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距今1.5億年的史前生物,因為時間太過遙遠,缺乏相關資料,生物學家在最初研究恐龍的時候,基本靠猜,因此鬧出過不少笑話。
不偷蛋的竊蛋龍
1923年美國考察隊在蒙古高原發現了竊蛋龍化石,這隻竊蛋龍的化石附近有一堆原角龍化石,而正巧的是這竊蛋龍在幾顆化石蛋之上,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這些蛋被認為是原角龍的,而竊蛋龍成了偷蛋賊,它也因此而得名。
直到1993年,古生物學家馬克在蒙古考察時有了新發現,他發現了完整的竊蛋龍胚胎化石,而這胚胎與60年前被認為是原角龍蛋是一樣的,人們這才發現那堆蛋就是竊蛋龍自己的,它根本就不是什麼偷蛋賊。
但是竊蛋龍已經名聲在外,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竊蛋龍的名字是不能改變的,這隻被誣陷的恐龍只能永遠背上偷蛋的罪名。
有的鍋一旦背上了,就卸不下來了,動物界的烏龍事件又豈止竊蛋龍一家。
沒有角的獨角鯨
獨角鯨,又名一角鯨,顧名思義就是長了一隻角的鯨魚,但這隻角並非真的角,而是牙。
這是獨角鯨左上顎突出唇外的犬齒,這顆牙可以長到2-3m,呈螺旋狀,因為看上去像角,遂得名一角鯨,準確來說它們應該叫獨牙鯨,不過這名字好像不太好聽。
獨角鯨的長牙並不用來狩獵,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更粗、更長的牙代表著更高的階級地位,也擁有更多的交配權。
我們知道犬齒一般是成雙成對的,為什麼獨角鯨的犬齒卻一長一短?有沒有兩隻角的獨角鯨?
有,在雄性獨角鯨中,也有獨角鯨會長雙長牙,這種情況很稀少,大概只佔雄鯨的2%。為什麼雙長牙的獨角鯨這麼少?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大概在很久以前長雙長牙的獨角鯨應該是主流,但同時供養兩顆牙,肯定是沒有獨長一顆牙長的大,那些只長一顆長牙的鯨魚因此受到了更多雌性鯨魚的追捧,久而久之,長雙長牙的獨角鯨基因傳遞下去的概率越來越低。
小小一個角,就決定了生物基因能否傳承下去,也難怪動物界裡有那麼多犄角奇特的動物,例如大羚羊、梅花鹿,都有漂亮的角,這角就是它們延續後代的本錢啊!
不是鹿的長頸鹿
說到鹿,就不得不提長頸鹿,這也是被人深深誤解的動物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鹿是什麼?如果你答長頸鹿,那就錯了,長頸鹿並不是鹿,它在生物分類學中屬於長頸鹿科-長頸鹿屬,和鹿科是並列的存在,最大的鹿是駝鹿。
長頸鹿科是偶蹄目中最獨特的一類,它們只能吃樹葉不能吃草,長頸鹿科下只有長頸鹿屬和霍加狓屬,它們在史前有不少親戚,但都滅絕了,長頸鹿和霍加狓是長頸鹿科下碩果僅存的兩種動物。
如果說竊蛋龍、獨角鯨、長頸鹿是分類學家製造的烏龍,那白犀牛就是人為翻譯出錯,鬧出的笑話。
白犀牛不是白色的犀牛
公元1415年,葡萄牙、荷蘭殖民者陸續來到非洲的時候,他們將犀牛進行分類,白犀牛也叫方吻犀,上唇是平的,而黑犀牛上唇呈三角形是尖的。
嘴唇平平的是白犀牛
在荷蘭語中,"寬"寫作"wijd",但翻譯者卻將"wijd"誤譯為"white",所以白犀牛就因此得名了,白犀牛不是白色的哦,它的皮膚是灰色的。
白犀牛分為南部白犀和北部白犀,這種體型最大的犀牛曾經遍布非洲大地,但因為頭上的那對犀角,被殖民者獵殺到幾近滅絕,南部白犀在這些年的保護下,種群數量顯著恢復,約有11,600頭,但北部白犀在2018年已經完全滅絕了。
嘴唇尖尖的是黑犀牛
非洲因為經濟技術落後的原因,最終沒能阻止偷獵者,導致了北部白犀牛的滅絕,讓人唏噓的同時,也讓人感嘆:沒文化不僅連名字都會翻譯錯,甚至連珍貴的動物也保不住。
所以,科普工作真的很重要,如果你還知道一些起錯名字的動物,不妨在評論區分享給Rec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