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鯨:獨角獸之角,其實是它的牙

2021-01-18 動物志

獨角獸是西方傳說中的動物,據說形似一匹馬,頭上長著一個螺旋狀的角。儘管中世紀時期歐洲人從未見過活著的獨角獸,但市場上卻偶爾出現價值連城的「獨角獸之角」。現在我們知道,獨角獸的原型是印度大獨角犀,而所謂的獨角獸之角,實際上是獨角鯨的長牙。今天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海洋獨角獸」——獨角鯨。

獨角鯨

白鯨的近親

獨角鯨和白鯨,構成了獨角鯨科現存僅有的兩個成員。去掉「角」的獨角鯨和白鯨長得很像,它們都是中型鯨類,體長約4米。都沒有背鰭,以適應在北冰洋的浮冰下遊泳。它們的吻極短,額部高高隆起,裡邊有瓜狀脂肪組織,這是它們的回聲定位器官。它們的頸椎正常接合,而不像多數鯨豚那樣融合,因此它們都是長有脖子的,雖然很短,這點與其他鯨豚不同。

獨角鯨體型與人的對比

獨角鯨與白鯨最顯著的區別是它的「角」,這其實是它的牙。這顆牙是獨角鯨的左犬齒,伸出嘴唇,呈左螺旋狀向前生長,終身都在生長,長約1.5-3.1米;牙內中空,重約10千克。除了這顆長牙以外,獨角鯨的其他牙齒都在牙槽裡沒有生出來,它雖然屬於齒鯨亞目,卻滿嘴無牙。通常只有雄鯨有長牙,有0.2%的雄鯨有兩顆長牙,即右犬齒也長出來了;而雌鯨中有15%的個體也長了長牙。

另一個區別是體色。顧名思義,白鯨是白色的,而且是唯一一種白色的鯨魚。而獨角鯨腹面是白色,背面則是白底上有斑駁的黑色花紋,花紋在幼鯨剛出生時最黑,越長大就變得越白,有的老年雄鯨幾乎完全是白色的,除了長牙外難以與白鯨區分。

獨角鯨的腹面觀和側面觀

獨角鯨和白鯨所在的獨角鯨科,與海豚科、鼠海豚科一起,共同構成了齒鯨亞目的海豚超科。其中獨角鯨科與鼠海豚科是近親,它們的共同祖先在1100萬年前與海豚科分家。獨角鯨和白鯨本來是生活在熱帶海域的,它們在晚上新世(~300萬年前)隨著海洋食物鏈的變遷,遷徙至北極地區,從此就在這裡安家了。

獨角鯨和白鯨

獨角獸之角

獨角鯨的長牙可以說是大自然的奇蹟了,沒見過獨角鯨的人難以想像這是真實存在的生物,正因為這樣,古代歐洲才會有那麼多人把這長牙當成獨角獸的角。直到最近,動物學家還搞不懂這個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人們提出了很多假說,如有人認為獨角鯨用長牙在海底挖掘蛤喇吃,或刺破冰層呼吸空氣。而實際上,獨角鯨的長牙是比較脆弱的,難以作為挖土或破冰的工具。

獨角鯨

2014年,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證實了獨角鯨的長牙實際上是個感覺器官。長牙的牙釉質層上布滿了孔隙,有細管通向內部,牙髓裡有很多神經末梢與大腦相連,對海水溫度、壓力和鹽度變化異常敏感,可以幫助雄鯨尋覓食物、呼吸孔和發情的雌鯨。研究人員發現,獨角鯨可以用長牙品嘗水的鹽度,當把它的長牙放到不同鹽度的水中時,它的心率會發生明顯變化。

由於通常雄鯨有長牙而雌鯨沒有,人們很容易聯想到長牙與性選擇競爭有關,有人認為雄鯨把長牙當作爭奪配偶的武器,或者炫耀和展示的工具,經常看到雄鯨彼此蹭牙的儀式。現在研究證實,雄鯨蹭長牙實際上它們是在彼此交換從水中採集到的物理和化學信息,是種內通訊的一種方式,與搶老婆無關。

雄鯨的「蹭牙禮」

201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獨角鯨長牙的一個新用處,從無人機拍攝到的影像來看,獨角鯨可以用長牙追蹤鱈魚,當鱈魚位置靠近牙尖的時候,它迅速、用力地敲打鱈魚,使其暫時昏迷,然後張開嘴將其一口吞下去。

獨角鯨吻短又沒有牙,它只能等魚兒遊近了張大嘴吸進嘴裡。當它這個大塊頭遊近魚群,魚兒早就被驚跑了。因此,獨角鯨用長牙悄悄探近,猛然將魚打暈再進行吞食,的確是個抓魚的好法子。

獨角鯨

北極的居民

獨角鯨是北冰洋裡的居民,與白鯨一樣喜歡多冰海域,它是分布最靠北的鯨魚。獨角鯨有遷徙習性,天冷了反而往北遊,尋找浮冰多的海域。秋冬季節,它棲息在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的近海海域,這裡開闊水面很有限,浮冰覆蓋面積超過95%。在浮冰之下,底棲生物特別是比目魚數量特別豐富,這是獨角鯨最愛吃的獵物。

獨角鯨的分布

當夏季海冰融化,獨角鯨就南遷至海岸的無冰海域,在這裡度過兩個月,這時候它以鱈魚為主食,其次為比目魚。秋冬季節食物更豐富而且容易捕獲,對獨角鯨的營養貢獻量更大,夏季相對而言是個食物拮据期。

獨角鯨可潛水至1500多米的深度,閉氣超過25分鐘,是北極地區潛水能力最強的海獸。它每天潛至800米或更深的海域15次以上,累計潛水時間超過3個小時。獨角鯨以底棲生物為食,又需要呼吸空氣,強大的潛水能力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矛盾。

獨角鯨喜歡多浮冰的海域

備受全球變暖威脅

獨角鯨的最大天敵是虎鯨。科學家在2014年拍到了一個視頻,虎鯨群把獨角鯨群堵在淺水區進行圍獵,捕殺了十幾隻獨角鯨。獨角鯨要想辦法逃到深海,發揮它在潛水方面的優勢,才能逃過虎鯨的追捕。海冰能有效抑制虎鯨活動,因此虎鯨主要在夏季危害獨角鯨。

虎鯨追捕獨角鯨

一旦獨角鯨來到多浮冰的越冬地,虎鯨就難以奈何它了,這時候北極熊成為它的頭號天敵。北極熊主要在呼吸孔周圍埋伏,襲擊露出水面換氣的獨角鯨。北極熊以捕殺未成年鯨為主,成年獨角鯨對它來說太大了。

北極熊把獨角鯨啃得就剩下長牙了

儘管獨角鯨牙在過去一度價值連城,但它從未成為主要商業捕鯨對象,可能是由於它的分布太靠北了。現在西方人對獨角鯨牙價值的認識也漸漸回歸理性,只是作為普通的藝術品收藏,不再賦予它特殊的巫術或藥用價值。當前主要是因紐特人每年捕殺一些獨角鯨,年捕殺量約為1000隻。經專家評估,全球獨角鯨約有17萬隻,總體而言是無危物種,這點捕殺量是微不足道的。

對獨角鯨而言最大的威脅還是氣候變暖。氣候變暖擴大了無冰海面的面積,使獨角鯨遭遇天敵的機率大大增加了。隨著虎鯨進入哈德遜灣,大量獨角鯨尤其是幼鯨慘遭屠戮。近年來,因紐特人也發現,遭遇和捕獲獨角鯨比前些年容易許多。

獨角鯨的長牙具有商業價值

經專家評估,獨角鯨是對全球變暖最敏感的生物之一,比北極熊更敏感,這主要是由於獨角鯨對生境的需求更高。北極熊的呼吸和狩獵都是在冰面上完成的,而獨角鯨不僅要到海面上呼吸,還要到海底吃比目魚,從呼吸孔到覓食場所的往返距離要控制在1450米以內。因此,獨角鯨只能生活在北冰洋的近海海域,水深在幾百米以內,遠洋地區不適合它生存。北極熊可以在北極點附近長期生存,獨角鯨是做不到的。

氣候變暖使北冰洋周邊海域在秋季結冰延遲,到了冬季又由於氣候遠比以前多變,突發的低溫、無風等天氣狀況很容易使呼吸孔冰封,導致獨角鯨無法換氣而憋死。獨角鯨需要的呼吸孔寬度至少在半米以上,如果缺乏合適的呼吸孔,獨角鯨將被迫放棄一些距離太遠的優質覓食點,長久以往勢必導致環境容納量下降。

獨角鯨浮出水面換氣

有人對此持樂觀態度,這些人認為既然獨角鯨是上新世從熱帶地區遷過去的,在適應環境方面應該有一定靈活性。然而前提是環境變化別太快,要有足夠的緩衝,可現在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暖比大自然快了5萬倍!北冰洋近海海域就是獨角鯨最後的家園了,它們已經無路可退,如果這一地區變得不再適合獨角鯨生存,那麼這種神奇的「海洋獨角獸」就將永遠消失了,因此是時候採取行動保護好它們了!

相關焦點

  • 獨角鯨的角竟然不是「角」而是牙!
    獨角獸是西方魔幻故事中的神秘生物,它的外形是一匹白馬,眼睛深藍色,額頭正中長著螺旋狀的長角……傳說中,獨角獸的角可以治療疾病,使人長生不老,都鐸王朝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就有一根。只不過後人發現,女王陛下被坑慘了啊,她花天價買來的獨角獸之角,並不是獨角獸的角——甚至,它什麼動物的角都不是,而是一顆牙!伊莉莎白一世是大不列顛王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她在位期間,國泰民安,一派繁榮,被稱為黃金時代。不過,英明了一輩子的伊莉莎白一世,卻花了1萬英鎊,買了一根「獨角獸的角」。買它的錢足夠在當時建造一座大城堡,金額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幾個億!
  • 獨角鯨的角究竟是幹嘛用的?
    獨角獸一直是西方神話中最受歡迎的生物,中世紀的拍賣會上時而會出現獨角獸的角,每根都是價值連城。經過了科學家的檢驗,我們現在都知道那是獨角鯨的「角」。今天咱就來跟大家聊聊獨角鯨。獨角鯨的「角」其實它們的左犬牙!牙內中空,呈旋螺狀,雖然這顆牙很長,嘴裡卻再沒用別的牙齒了。一般只有雄鯨能長,部分雄鯨甚至長了兩根!而15%的雌鯨也會長。科學家們有意識的不去打擾獨角鯨,所以這些數據還有待考究。
  • 與獨角獸相似度僅1%,聽說過獨角鯨嗎?一隻角可以買下一座城堡
    筆者-小文獨角獸是一種傳說中的生物,在西方神話當中,獨角獸是一匹白色的馬,頭上擁有螺旋狀的角,而在西方故事當中,獨角獸就寓意著高貴、聖潔以及高傲。而在有的故事中,獨角獸甚至還擁有一雙美麗的翅膀,雖然獨角獸的存在是假的,但在現實世界中,確實有一種生物能和獨角獸媲美,它們的角的價值甚至可以換來一座城堡。這種生物名為獨角鯨,人們也稱它為「一角鯨」,顧名思義,獨角鯨的頭上長有一隻犄角,這種和海豚長相類似的生物身長在4到5米左右,成年獨角鯨的體重甚至可以達到1600公斤。
  • 頭上長著長角的獨角鯨,你見過嗎?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現行西方神話中,傳說形如白馬,額前有一個螺旋角,代表高貴、高傲和純潔的獸叫獨角獸,其實原型應該是一頭印度犀牛,典型特徵是頭上有一隻長長的角。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也是一隻頭上長著一根長長的角的獸,當然,人家不是獸,而是鯨,獨角鯨。
  • 北極出現世上最珍貴的鯨魚,嘴唇外長角,連捕食吃飯都是用角
    對於大多數生活在這裡的動物來說,能在這裡存活下去就是很大的挑戰,但其實在這極北之地還是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動物,例如北極熊、北極狐、北極狼等。在北極的這片海域裡,有著許多海洋生物,其中就有我們最了解的白鯨,但除此之外,北極還出現了世界上最珍貴的鯨魚,這類鯨魚我們不曾見過,但它卻和白鯨是近親關係。
  • 北極珍獸獨角鯨的角到底有啥用?花了35年終於研究出個皮毛
    科學家們花了35年採樣記錄,終於發現獨角鯨長角的作用,雄性獨有還是有道理的。濫竽充數的「獨角獸」們,來源:Freepik.com作者 | 郭菲編輯 | 張昊責編 | 高佩雯我們常用獨角獸來形容那些具有非凡魅力的稀有事物。
  • 極地科普 海洋中的獨角獸——角鯨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下北極裡的獨角獸(是獨角獸不是「都教授」!)——獨角鯨,又叫一角鯨,一角鯨科其中一個種類,而這個種類亦只得一個品種。
  • 童話裡獨角獸曾經存在過嗎?它是中國的麒麟嗎?
    位於義大利羅馬法爾內塞宮(Palazzo Farnese)內的一幅壁畫,被認為是多梅尼基諾(Domenichino)的作品,約1602年   對於門外漢來說,獨角獸只是種在前額突兀地長出一根角的神秘生物。各種傳說中,獨角獸擁有不同的超能力:有些人說,它可以飛翔;有些人說,它的角擁有著難以置信的治癒能力;還有些人說,獨角獸永生不死。
  • 獨角鯨是如何?
    獨角鯨為何被冠上「獨角」的名字?從它們腦袋上那根像螺旋號角一般的犄角就可以得知。當然,你很容易就能夠將它們和獨角獸聯繫起來。
  • 神話傳說中的獨角獸是什麼動物?現實中獨角獸真的存在嗎?
    獨角獸是西方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十分神秘的生物,大多數西方的神話傳說認為,獨角獸的特徵是長得像一匹白馬,眼睛深藍色,額頭的正中長著一個螺旋狀的長角;它敏捷有力,奔跑速度非常快,甚至沒有其他動物可以追上它……傳說中,獨角獸的角有著非凡的作用:它可以解毒
  • 竊蛋龍不偷蛋,獨角鯨沒有角,盤點那些因名字被人誤解的動物
    沒有角的獨角鯨 獨角鯨,又名一角鯨,顧名思義就是長了一隻角的鯨魚,但這隻角並非真的角,而是牙。 這是獨角鯨左上顎突出唇外的犬齒,這顆牙可以長到2-3m,呈螺旋狀,因為看上去像角,遂得名一角鯨,準確來說它們應該叫獨牙鯨,不過這名字好像不太好聽。
  • 珍稀物種圖鑑 | 是它!夢幻中的神奇寶貝!!
    最突出的特點便是長了一根長長的角,但其實「角」並不是角,而是它們突出上唇的犬齒,多數為左犬齒,也有長了兩個長牙的「雙角鯨」。有長牙的絕大多數是雄性,也偶爾會有一些「假小子」存在。人類創造出了獨角獸的傳說
  • 世界上最「豪橫」動物,牙比金子貴10倍,一顆就能買下一座城
    世界上最「豪橫」動物,牙比金子貴10倍,一顆就能買下一座城金銀珠寶在我們人類的眼中可算是金錢的象徵,但是,有些動物身上的價值也很高,其中抹香鯨的糞便是龍涎香的主要原料,單殼價格就是黃金的十倍然而,還有一種世界上最「豪橫」動物,牙比金子貴10倍,一顆就能買下一座城!這種動物就是獨角鯨,它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動物之一,獨角鯨角其實是它的牙,這顆牙是獨角鯨的左犬齒,伸出嘴唇,呈左螺旋狀向前生長,終身都在生長,長約1.5-3.1米;牙內中空,重約10千克。
  • 獨角鯨長牙是為了吸引異性
    其雄性上顎長出一顆長長的牙,像角,故名獨角鯨。長期以來,有關獨角鯨的長牙用途,一直有著眾多猜測。       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快報》近日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扎克裡·格拉漢姆,與其團隊搜集了245頭雄性獨角鯨的數據,並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結果發現,成年雄性獨角鯨牙的長度相差很大,最長的能達2.5米,最短的只有45釐米。
  • 奇怪的鯨魚頭骨被證實屬於獨角鯨/白鯨雜交品種
    獨角鯨和白鯨是生活在北極地區唯一兩種齒鯨,它們經常被發現「結伴同行」。不過這兩種鯨魚是否會雜交呢?丹麥科學家現在已經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他們通過被稱為「Narluga」的獨角鯨/白鯨雜交品種的頭骨來證明這一點。
  • 獨角鯨:北極的17萬隻奇葩生物,低基因多樣性帶來隱性瀕危風險
    獨角鯨(Monodon monoceros)家族主要生活在北極地區,是北極三大鯨魚家族之一。它們可能是自然界裡生活的最像傳說中的」獨角獸「的動物,在它們的前額上生長著一根突出的「角」,實際上這是一顆牙齒,因為太長了,嘴裡裝不下,所以從額頭冒了出來。
  • 世上沒有獨角獸,但獨角鯨真實存在
    圖片:Doug Allan因紐特人長久以來靠獵捕一角鯨換取基本的生存資源,在萬物寂滅、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一角鯨曾給他們帶去了光明,也曾給他們戰勝嚴寒的勇氣;鯨肉鯨脂鯨皮鯨骨鯨牙,一角鯨的每一寸生命都被珍惜——在極北之地,人類依賴自然,存亡與共。傳說中的獨角獸是純潔的象徵,現實中的獨角鯨,可能意味著生存。
  • 科學家終於捕捉到獨角鯨的叫聲,據說有點像電鋸的聲音……
    獨角鯨,經常被人稱為「海中獨角獸」,因為它們長著一根類似長矛的「角」——這其實是它們的牙齒。它們在幼年時期有兩根長牙,在成長的過程中其中一根長牙會脫落,也有少數的成年獨角鯨會保留兩根長牙。這種動物分布北冰洋海域,非常的害羞,會跟其他動物保持距離,因此科學家們很難研究它們的生活習性,甚至連它們的叫聲都很難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