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蛋龍類代表恐龍,竊蛋龍,葬火龍,巨盜龍,天青石龍等

2020-12-03 小角蛙簡筆畫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

竊蛋龍類,也叫盜蛋龍類,他們和現在的不能飛的鳥類比較接近,比如鴕鳥,鴯鶓,鶴鴕。大多數物種已經進化成沒有牙齒的獸腳類恐龍,嘴部接近現代的鳥喙,少數有牙齒的物種牙齒數也比較少,大多數可能都是雜食性的,身上都覆蓋有毛髮,羽毛。

安祖龍 Anzu,外型近似縴手龍,甚至一度被認為是縴手龍,體長約在 3 至 3.5 米間,臀部可達 1.5 米高,體重 200 至 300 公斤。

巨盜龍 Gigantoraptor,巨盜龍長8米及重約1.4噸,以前是最大型盜蛋龍類,但最近一種新發現的貝貝龍Baibailong,被認為成年後體長可達13米,成為體型最大的盜蛋龍類。

竊蛋龍 Oviraptor,又名偷蛋龍,盜蛋龍,小型獸腳亞目恐龍,身長1.8到2.5米。偷蛋龍的化石是一個部分骨骼(編號AMNH 6517),以及一個有15顆蛋(編號AMNH 6508)的蛋巢。竊蛋龍是最像鳥類的恐龍之一。

天青石龍 Nomingia,身長約1.7米,體重約20公斤,生存於晚白堊紀的東亞,發現於蒙古。天青石龍的特徵是尾巴末端具有類似尾綜骨的固定脊椎骨,瑞欽·巴思缽等人認為該處可能有一叢羽毛,類似現代鳥類。在發現天青石龍的化石以前,這種骨頭結構只在鳥類身上發現。

尾羽龍 Caudipteryx,又名尾羽鳥,約有孔雀大小,它們的身上覆蓋著羽毛,整體外觀很像鳥類,

尾羽龍的發現,產生許多鳥類與恐龍演化關係的研究與爭議。這些演化的爭議可歸納如下:尾羽龍屬於偷蛋龍下目、或是鳥類、或者兩者皆是。

因為尾羽龍明顯地具有正羽,類似現代鳥類,而且數個親緣分支分類法一致地將尾羽龍歸類於盜蛋龍科,所以尾羽龍在剛發現時,成為鳥類演化自恐龍最明確的證據。

羽毛在下圖化石標本上可以清晰看到。

模型想像復原圖

葬火龍 Citipati,生活於上白堊紀的蒙古,它是相當著名的偷蛋龍科恐龍之一,因為目前已發現幾副保存完好的骨骼,包括幾個在巢中孵蛋的標本。

最大的葬火龍有鴯鶓般的大小,約3米長。

在巢中,葬火龍的蛋排列成三層的同心圓,一次可以孵多達22個蛋。葬火龍的蛋是已知偷蛋龍科的蛋中最大的,長18釐米,竊蛋龍的蛋就只有14釐米長。

相關焦點

  • 竊蛋龍
    科學家還根據竊蛋龍的喙部有各很堅硬的角質殼推測它可能是雜食性的,堅硬的喙部可以很容易地刻開軟體動物的殼。因此,科學家基本認為竊蛋龍並不偷竊其他恐龍的蛋,反而它還有孵蛋的功能,所以許多科學復原圖把竊蛋龍身上畫了許多羽毛,強烈表示竊蛋龍孵蛋的觀點。但是,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竊蛋龍的名字是不能改變的。
  • 竊蛋龍:被冤枉70年的好爸媽
    竊蛋龍:被冤枉70年的好爸媽我們對於恐龍的認識依靠著古生物學家的發現和研究,本著是人就會犯錯的原則,古生物學家們在過往的研究中也造成了許多冤假錯案,其中最冤屈的莫過於竊蛋龍啦,因為竊蛋龍不僅不竊蛋,還是恐龍中的模範父母!
  • 百年懸案破解,「竊蛋龍類」恐龍不以偷蛋為生
    日前,古生物學家破解了一起百年「懸案」:名為「竊蛋龍類」的恐龍,並不以「偷蛋」為生,更沒有世代做「賊」的習慣,而是一種「媽媽下蛋爸爸孵」的愛心恐龍。「竊蛋」名字的由來1923年,蒙古戈壁大漠。美國探險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發現了埋在沙丘下的一個巢穴及不少恐龍蛋化石。
  • 巨盜龍:巨盜巨盜,我可不是江洋大盜
    「每天一隻中國龍」之巨盜龍世界「最大盜賊」落網!巨盜龍和竊蛋龍化石骨架(來源:網絡)請說一下你的姓名、年紀、住址?好的警察叔叔,我叫巨盜龍,英文名Gigantoraptor,老家是咱們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市,出生在白堊紀晚期,現在要說9500多萬歲了……誒,論輩分我是不是不該叫你們叔叔了~你還挺貧,知道自己哪兒錯了麼?
  • 恐龍家族中,作為最喜歡「偷蛋」的恐龍,有這樣的稱呼也不足為奇
    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恐龍,它喜歡偷別人的蛋,因為這個愛好,所以人們親切地稱它為竊蛋龍。竊蛋龍的頭部頭部比較短,形狀就像鳥的頭,頭頂長著一個骨質頭冠,非常美觀。竊蛋龍如果被體格強壯但速度較慢的恐龍發現,那麼它唯一能選擇的方法就是飛速逃離。竊蛋龍的產卵孵化竊蛋龍過的是集體群居生活,雌性竊蛋龍會把卵產在圓錐形的巢穴中,巢穴中心深1米,直徑2米,巢穴之間相距7米至9米,它們的個子比較小,有時將植物的葉子蓋在上面,以腐爛的植物產生的熱量進行孵化。
  • 竊蛋龍不是「賊」,「偷蛋罪」不成立
    竊蛋龍蛋掃描圖,可以看到不同發育階段的胚胎。畢順東供圖  日前,古生物學家破解了一起百年「懸案」:名為「竊蛋龍類」的恐龍,並不以「偷蛋」為生,更沒有世代做「賊」的習慣,而是一種「媽媽下蛋爸爸孵」的愛心恐龍。
  • 江西6600萬年前恐龍化石或為竊蛋龍 特徵與鳥類相似
    2013年4月,在洛陽市欒川縣發現的「最小」竊蛋龍(資料圖) 特徵與鳥類相似 據了解,竊蛋龍類是非常特的獸腳類恐龍,身長一般2-3米,體態最大能到8米左右,由於它們有許多特徵與鳥類的特徵相似但是支序系統研究顯示,它們是獸腳類中的一獨特類群,與鳥類相似的特徵均為趨同演化所致。 據研究資料表明,竊蛋龍是一種雜食性恐龍,既喜歡吃植物果實,也喜歡吃肉,其中尤其喜歡堅果。它的喙特別堅硬,能很容易地夾開堅果,並將果仁收入腹中。此外,有研究人員在此前發現的竊蛋龍化石中,發現了一些蜥蜴的骨骼和一些類似河蚌的水生物,可見,竊蛋龍算得上「河鮮愛好者」。
  • 科學家發現新竊蛋龍化石
    資料圖片本報北京7月2日電(記者張蕾)繼在江西省贛州地區發現兩種竊蛋龍——江西龍和南康龍後,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蒲含勇為首的中外研究小組,再次在贛州地區的晚白堊世地層發現一種新的竊蛋龍化石——贛州華南龍。該項研究成果2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 竊蛋龍「八卦」大起底
    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演化之道展區的竊蛋龍!!八卦一:是恐龍還是鳥?雖然「竊蛋龍」名字裡有個「龍」字,可是不關註標籤牌的觀眾看第一眼,總會認為它是一隻「大公雞」。如果你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疑點:竊蛋龍的前肢,除了長有羽毛以外,還長有爪子;再觀察一下嘴巴,裡面還可以發現牙齒。
  • 方舟生存進化竊蛋龍怎麼馴 竊蛋龍分布圖鑑
    方舟生存進化竊蛋龍怎麼馴,如果你主攻恐龍繁殖,那麼這個小東西絕對不能缺少,竊蛋龍擅長偷龍蛋,另外還能增加生物的產蛋效率。
  • 竊蛋龍:我的名字可能是個誤會!
    因名字而被誤解的恐龍第一次聽到竊蛋龍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猜大家一定跟我一樣,這一定是一種偷蛋吃的恐龍。但是,竊蛋龍真的是像它名字一樣,會竊取恐龍蛋吃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麼要用「竊蛋龍」這個名字呢?於是,這隻新發現的恐龍就有了一個名字--竊蛋龍,正如它的拉丁文(Oviraptor)解釋一樣「偷蛋的賊」。
  • 恐龍世界的明星 二連巨盜龍
    二連巨盜龍的很多特殊結構特徵,改變了此前恐龍向鳥類演化的某些基本規律,是竊蛋龍類家族中的神奇異類,是恐龍世界中的恐龍明星。  被意外發現的二連巨盜龍  2005年夏天,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教授在二連浩特採訪拍攝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具不知名的恐龍化石。
  • 竊蛋龍真的是偷蛋賊嗎?
    + 竊蛋龍 +竊蛋龍其實是一種背了黑鍋的恐龍。由於當初誤會它們從植食性恐龍的巢穴裡偷了蛋,才讓它們得了「竊蛋賊」之名。竊蛋龍的體型和人的體型對比圖竊蛋龍屬於一種亞洲的無牙肉食性恐龍,而且是已知種類中年代最早的。肉食性恐龍怎麼能沒有牙齒呢?
  • 河源龍:酷似鴕鳥的竊蛋龍
    河源龍(Heyuannia)屬於竊蛋龍科,分為黃氏河源龍(模式種,廣東)和延氏河源龍(蒙古)兩個種,生活在距今7000~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是除蒙古戈壁外,中國首個發現竊蛋龍科恐龍的地區,而二者一南一北,遙相呼應。
  • 世界最小竊蛋龍化石發掘於洛陽 身長僅60釐米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  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3月份就去挖掘化石,這並不多見,當時天兒還挺冷的。」
  • 8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因一件事情被蒙冤70年,幸好現在已揭開
    根據國際動物的命名法規,當動物的名字一經確定,就無法修改,這樣一對比,我們人類的名字修改就顯得自由、簡單的多,就拿「竊蛋龍」來說吧,這是一種生存在距今大約8千萬年前的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初次聽聞這個名字你一定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這種恐龍一定是經常偷食別的恐龍的蛋。事實在20世紀90年代前,包括我們的科學家也是這樣認為的。
  • 被科學家冤枉的龍,起錯的龍名,竊蛋龍它並不偷蛋
    科學家們給恐龍命名的時候,有些會用發現者命名,讓自己的名字恆久遠流傳;也有用發現地命名的,比如科研團隊在某地發現某種新恐龍化石,就以此地為名;還有用恐龍特徵來命名,比如三角龍用其典型的外形特徵命名;以及行為特點,比如「竊蛋龍」。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被人們冤枉、誤會了近70年的竊蛋龍。
  • 臺灣捐贈浙江「孕婦」竊蛋龍化石模型供展
    」捐贈給浙江自然博物館,使該館同時陳列展示兩件全球僅有的「孕婦」竊蛋龍標本。  記者了解到,「腹腔含蛋竊蛋龍復原模型」的原化石產自中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南雄組,保存了六個薦椎、兩個前部尾椎、腸骨、恥骨、坐骨、股骨和下肢,另外腰帶內保存了兩顆蛋。
  • 竊蛋龍不是「賊」
    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竊蛋龍成體、蛋窩和胚胎保存在一起。△正在孵卵的竊蛋龍復原圖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骨骼切片顯示它死亡時至少有11歲,已達到體成熟,但因為髓腔內沒有保存髓質骨,所以性別難以判斷。蛋窩含有至少24枚蛋,呈上中下三層排列。該標本更為重要的是保存了蛋內正在發育的胚胎,為認識竊蛋龍繁殖行為和蛋的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證據。
  • 贛州發現食火雞樣新竊蛋龍化石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呂君昌研究員、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專家等領導的中外研究小組,最近在贛州發現了一新的竊蛋龍類化石,命名為傑氏冠盜龍,該研究成果於7月27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冠盜龍具有類似現生食火雞一樣的頭冠,為何將其歸入竊蛋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