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說:不聽話就挖條運河,讓你半島變海島,難道是有錢任性?

2021-01-19 騰訊網

開鑿運河都是為了方便經濟貿易,比如我們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在世界上也有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等,但是沙特卻偏偏要挖一條運河想把卡達這個半島國家變成完全的島國,這條運河就是沙特與卡達之間的薩爾瓦運河,這是為什麼呢?

沙特和卡達是海灣地區相鄰的兩個阿拉伯國家,同屬君主制國家,而且還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的創始成員國。我們都知道波斯灣的特產就是石油,隨著波斯灣石油的開採,海灣地區的國家都變成了富裕國家。但是都說同患難,不能共富貴,富裕起來的兩個國家逐漸從睦鄰友好的兄弟之國,關係急轉直下,反目成仇。其實兩國這跟阿拉伯世界內部力量的結構性失衡有關係,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我們先來看看沙特,面積225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3000萬,而且還是世界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國家,因此可以說沙特是阿拉伯世界當仁不讓的老大,雖然說阿拉伯軍隊戰鬥力有限,一個胡塞武裝組織都把沙特折騰得不輕,但是換上其他阿拉伯國家估計也差不多。

再說說卡達,卡達位於阿拉伯半島北側,南邊與沙特相鄰,東北與伊朗隔海相望,面積只有1.15萬平方公裡,人口276萬,國土全是沙漠,可以說是根本不適宜居住,早期卡達只有一些部落從事捕魚和珍珠養殖。不過這裡一直沒有出現強大的獨立政權,1846年成立了卡達酋長國,1971年卡達脫離英國控制成為獨立的國家。隨著波斯灣石油的發現,卡達也富裕了起來。

原本阿拉伯世界的老大是埃及和伊拉克這些國家,無論是歷史傳統、還是文化經濟軍事方面,這兩個國家都是阿拉伯的領導者,在當年數次的中東戰爭中,埃及、伊拉克都是中流砥柱。但是,埃及在80年代緩和了同阿拉伯國家的敵人——以色列的關係,這讓其他國家很不爽,領導地位喪失了,伊拉克呢,又經歷了兩次海灣戰爭、一次兩伊戰爭,國家實力大不如前,這給了沙特走上前臺擔當領導者的機會,畢竟有錢嘛。與此同時,卡達也想分一杯羹,提高一下話語權。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在中東地區的事務的重構中,沙特卻逐漸與卡達陷入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地。

1、石油與天然氣的較量,敢於向沙特說「不」:

卡達探明石油儲量為28億噸,而沙特探明石油儲量高達363億噸,按理說卡達是無力同沙特一爭高下的,但是卡達卻有另一種資源——天然氣。卡達面積雖然小,但是天然氣儲量高達25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3%),沙特卻僅有8.2萬億立方米,足足是沙特的三倍。憑此,卡達有了向沙特挑戰的底氣。

憑藉著巨量的天然氣財富,卡達慷慨解囊,不斷的對外進行援助,比如卡達曾成立了蘇丹援助委員會,並援助了1400萬美元的物資,2011年通過各種方式向埃及提供了100億美元的援助。

卡達廣撒美元,贏得了"阿拉伯協調者"的美譽,但是這在沙特看來就是要取沙特而代之,想要成為海灣國家的代言人,挑戰沙特的領導權,是可忍孰不可忍。

2、與伊朗走近,讓沙特等國很不開心:

都知道,由於宗教的原因,阿拉伯國家與伊朗是千年的宿敵,矛盾非常深,富裕起來的沙特帶領一幫小弟不斷的圍困伊朗。畢竟伊朗也是石油儲量非常多的國家,足以威脅到沙特的地位。

但是在圍困之下,其中的一個小弟卡達卻不聽家長的話,與伊朗「眉來眼去」的,這讓沙特、阿聯、巴林都很不爽。

因為伊朗影響了沙特的老大地位,阿聯與伊朗有領土糾紛(大小通布島及阿布穆薩島之爭),巴林與卡達也有領土糾紛(海瓦爾群島之爭),卡達與伊朗的靠近,讓這些國家很是不爽。

3、天然氣的相連,卡達不得不與伊朗「通氣」:

卡達和伊朗在陸地上並不接壤,而是隔波斯灣相望,卡達應該也不太想冒著得罪周邊鄰居的可能與伊朗有聯繫,但是這卻由不得它。

原來在卡達和伊朗之間有一塊油氣田,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這就是北方—南帕斯油氣田,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最大天然氣田,卡達佔據6成(約6000平方公裡),其餘歸伊朗所有。就是這6成,使得卡達的天然氣儲量高達25萬億立方米,卡達也因此榮膺全球第一液化石油氣出口國,這麼一大塊肥肉讓卡達不得不與伊朗交好。

既然兩家的氣田是相連的,自己作為一個小國,一旦惹惱了伊朗,隨便搞出點事來就夠卡達受的,畢竟伊朗還控制著荷姆茲海峽呢,兩權相較之下,卡達選擇了伊朗,畢竟有錢比什麼都好。

4、卡達被踢出聯盟,火上澆油的伊朗:

除了伊朗問題,其他一樁樁一件件都令沙特很不爽,比如卡達的半島電視臺,不僅在中東在全世界也是很有影響力,而且卡達還支持一些沙特不喜歡的組織,忍無可忍之下,沙特決心要卡達選一邊站隊,是要阿拉伯這個大家庭還是要伊朗這個朋友,結果不言而喻,於是被踢出了阿拉伯聯盟。

不嫌事大的伊朗,站出來義正言辭地譴責沙特等國,然後宣布對卡達的一攬子援助計劃,包括蔬菜、鮮奶、肉類等。兩家一來一往更讓沙特惱火,決心不跟卡達有任何聯繫,於是就出臺了「運河計劃」,徹底讓卡達變成一個島國,不過小編想說一下,運河北邊的沙特領土他們還要不要?

5、薩爾瓦運河計劃出臺:

在沙特宣布與卡達斷交之後,阿拉伯國家在紛紛效仿。同時沙特還出臺了一條耗資10億美元的運河計劃,這就是薩爾瓦運河。運河計劃總長約60公裡,寬約200米,水深竟然有15~20米。這樣看行船還是很方便的,說不定還可以藉此開發一下旅遊業,看一看沙特的運河兩側的沙漠風光,按理說今年應該就能夠挖通了,只是小編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

結語:

對於沙特的封殺,卡達並不害怕,因為美國在中東最大的一個軍事基地——烏代德空軍基地,就在卡達境內,不僅美國罩著,伊朗、土耳其也宣布支持,這樣卡達有了不妥協退讓的底氣。

相關焦點

  • 希臘一條運河,把一個半島變成島嶼
    希臘的科林斯運河,是1881年至1893年建造的,共長6.3千米。運河上方有橋梁,還通了火車。科林斯運河開通後,走這個捷徑,比繞行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大約可以節約700公裡航程。運河壁上的巖石有的已經鬆弛,時有脫落現象,造成巨石掉落,下雨天尤其危險。
  • 尼加拉瓜運河構想,可以打破巴拿馬運河的壟斷
    此外還有以色列,也曾動過在西奈半島東側開鑿運河,打破蘇伊士運河壟斷的構想。不過西奈半島東側海拔高,以色列的這個構想只是空想,還有泰國的建設公路,接駁運輸,也比不上直接開鑿運河,所以這些構想,都不太可能實現。不過美洲國家尼加拉瓜的運河構想,從技術角度來看,卻是比較可行的。
  • 為什麼巴拿馬運河需要船閘?
    1903年11月18日,美國和巴拿馬籤訂了《美巴條約》,啟動了開挖巴拿馬運河的工程。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從此連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如果你坐船經過巴拿馬運河,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巴拿馬運河也像江河上一樣,需要船閘才能通過,而船閘的落差高達26米以上。難道海平面還不一樣高嗎?
  • 烏拉爾山脈,高加索山脈,巴拿馬運河,盤點各大洲的分界線
    巴爾幹半島是著名的火藥桶,高加索山脈也差不多,比如曾讓俄羅斯頭疼不已的車臣,就位於高加索山脈北側。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也因為一些地盤的歸屬關係鬧得非常僵,以及喬治亞與俄羅斯之間關於阿布哈茲和北奧賽梯的問題各種對抗。高加索山脈以西是黑海,黑海是一個陸間海,被大陸所包圍,只有西南有非常狹長的出海口,這就是土耳其海峽。
  • 來過沙特的中國人對阿拉伯人的態度都要經過這三個階段
    說起沙烏地阿拉伯,人們腦海中只會浮現出有錢任性這幾個字,隨著世界的發展,神秘的中東已不在神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踏上了這片曾經讓人聯想翩翩的國度,我想應該同我一樣,來過沙特的中國人對阿拉伯人的態度都要經過這三個階段:羨慕,可恨,可憐。羨慕對於生活而言,沙特人不會為了生活而感到壓力,在遍地都是石油的沙特,因為人口較少的原因,每個人每個月都能分到一筆不菲的收入。
  • 發現石油前,沙特是啥樣?
    阿拉伯半島上的早期阿拉伯人主要從事遊牧,綠洲有零星的農業。阿拉伯半島處於歐亞非的樞紐位置,於是商業又成為了阿拉伯人的另一個主業,唐朝長安就居住著數以萬計的阿拉伯商人。公元6世紀時,麥加和麥地那的商業開始繁榮。
  • 地理大發現,地圖上那些半島中的半島
    何為半島?半島就是陸地的一部分深入海洋,另一部分連接大陸的部分。在世界地圖上很容易找到一些大型半島,比如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但有一種情況,就是在一個半島上又有一小部分陸地伸出去,這就形成了半島中的半島的情況。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幾個典型的案例。
  • 歷史上沙特和伊朗為何成了死敵,原來伊朗不滿沙特佔有兩座城
    伊朗支持胡塞武裝,沙特特就聯合阿拉伯國家出兵打擊;伊朗援助索馬利亞青年黨,沙特就將其列入恐怖組織;伊朗被美國制裁,沙特就落井下石。 可以說,沙特比西方都要恨伊朗。只是苦於自己實力不足,打不過伊朗。而伊朗更是將沙特視為死敵,動不動就在沙特周邊使絆子。
  • 外媒:以總理秘訪沙特 會見沙特王儲與蓬佩奧
    外媒爆料:內塔尼亞胡秘訪沙特見王儲,系沙以已知首次高級別會晤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美聯社援引以色列媒體23日消息,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地時間22日晚飛往沙烏地阿拉伯,與沙特王儲王儲穆罕默德舉行了秘密會晤。報導說,這將是迄今為止以沙雙方已知的首次高級別會晤。
  • 沙特遺產委員會: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事件概述:沙特遺產委員會當地時間16日下午向外界宣布,考古學家在沙特北部塔布克地區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和動物足跡,這也是迄今為止在阿拉伯半島上發現的最古老人類活動痕跡。沙特遺產委員會負責人在當天的記者會上透露,考古團隊經過長達超過十年的研究,共發現屬於7個早期人類、107頭駱駝、43隻大象和其他一些動物的足跡,同時發現233塊動物化石,表示這一發現有助於了解早期人類在阿拉伯半島和沙漠地區遷徙和定居的歷史。
  • 賓拉登當年為何會選擇逃往阿富汗,而不是回沙特?專家:回不去!
    其實某種程度上而言,賓拉登並不是「逃」到阿富汗——賓拉登是在911事件發生之前去的阿富汗,當時去是因為阿富汗的環境適合作為賓拉登的一個反美根據地;而在911事件發生之後,賓拉登汗之所以不回沙特是因為他已經根本回不去了。
  • 10條世界著名的航運運河,中國有1條上榜!你知道幾條?
    世界各地有數百條長度、寬度和深度不盡相同的運河,極大的便利了各種船舶的日常運輸。其中一些運河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路線。以下是10條世界各地最著名和最繁忙的運河(排名不分先後)。3.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是西半球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之一,連接著太平洋和大西洋。由於運河所連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不在同一海平面上,運河採用水閘形式進行通航。
  • 大西洋太平洋有清晰的分界線,黃渤海也有,難道海水之間不相溶嗎
    不過我們糾結分界線和地名可以,但是如果說我們說分界線看不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雖然有些水域分界線看不清楚,人為的分界讓我們普通人可能難以分得清,但是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交界的地方卻是實實在在的有條明顯的分界線,而且顏色還不一樣,你說大自然神奇吧,難道是有人故意拉起的線嗎?還是海水不能互溶?
  • 揭秘美國放棄巴拿馬運河的原因:回顧運河歷史,了解百年的恩怨!
    在1878年,法國得到了哥倫比亞政府的運河開鑿權,法國那是高興的不要不要的,向其他幾個強國炫耀著自己又拿下了一個運河開鑿權,卻不知道這對法國來說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法國照搬了之前開鑿蘇伊士運河的經驗,但是因為蘇伊士運河的沙漠地帶和巴拿馬叢林地帶完全不一樣,結果法國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工人後都血本無歸,可以說法棍真的是被經驗主義坑慘了!
  • 德國的基爾運河,連接大西洋與波羅的海,為何是戰略通道?
    德國北部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這也是德國唯一的濱海區域,但細心的人會發現德國的濱海區並不是連在一起的,而是被日德蘭半島一分為二。通過這場戰爭丹麥被趕回了日德蘭半島,什勒斯維希與荷爾斯坦因被普奧瓜分,隨後不久德意志便把開挖基爾運河的任務提上了議事日程。
  • 沙特與卡達陸上邊境口岸恢復開放
    沙特國家通訊社的報導顯示,當地時間9日下午,來自卡達境內的第一輛汽車進入沙特境內,車上人員在經過邊境時除出示護照外,還按照疫情防控規定被測量了體溫,並承諾在三日內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2017年6月,沙特、阿聯、巴林和埃及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並對其實施包括關閉領空在內的制裁和封鎖。
  •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 什麼樣子?
    【沙特發現距今12萬年前的人類腳印】沙烏地阿拉伯文化部遺產委員會16日宣布,考古學家在沙特北部泰布克地區發現12萬多年前的古代人類和動物足跡,是迄今在阿拉伯半島上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生命證據。遺產委員會執行長賈西爾·赫爾比什當天在利雅得舉行新聞發布會說,包括沙特研究人員在內的一支國際考古學家團隊在泰布克地區共發現了7個屬於古代人類的腳印,另外還有107匹駱駝
  • 世界上重要的海峽和運河一覽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溝通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2、蘇伊士運河:亞洲、非洲、歐洲通往印度洋的捷徑。蘇伊士運河位於紅海北端、埃及東北部,是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的著名國際通航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