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武則天曾問大臣們,為什麼人要長兩隻眼睛?有的說不知道,有的說長兩隻眼睛好看,有的說長兩隻眼睛可以看得很清楚。
武則天聽後大笑,對大臣們說,你們說的都不對,人長兩隻眼睛是因為一隻眼睛累了的時候可以休息一下,也就是說有時候人是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從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流傳至今。
當然這只是個歷史故事,可是人為什麼只長兩隻眼睛,而不是三隻四隻?人的眼睛為啥長前方而不是腦袋後面?
我們生活的空間是三維的,是一個包含上下、左右、前後的立體空間,但是一隻眼睛只能捕捉二維圖像,所以不是立體的。
但如果用雙眼同時注視某一景物,由於位置和角度的不同,可產生微小的相位差,也就是視差。
之後大腦再將圖像加工一下,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單一的、完整的、具有深度和立體感的物像了。
把兩個有視差的二維平面像重疊分析成一個三維立體物像,這就是雙眼的視覺功能。
所以我們的眼睛需要一左一右排列,且需要在頭部的正前方,形成視差,才能獲得深度和立體感。
眼睛位於前方也是生物逐漸演化形成的,最早見於扁形動物。隨著演化,動物們發現眼睛位於頭部前方更方便生存、捕食和禦敵。
此外,包括人在內的靈長類眼睛大多有由兩側向前方集中的趨勢,肉食動物(包括雜食動物),需要潛伏、跟蹤、追捕獵物,測量距離是重要功能。
因此,兩隻眼睛在臉的正面,有利於捕獵,而對於食草動物,它們需要在第一時間發現捕獵者,所以兩眼位於兩側的話就有更廣闊的視野。
還有學者認為,樹棲動物的雙眼之所以距離較近,是因為它們周圍都是樹葉,它們需要確實物體的方位,同時也要確定深度,只有兩眼靠的近些,才能確保視野有足夠的重疊。
經過億萬年的進化,所有不適合的都淘汰了,因此高等動物的器官數量,絕對堅持了足夠即可的原則,高於或低於的都被淘汰了,高於造成浪費,低於完不成基本的功能。
那為啥人不在後腦勺再長一隻眼睛呢?其實這是遵循了經濟原則,想想看,多一隻眼睛的話大腦就多了一份工作,負擔隨之增加,就會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這是進化的選擇,一定是最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