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對宇宙的認識(五)
餘道純(原創) 在有質量的宇宙時空中,因為質量的存在形式是運動,只要有運動的質量,那麼這個有質量的時空就有能量。所以你在這個有質能的宇宙時空中就無法找到絕對零度。也可能你在沒有質能的空間裡可以找到,但是你一進去就有了質能,雖然你找到與絕對零度的差要多麼小就有多麼小,可是絕對零度你永遠也找不到。絕對零度意味著質量停止運動,可是沒有不運動的質量。
-
我對宇宙的認識(一)
餘道純(原創) 探索宇宙是人類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延續人類的文明,這是我們人類共同的聖神責任。 那麼,究竟什麼是宇宙呢?簡單說來:宇宙就是含有巨大質量和能量、按照自己的規律不斷運動的、千變萬化的、浩瀚無窮的時空。 認識宇宙必須先從認識物質開始。
-
我對宇宙的認識(三)
餘道純(原創) 黑洞隨著不斷地吞噬宇宙物質,它的質量、能量和速度均在不斷地增加,是黑洞給予粒子逃逸的能量。粒子剛逃逸黑洞時酷似烝發,但粒子一旦脫離黑洞成為自由的宇宙粒子,它將以極快的速度逃逸。這就是宇宙出生的景象。隨著粒子高速離開黑洞,粒子的密度和能量在膨脹中擴散著,待達到粒子相結合的宇宙環境時,粒子開始「高興」地結合與聚集。
-
我對宇宙的認識(二)
餘道純(原創) 宇宙中充滿著物質和能量,聚集的就是星球、星系,沒有聚集的粒子在宇宙中漫遊著。小質量的星球繞大質量的星球旋轉,小星系繞大星系旋轉,大星系繞星系團旋轉,若干星系團又受到黑洞的制約而旋轉。宇宙就是這樣不斷地運動著、變化著,宏觀運動著、變化著,微觀也運動著、變化著。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1)月球是地球引力俘獲的
在我創建的「旋轉宇宙」模型理論中,首先提出了與當代宇宙學理論截然不同的理論觀點,這就是對宇宙觀測事實紅移現象、哈勃關係(哈勃定律)、宇宙背景輻射本質不同的理論解釋,與此同時闡明與三個宇宙觀測事實相符合的「旋轉宇宙」模型理論,這無疑是對當代宇宙學理論顛覆的改變(當代宇宙學理論是宇宙大爆炸模型理論)。
-
我的太陽系形成——(二)旋轉宇宙模型理論
就在1995年以前我就在寫『太陽系演化假說』了,但我的演化假說碰到一個很大的困難,這就是目前還沒有一個宇宙學理論與我所寫的太陽系演化假說相吻合,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我的太陽系演化理論,提出了一個新的宇宙模型理論,這就是「旋轉宇宙模型理論」。在上一篇文章裡,對於「旋轉宇宙模型理論」符合三個宇宙觀測證據,即,宇宙紅移、宇宙背景輻射和哈勃關係等進行了理論上的解釋。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1)旋轉宇宙眾多宇宙觀測證據
在前面我發表的第一篇「我的太陽系形成」文章裡,結合目前對宇宙的觀測證據,也就是宇宙背景輻射、宇宙紅移、哈勃定律得出結論,我們宇宙中的所有星系均圍繞著一個巨大引力核心「巨型黑洞」(也有可能是巨型星系)進行著以逆時針方向的公轉運動,即——旋轉的宇宙。在第二篇文章裡,又介紹了旋轉宇宙的基本結構,以及與這個結構相關的宇宙觀測證據。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3)旋轉宇宙眾多觀測證據
但是,根據目前宇宙觀測相關報導,宇宙中星系碰撞是非常頻繁的,這無疑是標準宇宙大爆炸理論無言以對。相關報導如下:(1)我們周圍的星系大都發生過碰撞我們近域宇宙的歷史受制於星系碰撞。星系團中的碰撞,是宇宙中自大爆炸以來最大碰撞,產生高溫是太陽的一萬倍。2005年4月,以英國埃琳娜·貝索爾博士(EIenaBeIe)為首的一個國際天文學家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為星系團之間宏大的碰撞事件提供了更深入的認識。研究小組利用「XMM—牛頓」——世界最大的X射線空間天文臺,揭示了發生在宇宙「交通連環事故」之中的複雜相互作用。
-
高維時空的演繹(13)探索宇宙
高維時空的演繹(13)探索宇宙 (天雲) 近代科學迅猛發展,從標準物理模型的61種基本粒子的組成、量子態的波粒特性的形成、引力場與量子力學的結合,到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平行宇宙、黑洞的原理,再到暗物質、
-
高維時空的演繹(16):宇宙高維的存在
高維時空的演繹(16):宇宙高維的存在 天 雲 圖片來自於網絡當他到了三維世界中,他發現生活在三維世界中的人們擁有近乎神的力量,因為他們能在不打破二維中的保險箱的情況下從其中把東西(通過三維空間中的移動)取出,能看到二維世界中所有的東西,甚至能站在離二維世界幾英寸的地方來保持「隱形」。於是,他開始思考維度的問題了。不僅推出了N維的時空,還繼續推出N維與 N + 1 維之間會有什麼樣的關係?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2)旋轉宇宙眾多觀測證據
第一個類星體總表是由1977年赫唯特(Hewitt)和貝比奇(Burbidge)合編的,共包括637顆類星體。接下來是法國天文學家維隆(Veton)夫婦他們於2000年編輯的「類星體和活動星系核表」,類星體總數已經達到13214顆,而2003年11版,類星體數目達到48921顆。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2)行星自轉傾斜及自轉速度的形成
(1)你知道嗎,每一個行星自轉都是在宇宙物質碰撞情況下形成的。旋轉宇宙理論認為,在銀河系形成的初期,銀河系中存在著大量的宇宙物質,這些宇宙物質在圍繞銀河系公轉過程中穿越共振線時(要了解引力共振線的概念,簡稱共振線,請打開我的主頁觀看前面我發表的文章中有詳細的介紹),受共振線的引力影響,運動軌道發生改變,基本沿共振線運動。當行星圍繞銀河系公轉的過程中經歷共振線時,就會受到大量宇宙物質的碰撞,而且,宇宙物質的密度很大,持續的碰撞行星。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4)你知道嗎,衛星都是行星捕獲的.
(一)你知道嗎,太陽系外行星系存在著一大堆的問題,你從來沒聽說過。金星逆向自轉是小天體撞擊形成的你知道嗎?火星只能捕獲小衛星,這個你知道嗎?木星為什麼能夠捕獲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你知道嗎?(2)在上面的章節中,我們闡述了在「旋轉宇宙模型」理論中,行星自轉的形成、自轉速度、公轉速度、質量、自轉軸傾斜、行星年齡的形成問題,在這一節裡,我們要闡述行星衛星,為什麼有的行星有衛星,有的沒有衛星,有的衛星還非常的多,有的衛星為什麼有很大的軌道偏心率等等。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6)行星大氣——水星和金星
在本旋轉宇宙模型理論中,一個天體是否存在大氣,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總的來說,質量越大,有大氣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質量越小存在大氣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從本旋轉宇宙模型理論中,太陽系中包括太陽在內,每一個天體只要它被大量的宇宙碰撞過,只要它的質量夠大,存在大氣的可能性就存在。
-
黑洞:我們宇宙的前身?(四)
暗物質是我們宇宙中無法通過肉眼觀測到,卻可以通過引力所感知的存在。人們通過多種途徑驗證了暗物質的存在和發生作用。研究表明:26.8%的宇宙總質能是由暗物質組成的,暗物質就像膠水一樣把所有物質連接在一起。研究還發現,一部分暗物質正在消失,而導致他們消失的原因則是暗能量。
-
高維時空的演繹(25)全息的宇宙
高維時空的演繹(25)全息的宇宙 天雲 高維的宇宙,全息智慧。宇宙的全息,從高維向著低維貫穿。低維的時空,由於其信息能量的傳遞速度低於光速、低於相對高維時空的傳遞速度,而且波動頻率也低,所以,難以影響高維時空,也看不見高維時空的存在,而只能在自己所在的相對低維的時空中演繹發展。
-
高維時空的演繹(34)宇宙的「空」「無」狀態
高維時空的演繹(34)宇宙的「空」「無」 (天雲)當他到了三維世界中,他發現生活在三維世界中的人們擁有近乎神的力量,因為他們能在不打破二維中的保險箱的情況下從其中把東西(通過三維空間中的移動)取出,能看到二維世界中所有的東西,甚至能站在離二維世界幾英寸的地方來保持「隱形」。所以,相對高維時空的能量可以在低維時空的真空中暢通無阻。
-
弦理論誕生可以統一宇宙嗎(上)
我們對於天空的認識最重要的發展之一就是這樣一個現實:為了研究我們所知的最大尺度的事物——宇宙——我們不得不研究我們所知的最小的事物——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在某些理論中,引力是叫作「引力子」(尚未被發現)這種微粒交換的結果。因此,引力與其他三種力沒有根本上的不同。事實上,我們可以想像不同年齡不同的科學家回答「我為什麼不從我坐的椅子上浮起來呢?」這一問題的方式。艾薩克·牛頓:「因為地球和你產生了引力。」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為地球的質量在其表面扭曲了時空網格。」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7)行星大氣——地球和火星
然而,根據科學家們和本旋轉宇宙模型理論(以下簡稱本理論)的推斷,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環境本不適應我們人類的生存的。本旋轉宇宙模型理論闡述行星大氣形成過程,是宇宙中對行星長期碰撞過程中形成的。我們在上一個章節裡,對於小天體碰撞行星如何產生氣體、都產生了哪些氣體做了理論上的說明。
-
宇宙從何而來(下)(宇宙系列之一)
如救護車趨近我們時,音調越來越高(對應波長變短,頻率增高);當遠離我們而去時,音調逐漸變低。這一結果表明,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膨脹的。宇宙膨脹的思想,徹底顛覆了人們以前的信念。若宇宙在不斷地膨脹中,則它原先一定是緊密地擠在一起。如此,它會有一個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