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沒有錯,錯的是異化它的力量!有的學者短短幾年發表百餘篇SCI論文

2020-12-08 騰訊網

來源丨中國青年網、科獎中心

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近30年的SCI一定想不到,在中國得到如此崇拜!

SCI最初是為了科研人員在短時間內找到與自己研究工作密切相關論文索引的工具,發表國際論文的示範並引導中國學者在國際上發表論文的推動者,逐步變成某種程度異化和扭曲科學研究目的,綁架科研和學術評定,讓國內學術共同體愛恨交加、心情複雜的核心評價指標。

科研是為了認識世界和解決生產實踐問題,論文只是科研過程中的副產品。由於我們對科研活動的規律性認識不足,把複雜的科研活動簡化成等同於論文發表,再用論文發表的載體區分研究者水平高低顯然是不靠譜的。如同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必須進行主動或者被動調整類似,如今破除SCI崇拜並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科技評價體系,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一環。

當然,一切問題的根源不是SCI,

而是異化它的力量。

SCI怎麼被扭曲的

最早,由南京大學率先提出了用SCI量化指標來衡量科研人員水平的評價方法,並在之後被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吸收沿用,逐漸成為主流的學術、科技評價方式,對於引導國內學者在全球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提升中國科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接軌國際前沿科技,在當時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

當時的SCI給我們提供了科技評價客觀的尺子,歷史地看,是一種進步。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SCI逐漸被神化,在科技評價中,唯SCI、ESI的做法越來越嚴重、普遍。

為了迎合這種量化指標性的評價模式,有的學者靠熱點、拼湊、抄襲等,短短幾年發表數十篇甚至百餘篇SCI論文,卻對解決實際問題沒有任何意義;有的高校為了SCI的光環,在進行人才招聘的時候直接「明碼標價」,要求3—6年內要發表多少篇SCI文章,否則不能留任;有的省份甚至將SCI、ESI指標納入到高校建設指標中……

如今,有人戲稱SCI、ESI等指標就是學術界的GDP,原因就在於這些指標與獎金、撥款等物質利益因素直接掛鈎。很多項目評審組僅僅根據申報材料裡的SCI論文數目和引用數量就得出評審結論,幾乎不去考察論文的內容和實際水平如何;同時,眾多學者的「帽子」、收入也與這些數量指標關係甚大,比如目前國內幾乎所有大學都對學校員工發表在SCI收錄期刊的論文實行獎勵制度,而且把期刊分為不同級別種類設立不同的獎勵金額,在《Science》《Nature》等所謂頂刊上發表論文的獎金更高……上述種種,自然就出現了「SCI崇拜」的怪圈。

它使得大部分科研人員將科學研究的目的從解決問題演化為發表SCI論文,科研評價成了數SCI論文,這其實也就解釋為什麼「唯論文」會成為科研領域的大問題。由於學術共同體的認知模式已經被這套量化指標綁架,直接導致了一些學術不端現象屢屢發生,也讓一些國內學者更願意在國外期刊上發表論文,造成了國內科技期刊水平「矮化」。

SCI被扭曲的土壤

以論文評價科研水平的方法改不掉的原因可能很多,歸結起來可能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我們的職稱與待遇掛鈎體系單一,或者說只有評上某個級才能使其待遇得到保證。社會上經常質問,外科醫生只要手術做好了,能治病,為什麼必須發表論文?因為單一的職稱與待遇掛鈎體系,外科醫生要評上職稱,才能長待遇,制度上沒有為外科醫生、農業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等設計出其他合理增長待遇的渠道,他們也只能按要求拼論文。

第二,在文化上我們往往追求顯性的公平。顯性公平就是要有可靠的數量指標比較,論文數量或被引用數量、期刊影響因子等數據容易計量,容易比較。如果不能用定量的數據來比較,用定性估計說誰的水平高,職稱判評給誰,也許評審人是出於公心,但難免有人就有認為你有貓兒膩。

第三,現行的以論文數量或引用量評價科研人員水平的方法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受益團體。對於從事生物、化學、材料等基礎研究領域的人,對於善寫和易寫論文的研究人員明顯有利,期刊出版界明顯是受益者。如果改掉現行的評價方法,目前還看不到誰是明顯的受益方,當然,分類評價更公平,對國家科技發展有利。

第四,各個層次的科技管理部門勇於擔當的領導少。口頭上或認識上,不少領導都看到了以論文數量或引用量評價科研人員水平的方法產生的弊端,有些評價方法的改革,其實就是部門或單位領導下決心即可,但有些人還是猶豫不決。

「SCI崇拜」不破 新評價體系難立

中國科技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科技評價機制和導向,而破解「SCI崇拜」直接關係到新時期科技評價機制能否成功確立,過度重視在國外期刊上發表論文,是國內科技界學術不自信的表現。從國家角度來說,由於國內一些科技期刊的羸弱和評價制度的不合理,導致中國人的研究成果都爭先恐後地拿到國外期刊去發表。科學無國界,但科研經費的來源是有國界的,技術的使用是有國界的,智慧財產權的歸屬更是有國界的。科研成果首先在國外發表,使得國內同行不能在第一時間受益,影響了中國的科技發展,浪費了國家的科研經費投入,這是個大問題,應該要得到根本改變。

最後,引用一句最美的科研「誓言」: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深圳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

相關焦點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sci論文有加急嗎
    發表sci論文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很多作者急需見刊甚至檢索的sci論文,若按照正常速度可能已經來不及,為了趕時間,希望能夠辦理加急。那麼,sci論文有加急嗎?這個要看sci期刊相關規定。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期刊有很多,有的期刊,可以辦理加急,有的期刊不辦理。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sci論文online就認可嗎
    sci論文online就認可嗎?這個說不準,關鍵是本單位認不認。單位不同,認可sci論文的標準不同,有的online就認可,有的見刊後才認可,還有的檢索後才認可。Online步驟在sci論文見刊和檢索之前完成,是指sci論文線上發表,也是sci論文發表中的一個重要的步驟。sci論文online後,會有相應的DOI號,說明該篇論文成功發表,因為只是線上發表,尚未印刷出版,尚未在web of science檢索到。再加上單位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認可標準,對於sci論文online認不認可上,有了不同的答案。
  • 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與國際學術交流,證明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水準,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發表sci論文上。sci論文發表是有難度上,若你寫的論文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或者滿足不了發文的規定,哪怕是投稿也是被拒稿。那麼,發表sci論文有哪些規定?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sci期刊,是領域內級別比較高的期刊,能夠成功發表sci論文,代表了個人學術水平非常高,其認可度,要比國內的一些核心論文還要高,在發表難度上肯定低不了,否則無法保證發表論文的質量。總之,sci論文的發表難度非常大。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
  • SCI換作者需要說明嗎?
    sci論文見刊的最後一步工作就是校稿,論文確認發表後,一般會有論文的校樣寄給你,校樣是不可以有大幅度改動的。sci校稿需要核對什麼?這也是作者關心的事情,校樣主要是查看作者名字有沒有寫錯,圖表上數據有沒有錯,查看完之後要儘快將校樣寄給印刷編輯。sci論文會以印刷和在線方式兩種方式出版,通訊作者的信息會公布出來,方便與外界聯繫。
  • 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我國科研工作者或碩博畢業生等發表sci論文,往往會面對語言的難題,不知道每年有多少篇論文因為英文使用和表達不規範,而被sci期刊拒稿。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許多作者選擇找專業人翻譯,就是不知道收費高不高。那麼,sci論文翻譯怎麼收費?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sci發表後多久可檢索
    sci檢索,是指發表的sci論文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上查詢到,是sci論文發表的最後一個步驟,建立在見刊的基礎之上。那麼,sci發表後多久可檢索?沒有統一標準,刊物不同,檢索時間有差異。sci發表後,期刊需要把發表的sci送檢至資料庫,再由資料庫進行檢索收錄,最終成功收錄了,才代表可檢索。完成這一過程,刊物不同,效率不同,那sci可檢索到的時間亦不同。在期刊送檢效率上,有的是在sci發表後,會立刻送檢資料庫,還有的是在等一段時間,才會安排送檢。這樣一對比,同時見刊發表的sci論文,可檢索的時間也是有差異的。
  • sci共同第一作者怎麼標註
    本公眾號提供:sci論文,母語翻譯編審潤色、選刊投稿發表指導、課題申報服務。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sci論文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你說你的學術水平在某一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卻沒有sci論文來證明,是缺少說服力的,是很難得到學術界圈內人士認可的。足見,sci論文地位之高。其中,國內核心論文,就是常說的北大核心論文、南大核心論文、科技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常見的就是sci論文。可以說,sci論文的級別比國內核心還要高。當然這並不代表,國內所有的科研機構,對sci論文認可度比國內核心高。但在國際舞臺上,國內核心論文,是不被認可的。sci論文它可以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
  • sci論文比較好的翻譯方法
    發表sci論文,要匹配合適的sci期刊。而sci期刊目錄中,英文期刊最多,即我國學者發表sci論文,往往是先寫中文,再翻譯成英文,這需要作者掌握一些比較好的翻譯方法。對於我國學者來說,sci論文比較好的翻譯方法是增(減)譯法、正(反)譯法、轉換法。
  • 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
    在線發表後的sci論文,難免被發現個別錯誤,比如一處數據錯誤、作者名字寫錯等,有了錯誤,作者第一反應是修改,但往往是初次遇到從而不知道如何辦。那麼,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在線發表即online,是論文出版方式之一,是期刊為了追上數字時代變化而做出的改變。過去文章只在紙質期刊上印刷出版,即見刊,現在會先讓文章在線發表,然後再見刊,甚至還有一些文章只進行線上發表。在線發表和見刊都屬於sci論文發表方式,但屬於不同的階段,對文章內容更改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 sci期刊如何選擇
    投稿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sci期刊範圍比較廣。不同的論文,不同的目的,選擇sci期刊的標準是不同的,一旦選錯,很難成功發表,或者發表了不被認可。可見,期刊選擇很重要。那麼,sci期刊如何選擇?首先,確定自身對sci期刊的需求發表的sci論文,可能是用來評職稱、畢業、展示科研成果,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的目的,面對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評職稱發表sci論文,sci期刊要達到職稱單位認可的標準,比如幾區、影響因子。作者在選擇sci期刊前,需要確認這些標準是什麼,從而圈定自己可選擇sci期刊的範圍。
  • sci出版年跟發表時間一樣嗎
    首先,sci出版年sci出版年,就是sci論文是在哪一年出版的,比如2020年出版,出版年就是2020年。即sci出版年與出版的年份有關,與期刊無關。另外,不同的sci期刊,出版周期可能不同,有的一年出版1期、2期,還有的是3期、12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