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志發
「嘀……嘀嘀」,車輛通過烈士陵園時,會鳴笛向英烈致敬。這是航天英雄楊利偉作報告時講到的一個細節。
楊利偉說:「在航天城有一個烈士陵園,裡邊安睡著260個烈士,平均年齡24歲,最小的17 歲,他們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每次航天發射前都要去烈士陵園祭念他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過往的汽車都會鳴笛,向英烈們致敬。」
銘記英雄,不忘英烈。是一個民族的情懷,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國古有鄭成功、林則徐、關天培、嶽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人們立碑紀念,頂禮膜拜。國外的華盛頓、戴高樂、拿破崙等,他們國家為其塑像紀念。在國慶70 周年大閱兵的方陣中,抗戰老兵被邀請坐在了閱兵方陣的車上,老兵方陣過天安門時,人們尊敬的目光投向了他們。
聽楊利偉報告,看國慶70 周年大閱兵視頻,使我想起了我們部隊,84604的烈士陵園。
84604烈士陵園裡有27位戰友長眠在甘肅境內的一條山陣地上。他們大多都是為國防建設光榮犧牲,陵園是84604部隊原師長孟慶仲主持修建的。老師長懷念犧牲的戰友,離休後從北京趕往甘肅省景泰縣,清明節時祭掃烈士陵園。此後,從四面八方回看老營房的戰友們都會去烈士陵園祭念。
1987年我們84684部隊八連戰友相聚老營房,憶往惜國防施工,流血流汗再苦再累不後悔,看今天國際風雲起,鋼鐵長城固我國防我有份。戰友們歡聚後帶上花圈、香菸和酒到烈士陵園向犧牲的戰友三叩首祭念。烈士陵園中有一個河北籍戰士,他叫吳克祥,1972年入伍。和我同在84684部隊三營當兵,他在三機連,我在八連。我們兩人當班長時一起去團訓練隊訓練。
吳克祥是一個很要強的人,我每天飯後苦練投擲手榴彈時都能碰到他。我和他不一樣,我是投不到30 米遠,成績為不及格要苦練,爭取及格以上成績,他已經投到了40 米以上,可是他還不滿足,要繼續苦練,我佩服他的進取精神。我們兩個也成了好朋友。站在吳克祥戰友墓碑前,我淚流滿面,一樁樁一件件往事浮現眼前。1976年,我們八連和三機連同時開始國防施工「深挖洞」,兩個連隊駐地在一個山溝裡,緊緊相鄰。有一天,我和戰友們完成施工任務回營房,忽然聽到救護車的聲音,接著看到不少人向三機連工地跑。我們也趕快向三機連工地跑。快到工地時看見從坑道裡抬出一個人,到了工地,三機連戰友告訴說:「吳克祥被炸傷了」。下午轉來噩耗,吳克祥戰友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光榮犧牲。吳克祥是班長,是施工當班領導,在「深挖洞」施工時,爆破後要數清爆破的次數。他急於趕進度,爭取多完成任務,在一個爆炸點出現意外,延長了爆炸時間的時候他衝進洞裡去排險,他快到施工作業面時爆炸了。
吳克祥光榮犧牲了,由於是施工事故,不能享受烈士待遇。但是誰能說吳克祥不是為國防施工而犧牲。誰又能說屹立在祖國西北邊箠的鋼鐵長城沒有吳克祥的血和汗。
面對吳克祥戰友墓碑,我默默悼念:「克祥安息,戰友們不會忘記你,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你,我會來看望你們」。
面對烈士陵園27名戰友,聚會的戰友們灑下了懷念的熱淚,戰友們,安息。
長眠在一條山陣地27名戰友,你們不孤單,祖國四面八方的戰友們一定會來看望你們。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