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遼瀋晚報
2018年8月,李女士在瀋陽市皇姑區美聯大廈的優優美膚中心辦理了近萬元的雷射脫毛項目,可是誰曾想,毛沒脫淨,店主卻失聯了。
昨日,王女士給記者拿出兌店合同。
進入夏季,很多愛美的女性都會把脫毛當成頭等大事,而脫毛項目也是五花八門,整形醫院費用在數千元,而一些美容院則幾百甚至幾十就能做,而這些美容院真的能做雷射脫毛嗎?
記者從瀋陽市市場監管部門了解到,雷射脫毛屬於醫療美容,一些美容院並無相關資質,屬於超範圍經營。
網圖
而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淳美肌美容院的老闆王女士,她近日兌了個店,很多顧客找上門,原來她去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時得知,前老闆經營的雷射脫毛屬於超範圍經營,「咱不能做違法的事,可是顧客已經把錢交給了前老闆,前老闆電話又成了空號。」
顧客花萬元脫毛沒做完老闆「失聯」
2018年8月份,李女士在瀋陽市皇姑區美聯大廈的優優美膚中心辦理了近萬元的雷射脫毛項目,「當時承諾我包脫,兩年之內再長出來還會免費給脫。」可是第一次脫完效果並不理想,以後幾乎每個月李女士都會再脫一次。
今年4月份,李女士還進行了脫毛,「當時那老闆說,店面升級,搬到其他地方了。可是6月初就再也聯繫不上老闆,我去了她說的地方,結果已經換成了另外一個老闆。更讓我鬱悶的是,我在她家還買了近4萬元的婦科私密產品,當時承諾無效退款,可沒有作用後,我準備去退款時,人已經找不到了。」
昨日,記者撥打了李女士提供的該店黃姓老闆的電話,電話已經是空號。
李女士介紹,目前她能聯繫上的有七八名顧客,情況和她差不多。「我們會一直維權下去,這店已經兌給其他老闆。」
現任老闆:「已走司法程序」
目前,該店叫淳美肌,王女士是該店現任老闆。她介紹,她去辦理營業執照時才得知,自己兌的店一些項目都是超範圍經營,這個店屬於生活美容,比如雷射脫毛是無法經營的。
從王女士提供的兌店合同上第四條寫明「本合同期限為三年,顧客2019年4月2日前所有消費項目,因故不想再繼續享有服務,提出退費,退費金由甲方承擔。」
按照合同,甲方即原店黃姓老闆。但記者發現並無甲方籤字。王女士表示,「當時合同一式兩份,她那份籤她名字了,我這份她沒給籤,我當時疏忽了,後來再找她籤字就找各種理由不籤,再後來就聯繫不上了。」
「我兌店花了15萬元,其中就包括300名顧客和這些設備,現在脫毛儀器在那擺著,我也不敢用,我也是被騙了。目前,我已經走法律程序。」王女士表示。
工商局官網:原店是生活美容並已註銷
昨日,記者從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到瀋陽市皇姑區優優美膚中心在2019年4月17日註銷,根據網站顯示,經營範圍為生活美容服務及諮詢。
一位有著多年經驗的醫療美容醫師表示,「一些小美容院或是美甲店是沒有資質獲得醫療級別的雷射脫毛儀器的,患者需要脫毛的部位必須在被暴曬後一個月後才能接受治療,否則容易被燙傷留疤。而且,在做雷射脫毛前一定要對皮膚做專業的檢查分析,因為暴曬後的皮膚變黑了,對光比較敏感。」
該醫師表示,醫院採購的專業脫毛設備價值上千萬元,而一些小店內的機器則在能量等參數方面有限制,很有可能出現毛髮在接受數次治療後依舊無法脫淨的情況,最終還是要到正規醫院就診。
市場監管部門:雷射脫毛屬於醫療美容
那麼,生活美容和醫療美容如何區別?
記者致電瀋陽市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根據我國衛生部於2001年頒布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規定,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都屬於醫療美容範疇,需在醫療機構由具有執業醫師資格的人操作,並且醫護人員還要有相應的工作年限要求。
生活美容是指運用化妝品、保健品和非醫療器械等非醫療性手段,對人體進行的諸如皮膚護理、按摩等保養或保健性的非侵入性的美容護理。比如日常的皮膚護理。
來源:遼瀋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