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陳哲生:抗癌華人科學家

2021-03-01 廣東藥科大學

從1993年在日本留學至今的25年期間,陳哲生主要從事腫瘤耐藥機制及其耐藥逆轉劑的研究,實驗室就是他的「抗癌戰場」,他一直致力於克服ABC運轉泵介導腫瘤多藥耐藥研究。截至目前,他已在Chemical Society of Review, JNCI,Drug Resistant Updates、Cancer Research、JBC等專業期刊發表SCI論文200餘篇,獲美國發明專利2項、中國發明專利4項,撰寫英文著作7部,先後獲得香港第五屆腫瘤國際大會青年科學家獎、2003年美國癌症學會(AACR)青年科學家獎、2016年聖約翰大學突出成就獎等。

陳哲生介紹說,自己研究的主要是ABC轉運蛋白。「這種蛋白質主要是表達在腫瘤組織裡面的一種膜蛋白,會起到類似於水泵的作用,將抗癌藥排出癌細胞之外。」抗癌治療中通常希望抗癌藥物能夠進入癌細胞,把癌細胞殺死。如果癌細胞表達了這些蛋白質作為轉運泵,把藥物外排了,就沒有足夠的藥物留在癌細胞裡面去殺死癌細胞,從而導致了腫瘤耐藥。陳哲生在日本讀博士以及在美國主持實驗室期間所從事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克服藥物外排的方法,希望能找到一些藥物可以抑制這些藥物的泵——ABC轉運膜蛋白,讓它不把藥物外排。「這樣的話就有更多的藥物可以留在細胞裡面並殺死癌細胞。」 

腫瘤耐藥逆轉目前是一個冷門的研究領域。在過去的20多年裡,陳哲生的實驗室建立培養了多種腫瘤的耐藥細胞模型,可以提供可靠的細胞模型來研究腫瘤耐藥機制及其克服辦法。「我們也發現了多種高效低毒的腫瘤耐藥逆轉劑。這些藥物具有進行臨床開發的潛力。」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腫瘤耐藥逆轉劑被美國FDA批准上市,但陳哲生對這個研究方向充滿信心。「我不會放棄,還會繼續研究。」希望將來能夠找到更高效、低毒、更具特異性的逆轉劑來逆轉腫瘤耐藥。最近腫瘤精準治療、個體化治療這些方面的突破,給陳哲生及其研究團隊帶來了新的啟發,「如果我們能夠設計新的、個體化的研究方案,或許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從而最終能夠開發出成功的腫瘤耐藥逆轉藥物,拿到美國FDA的上市批准。」 

相關焦點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李飛飛教授7名華人科學家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其中有李飛飛、鄧中翰、範欽強、劉鎮欽、俞久平、張捷、曾亮,這7位華人科學家博士學位都畢業於世界頂尖名校,其中李飛飛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鄧中翰和劉鎮欽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範欽強畢業於哈佛大學,俞久平、曾亮、張捷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其中有3名都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凸顯麻省理工大學在工程科學領域的強勢地位。
  • 清華姚班校友馬騰宇等18名華人科學家獲得2021年斯隆獎學金!
    Sloan Foundation)官宣 2021 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的 128 名獲得者名單,其中,入選華人科學家 18 名,計算機科學領域 2 名,史丹福大學馬騰宇在列!
  • 知名華人校友,福布斯中國U30……這幾所美國高校憑什麼?
    :Babson College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BabsonCSSA),微信公眾號(babsoncsa)知名華人校友:陳泰谷,臺灣Gumhoo及SweetShot創辦人(MBA2010)。: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Email:cucssa@columbia.edu)知名華人校友:胡適:現代學者,歷史學、文學家,哲學家。
  • 世界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出爐!鄭大這兩位校友入選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楊明近日,Guide2Research網站公布了2020年世界頂尖1000名計算機科學家排名。鄭州大學共有2位校友進入榜單,78級校友韓家煒位居華人科學家之首,綜合排名世界第3;77級校友張宏江位居中國大陸科學家之首,綜合排名世界第36。
  • 學術交流 | 美國聖約翰大學陳哲生教授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
    7月1日上午,美國聖約翰大學陳哲生教授應邀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並以「天然藥物克服腫瘤多藥耐藥的研究」為題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景永奎教授主持,生命科學與生物製藥學院部分教師及研究生參加了報告會。陳教授長年專注於研究腫瘤耐藥機制和尋找開發逆轉耐藥的天然藥物。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華人校友在這裡!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華人校友在這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為倫敦大學聯盟成員,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並稱「G5超級精英大學」,也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成員。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所學校的華人校友們。
  • 學術報告 | 「沈藥無涯論壇」第196講:美國聖約翰大學陳哲生教授學術報告會
    報告人簡介(中文):陳哲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美國聖約翰大學終身教授,美國聖約翰大學藥學系腫瘤藥理室主任,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研究方向為腫瘤耐藥機制及其耐藥逆轉劑的研究,主要致力於克服ABC運轉泵介導腫瘤多藥耐藥的研究。
  • 首位華人獲獎者!這項成果以東大校友的名字命名!
    2019年,東北大學校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瑞爾森大學首席教授陳道倫博士被邀參加第31屆加拿大材料科學會議,在該會議上被授予&34;。該獎設立至今43年,陳道倫院士為首次獲得該獎項的華人學者。Duggan勳章,安大略省長卓越研究獎, MetSoc卓越研究獎, MetSoc傑出科學家獎, Sarwan Sahota傑出學者獎的獲得者,2016年加拿大&34;榮譽稱號(該獎項每年只授予一位科學家,表彰在材料冶金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2015年加拿大&34;(該獎項同樣是每年只授予一位該領域研究成果突出的人員,該獎項是加拿大冶金領域總理獎,作為在冶金領域教學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貢獻人員的終身成就獎勵
  • 段鑲鋒校友獲2013年貝爾比獎章
    近日,我校9212校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被授予2013年貝爾比獎章。Medal and Prize)於1930年設立,由英國物質、礦物、採礦協會(Institute of Materials, Minerals and Mining)、皇家化學學會(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RSC)、化學工業學會(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SCI)輪流管理,通常授予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程、能源效率等相關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或工程師
  • 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公布,鄭州大學包攬華人第一、大陸第一!
    日前,知名機構Guide2Research公布了2020年世界頂尖1000名計算機科學家排名,其中入選的華人學者超140人,中國科學家45人,美國科學家616名,仍然佔據了主導地位。
  • 中國科大少年班兩校友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從1987年起,駱利群在《自然》等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前不久,他剛剛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 2020年計算機科學家排名,鄭大校友表現突出,奪得雙冠王
    2020年,Guide2Research剛剛公布了2020年世界頂尖1000名計算機科學家排名。在這個排名裡面,美國不愧是全球霸主,共有616名科學家入選。而咱華人也不甘落後,入選學者超140人,其中中國科學家45人。
  • 為何華人科學家擦肩而過?
    實際上,真正的癌症免疫療法已經有了超過百年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還有一位今年沒有獲獎的華人科學家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世紀末  美國骨科醫生William B.Coley意外的發現手術後感染釀膿鏈球菌病人的癌症出現了緩解,第一次打開了免疫療法治療癌症的大門,他也被稱作「腫瘤免疫療法之父」。
  • 校友故事 | 我在普度大學的第一年·下
    本文作者胡安仁校友,是工程力學系66屆畢業生,改革開放以優秀成績考入哈工大研究生,隨後又以哈工大第一名的成績成為教育部首批赴美博士生。
  • 2020年全球計算機科學家排名,鄭州大學校友斬獲雙冠王!
    2020年,Guide2Research剛剛公布了2020年世界頂尖1000名計算機科學家排名。在這個排名裡面,美國不愧是全球霸主,共有616名科學家入選。而咱華人也不甘落後,入選學者超140人,其中中國科學家45人。韓家煒居華人之首,世界排名第三,張宏江居中國大陸科學家之首。令人驚訝的是,這兩個人都畢業於鄭州大學。
  • 學軍中學校友運送醫用物資支援國內抗疫第1線
    最近,杭州學軍中學1995屆校友、芬蘭首席科學家陳育偉參與了一場緊張的跨國接力。他在一批富有愛心的各界人士的幫助下,把數千隻口罩從8000公裡外的芬蘭直接運送回國,表達了他們海外華人對祖國與家鄉人民的熱愛。
  • 華人女科學家築夢基礎研究
    鮑哲楠一直以來,華人女科學家通過自己的智慧認識和改變世界,基礎研究的累累碩果贏得世界對華人女性的矚目和尊重,書寫著屬於自己新時代女性科學家的經典故事。早在2004年,因為在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藥物研發中的成就,她獲得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同時,在以男性科學家為主的天文研究領域,華人女科學家也成就斐然,毫不遜色。4月,華裔天文物理學家馬中珮所領導的團隊在距離地球僅約2億光年處的「銀河沙漠」地帶發現超大黑洞,顛覆了天文學的普遍認知。
  • 快訊| 這位南大校友出任香港大學副校長
    宮鵬(右)  其中,宮鵬是南京大學校友。公開資料顯示,1984年7月,宮鵬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並於1986年7月取得該專業碩士學位。  2009年起,宮鵬協助清華大學重建地球系統科學學科,並於2016年成為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的創系系主任。
  • 快訊:華南理工大學校友陶宇飛入選2020 ACM Fellow 名單!
    北京時間1 月 14 日,國際計算機學會(ACM)公布了 2020 ACM Fellow 名單,共有 95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有 12 位華人科學家入選。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1999屆校友、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陶宇飛入選,成為此次入選ACM Fellows的12位華人學者之一。陶宇飛校友ACM 官網評價道,他們的工作推動了引領技術、工業和個人生活等諸多領域重大進步的創新。
  • 清華校友吳耀文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古斯塔夫森分子生物學獎
    清華校友吳耀文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古斯塔夫森分子生物學獎清華新聞網3月7日電(通訊員 田陽)3月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古斯塔夫森獎獲獎名單。今年有5位科學家分獲數學、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和醫學5個獎項,清華校友、瑞典于默奧大學生物化學教授吳耀文憑藉其在細胞內膜運輸和自噬作出創新的分子研究而榮獲得分子生物學獎。古斯塔夫森獎是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的包括諾貝爾獎在內的幾個獎項中唯一針對45歲以下科學家的獎項,吳耀文校友是首位獲得古斯塔夫森分子生物學獎的華人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