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頭鯊」
Hammerhead Shark
人家正經註冊的中文名其實叫做「雙髻鯊」。髻就是古時候小朋友腦袋上扎的髮髻,是不是老像的了?
又是一年與那國島的錘頭鯊季,
今年Go-Diving Studio的與那國島行程也即將出發,
乾脆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錘頭鯊寶寶吧~
雙髻鯊/錘頭鯊 Hammerhead shark
門Phylum:脊索動物Chordata
綱Class: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
目Order:真鯊目Carcharhiniformes
科Family:雙髻鯊科Sphyrnidae
(希臘語中,這個單詞就是「錘子」的意思)
分布區域: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錘頭鯊以其頭部的形狀而得名。TA的頭部有左右兩個突起,每個突起上各有一隻眼睛和一個鼻孔,兩隻眼睛相距1米。
錘頭鯊不止一種,有好幾個品種,其中無溝錘頭鯊(Great Hammerhead)是最大的,最長達6米,通常尺寸在4-5米,重約500磅。
像所有鯊魚一樣,錘頭鯊能感覺到電磁場,相比尖鼻鯊,它們的電感應毛孔高度集中於下表面,這也意味著錘形頭有點像金屬探測器。
錘頭鯊是海洋中貪婪的掠食者,魚類、甲殼類和軟體動物都是它們的美餐。
錘頭鯊經常在海灘、海灣和河口處出沒,在珊瑚礁中尋找食物。每年,世界各地都有錘頭鯊襲擊人類的事件發生。不過,這只是錘頭鯊在受到驚嚇時的極端行為。如果你不用魚叉向它挑釁,錘頭鯊是不會傷人的。他們是遷徙性魚類,每當季節更替的時候,大群的錘頭鯊會組成浩浩蕩蕩的遷徙隊伍,做一次長途旅行。夏天,它們遊到溫帶海域避暑,冬天,它們遊到熱帶海域越冬。
每年冬天的與那國島,就是遷徙的其中一個途經之地,與大多數鯊魚不同,錘頭鯊一般成群出現,所以,你懂的,只要相遇,大機率就是按群來分。
錘頭鯊的生殖方式是卵胎生,一年僅一次。雌雙髻鯊的體型越大,它們的卵的個頭越大。一條體形較大的雌雙髻鯊一次可以產下40枚卵,當這些卵在雌雙髻鯊體內孵化出小鯊魚後,雌雙髻鯊就開始分娩了。擔心錘頭鯊寶寶的腦袋卡住出不來?放心,幼鯊的頭部柔軟,足以保證順利生產。
錘頭鯊扁平而伸展的頭部結構也被稱為「頭翼」(cephalofoil)
錘頭鯊頭部X光
圖片:SandraRaredon / fishesofaustralia.net.au
人們發現錘頭鯊遊動時急轉的頻率和速度都高於其它鯊魚,寬闊而扁平的頭部能起到方向舵的作用,使錘頭鯊遊進得更加平穩,急轉起來更加自如。此外錘型頭還能充當武器,在狩獵時會用錘頭把黃貂魚釘在海底上。
最近的一項研究證實,眼睛的分布對它觀察周圍情況非常有利。寬闊的眼距增加了錘頭鯊視覺的重疊範圍,這種雙眼視覺有助於更精準得感知深度,判斷距離,而且它通過來回搖擺腦袋,可以看到周圍360度範圍內發生的情況,真全景攝像頭,但是錘頭鯊可能看不見自己的鼻子~
成年錘頭鯊的體型碩大,因此,被視為會對人類構成潛在威脅的鯊魚,除了大白鯊和虎鯨,它們幾乎沒有天敵。
圖片:Alex Mustard / NPL
但人類可能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一些地區依然會食用錘頭鯊魚肉、魚翅,或將它們加工成其它產品。和其它大型瀕危魚類的情況類似,人類漁業的兼捕和誤捕是造成錘頭鯊種群數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成群巡遊的習性使得它們很容易被大批量誤捕。由於錘頭鯊被捕獲後的應激反應特別強烈,即便是挑揀後拋棄入海,成活率也極低。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沒有買賣 就 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