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經濟時報》11月23日報導,「阿斯特拉」(Astra)空對空飛彈很快就要在「光輝」戰鬥機上進行測試。
印度媒體稱,這將是印度第一種國產超視距空對空飛彈(BVRAAM)在第一種國產第三代先進戰鬥機上測試,標誌著印度國產武器裝備的重大進步。阿斯特拉飛彈的服役將使印度擺脫昂貴的俄羅斯、法國和以色列製造的超視距空空飛彈。印度國防企業PSU巴拉特動力公司計劃批量生產阿斯特拉飛彈,每枚成本約為7500萬盧比(約合667萬人民幣)。
印度《經濟時報》的文章自吹道,印度花了16年的時間來開發阿斯特拉飛彈,現在終於加入了美國,俄羅斯,法國和以色列的行列,有能力製造這種複雜的超視距飛彈。《經濟時報》故意不提中國,顯示出印度媒體一如既往的小氣。中國的PL-12和PL-15等超視距空對空飛彈早已服役。
就如印度大多數武器開發計劃一樣,阿斯特拉飛彈的開發也是一波三折,進度嚴重延誤。這款飛彈最初被描述為加長版的法國「馬特拉」超530D空對空飛彈,項目在2004年獲得95億盧比的撥款,由DRDO下屬的DRDL與HAL公司和印度電子有限公司共同開發。但這個版本由於控制問題和性能不足而被推翻,在2006年開始重新設計。改進的版本擁有新的翼面設計和新的推進系統,在2008年首次測試。但是到了2013年,這款設計又由於多個控制面之間的幹擾問題無法解決,被再次推翻並重新設計。這次設計將控制系統,導引系統和推進系統都作了改進,在2013年4月首次在Su-30MKI戰鬥機上進行了試射。到了2017年9月,阿斯特拉飛彈被批准由巴拉特動力公司生產50枚。
據印度媒體報導,阿斯特拉飛彈的目前的版本為MK1型,最大射程為110公裡。但是據印度專業航空雜誌Vayu在2015 年的報導,阿斯特拉飛彈在高空迎頭接敵的最大射程為80公裡。未來印度將開發最大射程為160公裡的MK2型和最大射程為350公裡的MK3型,但是DRDL並未給出時間點。阿斯特拉飛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由俄羅斯「海洋信息系統-瑪瑙」康採恩公司生產,未來將轉讓技術由印度公司生產,但也沒給定時間點,俄羅斯企業恐怕是不願意放棄這塊肥肉的。據稱這款主動雷達導引頭對目標的鎖定距離為25公裡。阿斯特拉飛彈內部還具有基於光纖陀螺儀的慣性導航系統,同時擁有俄羅斯提供的數據鏈,用於中段制導。
光輝MK1戰鬥機裝備的以色列IAI Elta公司的ELM-2032機械掃描脈衝都卜勒雷達
那麼,「光輝」戰鬥機搭配「阿斯特拉」飛彈,和巴基斯坦的JF-17「梟龍」戰鬥機搭配SD-10空對空飛彈,哪個能勝出?首先,我們得來看看「光輝」戰鬥機的裝備情況。
在2019年初,已經研製了超過30年的「光輝」戰鬥機終於開始量產,這是MK1版本,有16架獲得初始作戰能力(IOC)證書,在2019年底,第二批16架開始交付,獲得完全作戰能力(FOC)證書。據稱,這批「光輝」戰鬥機將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光輝」MK1戰鬥機的雷達是以色列IAI Elta公司生產的ELM-2032機械掃描脈衝都卜勒雷達,空對空最大探測距離約為150公裡。
在2020年7月,印度空軍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籤訂了83架「光輝」MK1A戰鬥機的採購合同,預計3年後開始交付。MK1A將使用以色列IAI Elta公司生產的ELM-2052相控陣雷達,這是專為「光輝」戰鬥機開發的雷達,目前具體指標並未透露,估計與ELM-2032雷達相差不多,只是具有多目標交戰能力,能同時搜索64個目標。
再來看看JF-17「梟龍」戰鬥機。目前巴基斯坦裝備的「梟龍」戰鬥機」均為Block1和Block2型,區別主要是Block2型的發動機進氣口採用的DSI進氣道。兩者的雷達均為中國電科14所的KLJ-7機械掃描脈衝都卜勒雷達,最大探測距離可達130公裡左右。而「梟龍」Block3戰鬥機在2020年初首飛成功。這款戰鬥機將裝備14所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據14所的宣傳稱,該雷達的性能可以與美國F-35戰鬥機採用的雷達相媲美,在空空模式下探測距離可達約170公裡。
「梟龍」Block3將要裝備的KLJ-7A相控陣雷達
而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SD-10空對空飛彈是我國PL-12飛彈的出口版本,其最大射程約為70-100公裡。
「梟龍」戰鬥機,翼下支架上放置的就是SD-10空對空飛彈
從戰鬥機雷達的探測距離和飛彈的射程來看,「光輝」MK1加「阿斯特拉」飛彈與「梟龍」Block1/2加SD-10飛彈相差不大。但是,「梟龍」Block3的雷達優勢很大,並且研發進度快於「光輝」MK1A。更可觀的是,我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ZDK-03預警機,與「梟龍」通過數據鏈連接,是空中力量的倍增器。
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在「梟龍」Block3服役後,巴基斯坦空軍對印度空軍將擁有超視距作戰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