神傳給自己的子孫,為子孫謀福利, 你知道過了一百年,中國的沙漠面積減少了多少嗎?畢竟是已經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了。在世界各沙漠中,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最神秘、最有魅力的一個,維吾爾語意味著「出不來的地方」,人們通常稱之為「死海」, 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世界上第二大的流動沙漠, 我國的環境重視自古以來一直持續到現在,為了不讓更多的土地沙漠化,最近10年,陝西榆林先後投資千億元治沙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人工造林800萬畝,植被的展望率達到30%以上,僅僅10年這座「沙漠之城」就被稱為
  • 甘肅建投的治沙「革命」 沙漠治理邁入機械化時代(圖)
    這是由甘肅建投研製的全球第一臺立體固沙,鋪設了第一片機械化治沙草方格沙障,目前甘肅建投工程與生物裝備治沙試驗基地,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荒漠化防治(機械治沙工程)試驗示範基地,為推動全國防沙治沙工作作出示範。  從人海戰術、人工作業到機械化作業,甘肅建投啟動了人類機械化治沙新時代。  治沙須先固沙。
  • 西藏到2020年計劃治沙408萬畝 阿里沙丘變綠洲
    中國園林網3月21日消息:由於我區海拔較高,自然平衡的生態系統相對較為脆弱,加上人為破壞、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冰雪融蝕和土壤鹽漬化等都會使土地的生產力下降或喪失,逐漸形成荒漠化、沙化土地,而荒漠化土地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風沙天氣,所以土地荒漠化的速度較快。
  • 聯合國嘉獎的中國沙漠,如今「改頭換面」,治沙成功還賺了300億
    沙漠地區,一種被流沙,沙丘所覆蓋的地形,因為植被稀少,雨水稀少等原因,沙漠從來都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其實沙漠並非是一無是處,它一般蘊含很多礦產資源,同樣也藏著很多考古化石,都很有考究意義,但它帶來的影響則掩蓋了它這些好處,它會侵擾沙漠邊界人們的生活,帶來黃土漫天的生活環境,侵蝕我們的農田和植被,再加上中國是沙漠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沙漠和戈壁佔據中國國土20%的土地
  • 中國治沙幾十年,如今的沙漠面積小了嗎?你可能想多了
    中國是一個國土面積十分遼闊的國家,有著多種多樣地形,而沙漠這個是現在大家聽到就有點膽怯,畢竟沙漠是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之一,而中國又是世界上沙漠面積最廣的國家,沙漠化對人類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一個,所以為了能夠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中國一直在治沙路上探尋著。
  • 寧夏2020年計劃完成3.3萬公頃防沙治沙任務
    記者17日從寧夏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自2011年至今,寧夏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03.72萬公頃,截至2019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5.2%,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2020年計劃完成3.3萬公頃防沙治沙任務。
  • 「綠水青山」助力脫貧致富,「治沙奇蹟」彰顯延安精神
    榆林 河濱公園治沙英雄集合 榆林 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 同時,另外一組嘉賓乘坐「思想號大篷車」從西安北上,來到陝北榆林。
  • 中國神奇科技竟能讓沙漠變良田 ?治沙專家這樣說
    屈建軍 中國科學院蘭州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風沙物理室主任 中國科學院蘭州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風沙物理室主任屈建軍作為專家組組長 楊文斌 中國林業科學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的秘書長
  • 億利庫布其30年治沙成果報告在京發布(組圖)
    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動我國荒漠化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並重、治沙與治窮共贏的荒漠化防治之路,為全球荒漠化防治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億利集團庫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實踐和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