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省發現竊蛋龍科恐龍:贛州江西龍(圖)

2020-11-25 中國青年網

中國江西省發現竊蛋龍科恐龍:贛州江西龍(圖)

 

  贛州江西龍(Jiangxisaurus ganzhouensis gen. et sp. nov.)

  (化石網/獸王 編譯)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魏雪芳等人在2013年第四期的《地質學報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南部江西省晚白堊世一個新的竊蛋龍科恐龍(獸腳亞目: 竊蛋龍次亞目)(A New Oviraptorid Dinosaur (Theropoda: Oviraptorosaur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Jiangxi Province, Southern China)》的研究報告,這篇研究報告命名了獸腳亞目(Theropoda)竊蛋龍次亞目(Oviraptorosauria)竊蛋龍科(Oviraptoridae)恐龍一個新屬新種——贛州江西龍(Jiangxisaurus ganzhouensis gen. et sp. nov.),贛州江西龍不僅增加了竊蛋龍科恐龍的一個新成員,而且也提供了竊蛋龍科恐龍在華南的地理分布更多的信息。

  贛州江西龍的屬名Jiangxisaurus來自化石的發現地江西省,以及希臘文的「Saurus」,意思是「蜥蜴」。贛州江西龍的種名ganzhouensis,則表示贛州江西龍的化石發現在贛州市。

  贛州江西龍的正型標本產於中國南部江西省贛州市龍嶺鎮(Longling Town)上白堊統的南雄組(Nanxiong Formation)地層,楊巖東陽盾龍的正型標本為一具部分保存的骨架,編號為HGM41HIII0421,目前保存在中國河南省地質博物館(Henan Geological Museum)。

  魏雪芳等人發現贛州江西龍不同於其他竊蛋龍科恐龍的特徵包括弱的下頜骨聯合部,細長的下頜骨的高度和長度的比例大約為20%,橈骨和肱骨的比例大約為0.70。

  魏雪芳等人指出贛州江西龍不僅增加了竊蛋龍科恐龍的一個新成員,而且也提供了竊蛋龍科恐龍在華南的地理分布更多的信息。

原標題:中國江西省發現竊蛋龍科恐龍:贛州江西龍(圖)

責任編輯:高勝寒

相關焦點

  • 兩種新恐龍"姓贛" 已有三種恐龍以江西地名命名
    連續兩期,《中國地質學報英文版》雜誌將目光聚焦贛州的恐龍化石。其中,第三期一篇論文命名了蜥腳次亞目巨龍形類多孔椎龍類恐龍一個新屬新種——中國贛南龍;第四期一篇論文又命名獸腳亞目竊蛋龍次亞目竊蛋龍科恐龍一個新屬新種——贛州江西龍。記者昨日了解到,加上之前曾引起全國轟動的廣昌甘竹恐龍,已經有三種以我省地名命名的恐龍。
  • 贛州發現新竊蛋龍類化石 長得像鴕鳥(圖)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等單位牽頭的中外研究小組,最近在江西贛州地區發現一種新的竊蛋龍類化石,並將這種新的恐龍命名為傑氏冠盜龍,相關研究成果於7月27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
  • 科學家發現新竊蛋龍化石
    資料圖片本報北京7月2日電(記者張蕾)繼在江西省贛州地區發現兩種竊蛋龍——江西龍和南康龍後,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蒲含勇為首的中外研究小組,再次在贛州地區的晚白堊世地層發現一種新的竊蛋龍化石——贛州華南龍。該項研究成果2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 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化石,舉世罕見!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說到江西贛州,除了贛南臍橙,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贛州發現食火雞樣新竊蛋龍化石
    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呂君昌研究員、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專家等領導的中外研究小組,最近在贛州發現了一新的竊蛋龍類化石,命名為傑氏冠盜龍,該研究成果於7月27日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報告》上。  冠盜龍具有類似現生食火雞一樣的頭冠,為何將其歸入竊蛋龍類?
  • 贛州一建築工地發現恐龍化石
    贛州又添恐龍化石新成員!12月4日,記者獲悉,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具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的恐龍化石骨骼。據初步判斷,該化石是生活在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  在贛州發現新種恐龍並非首次。據了解,贛南地區是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此前還多次以江西地名命名新種恐龍,分別是中國贛南龍和贛州江西龍。
  • 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化石
    說到贛州,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贛南臍橙,其實贛州還有著「中國恐龍之鄉」的稱號,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竟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 江西6600萬年前恐龍化石或為竊蛋龍 特徵與鳥類相似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王鶴瑾)據中新社消息,江西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發現一具恐龍化石骨骼。據測量,該化石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初步判斷為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但它的年齡大小、是否具有科研價值等詳細信息還需進一步鑑定。目前,整塊化石由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進行保護、鑑定。
  • 「恐龍之鄉」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孵卵化石
    【解說】近日,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後發現  【同期】江西贛州市博物館 研究員 張嗣介  它這個(恐)龍是在蛋上面,反過來就看得到下面的蛋,它那個蛋分布是呈放射形狀態的,至少是三層以上,大概有二十多個,這也是非常難得的,蛋殼啊、胚胎這些東西都看得清楚。
  • 竊蛋龍化石新種類現身江西
    原標題:竊蛋龍化石新種類現身江西 記者2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等牽頭的中外研究小組,在江西贛州地區發現一種新的竊蛋龍類化石,命名為傑氏冠盜龍(Corythoraptor jacobsi)。
  • 江西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蛋的竊蛋龍化石
    央廣網贛州1月13日消息(記者 熊方 通訊員王歡 劉陽)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時發現,這原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世界罕見。贛州市博物館研究員張嗣介:它這個龍是在蛋上面,反過來就看得到下面的蛋,它那個蛋分布是呈放射形狀的,至少是三層以上大概有二十多個,這是非常難得的,蛋殼胚胎這些東西都看得清楚。從這塊化石可以看到,竊蛋龍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與現代鳥類並無兩樣,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具有非常大的科學價值。
  • 大美江西或是恐龍最後故鄉
    眾多植物學家向來認為,桫欏是草食性恐龍等大型動物的重要食物,因為桫欏等部分食物在某些恐龍化石的骨骼裡被發現,正是桫欏家族造就了地球生命史上極其輝煌的恐龍時代。    江西的恐龍有哪些種類    記者根據目前各地博物館收藏的恐龍化石發現,江西至少有幾十個地方都發現了恐龍蛋化石,以贛南的信豐、南康和贛州數量最多。
  • 竊蛋龍不是「賊」,「偷蛋罪」不成立
    竊蛋龍蛋掃描圖,可以看到不同發育階段的胚胎。畢順東供圖  日前,古生物學家破解了一起百年「懸案」:名為「竊蛋龍類」的恐龍,並不以「偷蛋」為生,更沒有世代做「賊」的習慣,而是一種「媽媽下蛋爸爸孵」的愛心恐龍。
  • 正在孵蛋的恐龍化石!贛州有重大發現
    ,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百年懸案破解,「竊蛋龍類」恐龍不以偷蛋為生
    日前,古生物學家破解了一起百年「懸案」:名為「竊蛋龍類」的恐龍,並不以「偷蛋」為生,更沒有世代做「賊」的習慣,而是一種「媽媽下蛋爸爸孵」的愛心恐龍。「竊蛋」名字的由來1923年,蒙古戈壁大漠。美國探險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發現了埋在沙丘下的一個巢穴及不少恐龍蛋化石。
  • 竊蛋龍類代表恐龍,竊蛋龍,葬火龍,巨盜龍,天青石龍等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竊蛋龍類,也叫盜蛋龍類,他們和現在的不能飛的鳥類比較接近,比如鴕鳥,鴯鶓,鶴鴕。巨盜龍 Gigantoraptor,巨盜龍長8米及重約1.4噸,以前是最大型盜蛋龍類,但最近一種新發現的貝貝龍Baibailong,被認為成年後體長可達13米,成為體型最大的盜蛋龍類。竊蛋龍 Oviraptor,又名偷蛋龍,盜蛋龍,小型獸腳亞目恐龍,身長1.8到2.5米。
  • 臺灣捐贈浙江「孕婦」竊蛋龍化石模型供展
    7月14日電 (記者 施佳秀)14日,臺灣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館長馮正雄正式將「腹腔含蛋竊蛋龍復原模型」捐贈給浙江自然博物館,使該館同時陳列展示兩件全球僅有的「孕婦」竊蛋龍標本。  記者了解到,「腹腔含蛋竊蛋龍復原模型」的原化石產自中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南雄組,保存了六個薦椎、兩個前部尾椎、腸骨、恥骨、坐骨、股骨和下肢,另外腰帶內保存了兩顆蛋。
  • 贛州發現恐龍新品種 泥潭通天龍距今7200萬年
    由於贛州當地多次發現恐龍化石,所以當地專家和恐龍愛好者都推斷這是恐龍化石。   但是,這是一種什麼類型的恐龍?是多少年前的古生靈?都是待解之謎。此後,這3塊奇怪的石頭,被運送到文物部門進行化石修復。兩年後,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內古脊椎動物研究領域權威呂君昌,偶然獲知這一消息。研究竊蛋類恐龍30多年的他,決定前往贛州進行實地考察研究。
  • 竊蛋龍
    2007年3月24日,河南發掘世界上最小竊蛋龍化石。名稱起源「在距今8000萬年前,一隻2米長的恐龍,正在偷偷地靠近一恐龍蛋時災難降臨了…」,這就是1923年俄羅斯的古生物學家德魯斯在蒙古大戈壁上發現時一幕。發現時,這個恐龍骨架正爬在一窩原角龍的蛋上。當時的科學家認為它正在偷別的恐龍的蛋。於是科學家給它起了很不好聽的名字,叫竊蛋龍。
  • 「中國恐龍之鄉」贛州,真真用實力說話
    圖片來源網絡竊蛋龍類屬獸腳類恐龍,生活在距今1.25億年至6600萬年間。過去研究者曾在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戈壁地區發現過伏在蛋巢上的竊蛋龍個體,但由於巢內缺乏胚胎化石,使得竊蛋龍孵卵行為的假說長期以來存在爭議。「竊蛋龍已具備了『異步孵化』這種現生鳥類裡較為進步的孵化方式。可以說,恐龍的生殖方式遠比之前認知的更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