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悼!又一巨星隕落!他用一生守護三峽大壩……
據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鄭守仁,因病於7月24日在武漢逝世。鄭守仁院士先後負責烏江渡、葛洲壩導流、截流設計、隔河巖現場全過程設計,1994年起負責三峽工程設計。他長駐施工現場,及時解決許多與設計有關的技術難題,為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及圍堰設計施工、隔河巖工程質量優良、提前一年發電和三峽工程設計、施工作出了貢獻。
-
鄭守仁院士逝世
鄭守仁,因病於2020年7月24日在武漢逝世。鄭守仁,1940年1月生於安徽潁上,1963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水工專業。長江水利委員會原總工程師;1994年至2017年任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兼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局長。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三峽水利工程設計總負責人鄭守仁逝世!今年我國已送別23位院士
南都記者從中國工程院證實,7月24日,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原總工程師、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負責人鄭守仁逝世,享年80歲。他「以工地為家」,為我國水利水電建設和技術進步做出了傑出貢獻,2019年被授予「最美奮鬥者」稱號,今年剛獲頒「三峽科技創新終身成就獎」。南都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我國已失去23位兩院院士。
-
那個用一生守護三峽的老人去世了,他說:「我們不能當千古罪人」
有人說他是「大壩的基石」有人講他是「一號首長」有人稱他是「當代大禹」有人贊他為「工程師的脊梁」還有人叫他是「工地院士」鄭守仁自從1993年受命主持三峽工程的工程設計以來三峽壩區已經成了鄭守仁的家,他的生命已和這裡融為一體。7月24日,80歲的鄭守仁因病在武漢逝世。曾經,有人問鄭守仁,「如果再選擇一次,您還會選擇幹水利嗎?」他一點都沒猶豫,他說:「那還是要搞的。
-
別刷明星了,2020 年中國已痛失 26 位院士,你知道嗎?
我想給大家介紹幾位這些故去的偉大院士,因為他們為新中國作出的傑出貢獻,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銘記,以表達對逝去的26位院士們最深切的哀悼!,鄭院士除了先後負責的烏江渡、葛洲壩導流、截流設計、隔河巖現場全過程設計外,最為人注目的就是他三峽大壩的總工程師的身份了。
-
別刷明星了,2020 年中國已痛失 26 位院士,你知道嗎?
我想給大家介紹幾位這些故去的偉大院士,因為他們為新中國作出的傑出貢獻,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銘記,以表達對逝去的26位院士們最深切的哀悼!1月: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藥理學家池志強,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告訴你三峽大壩究竟有多堅固,核彈來也沒轍
三峽大壩是經過多個工程師的反覆測量和鑽研,而設計出來的,其中主設計師鄭守仁更是用一生守護了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水力發電工程,這一浩大的建築工程,離不開工人們的團結協作和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
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告訴你三峽大壩究竟有多堅固,核彈來也沒轍
三峽大壩是經過多個工程師的反覆測量和鑽研,而設計出來的,其中主設計師鄭守仁更是用一生守護了三峽大壩,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水力發電工程,這一浩大的建築工程,離不開工人們的團結協作和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於2006年五月中旬正式修建成功,直至三峽大壩正式運作後,世界上多個國家口出狂言
-
在長江上建大壩,中國計劃了100年,要用500年!
1950年初,國務院長江水利委員會正式在武漢成立。鄭守仁:「毛主席對興建三峽工程非常關心。1953年他幾次召見長江委主任林一山,就是聽取關於長江治理和三峽工程的匯報……」79歲高齡的鄭守仁每天伏案於一摞摞書堆中鄭守仁,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工程設計總工程師,自1993年受命主持三峽工程的工程設計,在三峽一待就是26年。
-
習近平李克強等對查全性逝世表示沉痛哀悼,査全性院士遺體告別儀式...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化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電化學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查全性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時間2019年8月1日5時8分在武漢逝世,享年95歲。査全性院士遺體告別儀式5日在武昌殯儀館舉行。
-
四天內兩位院士辭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3位院士
四天內,共和國痛別兩位院士。據光明日報法人微博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鄭守仁,因病於2020年7月24日在武漢逝世。消息稱,鄭守仁,1940年1月生於安徽潁上,1963年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水工專業。長江水利委員會原總工程師;1994年至2017年任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兼三峽工程設計代表局局長。
-
致敬把一生奉獻給國家的「國之脊梁」!
2020年已有24位院士逝世,這些「國之脊梁」把一生奉獻給國家,這24院士,我們應當銘記:蔣洪德1月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歲。 池志強1月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
-
今年,已有30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10月18日,武漢大學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17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守護大自然的綠色之美,也是守住人類的生存底線」是張新時的畢生追求。
-
三峽大壩變形了?記者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央視記者多方採訪證實:三峽大壩「沒毛病」 近期,一則「三峽大壩已變形,潰堤在即」的言論流傳於社交網絡。而從所謂的變形圖片上,可以看到三峽大壩壩體有明顯扭曲。昨天央視財經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的專家,解答三峽大壩的真實情況。
-
今年,已有30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17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守護大自然的綠色之美,也是守住人類的生存底線」是張新時的畢生追求。
-
今年,已有30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18日,武漢大學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17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守護大自然的綠色之美,也是守住人類的生存底線」是張新時的畢生追求。
-
今年,已有30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18日,武漢大學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17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守護大自然的綠色之美,也是守住人類的生存底線」是張新時的畢生追求。
-
今年,已有24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2020年已有24位院士逝世,包括1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我國的科研事業,嘔心瀝血。沙慶林把一生奉獻給我國公路,他曾說:「我覺得為國奉獻永遠是我的天職,路永遠走下去,讓它在我的腳下不斷地伸延,伸延。」蔣亦元2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因病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2歲。
-
今年,已有24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因病在武漢去世。、大地測量學家寧津生在武漢逝世。一生相許,矢志不渝。7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鄭守仁,因病在武漢逝世。自1993年受命主持三峽工程的工程設計以來,鄭守仁在這裡一待就是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