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光子究竟是什麼(原創首發)

2020-08-19 陳中思

也說光子究竟是什麼

2020年8月3日零時

在《今日頭條》上看到「技術力量」撰寫的《光子究竟是什麼?》的文章。這篇文章雖然專業性很強,但看了後,還是獲得了不少關於「光子」的知識。

雖然從這篇文章中了解了一些關於光子的知識,但還是驅趕不走我自己對光子的認識,也改變不了我自己對光子的看法。

所以,還是想藉此機會把自己對光子的看法寫出來。

一·光子是怎麼產生的。

光子作為一種粒子,它不像形態固化的粒子——如,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那樣是原在的固有的粒子,是只有在物質發生燃燒和爆炸時才會產生的粒子,是物質爆炸和燃燒的產物。如果沒有物質的爆炸和燃燒,光子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每時每刻從恆星中放射出來的大量光子,它也是從恆星內物質的爆炸和燃燒中產生的。我們隨便拿一個可燃燒物質來做一個產生光子的試驗。在可燃燒的物質被點燃前,我們從它那裡是看不到光的,也就是說在此時光子是不存在的。但是,一旦我們點燃了這個可燃燒物質,就立刻可以看到這個可燃燒物質發出的光了。即便是對地球上的不可燃燒物質來說,也是如此。在地球上的不可燃燒的物質,不是它不可以燃燒,而是它的燃點太高。如果我們把一塊我們認為的不可燃燒的物質放到攝氏3000度、4000度、5000度的溫度環境中去,它立刻就會像可燃燒物質一樣發生燃燒和爆炸現象,並釋放出熱和光。

這說明什麼呢?那就要從物質的燃燒和爆炸說起了。

我在我的其他文稿中已經說過,燃燒和爆炸是物質分解過程的表現,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分解過程的表現。物質在以燃燒和爆炸的方式分解的最終產物是熱粒子(即組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這些基本粒子的最終粒子,或曰最小粒子、無能量粒子。可參見本人的相關文稿)。不過,即便是再徹底的燃燒和爆炸,也不能一次性地把所有的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都分解為熱粒子。除了熱粒子外,還有一些物質是沒有被分解的,這些沒有被分解的物質是燃燒和爆炸後的剩餘物。物質的燃燒和爆炸除了分解成的熱粒子和沒有被分解的剩餘物外,還會產生的就是光了。

那麼物質在燃燒和爆炸過程中產生的光又是什麼呢?應該是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雖然被分解,但沒有被徹底分解的物質。也就是說,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這些基本粒子被徹底分解的最終產物是熱粒子(也即最終粒子、最小粒子、無能量粒子),而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沒有被徹底分解時,它產生的是表現為光的物質,也就是光子,光粒子。

二·光粒子的特性

光粒子作為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這些基本粒子沒有徹底分解的產物,是有著巨大的動能的。這種動能是怎麼產生的呢?這要從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這些基本粒子是如何產生的那裡說起。這些基本粒子是如何產生的呢?是產生於黑洞中的。因為黑洞就是由獨立態的熱粒子組成的。當黑洞在像鞭子那樣的有曲率的各種宇宙射線「抽打」時,黑洞是高速旋轉的。高速旋轉的黑洞表現出兩個特徵。

高速旋轉的黑洞的第一個特徵是,黑洞的溫度非常之高。因為黑洞是由獨立態的熱粒子組成的。而組成黑洞的獨立態的熱粒子是由宇宙中的各種有曲率的射線「趕」在一起而形成黑洞的。隨著被「趕進」黑洞中的獨立態熱粒子越多,黑洞中獨立態熱粒子的密度也就越大。而熱粒子的密度就是溫度的體現。熱粒子的密度越大,溫度也就越高。所以,黑洞的溫度是會逐步升高的,最後會高到遠遠高於恆星具有的溫度。(可參見本人的《最小粒子與大宇宙》《論「為什麼宇宙最低溫度是-273度左右?……」》等文稿)

高速旋轉的黑洞的第二個特徵是,黑洞由於是高速旋轉的,因此會產生巨大的向心壓力。這種向心壓力會不斷地增大,最後增大到我稱之為的宇宙力,也即可以將獨立態的熱粒子擠壓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氫元素的宇宙力。這種能量巨大的宇宙力就以把獨立態的熱粒子擠壓成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的方式存在於這些基本粒子中。

所以,當這些作為基本粒子的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以燃燒和爆炸的方式被分解時,也就是釋放存在於它們中間的宇宙力的過程。當這些基本粒子被徹底地分解為獨立態熱粒子時,就會以熱粒子急劇增加和膨脹的方式表現宇宙力的釋放。而那些沒有被徹底分解的、以光為表現的物質,就會在分解過程的瞬間以宇宙力的動能放射出去,也就表現為光的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射向宇宙。

光粒子在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運動時,其動能是非常大的。如果它沒有遭遇到大於它、或質量與它相當的物質時,它是會在宇宙中無限地運動下去的。但是,當它與質量比它大的物質相對碰撞時,它就立即會被徹底分解,分解為最終粒子——熱粒子。這就是為什麼太陽光無論照射到什麼物質上(活性植物例外),都會使被照射的物質發熱的原因。因為太陽光照射到其它物質上,其實就是光粒子以每秒30萬公裡速度表現的宇宙力與其它物質的碰撞,這種碰撞就會使光粒子被徹底分解為獨立態熱粒子,就會使被光照射的物質的表面乃至物質內部的獨立態熱粒子的密度增大,因而表現為被照射物質溫度的升高。

三·光粒子的「波長」說明的是什麼?

了解光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光在通過三稜鏡時,是會表現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人們將光的顏色現象稱之為光的波長。

但是,在我看來,既然光是一種粒子,是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沒有被徹底分解為獨立態熱粒子的物質,那麼所謂不同波長的光子,實際上是質量不同的光粒子。我們可以拿一個電子的分解來解釋光粒子。我們假設,一個電子在沒有被徹底分解的情況下,是被分解為兩個質量相等的光粒子的,因此這兩個光粒子的質量是等同於一個電子的質量的。那麼從理論上來說,它們就可以合成為一個電子。既然一個電子可以被分解為質量相等的兩個光粒子,那麼一個電子又是否可以被分解成兩個質量不等的光粒子呢?這兩個質量不等的光粒子又是否也可以合成一個電子呢?而光電轉換的物理現象說明,這是完全可以的。(我們可以作一個形象的比喻。比如,我們把一個蘋果看作是一個電子。你可以隨便在這個蘋果上切一刀。這一刀就把一個蘋果分成了質量不同的兩塊,而這兩塊質量不同的蘋果塊,卻又是可以合成一個原來質量的蘋果的。而你可以用切一刀的方式,把一個蘋果任意地切成質量不同但可以合成一個蘋果的兩個蘋果塊的。)

這說明的是什麼呢?說明的是,由光的顏色所顯示的所謂的光粒子的不同波長,其實是光粒子的不同質量的表現。也就是說,表現為紅色的光粒子是一種質量的光粒子,表現為橙色的光粒子是一種質量的光粒子,以此類推。而光電轉換的物理現象說明,兩個質量等於一個電子質量的光粒子是可以合成一個電子的。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質量為綠的兩個光粒子的質量等於一個電子的質量,即,一個綠光粒子+一個綠光粒子=一個電子。除此以外,一個紅光粒子+一個紫光粒子=一個電子;一個橙光粒子+一個藍光粒子=一個電子;一個黃光粒子+一個青光粒子=一個電子。除了這些可見光外,紅外光、紫外光範疇中的光對子,也是可以合成一個電子的。當然,光粒子在合成電子時,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兩個質量等於一個電子質量的光子對,必須以小於180度或大於90度的角度、以接近小於每秒60萬公裡、大於每秒30萬公裡的相對速度相對撞,才能合成一個電子。實際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人所發明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就都是根據這個原理把光子對合成電子的。(可參見本人的《關於光粒子合成電子的基本原理》和《一種新的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設計原理》等文稿)。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在於,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光子對合成電子後,合成的電子可以作為「鉸鏈」將碳分子和水分子結合成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就是植物的最基本物質。而太陽能電池技術則是把光子對合成電子後,作為動能使用的。

一個電子在物質燃燒和爆炸的作用下,在沒有被完全分解為熱粒子時,是可以被分解為兩個質量相等或兩個質量不等的光粒子的,是會產生一個光子對的。同樣,中子、質子在沒有被完全分解為熱粒子時,也是可以被分解為不同質量的光粒子的。當然,由於中子和質子的質量是遠遠大於電子的,因此一個中子或一個質子在被分解為光粒子時,分解成的光粒子或光粒子對是要遠遠多於一個電子分解的光粒子和光粒子對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給光子究竟是什麼做一個概括了。

光子是什麼?光子就是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在物質的燃燒和爆炸過程中沒有被徹底分解為獨立態熱粒子的物質;光子就是質量大於熱粒子的、小於電子的粒子;光子就是以光的形態表現的粒子;光子就是在獨立狀態下高速運動的粒子;光子就是在與比它大的其它物質相碰撞時可以在瞬間完全分解為熱粒子的粒子;光子就是在與可以與它合成一個電子的質量的光子相碰撞時可以合成電子的粒子。

光子就是這麼直觀這麼簡單的粒子。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對光的不同認知 說明什麼?------人眼新問(4) 光究竟是什麼?
    ------人眼新問(4)  光究竟是什麼?·在這當中有視色素變化,還有蛋白質和其它物質的變化,儘管這個問題異常複雜,尚難完全說清。但郭光燦的說法需要證明,因為單個光子或幾個光子能使視色素變形的說法缺少證據!是一種想像。
  • 基本粒子是什麼?(全局詮釋之七)
    也可以說,所有粒子都存在。那什麼條件決定了某個點,或者某個小區域究竟出現什麼粒子呢?取決於該區域有多少能量,以及其它的一些基本屬性,如能量分配在哪些自由度上,滿足什麼對稱性,等等。但是,原則上,每個點,或者這個點附近的區域,都存在所有的基本相互作用,或者所有種類的基本粒子,只要條件合適。
  • 鈮酸鋰單晶薄膜(LNOI)開啟高速光子時代
    藉助於與先進的微納加工技術,基於絕緣體上鈮酸鋰薄膜(LNOI)的集成光子學器件被大量的研發。未來,高性能LNOI材料將支撐著基於LNOI的微納光學、集成光子學、微波光子學進一步的發展。鈮酸鋰光電子學器件邁向產業化的應用,高性能LNOI材料的產出將是其中重要的環節。
  • 朱志發‖(原創首發)向英雄致敬
    楊利偉說:「在航天城有一個烈士陵園,裡邊安睡著260個烈士,平均年齡24歲,最小的17 歲,他們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每次航天發射前都要去烈士陵園祭念他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過往的汽車都會鳴笛,向英烈們致敬。」銘記英雄,不忘英烈。是一個民族的情懷,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國古有鄭成功、林則徐、關天培、嶽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人們立碑紀念,頂禮膜拜。
  • 分享光子嫩膚初體驗,光子嫩膚究竟值不值得做?(原創)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光子嫩膚的經歷。希望能給大家在選擇做光子嫩膚前有個參考。1先說一下我的膚質:我是混合油皮,頭髮和額頭都特別容易出油,臉頰和嘴唇到了秋冬又特別的乾燥,總之是個比較魔幻的膚質。當然,最讓人崩潰的是,33歲的我特別愛長痘痘,並且是紅腫大痘,一顆足以毀容的大痘痘。此起彼伏,綿綿不絕。最近痘痘少了,但是被痘痘襲擊過的臉部有些瘢痕,思來想去,決定去做個光子嫩膚吧。
  • 愛因斯坦的遺憾與宇宙起源五極(-1 1 0 1 1)說
    一、冷極(-1)空洞由純引力子填充,空洞就是狄拉克海(the Dirac Sea),溫度永遠是-273.15C°。1920年當玻色(印度)向愛因斯坦請教玻色統計時,愛因斯坦那時就預言了宇宙第五態(冷極)——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 光子是什麼?光子的質量是多少?為何總被誤解?
    引言光總是那麼神聖而又神秘,所以人類對光的探索從未停止,直至今日,我們仍然無法準確地描述光到底是什麼。我們通常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光是個粒子,那人們自然要問了,光有沒有質量呢?如果有質量,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光速下的光子質量是不是無窮大呢?但為什麼光照射到身上沒有任何感覺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光究竟是什麼。光的粒子性誤區現在人們經常說光子是一種規範玻色子,靜止質量為零,是62種基本粒子之一。這確實會讓人感覺光是一個一個的小顆粒,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 全球首發可見光通信究竟有多厲害
    全球首發可見光通信究竟有多厲害 胡薇 發表於 2018-11-21 08:48:59 近日,我國科學家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取得了突破,這項逆天通信技術終於成真,讓「有光就上網
  • 從量子衛星到邁向深空,實現空間對話的光子究竟是什麼?
    那麼,光子如何在空間量子通信裡得到應用?今後在深空探測裡還會有什麼應用呢?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而惠更斯在1690年出版的《光論》一書中正式提出了光的波動說,建立了著名的惠更斯原理。後來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提出了一個麥克斯韋方程組,指出光是電磁波的一部分,支持了光的「波動說」。究竟光是粒子還是波?兩個學說的支持者為此爭論了幾百年。光到底是什麼?
  • 小米11全球首發驍龍888處理器 5nm晶片究竟要關注什麼?
    原標題:小米11全球首發驍龍888處理器,5nm晶片究竟要關注什麼?   今日,雷軍表示,將在2021年新的小米11手機全球首發
  • 量子力學的惱人概念和問題(全局詮釋之三)
    量子力學究竟有那些概念讓科學家們感到不快呢?這裡不可能把每一個問題介紹清楚,因為每一個問題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說清楚是怎麼回事。好在這裡列舉的大部分問題都已經有很多介紹和討論。這裡只作簡單的介紹。有幾個問題是我提出來的,還沒有任何人介紹過,我會稍微詳細一點說明。
  • 【連載】趣說中微子(三)
    Compton)用電子-光子散射實驗證明了光子和電子在碰撞過程中能量與動量都守恆,光子的一些能量轉移給了電子,這使得玻爾的假說明顯地站不住腳了。這可以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是人類變革微觀世界的一個突破,居裡-約裡奧夫婦因此獲得了193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這一發現也證實了費米的β 衰變理論,物理學界逐漸接受了中微子的概念。
  • 「運動速度越大,為什麼時間越慢"的直觀解釋(黃澤榮原創)
    而電磁力的產生又是兩個小系統光子交換的結果。當一個大系統向某一方向的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大系統內部的任何事物內部兩小系統之間的光子交換中的前行光子流的速度(相對地面的)本應是不變的(尊循光速不變原理),但由於後行光子流的速度(相對地面的)等於它自己的光速減去系統前行速度,它的速度(相對地面的)就等於零或趨近於零。
  • 【連載】趣說中微子(四)
    1956年,美國加州大學的萊因斯(F. Reines)和柯溫(C.L. Cowan)在美國喬治亞州的薩瓦納河工廠建造了一個中微子探測器,他們以核反應堆為中微子源,氫核(質子)做靶核,閃爍液體作探測介質,兩個裝有氯化鎘溶液的容器夾在三個液體閃爍計數器中。
  • 我對宇宙的認識(四)
    餘道純(原創) 下面我們來認識宇宙黑洞的新生、成長和消亡過程。在討論它之前,我們必須先來認識宇宙信息。宇宙信息是宇宙物質相互聯繫的紐帶,而宇宙信息的傳遞必須以物質能量作為載體。如萬有引力就是宇宙中最普遍的一種信息聯繫,物質體發送引力波是引力信息的物質載體,引力波中有引力粒子;又如恆星發送光信息的物質載體是光波,光波中有光子…… 發射宇宙信息意味著質能的減少,接受宇宙信息意味著質能的增加。
  • 宇宙的最終真相(原創)
    萬有引力是是穴與空間的拉伸軌跡,而電磁力和弱相互作用是穴與空間的交換趨勢 ,其實強相互作用也是弦與空穴的轉換方式,只是宇宙的空間度量單位與我們現實中的度量單位不同而造成巨大差異,粒子是空間弦與空穴相對固定模式,如光子中微子,夸克,介子,都是空間的相對穩定形式,光子只是空穴的傳播,空間並未變,只是空穴變,空間的分化類似一塊硬糖,使勁敲下來,可以分為塊糖和硬屑,而中微子是最小的屑,也許有更小的,物質的移動並不是物質真的移動
  • 什麼是光子的質量?
    什麼是光子的質量?這個問題分為兩個部分:光子有質量嗎?畢竟它有能量,能量是相當於質量的。光子在傳統上被認為無質量。這是一種物理學家的比喻說法,為了用狹義相對論描述光子的粒子性質。這個邏輯能用很多方式構造,下面就是一個例子。用一個孤立系統(稱為一個「粒子」),使它加快一些速度v(一個矢量)。牛頓定義了這個粒子(也是一個矢量)的動量p。如此這般,當這個粒子加速時或者碰撞時,p就會以一種簡單的方式運動。
  • 世界的始基(下)(宇宙系列之四)
    它究竟蘊含著什麼物理意義呢?經潛心思考,普朗克發現,公式要成立,必須做一個假設:能量在發射和吸收時,不是連續不斷,而是一份一份的。如果說普朗克是量子論的開創者,揭開了量子的序幕;那麼愛因斯坦則是量子論的奠基者,奠定了量子的堅實地位。光量子,後被物理學家劉易斯簡稱為光子。愛因斯坦的光子說,也掀起了第三次波粒戰爭。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呢?既是粒子又是波。
  • 大統一理論(五)
    空間本質奧秘的揭示(五)眾所周知,無論怎樣給光子加速,光子的速度都不會超過其運動速度的最大值每秒30萬公裡。但遇到了給它加速情況之後,光子的運動形式會出現怎樣的改變呢?為什麼把圖23說成是太陽跟地球之間的時空隧道呢?光線(時間)從太陽向外發射出去時,每一個光子同時都在做自旋運動,當光子被行星和太陽的兩個虛空間夾住擠壓轉變成波的那一刻,它的運動方向發生了180的改變反而轉向了太陽。
  • 稀土是什麼?(深度科普文)
    >(Rare Earth)其實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物質,而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鈧、釔及鑭系(按順序分別是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一類性質相似的元素的總稱,其中共有17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