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太極☯文明和愛因斯坦接軌交匯點是黑洞,其中,宇宙五極(-1 1 0 1 1)在愛因斯坦生前都已經觸碰。
什麼是宇宙五極?河圖和洛書中央都有五個白點,宇宙就是從五極中誕生。
空洞由純引力子填充,空洞就是狄拉克海(the Dirac Sea),溫度永遠是-273.15C°。
1920年當玻色(印度)向愛因斯坦請教玻色統計時,愛因斯坦那時就預言了宇宙第五態(冷極)——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可惜物理學家至今沒有找到冷極在哪兒?
冷極在哪兒?一個泡泡就一個真空團(視界宇宙),所有泡泡都漂浮在宇宙大空洞中,空洞就是冷極。
光子在真空中的傳播就是光速,光速是宇宙速度的上限,光速就是動極。
在愛因斯坦那裡,直接認定宇宙中光速是絕對的,從而創立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認定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公式中質量(m)稱為相對論質量。
五極中愛因斯坦只有這個動極是認真對待了並堅信宇宙中任何有質量物體運動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
無極就是老子的道或是佛祖的如來,愛因斯坦晚年也觸碰到了這個概念認為宇宙本來就「不存在」。不過,在西方現在物理學家也整不明白究竟真空中有沒有以太?
在引力波發現後,以太概念逐漸復活,研究表明真空中任意一個點對應一個中微子,中微子就是引力波和光子在真空中傳播的介質。
中微子(正負電荷繞兩個引力子形成的自耦合態)有如下兩個典型的產生式:
引力子+光子≡中微子
光子帶1份+h能量,引力子帶1份-h能量,光子碰到引力子就會湮滅生成中微子,中微子不帶能量。這個恆等式叫道恆等式,與祖如來恆等式(空+色≡如來)和上帝恆等式(e^iπ+1≡0)同構。
中微子→正電子+負電子
這個產生式是光有最高頻率的註解:當真空中任意一個點若同時注入2個γ光子能量時,中微子就會被解體從無中生有。這個產生式叫無極生小兩儀。
陰太極就是黑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引力塌陷黑洞是後天次代黑洞。老子描述的黑洞叫玄牝。玄牝是先天一代黑洞。
一代黑洞是中微子冰經過一個聚集過程當聚集物質量超過霍金質量時形成的。中微子冰就是中微子團在空洞冷極中生成的中微子玻色-愛因斯坦冷凝態。
中微子冰就是暗物質,中微子中鎖閉的那個光子是看不見的,叫暗能量。
白洞就是當黑洞自轉線速度達到光速時,黑洞就變成了白洞,白洞叫陽太極或叫熱極。
這個極愛因斯坦也觸碰到了,可惜自己把自己否定了,堅定認為有質量物體包括黑洞速度達不到光速。這又使愛因斯坦錯失一次接近揭秘宇宙終極奧秘的機會。
光子→正中子+反中子
這就是《易》太極☯生兩儀過程,是宇宙中唯一創生正反物質後還可以自動分離的路徑,宇宙大爆炸中徑向發散是錯誤的。
河圖的雙螺旋結構表徵太極生兩儀過程。
河圖不是黃河之圖,表徵銀河系空間結構,銀河系的旋臂分別由正反物質構成,若有物質穿越過去就會發生嚴重惡果,正反物質相互湮滅產生γ射線暴。若這個暴離太陽系不遠,地球將有滅頂之災,導致地球上生物大滅絕。
從以上分析看,咱們親愛的老愛已經有機會觸碰到宇宙五極中的任何一極了,實際上,愛因斯坦只篤信了一個極(動極)而與其他四個擦肩而過。
愛因斯坦個人成就於1920年達到巔峰,1921年由普朗克提名獲得諾貝爾獎,直至1955-04-18離世在人生最後35年裡卻難有突破,所以,愛因斯坦不樂意將那些手稿留給後人,最終決定將其付之一炬,或怕後人步其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