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 丹
統籌:羅 提
工單一來,倉庫中堆放電子原料的區域亮起紅燈,根據燈亮情況,工人像「抓中藥」一樣取走原料,在接入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節點前,他們需要從上萬盤料中將所需原料找出來。
這是工業網際網路在重慶集誠汽車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環節中的微小應用。藉助標識解析系統,該公司今年實現了生產效率提高25.4%,產品不良率降低50%,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4.3%。
9月11日在重慶舉行的2020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大會上,為集誠汽車電子提供標識解析服務的忽米網分享了這一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成績。工業網際網路的「能量」初顯。
細心觀察,不止重慶,近期國內召開的高規格峰會均與工業網際網路有關。
8月29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線上開幕後,緊接著9月7日,廈門召開2020中國國際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大會暨博覽會。而不久之後的9月20日,青島又將舉辦2020年世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大會……
高密度會議的背後透露出一個信號:工業網際網路的生態正在加快構建。
「你們都喜歡去網際網路,去投行,搞金融,而我覺得下一個機遇是工業網際網路……」
這是2018年5月16日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在清華大學做演講時說的一句話。一周後,富士康以工業富聯的名字在上交所上市,直奔工業網際網路。
同一年,網際網路三巨頭也紛紛投身工業網際網路。阿里構建ET工業大腦,騰訊將工業列為騰訊雲超級大腦的五個重點方向之一,百度則打造了百度雲「天工」智能物聯網平臺。
今年兩會上,聯想、浪潮等眾多科技企業提議工業網際網路,這些科技企業在工業網際網路上也都有相應布局。
企業扎堆,受市場驅動,也受政策引領。
2018年7月,工信部印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評價方法》,2019年3月,工業網際網路被寫入《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今年4月,國家更是將工業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疇。
一邊是企業扎堆聚集,一邊是政策不斷加碼,工業網際網路的熱度持續升溫。
國家方向錨定後,各省市開始爭創工業網際網路高地。
今年4月,廣州出臺政策探索5G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6月,上海實施「工賦上海」三年行動計劃,8月,青島市政府宣布全力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
「成都的商業、服務業相對發達,可先推進商業和服務業等優勢領域的網際網路化,再循序漸進,推動工業領域的網際網路化。」
日前,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剛在接受雨前顧問採訪,談到成都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方向時這樣說到。
該公司是國內首個且唯一的工業雲製造領域的省級創新中心,也是四川省爭創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種子選手」。躬身行業多年的劉剛對工業網際網路有自己的認識,他認為中國正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而眼下工業網際網路是一個巨大的換道超車機會。
1
組織創新:中國換道超車的機會
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
就以蘋果手機為例,每生產一部蘋果手機,美國企業獲取的利潤高達50%,日本、韓國企業分別能獲取30%、10%以上的利潤,而作為組裝基地的中國獲取到的利潤僅為總利潤的3.63%。
這組數據看起來固然戳心,卻也反映出中國科技的痛點:「缺芯少魂」。以至於在產品核心競爭力、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上,我們離製造強國還有不小差距。
為了擺脫「缺芯少魂」的困境,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劃,進軍高端科技市場。隨後,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加快研發,目前也取得顯微成效。
中國能做出自己的晶片與作業系統,但想要在這些領域趕超英特爾、IBM等國外龍頭,仍然難於登天。畢竟我們努力的同時,別人也沒閒著。
而眼下,中國要實現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一次換道超車的機會就擺在了面前,它就是工業網際網路。
工業網際網路是一項鍊接產業價值鏈、牽涉成千上萬家企業的大規模工程。不過,中國歷來不乏建設大工程項目的經驗,在大規模工程上習得的組織創新能力,可以彌補技術上的不足。
中國的萬裡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古代沒有科技,全靠人力修建,據記載,修築長城的勞動力近百萬,佔當時全國人口的1/20。修建地處於峭壁深壑,工作環境惡劣,如此龐大的工程能夠完成,除了人們的艱苦勞動,也離不開大規模人力物力調度所體現出的組織創新。
超級工程大運河的建設也體現出了我國組織創新能力。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運河全長2700公裡,地跨北京、天津等8個省、直轄市,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這麼大一項工程,在組織創新上如果沒有經受住考驗,恐怕難成。
平心而論,對比歐美,中國從0到1的創新能力略顯不足,但在從1到100的這個組合創新過程,中國卻有著難以匹敵的優勢。中國的高鐵技術和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國高鐵在近10年取得了迅速進步,其技術水平名列世界前茅。
在消費型網際網路發展階段,中國誕生了大量的應用創新,湧現出BAT等一批行業巨頭。雖然網際網路底層技術非中國所創,但其移動網際網路繁榮程度如今卻趕超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如果把淘寶賣家換做成千上萬的製造業企業,那工業網際網路就像為它們提供專業化服務的「淘寶賣家平臺」,它牽涉到大量參與主體,正需要有統籌調度大規模資源的組織創新能力。
而中國擅長調度大規模資源,在組織創新上頗具優勢,將這種能力作用於工業網際網路,可部分填補技術缺憾,藉機換道超車,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
2
工業網際網路:新基建的樞紐組織
今年國家首次將工業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疇。在劉剛看來,國家提出的新基建分為兩塊,一塊是傳統基礎設施的新發展,比如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另一塊是以數據為核心的全新的基礎設施。前者仍然是電力交通工業的升級,只有後者才是新基建的核心,因此,圍繞數據,未來新基建概念會進一步聚焦。
在新基建9大領域中,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衛星網際網路、區塊鏈與工業網際網路構建數字世界,工業網際網路的行業跨界與技術生態比其他幾個領域更加寬泛,成為各基礎領域之間的紐帶,可深度融合這些基礎技術,承擔起新基建樞紐的重要作用。
比如衛星網際網路遠及大海荒漠深處,解決數據連不進的問題;5G網絡有效提高數據傳輸效率,解決數據傳不快的問題;大數據中心緩解工業數據存儲難題,解決數據存不起的問題;人工智慧深挖工業大數據潛在價值,解決數據用不好的問題;而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工業網際網路應用中,則可解決工業網際網路中的數據安全問題。
所以,新基建中各項基礎技術的關係並不割裂,它們就像是滋養工業網際網路茁壯成長的養分,只有齊頭並進,共同發展,才能合力推動工業網際網路的整體發展,最終向中小企業覆蓋,實現全產業的賦能。
走過第一代科研型網際網路,第二代消費型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發展來到了第三代:生產型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正是網際網路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拓展的核心載體。
中國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幾乎靠網際網路企業們一手撐起。消費網際網路發展早期,一批網際網路企業,在沒有政府的支持下,效仿國外做法,在資本市場的助推下,其逐漸發展壯大,最終闖出自己的一條路。
消費網際網路的起勢階段,政府扶持是相對缺失的,而這一次,面對工業網際網路,政府要走在前面,承擔起牽頭人的角色,鼓勵民營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推動工業網際網路整體發展。所以,國家於2015年在《中國製造2025》裡重提「工業網際網路」後,又在2020年鄭重地將工業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疇,要將其落實到具體實施中。
在訪談中,劉剛告訴雨前顧問,在目前的工業領域裡,生產模式,製造模式和生產要素的處理,大都屬於傳統模式。傳統模式裡,任何一個企業均要有自己的採購、生產、銷售、售後服務等系列環節,它自成體系,自給自足,但不專注、不聚焦。越自我封閉成一個體系,其缺點越突出:效率非常低,質量也不好。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指出,「勞動分工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原因」。事實上,經濟越發達,分工就越精細,協作就越緊密。
有了工業網際網路,以後的模式將變得更加專業化。企業不用面面俱到,只需做自己最擅長的部分,然後將自己的核心能力放在平臺上,服務其他客戶,自己不具備的能力,則通過平臺的第三方來提供。這種各家都實現專業化,做自己最擅長部分的模式,就是未來基於工業網際網路的製造模式。
這將是比美國的蘋果手機、波音客機等全球供應鏈更先進的勞動分工系統,無遠弗屆,無需見面,全球成千上萬、大大小小企業在一張網上實現跨企業、跨行業、跨城市、跨國家的分工合作,憑藉以組織創新為核心的技術能力,工業網際網路激活正在衰退的全球化進程,將其推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中國也藉此實現了換道超車。
屆時,容納信息鏈、消費鏈、生產鏈的數字世界將覆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是現實世界的鏡像,而是現實世界的進化。
3
成都網際網路進階:從商業服務到工業
歷經三次工業革命後,第四次工業革命已來到眼前,而工業網際網路,則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誌。在這關乎未來的緊要關頭,爭創工業網際網路高地,幾乎是每個城市的目標。
今年4月,廣東省印發《廣東省「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示範園區試點方案(2020-2022年)》,深化探索5G在工業領域應用場景。6月,上海印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升級實施「工賦上海」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加快工業網際網路的新基建建設。8月,青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工業網際網路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全力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
劉剛認為成都是西部地區製造行業的高地,其工業門類齊全,在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上有一定優勢。今年7月,工信部明確指出服務型製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也是製造業新的增長點。成都的商業和服務業很發達,可以先推進商業和服務業等優勢領域的網際網路化,再循序漸進推動工業領域的網際網路化。
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自信有能力幫助成都做成這件事。成立4年多時間,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目前已是工信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標誌解析的系統方案服務商,也是四川省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曾參與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成都)節點和成都市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公司有平臺、標識解析和智能製造三方面的能力,能夠比較體系化地為四川、成都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賦能。
為落實《中國製造2025》,工信部正著重實施五大工程,第一大工程就要建設中國的製造業創新中心。目前,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爭創工作在股東引入、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關鍵進展,年底前爭創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具有較大把握。公司曾用名四川航天雲網科技有限公司,如今改名與此不無關係。
去年,在川舉辦的2019世界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這場大會擴大了成都工業網際網路在全國的影響力,工業雲製造(四川)創新中心正是此次大會的承辦方之一。未來,公司將會繼續在成都舉辦世界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持續推廣工業網際網路,培育四川特色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助力四川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