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一簇簇,一串串,一排立,少則10多朵,多則30多朵,遠看像是葡萄架下長出一串串的紫色葡萄,走進細看宛若一隻只落腳爬藤的小鳥兒……記者今天(14日)在華南植物園溫室群景區露天玻璃牆邊見到這種夏天的「禾雀花」。通透如翡翠的嫩綠葉片中,垂掛著一簇簇深紫色的「褶皮黧豆」,高貴而冷豔,有人把它叫「紫色風鈴」。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普旅遊部工程師李碧秋告訴記者,多數「禾雀花」都是春天盛放,但褶皮黧豆是個特例。褶皮黧豆(Mucuna lamellata Wilmot-Dear)為豆科黧豆屬(又名油麻藤屬)攀援藤本。在自然界中,黧豆屬植物由於花朵外形奇特,彷如禾雀鳥一般,被統稱為「禾雀花」。與白色、粉紅色禾雀花春天開花不同,每年的6-7月才是褶皮黧豆最好的年華,攢足了全部力量,在炎炎夏日綻放最美的風韻。
據介紹,褶皮黧豆的花色和花型與春天(3-4月)開花的深紫色禾雀花——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非常相似,它們倆可是同科同屬的姐妹。如今盛開的褶皮黧豆為羽狀複葉具3小葉,總狀花序腋生。與常春油麻藤的花序生長在老莖上不同,褶皮黧豆的花序生長在嫩枝上,形如小鳥。花萼(頭部)密被絹質柔毛,筒杯狀;花冠深紫色或紅色,旗瓣(身體)寬橢圓形,翼瓣(翅膀)長圓形,龍骨瓣(尾巴)較纖細且短,與翼瓣等長或稍長。而常春油麻藤的龍骨瓣(尾巴)較長,伸出翼瓣之外。
褶皮黧豆開花時節蔚為壯觀,遠遠望去如垂在萬綠叢中的一串串紫色葡萄,引人遐思,而它的名字則緣於它的果實。褶皮黧豆莢果革質,長圓形,基部和先端彎曲,外形不對稱,具12-16片薄翅狀褶襞,故得名。它的果實形狀和常春油麻藤的木質帶狀果實有很大不同。褶皮黧豆原產浙江、江蘇、江西、湖北、福建、廣東、廣西。生於海拔400-1500米的灌叢、溪邊、路旁或山谷;纏繞在灌木上。
油麻藤:植物奇觀奇葩八卦
油麻藤屬多為常綠大型藤本植物,有很強的纏繞性,莖長可達30m以上;它生長迅速,而且枝葉濃密,一旦攀扯上附主,常常會很快爬滿並覆蓋住附主樹,使它不堪重負並因不見陽光而慢慢枯萎,故又人稱「森林殺手」。
油麻藤屬的莢果木質、帶形,有的可長達一米;種子之間縊縮呈念珠狀,邊緣加厚凸起,果實外面被有褐色短毛和剛毛。
油麻藤屬「老莖生花」,是熱帶地區的特有現象。在熱帶森林中,各種植物為獲取更多陽光拼命往上生長,不具頂端優勢的中下層植物在潮溼陰暗的林下環境中,會選擇在老莖上開花,以提高傳粉結實機會。
有趣的花形與傳粉——油麻藤擁有典型的兩側對稱的蝶形花冠,花色豐富,整朵花由黃色帶茸毛似鳥頭的花萼、彎弓呈雀背狀的旗瓣、卷攏成翅膀狀的翼瓣、彎成鳥尾的龍骨瓣構成;花蕊包裹於龍骨瓣內。本屬植物為異花授粉,主要通過蝙蝠媒傳播花粉,亦見鳥媒或蜂媒,甚至有松鼠媒;禾雀花的花粉採取的是「彈花機制」――只有在龍骨瓣受到一定壓力時才能打開並彈出花粉,所以在花的周圍基本上是看不到採花粉的蜜蜂和蝴蝶。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黃丹彤
【來源:大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