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探訪東四南、北大街綜合整治提升工程,率先開工的東四北大街建築外立面修繕已完工超80%,永安堂藥店、北新橋信託商行、精時鐘表店等一批承載著老街記憶的建築相繼亮相,歷史上東四北大街的京韻風採逐步重現。
今年8月起,東城區對全長2.74公裡的東四南、北大街啟動綜合治理提升,從沿線建築風貌、全線景觀和道路交通環境三方面入手,打造胡同生活體驗區和多元特色街區,率先開工的是長1.9公裡的東四北大街。
從元代開始,東四南、北大街就是一個商業中心,如今僅東四北大街就有商戶232家。恢復老街京韻,尊重居民、商戶意見,設計師參照了1960年代、1990年代等各歷史時期的老照片、老電影等,結合沿線不同時代、不同功能的建築外形,為沿線老建築提供傳統、民國、新中式、現代4種建築立面設計風格,套方、龜背錦、大櫥窗等16種不同門窗樣式,商戶可自選顏色材料、把手樣式、裝飾欞條等,自行組合搭配。
位於東四北大街432號的永安堂藥店,是典型的傳統拍子式鋪面房,其主要特點是,臨街面是平屋頂,門上面有掛簷板,這也是東四北大街最傳統、類型較多的商業建築形式。針對掛簷板紋樣,設計師設計了「萬字不到頭」、雲紋、刻字等12種菜單選項,供商戶選擇,並在大街上交替使用。永安堂藥店選用刻字紋樣,利用油飾和鎏金勾邊工藝,將「實與名副 財以道生」的古訓刻在掛簷板上,把老字號誠實守信的經商傳統融入到建築風貌中,為沿街同業者共勉。
而對於坐落在東四北大街492號的「精時鐘表店」,設計師則根據上世紀50年代的老電影《風箏》中反映當時東四南北大街風貌的片段,在鐘錶店外立面設置了新中國建立初期常用的四扇屏,採用鐵紅色、實木材質,頗具復古懷舊氣息。
除了外觀風貌不同,還尊重建築本身工藝,精細施工。例如,明確了不同風格磚牆的勾縫工藝,有淌白、絲縫、幹擺等;女兒牆則有月白軟心、各類磚雕、十字花牆、銅錢花牆等近20餘種樣式;院門根據院落等級及院門形制分「黑紅淨」、「紫棕」、「鐵紅」等配色,並穿插題寫門板楹聯,彰顯家風家訓。施工建造中,講究對舊磚「打點」、使用「縫子活」以及減少「糙砌」等具體工藝細節,凸顯了全街建築「和而不同」的原有風格,恢復了原汁原味的老街味道、古都特色。
除了建築風貌,全線景觀和道路交通環境也在同步進行中。眼下,全街16條電力過街管鋪設完畢,北新橋街邊花園等3個綠化節點完成改造,市政道路大修工程已經啟動……年底前,整條大街將全部提升完工。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李瑤
流程編輯:u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