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021年中國電動車鋰電夥伴大會暨星恆品牌戰略發布會在安徽滁州舉行。作為國內領先的電動車鋰電池及全球電動輕型車鋰電池研發/製造龍頭企業,星恆電源舉行的這場品牌戰略發布會,到底傳遞了哪些消息,又為動力鋰電行業帶來哪些啟示?
分析這場歷時兩小時的發布會,勢必需要從會議的四大環節入手:即星恆品牌戰略發布及「中國電動車鋰電夥伴行動」倡議、適用全場景的完美電池「超鋰S7」發布、升級全球「星·服務計劃」以及第1600萬組輕型車鋰電池下線。
星恆電源董事長兼總裁 馮笑發言
捨我其誰?行業龍頭出手,上下遊攜手共迎歷史機遇
中國電動車鋰電夥伴大會暨星恆品牌戰略發布會,這一串長長的名頭裡,我們發現了什麼?不妨從「小環境」和「大環境」兩個方面來剖析。
聚焦行業「小環境」,不難確定星恆電源的龍頭地位。在中國,輕型車市場保有量近3億輛,年均產量超過3000萬輛,星恆電源一家就佔據了60%的鋰電輕型車市場份額,位列第一。放眼世界,星恆電源在印度的鋰電兩輪車市場佔有率第一、歐洲電動助力車市場第二(其中荷蘭和法國排名第一)。毫無疑問,它是鋰電輕型車行業中響噹噹的老大。
「大環境」可以聚焦《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新國標)。市場保有量固然大,但過往市場主打的,還是鉛酸電池,因此鋰電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新國標對輕型車重量、體積給予了規範,比如含電池總重不得超過55kg,這就為鋰電創造了前景可期的發展空間。輕型車要「減重」,電機、車架動不得,它所帶來的直接效應,是品質和安全性能的下降,消費者會用腳來投票。相形之下,電池是個「潛力股」——把鉛酸電池升級為鋰電,就能一舉解決重量、體積、續航裡程等諸多痛點。
星恆電源副總裁 李聲華發言
對內而言,星恆電源憑藉市場佔有率、技術領先優勢等,有責任、有義務,當然也有能力和動力來牽頭推動行業向前發展。對外,這恰恰又是鋰電輕型車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驟然放大的市場空間,期待行業先行者的振臂一揮,帶領大家去填補、去充實、去啃下這塊大蛋糕。
當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單向的。就星恆電源自身來說,它要實現這樣的遠大夢想,同樣需要上下遊產業鏈的全力支持,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就不難理解,在星恆電源的戰略發布會上,會倡議發起「中國電動車鋰電夥伴行動」。
「中國電動車鋰電夥伴行動」倡議
回到發布會現場,這個鋰電夥伴行動自然是成功的,來了那麼多同行者。雅迪、愛瑪、臺鈴、綠源,這些在行業中有頭有臉的「大哥」,已是星恆的戰略合作夥伴。倡議儀式上,既有中國自行車協會、國家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中輕聯認證中心、中國自行車協會助力車專業委員會及地方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協會,又有愛瑪、雅迪、臺鈴、綠源等為代表的電動自行車頭部企業、共享領域電單車頭部品牌、優秀經銷商代表,更有產業鏈上遊合作夥伴等共35家行業夥伴的積極參與。這種代表性,前所未見,既肯定了星恆電源的行業龍頭地位,又說明產業鏈對把握市場機遇的迫切心理。
完美電池 「 超鋰 S7」 發布,解決鋰電痛點,實現多領域應用
那麼,所謂完美電池「超鋰S7」的發布,又能說明什麼?
星恆電源依託中科院物理所,自2003年創立後便深耕鋰電池的研發/製造,產品應用覆蓋輕型電動車、電動汽車、家庭儲能等全領域,有著行業領先的技術儲備,甚至還因此成立了「兩院」——負責材料體系前沿研究的電池研究院和負責電芯結構研究的電池工程院,實力毋庸置疑。
中科院物理所專家 李泓發言
對鋰電發展稍有了解,都知道鋰電技術可以分為三大流派:錳酸鋰、三元鋰和磷酸鐵鋰,其於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指標上各有優劣。破解之道,自然是集合三大流派優點,摒棄各自缺點,造就完美鋰電池。可是,說來容易做時難。於是,問題又來了,這到底是有解還是無解?
其實從大哥大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電池演進有近30年的歷史,曾經的無解如今都有解了,需要的,只是因應時代而生的解決方案。以第7代錳系多元複合鋰技術為核心打造的「超鋰S7」,就是今天我們想要的「解」。星恆電源給出的解,是聚焦在它選用的關鍵材料——CA材料上。其具有9大領先性能:超長常溫循環壽命、出色的高溫循環壽命、卓越的低溫放電性能、優秀的高溫放電性能、超高電壓平臺、優異的荷電保持和恢復能力、優越的能量密度、無與倫比的成本優勢、始終如一的安全品質,基本覆蓋了我們對鋰電性能要求的方方面面。
當然,這就可以稱為完美電池了嗎?我們可能還是小看了星恆電源。動力鋰電行業,不想做新能源車電池的,都無法躋身優秀製造商行列。如今的「超鋰S7」有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即它能迅速滿足不同用戶、使用場景的需求。發布會上釋放出的信息顯示,它不僅適用於輕型車,同樣還能供電動汽車使用。素有 「國民神車」之稱的五菱,就在其爆款新能源車宏光Mini上選用了星恆「超鋰S7」。這下,為完美電池增添了新的註腳。
「超鋰S7」材料運送至發布會現場
用服務觸及終端,讓消費者能用、會用到愛用
再看升級後的全球「星·服務計劃」。
輕型車領域,鋰電製造商只是前端的部件供應商,基本都是to B。消費者選擇鋰電輕型車,接觸的是整車廠,即便將原有鉛酸電池升級鋰電,接觸的也不過是經銷商。消費者不知道,更不在意自己使用了哪個品牌的鋰電。現實情況,則可能更糟。簡單做個市調,除了輕便,滿足無法在非機動停車庫充電這一現實痛點外,鋰電的需求並不明顯。事實是,鋰電經歷多年的發展,各方面已漸趨成熟,但鋰電製造商無法直面消費者,是個天然的障礙。
星恆電源倡導的,要做普通消費者買得起、用得好的產品,顯然就是為了呼應這一點的。在全球「星·服務計劃」中,包含了通過服務理念升級、服務模式升級、服務技術升級、服務渠道升級、服務支持升級、服務承諾升級和服務質保升級等,來拉升服務水準,改善鋰電池銷售/消費體驗的內容,他們為引領鋰電服務提供了全新方向。
試著再去細化,更可以看到,諸如開啟本地化授權,加速故障處理的時效性、先行賠付,又或者提出在人員、費用和物資上給予經銷商更多的支持等,說到底就是為了提升經銷商/合作夥伴和終端用戶的滿意度。只有當服務觸及C端,與消費者形成互動,或者說通過改善B端的服務來觸及消費者,才能真正實現讓消費者從能用、會用到愛用的轉變。
第1600萬組鋰電池下線,除了機器人遞送,更讓人心動的是 ……
最後,是滁州基地第1600萬組輕型車鋰電池的下線儀式。這是個貫穿發布會的環節,通過視頻連線,在不同階段適時穿插出現,涵蓋材料混合、塗布、疊片到組裝下線,及至以炫酷的機器人遞送方式把電池組送達發布會現場。
那是具有儀式感的過程,如果你恰好身處現場,必定也會感受到從星恆電源高管到在場嘉賓的激動心情。這一切不難理解,星恆電源的發展史上,有幾個「高光時刻」,比如2006年進軍輕型車鋰電市場實現企業轉型;2009年裝配電動自行車作為國禮贈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2019年產能3.5GWh的滁州基地投產。第1600萬組輕型車鋰電池下線則是最新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不僅如此,我們簡單對比一下,從2006年到2019年,星恆電源才實現了第1000萬組輕型車鋰電池的下線。之後的600萬組,是在最近的一年間實現的,這樣的跨越式發展,難道不該被銘記嗎?
星恆第1600萬組鋰電池下線儀式
全新品牌戰略,展望鋰電未來,我們還看到了星恆電源更大的 「 野心 」
星恆電源的新聞通稿中,有個容易讓人忽視的細節,即他所提出的——經由技術創新、工藝升級以及商業模式、產品營銷、管理模式的變革,來為消費者提供買得起、用得放心的鋰電產品。這一說辭的背後,其實暗藏「野心」,即成為「全球動力鋰電池一流品牌」。這也印證了星恆電源最新發布的品牌戰略定位:電動車鋰電池全球領導者。
如果從1999年北京星恆成立算起,到2030年恰好31年。這其中的第一個10年,星恆電源醉心技術研發,但也經歷市場挫折,並且於2006年將重心轉移到輕型車鋰電領域。第二個10年,星恆電源不僅找到安身立命之所,還將它發揚光大,最終成為輕型車鋰電中的「一哥」。在即將踏入第三個10年時,星恆電源在把握和發展固有優勢的同時,雙輪驅動,又開始了向電動輕型車、電動汽車進發的新徵程,值得我們予以關注。
當然,以星恆電源今天的規模、技術儲備以及市場地位,有信心、有潛力做到更好。讓我們期待星恆電源在全新的品牌戰略指引下,全速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