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光子究竟是什麼
2020年8月3日零時
在《今日頭條》上看到「技術力量」撰寫的《光子究竟是什麼?》的文章。這篇文章雖然專業性很強,但看了後,還是獲得了不少關於「光子」的知識。
雖然從這篇文章中了解了一些關於光子的知識,但還是驅趕不走我自己對光子的認識,也改變不了我自己對光子的看法。
所以,還是想藉此機會把自己對光子的看法寫出來。
一·光子是怎麼產生的。
光子作為一種粒子,它不像形態固化的粒子——如,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那樣是原在的固有的粒子,是只有在物質發生燃燒和爆炸時才會產生的粒子,是物質爆炸和燃燒的產物。如果沒有物質的爆炸和燃燒,光子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每時每刻從恆星中放射出來的大量光子,它也是從恆星內物質的爆炸和燃燒中產生的。我們隨便拿一個可燃燒物質來做一個產生光子的試驗。在可燃燒的物質被點燃前,我們從它那裡是看不到光的,也就是說在此時光子是不存在的。但是,一旦我們點燃了這個可燃燒物質,就立刻可以看到這個可燃燒物質發出的光了。即便是對地球上的不可燃燒物質來說,也是如此。在地球上的不可燃燒的物質,不是它不可以燃燒,而是它的燃點太高。如果我們把一塊我們認為的不可燃燒的物質放到攝氏3000度、4000度、5000度的溫度環境中去,它立刻就會像可燃燒物質一樣發生燃燒和爆炸現象,並釋放出熱和光。
這說明什麼呢?那就要從物質的燃燒和爆炸說起了。
我在我的其他文稿中已經說過,燃燒和爆炸是物質分解過程的表現,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分解過程的表現。物質在以燃燒和爆炸的方式分解的最終產物是熱粒子(即組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這些基本粒子的最終粒子,或曰最小粒子、無能量粒子。可參見本人的相關文稿)。不過,即便是再徹底的燃燒和爆炸,也不能一次性地把所有的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都分解為熱粒子。除了熱粒子外,還有一些物質是沒有被分解的,這些沒有被分解的物質是燃燒和爆炸後的剩餘物。物質的燃燒和爆炸除了分解成的熱粒子和沒有被分解的剩餘物外,還會產生的就是光了。
那麼物質在燃燒和爆炸過程中產生的光又是什麼呢?應該是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雖然被分解,但沒有被徹底分解的物質。也就是說,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這些基本粒子被徹底分解的最終產物是熱粒子(也即最終粒子、最小粒子、無能量粒子),而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沒有被徹底分解時,它產生的是表現為光的物質,也就是光子,光粒子。
二·光粒子的特性
光粒子作為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這些基本粒子沒有徹底分解的產物,是有著巨大的動能的。這種動能是怎麼產生的呢?這要從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這些基本粒子是如何產生的那裡說起。這些基本粒子是如何產生的呢?是產生於黑洞中的。因為黑洞就是由獨立態的熱粒子組成的。當黑洞在像鞭子那樣的有曲率的各種宇宙射線「抽打」時,黑洞是高速旋轉的。高速旋轉的黑洞表現出兩個特徵。
高速旋轉的黑洞的第一個特徵是,黑洞的溫度非常之高。因為黑洞是由獨立態的熱粒子組成的。而組成黑洞的獨立態的熱粒子是由宇宙中的各種有曲率的射線「趕」在一起而形成黑洞的。隨著被「趕進」黑洞中的獨立態熱粒子越多,黑洞中獨立態熱粒子的密度也就越大。而熱粒子的密度就是溫度的體現。熱粒子的密度越大,溫度也就越高。所以,黑洞的溫度是會逐步升高的,最後會高到遠遠高於恆星具有的溫度。(可參見本人的《最小粒子與大宇宙》《論「為什麼宇宙最低溫度是-273度左右?……」》等文稿)
高速旋轉的黑洞的第二個特徵是,黑洞由於是高速旋轉的,因此會產生巨大的向心壓力。這種向心壓力會不斷地增大,最後增大到我稱之為的宇宙力,也即可以將獨立態的熱粒子擠壓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氫元素的宇宙力。這種能量巨大的宇宙力就以把獨立態的熱粒子擠壓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的方式存在於這些基本粒子中。
所以,當這些作為基本粒子的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以燃燒和爆炸的方式被分解時,也就是釋放存在於它們中間的宇宙力的過程。當這些基本粒子被徹底地分解為獨立態熱粒子時,就會以熱粒子急劇增加和膨脹的方式表現宇宙力的釋放。而那些沒有被徹底分解的、以光為表現的物質,就會在分解過程的瞬間以宇宙力的動能放射出去,也就表現為光的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射向宇宙。
光粒子在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運動時,其動能是非常大的。如果它沒有遭遇到大於它、或質量與它相當的物質時,它是會在宇宙中無限地運動下去的。但是,當它與質量比它大的物質相對碰撞時,它就立即會被徹底分解,分解為最終粒子——熱粒子。這就是為什麼太陽光無論照射到什麼物質上(活性植物例外),都會使被照射的物質發熱的原因。因為太陽光照射到其它物質上,其實就是光粒子以每秒30萬公裡速度表現的宇宙力與其它物質的碰撞,這種碰撞就會使光粒子被徹底分解為獨立態熱粒子,就會使被光照射的物質的表面乃至物質內部的獨立態熱粒子的密度增大,因而表現為被照射物質溫度的升高。
三·光粒子的「波長」說明的是什麼?
了解光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光在通過三稜鏡時,是會表現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人們將光的顏色現象稱之為光的波長。
但是,在我看來,既然光是一種粒子,是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沒有被徹底分解為獨立態熱粒子的物質,那麼所謂不同波長的光子,實際上是質量不同的光粒子。我們可以拿一個電子的分解來解釋光粒子。我們假設,一個電子在沒有被徹底分解的情況下,是被分解為兩個質量相等的光粒子的,因此這兩個光粒子的質量是等同於一個電子的質量的。那麼從理論上來說,它們就可以合成為一個電子。既然一個電子可以被分解為質量相等的兩個光粒子,那麼一個電子又是否可以被分解成兩個質量不等的光粒子呢?這兩個質量不等的光粒子又是否也可以合成一個電子呢?而光電轉換的物理現象說明,這是完全可以的。(我們可以作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一個蘋果看作是一個電子。你可以隨便在這個蘋果上切一刀。這一刀就把一個蘋果分成了質量不同的兩塊,而這兩塊質量不同的蘋果塊,卻又是可以合成一個原來質量的蘋果的。而你可以用切一刀的方式,把一個蘋果任意地切成質量不同但可以合成一個蘋果的兩個蘋果塊的。)
這說明的是什麼呢?說明的是,由光的顏色所顯示的所謂的光粒子的不同波長,其實是光粒子的不同質量的表現。也就是說,表現為紅色的光粒子是一種質量的光粒子,表現為橙色的光粒子是一種質量的光粒子,以此類推。而光電轉換的物理現象說明,兩個質量等於一個電子質量的光粒子是可以合成一個電子的。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質量為綠的兩個光粒子的質量等於一個電子的質量,即,一個綠光粒子+一個綠光粒子=一個電子。除此以外,一個紅光粒子+一個紫光粒子=一個電子;一個橙光粒子+一個藍光粒子=一個電子;一個黃光粒子+一個青光粒子=一個電子。除了這些可見光外,紅外光、紫外光範疇中的光對子,也是可以合成一個電子的。當然,光粒子在合成電子時,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兩個質量等於一個電子質量的光子對,必須以小於180度或大於90度的角度、以接近小於每秒60萬公裡、大於每秒30萬公裡的相對速度相對撞,才能合成一個電子。實際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人所發明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就都是根據這個原理把光子對合成電子的。(可參見本人的《關於光粒子合成電子的基本原理》和《一種新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設計原理》等文稿)。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在於,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光子對合成電子後,合成的電子可以作為「鉸鏈」將碳分子和水分子結合成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就是植物的最基本物質。而太陽能電池技術則是把光子對合成電子後,作為動能使用的。
一個電子在物質燃燒和爆炸的作用下,在沒有被完全分解為熱粒子時,是可以被分解為兩個質量相等或兩個質量不等的光粒子的,是會產生一個光子對的。同樣,中子、質子在沒有被完全分解為熱粒子時,也是可以被分解為不同質量的光粒子的。當然,由於中子和質子的質量是遠遠大於電子的,因此一個中子或一個質子在被分解為光粒子時,分解成的光粒子或光粒子對是要遠遠多於一個電子分解的光粒子和光粒子對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給光子究竟是什麼做一個概括了。
光子是什麼?光子就是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在物質的燃燒和爆炸過程中沒有被徹底分解為獨立態熱粒子的物質;光子就是質量大於熱粒子的、小於電子的粒子;光子就是以光的形態表現的粒子;光子就是在獨立狀態下高速運動的粒子;光子就是在與比它大的其它物質相碰撞時可以在瞬間完全分解為熱粒子的粒子;光子就是在與可以與它合成一個電子的質量的光子相碰撞時可以合成電子的粒子。
光子就是這麼直觀這麼簡單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