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蛋龍不偷蛋,獨角鯨沒有角,盤點那些因名字被人誤解的動物

2021-01-19 Recur重現


恐龍是距今1.5億年的史前生物,因為時間太過遙遠,缺乏相關資料,生物學家在最初研究恐龍的時候,基本靠猜,因此鬧出過不少笑話。


不偷蛋的竊蛋龍

 

1923年美國考察隊在蒙古高原發現了竊蛋龍化石,這隻竊蛋龍的化石附近有一堆原角龍化石,而正巧的是這竊蛋龍在幾顆化石蛋之上,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這些蛋被認為是原角龍的,而竊蛋龍成了偷蛋賊,它也因此而得名。



直到1993年,古生物學家馬克在蒙古考察時有了新發現,他發現了完整的竊蛋龍胚胎化石,而這胚胎與60年前被認為是原角龍蛋是一樣的,人們這才發現那堆蛋就是竊蛋龍自己的,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偷蛋賊。

 

但是竊蛋龍已經名聲在外,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竊蛋龍的名字是不能改變的,這隻被誣陷的恐龍只能永遠背上偷蛋的罪名。

 

有的鍋一旦背上了,就卸不下來了,動物界的烏龍事件又豈止竊蛋龍一家。

 

沒有角的獨角鯨

 

獨角鯨,又名一角鯨,顧名思義就是長了一隻角的鯨魚,但這隻角並非真的角,而是牙。


 

這是獨角鯨左上顎突出唇外的犬齒,這顆牙可以長到2-3m,呈螺旋狀,因為看上去像角,遂得名一角鯨,準確來說它們應該叫獨牙鯨,不過這名字好像不太好聽。

 

獨角鯨的長牙並不用來狩獵,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更粗、更長的牙代表著更高的階級地位,也擁有更多的交配權。


我們知道犬齒一般是成雙成對的,為什麼獨角鯨的犬齒卻一長一短?有沒有兩隻角的獨角鯨?


有,在雄性獨角鯨中,也有獨角鯨會長雙長牙,這種情況很稀少,大概只佔雄鯨的2%。為什麼雙長牙的獨角鯨這麼少?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大概在很久以前長雙長牙的獨角鯨應該是主流,但同時供養兩顆牙,肯定是沒有獨長一顆牙長的大,那些只長一顆長牙的鯨魚因此受到了更多雌性鯨魚的追捧,久而久之,長雙長牙的獨角鯨基因傳遞下去的概率越來越低。

 

小小一個角,就決定了生物基因能否傳承下去,也難怪動物界裡有那麼多犄角奇特的動物,例如大羚羊、梅花鹿,都有漂亮的角,這角就是它們延續後代的本錢啊!

 

不是鹿的長頸鹿

 

說到鹿,就不得不提長頸鹿,這也是被人深深誤解的動物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鹿是什麼?如果你答長頸鹿,那就錯了,長頸鹿並不是鹿,它在生物分類學中屬於長頸鹿科-長頸鹿屬,和鹿科是並列的存在,最大的鹿是駝鹿。

 

長頸鹿科是偶蹄目中最獨特的一類,它們只能吃樹葉不能吃草,長頸鹿科下只有長頸鹿屬和霍加狓屬,它們在史前有不少親戚,但都滅絕了,長頸鹿和霍加狓是長頸鹿科下碩果僅存的兩種動物。

 

如果說竊蛋龍、獨角鯨、長頸鹿是分類學家製造的烏龍,那白犀牛就是人為翻譯出錯,鬧出的笑話。

 

白犀牛不是白色的犀牛

 

公元1415年,葡萄牙、荷蘭殖民者陸續來到非洲的時候,他們將犀牛進行分類,白犀牛也叫方吻犀,上唇是平的,而黑犀牛上唇呈三角形是尖的。


嘴唇平平的是白犀牛

 

在荷蘭語中,"寬"寫作"wijd",但翻譯者卻將"wijd"誤譯為"white",所以白犀牛就因此得名了,白犀牛不是白色的哦,它的皮膚是灰色的。

 

白犀牛分為南部白犀和北部白犀,這種體型最大的犀牛曾經遍布非洲大地,但因為頭上的那對犀角,被殖民者獵殺到幾近滅絕,南部白犀在這些年的保護下,種群數量顯著恢復,約有11,600頭,但北部白犀在2018年已經完全滅絕了。


嘴唇尖尖的是黑犀牛

 

非洲因為經濟技術落後的原因,最終沒能阻止偷獵者,導致了北部白犀牛的滅絕,讓人唏噓的同時,也讓人感嘆:沒文化不僅連名字都會翻譯錯,甚至連珍貴的動物也保不住。

 

所以,科普工作真的很重要,如果你還知道一些起錯名字的動物,不妨在評論區分享給Recur。

相關焦點

  • 竊蛋龍並不偷蛋?海綿是動物?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嗎!
    竊蛋龍並不偷蛋1923年,美國中亞考察隊首次發現的竊蛋龍標本正位在一群恐龍蛋的上方,而這些恐龍蛋被認為屬於原角龍。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認為這條龍正在偷取原角龍的蛋,因此取名竊蛋龍(偷蛋龍),並一直沿用。
  • 竊蛋龍不是「賊」,「偷蛋罪」不成立
    竊蛋龍不是「賊」,「偷蛋罪」不成立  科學家破解百年「懸案」  經過對這具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學家給這隻恐龍取了一個極不光彩的名字——竊蛋龍。  彼時,這支探險隊還發現了原角龍和伶盜龍等多種恐龍化石。因為原角龍在蒙古大漠很常見,因此,研究者偏執地認為這窩蛋的主人是原角龍,而死在巢旁邊的正是行竊的「賊」。
  • 竊蛋龍:我的名字可能是個誤會!
    因名字而被誤解的恐龍第一次聽到竊蛋龍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猜大家一定跟我一樣,這一定是一種偷蛋吃的恐龍。但是,竊蛋龍真的是像它名字一樣,會竊取恐龍蛋吃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麼要用「竊蛋龍」這個名字呢?於是,這隻新發現的恐龍就有了一個名字--竊蛋龍,正如它的拉丁文(Oviraptor)解釋一樣「偷蛋的賊」。
  • 竊蛋龍
    2007年3月24日,河南發掘世界上最小竊蛋龍化石。名稱起源「在距今8000萬年前,一隻2米長的恐龍,正在偷偷地靠近一恐龍蛋時災難降臨了…」,這就是1923年俄羅斯的古生物學家德魯斯在蒙古大戈壁上發現時一幕。發現時,這個恐龍骨架正爬在一窩原角龍的蛋上。當時的科學家認為它正在偷別的恐龍的蛋。於是科學家給它起了很不好聽的名字,叫竊蛋龍。
  • 百年懸案破解,「竊蛋龍類」恐龍不以偷蛋為生
    日前,古生物學家破解了一起百年「懸案」:名為「竊蛋龍類」的恐龍,並不以「偷蛋」為生,更沒有世代做「賊」的習慣,而是一種「媽媽下蛋爸爸孵」的愛心恐龍。「竊蛋」名字的由來1923年,蒙古戈壁大漠。美國探險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發現了埋在沙丘下的一個巢穴及不少恐龍蛋化石。
  • 竊蛋龍:被冤枉70年的好爸媽
    竊蛋龍:被冤枉70年的好爸媽我們對於恐龍的認識依靠著古生物學家的發現和研究,本著是人就會犯錯的原則,古生物學家們在過往的研究中也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其中最冤屈的莫過於竊蛋龍啦,因為竊蛋龍不僅不竊蛋,還是恐龍中的模範父母!
  • 被科學家冤枉的龍,起錯的龍名,竊蛋龍它並不偷蛋
    竊蛋龍名字由來《奪寶奇兵》中那個熱衷於考古探險,聰明又機智的主角,印第安納瓊斯,很多人都認為他的原型是古生物學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安德魯斯就是發現並命名竊蛋龍的人,他是個熱愛冒險的人,有著豐富的探險經歷,以上世紀20年代對中國、蒙古等地的科考探險知名。
  • 竊蛋龍真的是偷蛋賊嗎?
    >竊蛋龍含義:「偷蛋賊」生活時期:距今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發現地點:蒙古國、中國內蒙古由於當初誤會它們從植食性恐龍的巢穴裡偷了蛋,才讓它們得了「竊蛋賊」之名。竊蛋龍的體型和人的體型對比圖竊蛋龍屬於一種亞洲的無牙肉食性恐龍,而且是已知種類中年代最早的。肉食性恐龍怎麼能沒有牙齒呢?
  • 被冤枉上億年恐龍,保護自己蛋卻被稱偷蛋,專家雖清楚卻不能改名
    在動物食物鏈中,有很多大型動物以小型動物為食,而小型動物也會反殺大型動物,就是偷食大型動物的蛋或幼崽,這類小型動物一般稱為偷蛋動物。只是在白堊紀晚期,在恐龍時代,一種小型恐龍在守護自己的恐龍蛋,卻被人類稱為偷蛋龍,被冤枉了上億年的恐龍,得有多冤!
  • 竊蛋龍「八卦」大起底
    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演化之道展區的竊蛋龍!!八卦一:是恐龍還是鳥?雖然「竊蛋龍」名字裡有個「龍」字,可是不關註標籤牌的觀眾看第一眼,總會認為它是一隻「大公雞」。如果你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疑點:竊蛋龍的前肢,除了長有羽毛以外,還長有爪子;再觀察一下嘴巴,裡面還可以發現牙齒。
  • 科學家發現新竊蛋龍化石
    竊蛋龍是一群生活在亞洲和北美白堊紀時期的長羽毛恐龍。它們在亞洲分布廣泛,是白堊紀晚期陸相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竊蛋龍小的只有火雞大小,大的可達8米長,部分頭頂有冠。原始竊蛋龍類群的頭骨具有牙齒,進步類群的牙齒已退化,轉而具有類似鳥類的喙狀結構。雖然最初被命名為「竊蛋龍」,但後來科學家基本認為,竊蛋龍並不偷竊其他恐龍的蛋,反而還有孵蛋的功能。
  • 為恐龍界的小偷正名,竊蛋龍並不偷蛋,反而母愛滿滿
    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說過一種名聲很差的恐龍,他就是竊蛋龍,相信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肯定都是非常不好的。因為通過它的名字我們可以看出來,它是一個盜賊,經常投別人的蛋。但是事實上它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它並不是一個竊賊,而是一個非常愛護自己孩子的偉大的母親。這裡就有讀者要問了。
  • 方舟生存進化竊蛋龍怎麼馴 竊蛋龍分布圖鑑
    方舟生存進化竊蛋龍怎麼馴,如果你主攻恐龍繁殖,那麼這個小東西絕對不能缺少,竊蛋龍擅長偷龍蛋,另外還能增加生物的產蛋效率。
  • 世界最小竊蛋龍化石發掘於洛陽 身長僅60釐米
    「她跪在地上拍了兩個多小時的照片,從局部到整體,一個細節也沒有落下。」賈松海說。  耗時多年,經過世界各國專家的對比和鑑定,最終確認,這個呆萌的小傢伙生前是一隻竊蛋龍。  起名長得玲瓏可愛名字必須萌萌噠  驗明正身,上完「戶口」,還差個響亮的名字,這可讓大家傷了不少腦細胞。
  • 偷蛋龍,不偷蛋
    偷蛋龍 ,是一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 生存於白堊紀晚期(大約7500萬年前)。
  • 江西6600萬年前恐龍化石或為竊蛋龍 特徵與鳥類相似
    據測量,該化石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初步判斷為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但它的年齡大小、是否具有科研價值等詳細信息還需進一步鑑定。目前,整塊化石由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進行保護、鑑定。 此外,有研究人員在此前發現的竊蛋龍化石中,發現了一些蜥蜴的骨骼和一些類似河蚌的水生物,可見,竊蛋龍算得上「河鮮愛好者」。 竊蛋龍的前肢很強壯,掌部長著3根「手指」,上面都有尖銳彎曲的爪子。它的第一根「手指」比其他兩根「手指」短了不少,就像人的大拇指,可以向著其他兩根「手指」彎曲,把獵物緊緊抓住。抓住獵物後,竊蛋龍還能憑藉其強大的運動能力,用堅韌的尾巴保持平衡,高速奔跑。
  • 河源龍:酷似鴕鳥的竊蛋龍
    河源龍(Heyuannia)屬於竊蛋龍科,分為黃氏河源龍(模式種,廣東)和延氏河源龍(蒙古)兩個種,生活在距今7000~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是除蒙古戈壁外,中國首個發現竊蛋龍科恐龍的地區,而二者一南一北,遙相呼應。
  • 8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因一件事情被蒙冤70年,幸好現在已揭開
    在69年前,我國剛建立時期,普遍都是農民,大都是沒有什麼文化水平,自然在起名字上也就顯得馬虎一些,如張三、李四這類名字十分常見,但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國民文化水平大大提升,這好聽好記的名字也就越來越多,這對於剛出生的孩子就不算難事,但對於已經起了名字並且上了戶口的孩子就比較難一些,因為需要到戶籍所在地去修改名字
  • 方舟生存進化竊蛋龍Oviraptor 小賊你往哪裡逃?
    接下來要為各位玩家介紹的就是方舟生存進化當中的竊蛋龍(Oviraptor)。龍如其名,既然名為竊蛋龍,平時作風中不跟偷盜有關哪對得起這個名稱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這個小賊吧。 方舟生存進化竊蛋龍圖鑑   常用名:竊蛋龍(Oviraptor)   種類:Oviraptor
  • 竊蛋龍類代表恐龍,竊蛋龍,葬火龍,巨盜龍,天青石龍等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竊蛋龍類,也叫盜蛋龍類,他們和現在的不能飛的鳥類比較接近,比如鴕鳥,鴯鶓,鶴鴕。大多數物種已經進化成沒有牙齒的獸腳類恐龍,嘴部接近現代的鳥喙,少數有牙齒的物種牙齒數也比較少,大多數可能都是雜食性的,身上都覆蓋有毛髮,羽毛。安祖龍 Anzu,外型近似縴手龍,甚至一度被認為是縴手龍,體長約在 3 至 3.5 米間,臀部可達 1.5 米高,體重 200 至 300 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