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脊椎動物在超強的感覺運動與智力,這條路線上走到了極致,那麼佛繫到無以復加的尾索動物,大概就負責積極探索演化的其它可能性吧,尾索動物的起源非常古老,在寒武紀中期咱們脊索動物的龍興之地,雲南帽天山地區就已經出現了兩種疑似尾索動物,始祖長江海鞘和山口,後面那個動物的名字我沒念錯。
咱也不知道當初描述它的科學家咋就起了這麼個名字,言歸正傳這兩種寒武紀海鞘,言歸正傳,這兩種寒武紀海鞘,已經和今天的海鞘很相似了,而海鞘正是在今天最典型的尾索動物,海鞘的身體在成年後基本上就變成了海綿的高仿,神經系統極度退化,不過它實際上也不需要運動,大部分海鞘的身體表面覆蓋著一層非常堅韌的硬皮,被稱為被囊因此現代一般把尾索動物稱為被囊動物,被囊之內則基本空空如也,嚼不爛沒營養,幾乎沒什麼動物會對這種空盒子般的玩意兒感興趣,誠可謂是把無用之用發揮到了極致,除此以外極簡的身體構造,也讓海鞘身上不存在什麼不可或缺的部分,這讓它們極為強悍的恢復能力。
雖說不能像海綿那樣即使化為畜粉也能恢復如初,但基本上也不存在致命傷的概念,可能正是這份立於不敗的自信,讓有些海鞘連那身自保的硬皮都拋棄了,它們變得輕薄透明成了人見人愛的小萌物,它們變得輕薄透明成了人見人愛的小萌物,輕飄飄,輕飄飄有些海鞘就真的飄了起來,從此也在演化上放飛了自我,它們演化成了樟海鞘,博海鞘大大強化了自己噴射水流的能力,將自己變成了一枚生物噴氣式發動機,它們一邊吸水噴水一邊過濾其中的食物顆粒,這種極端高效的濾食方式,讓博海鞘成了世界上繁殖最快的動物,如果說一般的海鞘是海綿的高仿,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之前我們說過的對其它生物實施降維打擊的管水母。
有些博海鞘也亦步亦趨,克隆自身並彼此連接成磅礙的生命陣列,雖說與管水母比起來,博海鞘在個體分化上還是稍遜風騷,但博海鞘在超個體的形態變化上卻是青出於藍,與管水母只是單純拖曳著自己的聚落不同,博海鞘將整個聚落的神經連接了起來,真正做到了共享意志,唔如果它們真的有意志的話,從此得以實現更加複雜的群體運動,將聚落從一維推向了三維,以火體蟲(鱗海鞘)為代表的一類樟海鞘,組裝成了宛如異次元生物一般的外貌,加之它們還能發出鬼魅般的螢光,真可謂是如夢似幻,火體蟲群落已經有了身體內外之分,每個個體都不再各自為戰,而是通過整個聚落的結構達到了整體大於個體之和的效果。
我有時在想啊,如果這種超個體的生命形態,真的代表了生命演化的更高級形態的話,未來博海鞘與管水母說不定會來那麼一場爭霸,而最終的贏家也未可知,如果你覺得尾索動物只會單純山寨那些果期動物,那你就太小看它了,還有一支尾索動物的基幹分支,還有一支尾索動物的基幹分支動物,則走上了一條極具特色的演,尾海朝,與其它落地成盒的尾索動物親戚不同,始終保持著自由遊泳的形態。
因此它們或許比較接近於民家動物和脊椎動物共同祖先的樣子,但尾海鞘也並非是幾億年來都一成不變的活化石,它們在漫長的演化中產生了一種非常獨特的生活方式,這些細如毫末的浮遊生物,能夠分泌出特殊的蛋白質編織出一朵精緻的濾網,它們一生都拖著網生活死後也會帶著網一起沉入海底,形成所謂的「海洋雪」,它們種類雖然不多卻廣布四海,源源不斷地將淺海的豐饒傳遞給深海,滋養起無數深海生態系統,總覺得更高更大更強總是動物界顛撲不破的真理。
總覺得更高更大更強總是動物界顛撲不破的真理,然而仔細想想,正如當初的厭氧菌們不會知道地球會有那麼一天充滿氧氣,單細胞生物也無法想像有那麼一天,它們會無差別地被多細胞的濾食者一網打盡,世事難料,會在某個將來變成無甚意義的蝸角之爭,說不定億萬年後,脊椎動物終究會發現,竟是自己最終走進了演化的死胡同,暮然回首尾索動物將會用實際結果告訴我們,極簡主義才是真正的無懈可擊,才能進發出最不可思議的演化潛力,它們才是脊索動物希望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