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館有許多明星展品,馬門溪龍、霸王龍、逗逼獅、蝶翅畫……
在這些備受關注的明星展品保持著高曝光度的同時,坊間也流傳出了一些「八卦」……那這些「八卦」到底是真是假?
咳咳,是不是聞到了八卦的味道,
因為小編要開八啦!
今天要八的這位可謂是身世坎坷,
它是誰?先來一張「戶籍檔案」!
戶籍檔案
證件照:
學名:Oviraptorid
中文名:竊蛋龍 (偷蛋龍)
家庭住址:上海自然博物館地下一層 演化之道展區 恐龍盛世區域
職業:機電系科普「模特」
技能:感應靠近的人類,啟動警戒叫聲和守護動作
對!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演化之道展區的竊蛋龍!!
八卦一:是恐龍還是鳥?
雖然「竊蛋龍」名字裡有個「龍」字,可是不關註標籤牌的觀眾看第一眼,總會認為它是一隻「大公雞」。
如果你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疑點:
竊蛋龍的前肢,除了長有羽毛以外,還長有爪子;再觀察一下嘴巴,裡面還可以發現牙齒。
「翅」上長爪、嘴裡長牙,可見竊蛋龍並非真正的鳥類,而是屬於一種有羽毛的恐龍。
正是這些有羽恐龍的發現,讓大部分古生物學家認為鳥類的祖先可能是恐龍。
八卦二:偷蛋還是護蛋?
原諒了馬虎不看標牌的觀眾,竊蛋龍並沒有鬆一口氣。
因為名字裡的「竊蛋」二字,它又被捲入了第二個謠言當中。
「哇,原來這恐龍是個小偷!」、「看!前面這窩蛋就是它偷來的吧!」……
要破除這個謠言,還要從1923 年說起,那時第一具竊蛋龍化石在蒙古被發現,那隻恐龍伏在一窩恐龍蛋上,不遠處還有一隻原角龍,發現者認為這隻恐龍是在偷吃原角龍的蛋,於是將它命名為「竊蛋龍」。
在往後的70多年裡,竊蛋龍一直背負著「偷盜」的惡名。
直到1993 年,在蒙古又發現了一個所謂的「原角龍蛋」化石,這枚恐龍蛋比較特別,裡面有成形的胚胎,鑑定發現這個胚胎並不是原角龍,而是屬於竊蛋龍。
於此同時,另一具竊蛋龍抱窩姿態的化石被發現,兩個證據共同指向,竊蛋龍的命名極有可能是一宗冤假錯案。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抱窩狀的竊蛋龍化石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其實,類似的冤案在古生物學研究中並不罕見,由於出土化石證據的稀缺,很多研究結果都只是暫時的推論。
八卦三:是否會孵蛋?
故事講到這裡並未結束,還記得剛剛提到的竊蛋龍抱窩化石嗎?
這是第一例能夠證明恐龍存在孵蛋行為的證據。
那麼問題來了,恐龍是爬行動物,摸過蜥蜴和蛇的朋友們都知道,這些爬行動物身上冰冰涼涼,屬於冷血動物,一般都是靠太陽或植物腐敗發酵產生的熱量來孵蛋,作為爬行動物的恐龍怎麼可能孵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可以思考兩個問題,第一,爬行動物都不會孵卵嗎?還記得一樓生命長河展區的緬甸蟒嗎?他也是冷血動物,但卻可以通過身體摩擦產生的熱量孵卵。
緬甸蟒孵蛋
(圖片來自網絡)
第二個問題,恐龍都是冷血動物嗎?其實不然,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恐龍有可能是介於變溫和恆溫之間的中溫動物,甚至可能和我們一樣是恆溫動物。所以竊蛋龍孵蛋並非不可能。
文/劉楠
今天了解了竊蛋龍的坎坷身世,是不是很不過癮?
後續我們還會推出其他明星展品的八卦大起底,
持續關注,自然就會有驚喜啦!
本文為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tougao@sst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