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確定了金星上37個最近活躍的火山構造。
這項研究提供了一些最好的證據,表明金星仍是一個活躍於地球的行星。
這項由馬裡蘭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
這項研究極大地改變了金星的視野,從一個幾乎不活躍的星球變成了一個內部仍在攪動並且可以養活許多活火山的星球。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一段時間,金星的表面要比火星和水星等行星的內部年輕。
溫暖的內部和地質活動的證據以環形結構的形式點綴在行星表面,這種結構稱為電暈,是當行星深處的熱物質羽流穿過地幔層和地殼時形成的,這類似於地幔柱形成火山夏威夷群島的方式。
但是,金星上的日冕可能是古代活動的跡象,金星已經冷卻到足以減緩行星內部的地質活動並使地殼變硬的程度,以至於任何來自深部內部的溫暖物質都無法刺穿。
另外,地幔柱在金星上形成日冕的確切過程以及日冕之間變化的原因也引起了爭論。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金星表面下熱機械活動的數值模型來創建高解析度的日冕形成的3D模擬,他們的仿真比以往提供了更詳細的過程視圖。
結果幫助科研人員確定了僅在最近活躍的日冕中才存在的特徵。
然後,研究小組能夠將這些特徵與金星表面上觀察到的特徵相匹配,從而揭示出整個星球上日冕的某些變化代表了地質發展的不同階段。
該研究提供了金星上日冕仍在演化的第一個證據,表明行星內部仍在攪動。
與以前的研究相比,這些模型的真實程度得到了提高,從而有可能確定電暈演化的幾個階段,並確定僅在當前活躍的電暈中存在的診斷地質特徵。
金星上活躍的日冕聚集在少數幾個位置,這暗示了該行星最活躍的區域,為行星內部的運作提供了線索。
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確定在未來前往金星的任務中應放置地質儀器的目標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