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遼東山裡的許多小河邊的草甸子裡,長著一種帶小鉤鉤的植物,人們叫它「錯草」,它的小鉤鉤可不簡單,用它來蹭鐵鏽,可以將金屬蹭得鋥亮。記得小時候小夥伴們常常折一把回來,蹭指甲,不光滑的指甲會非常光滑,用它蹭牙齒,牙齒立馬就白了,比那成天用牙刷刷的強多了。
本地人叫它「錯草」,或「銼草」,因為形容它像木錯一樣非常堅硬,可以打磨許多器具。
銼草;
釋名:千峰草、木賊草、銼草、節骨草、無心草、節節草、擦草、擦桌草、筆管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5至2米。莖中空有節,節間長2至6釐米,表面有縱稜、粗糙、葉退化而抱莖,孢子囊穗長圓形,黃色,輪生莖頂,呈密穗狀。 喜生於河灘,溪邊等潮溼處。
錯草有兩大功效;一,它是一種中藥;木賊,有許多醫療作用;二,過去是木工家具製造過程中主要打磨用品之一。
筆筒草即木賊、千峰草,是木賊科植物木賊的全草。該品古人用於木器加工。《綱目》云:「此草有節,而糙澀,治木骨者,用之磋擦則光淨,猶雲木之賊也。」故云木賊草,亦稱銼草、擦草。節節草、節骨草、無心草、筆頭草、筆管草等,均以形態得名。形狀呈長管狀,不分枝,長40~60cm,直徑0.2~0.7cm。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18~30條縱稜,稜上有多數細小光亮的疣狀突起;節明顯,節間長2.5~9cm,節上著生筒狀鱗葉,葉鞘基部和鞘齒黑棕色,中部淡棕黃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周邊有多數圓形的小空腔。氣微,味甘淡、微澀,嚼之有沙粒感。夏、秋二季採割,除去雜質,曬乾或陰乾。
中國古代時沒有砂紙,就選擇了天然植物銼草來打磨,其效果比砂紙要好多了。
木賊草一般晾乾保存,使用時用溫水浸泡就恢復直挺,用於木製品打磨,既保證了部件的光滑、亮度,又不傷雕刻紋飾,是天然環保的打磨用料。
錯草,銼草,木賊,同一物也。
木賊草
《本草經疏》
【來源】該品為木賊科植物木賊Equisetum hiemale L的乾燥地上部分。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新疆、青海、陝西、甘肅、安徽、湖北、四川、貴州、山西等省區。夏、秋二季採割,除去雜質,曬乾或陰乾。切段,生用。
【藥材性狀】乾燥全草,呈長管狀,中空有節,不分枝。長30~60釐米,直徑約5毫米,每節長3~6釐米。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有多數縱枝,順直排列,其上密生細刺,觸之有粗糙感。節處有筒狀深棕色的鱗葉。易自節處拔脫。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內有灰白色或淺綠色的薄瓤。氣無,味甘,微苦澀。以莖粗長、色綠、質厚、不脫節者為佳。
【採集】夏、秋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按粗細紮成小捆,陰乾或曬乾。
木賊草
【炮製】洗淨,稍潤,剪去根部,切段,晾乾。
【性味】甘苦,平。
①《嘉祜本草》:&34;
②《綱目》:&34;
③《本草正》:&34;
【歸經】入肺、肝、膽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34;
②《本草經疏》:&34;③《本草匯言》:&34;
【功用主治】疏風散熱,解肌,退翳。治目生雲翳,迎風流淚,腸風下血,血痢,脫肝,瘧疾,喉痛,癰腫。
①《嘉祜本草》:&34;
②《綱目》:&34;
③《本草正》:&34;
④《玉楸藥解》:&34;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宜忌】氣血虛者慎服。
①《本草經疏》:&34;
②《本草匯言》:&34;
③《本經逢原》:&34;
錯草在東北地區分布的非常廣泛,因此也生成了許多帶「錯草」的地名,如;錯草村,錯草溝,錯草頂子等等。我們本溪縣叫「錯草峪」的地方就有好幾處,如陳英村的「大錯草峪」,「小錯草峪」等,著名旅遊景區的關門山景區,就處於「小錯草峪」。
關門山景區汽車站點的這個小村子,就是「小錯草峪」
謝謝朋友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