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一建築工地發現恐龍化石

2021-01-09 中國江西網

  贛州又添恐龍化石新成員!12月4日,記者獲悉,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具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的恐龍化石骨骼。據初步判斷,該化石是生活在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

  在贛州發現新種恐龍並非首次。據了解,贛南地區是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此前還多次以江西地名命名新種恐龍,分別是中國贛南龍和贛州江西龍。那麼,為何恐龍在江西「偏愛」贛州地區?

  贛州發現恐龍化石或為6600萬年前竊蛋龍

  12月1日下午5時許,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章貢區分局接到來電:沙石一建築工地發現一塊化石。該分局立即派工作人員與贛州沙石警方來到施工現場,工作人員發現這是一塊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的化石,上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排列了許多動物的骨骼,輪廓清楚。工作人員隨即將整塊化石運到該局進行保護、鑑定。

  工作人員根據化石的肋骨形狀、爪子的特徵,初步推斷這是生活在距今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它的年齡大小、是否具有科研價值等詳細信息還需專家進一步鑑定。

  昨日,記者致電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章貢區分局,該局局長賴曉文表示,目前該化石還未進行進一步認定,具體相關信息不便透露。

  竊蛋龍其實不偷蛋 特徵與鳥類相似 愛堅果愛河鮮

  竊蛋龍究竟是哪一類恐龍?

  江西師範大學地理教授黃強介紹,竊蛋龍是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身長1.8~2.5米,運動能力很強,行動敏捷,可以像袋鼠一樣用堅韌的尾巴保持身體平衡,跑起來速度很快。它們的許多特徵與鳥類特徵相似:有喙,尾巴上有羽毛,像鴕鳥一樣,但不會飛,因此曾被認為是失去飛行能力的中生代平胸鳥類。但支序系統研究顯示,它們是獸腳類中的一獨特類群,與鳥類相似的特徵均為趨同演化所致。

  研究資料表明,竊蛋龍是一種雜食性恐龍,既喜歡吃植物果實,也喜歡吃肉,尤其喜歡堅果。它的喙特別堅硬,能很容易地夾開堅果,將果仁收入腹中。有研究人員在此前發現的竊蛋龍化石中,發現了一些蜥蜴的骨骼和一些類似河蚌的水生物,可見,竊蛋龍算得上「河鮮愛好者」。

  「美國的恐龍學家在蒙古考察的時候,發現了竊蛋龍、原角龍,還有恐龍蛋,他們推測竊蛋龍打算偷原角龍的蛋吃,因此,起名為『竊蛋龍』。」黃強告訴記者,後來根據進一步研究發現,竊蛋龍其實並不偷竊其他恐龍的蛋,反而有孵蛋的功能。但是,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正式命名後不能更改,於是,竊蛋龍就一直背著「黑鍋」。

  據悉,竊蛋龍類主要發現於中國及蒙古國的白堊系地層中,我國的竊蛋龍類化石主要集中在北方(遼西、內蒙古)、中原(河南)及南方(廣東的河源、南雄和江西贛州)3個地區,其中北方地區既有原始類群也有進步類群的發現,而中原和南方兩地區均發現進步類群。

  贛州為華南恐龍主要聚集地 發現過兩次新種恐龍化石

  事實上,贛州發現恐龍化石並非首次。2011年,贛州開發區湖邊鎮龍嶺村曾挖掘到一副巨大的食草型恐龍化石,最大的一塊重4噸多。2012年,贛州南康又發現兩具完整的恐龍化石骨架,因為長著9米長鼻子,被命名「匹諾曹王」。

  2013年,《中國地質學報英文版》雜誌也將目光聚焦贛州的恐龍化石,其中,第三期一篇論文命名了蜥腳次亞目巨龍形類多孔椎龍類恐龍一個新屬新種——中國贛南龍;第四期一篇論文又命名獸腳亞目竊蛋龍次亞目竊蛋龍科恐龍一個新屬新種——贛州江西龍。

  公開資料顯示,贛南地區是我省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目前已搜集到恐龍化石3具,恐龍蛋化石2000餘枚。據黃強教授介紹,恐龍主要生存在距今約1.5億~0.6億年前。從地層構造來看,贛南地殼在燕山運動(1.34億年前~6500萬年前左右)中上升,形成了大量的湖泊、盆地,古氣候較溫暖,大量的古生物為恐龍提供了食物來源,所以贛南是恐龍在華南地區的一個主要聚集地。而晚白堊紀末期的劇烈地殼運動,為恐龍屍體的掩埋、鈣化提供了地質條件。

  文/江南都市報記者陳文秀

相關焦點

  •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 贛州發現暴龍足跡,化石尺寸驚人!
    古生物學家從足跡推斷恐龍的體長,認為這個暴龍足跡的造跡者體長可達7.5米。有趣的是,這個體長與贛州本地發現的暴龍類——虔州龍的體長非常相似,後者的體長約7.5至9米,「足跡和虔州龍骨骼化石的發現地相距不過33公裡!」邢立達強調,「從頂級掠食者的活動範圍看,該區的掠食者可能只有一種,此次發現的暴龍足跡非常可能是虔州龍留下的。」
  • 贛州查獲大量古生物化石 種類有恐龍骨骼及恐龍蛋等化石
    本報贛州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劉傑靈攝影報導:12月24日,贛州警方將在沙河等地被人挖走藏匿的化石移交給了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
  • 贛州查獲大量古生物化石 種類有恐龍骨骼及恐龍蛋等化石[圖]
    本報贛州訊 江南都市報記者劉傑靈攝影報導:12月24日,贛州警方將在沙河等地被人挖走藏匿的化石移交給了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警方移交的恐龍蛋化石  據了解,12月1日中午,在沙石鎮發現恐龍化石的建築工地上,贛州市公安局章貢分局沙石派出所出警民警抓獲了一名涉嫌非法發掘倒賣恐龍化石的犯罪嫌疑人魯某。當地警方於12月2日在沙河鎮垇下村一倉庫內,查獲大量非法買賣的恐龍、恐龍蛋、巨型龜等古生物化石。
  • 贛州有重大發現
    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後發現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在世界上罕見除了此次發現的竊蛋龍孵蛋化石外贛州地區先後出土發現並命名中華虔州龍、贛南龍、南康龍等特有物種化石並於2017年被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評為中國恐龍之鄉2019年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自貢一建築工地發現恐龍蛋化石? 專家:是結核石
    自貢一建築工地發現恐龍蛋化石?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7-03-27 09:37 專家對現場進行勘察四川新聞網自貢3月26日訊(記者 徐昭磊 攝影報導)近日,有網友在自貢當地論壇發帖稱,在自貢一建築工地發現了許多疑似
  • 「中國恐龍之鄉」贛州,真真用實力說話
    贛州轄區內恐龍化石資源豐富,已經發現並命名的斑嵴龍、中國贛南龍、贛州江西龍、江西南康龍、南康贛州龍、中華虔州龍等均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一起來看看近年來在贛州發現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2019年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江西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屬於哪個是時代的?
    江西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屬於哪個是時代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江西現新種長鼻子恐龍化石 被命名匹諾曹王 來源:中國江西網 鼻子長達9米 其化石骨架計劃半年後展出 經典童話名著《木偶奇遇記》裡長著長鼻子的匹諾曹,給許多人留下童年記憶。
  • 正在孵蛋的恐龍化石!贛州有重大發現
    ,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贛州發現恐龍新品種 泥潭通天龍距今7200萬年
    化石修復   晚白堊世的古生靈   2012年的一天,贛縣一處建築工地上,3塊直徑總長約1米的紅色砂巖引起了施工人員的注意。由於贛州當地多次發現恐龍化石,所以當地專家和恐龍愛好者都推斷這是恐龍化石。   但是,這是一種什麼類型的恐龍?是多少年前的古生靈?都是待解之謎。此後,這3塊奇怪的石頭,被運送到文物部門進行化石修復。兩年後,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內古脊椎動物研究領域權威呂君昌,偶然獲知這一消息。研究竊蛋類恐龍30多年的他,決定前往贛州進行實地考察研究。
  • 江西發現霸王龍足跡……化石尺寸驚人!
    目前,這個恐龍足跡館藏於福建省南安市的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該館執行館長鈕科程告訴記者,這個足跡化石尺寸驚人,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肉食性恐龍足跡之一,未來將與該館其它大量珍貴的各類足跡化石館藏一起陳列展示,向人們介紹恐龍足跡的有趣故事。贛州·中國恐龍之鄉2017年3月31日,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在北京召開贛州市申報"中國恐龍之鄉"評審會。
  • 江西發現霸王龍足跡......化石尺寸驚人!
    古生物學家從足跡推斷恐龍的體長,認為這個暴龍足跡的造跡者體長可達7.5米。有趣的是,這個體長與贛州本地發現的暴龍類——虔州龍的體長非常相似,後者的體長約7.5至9米,「足跡和虔州龍骨骼化石的發現地相距不過33公裡!」邢立達強調,「從頂級掠食者的活動範圍看,該區的掠食者可能只有一種,此次發現的暴龍足跡非常可能是虔州龍留下的。」
  • 「恐龍之鄉」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孵卵化石
    【解說】近日,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後發現,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在世界上罕見。  【同期】江西贛州市博物館 研究員 張嗣介  它揭示了整個贛州的贛南的這種古生物環境,它恰恰說明了我們這贛南的這種古生物環境它當時的(恐)龍狀態是非常多的,增進了大家對贛州的了解,對贛州古生物時代的這種生物情況呀,地質情況啊都有個了解。
  • 贛州恐龍新品種 本名「虔州龍」鼻子沒那麼長
    (圖片由贛州市博物館提供)  因為又一次發現恐龍新品種,贛州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目光。  5月8日開始,一則「贛州發現新種長鼻恐龍命名為『匹諾曹』霸王龍」的新聞持續發酵,引起國內外媒體和網民的熱切關注。  「在中國發現的恐龍化石為什麼取了個外國名字?」「真有9米長鼻子的恐龍嗎?」「新恐龍化石什麼時候才能讓贛州市民一睹為快?」
  • 江西贛州發現亞洲首例暴龍類足跡 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
    央廣網贛州7月31日消息(記者謝元森)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恐龍時代留下的巨獸足跡,日積月累沉澱成化石,令人對白堊紀世界充滿想像。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霸王龍足跡的發現,能否有助於探尋白堊紀世界恐龍種群密碼?在著名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霸王龍因為體型碩大、行動敏捷、生性兇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江西這地有重大發現!
    除了此次發現的竊蛋龍孵蛋化石外贛州地區先後出土發現並命名中華虔州龍、贛南龍、南康龍等特有物種化石並於2017年被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評為中國恐龍之鄉2018年7月14日,虔州龍頭骨化石現藏於贛州市博物館,此次它的模型首次赴海外展出,於7月13日亮相日本,以「恐龍界明星——虔州龍」的身份陳列在特展《獸腳類:演變成鳥的肉食龍》晚白堊世專櫃。2017年6月17日,贛州經開區一處建築工地挖出了一塊內含異物的奇怪石頭,經市文物管理局專家確認,石頭鑲嵌物為恐龍蛋化石。
  • 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化石
    說到贛州,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贛南臍橙,其實贛州還有著「中國恐龍之鄉」的稱號,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竟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 中國江西省發現竊蛋龍科恐龍:贛州江西龍(圖)
    中國江西省發現竊蛋龍科恐龍:贛州江西龍(圖),贛州江西龍不僅增加了竊蛋龍科恐龍的一個新成員,而且也提供了竊蛋龍科恐龍在華南的地理分布更多的信息。  贛州江西龍的屬名Jiangxisaurus來自化石的發現地江西省,以及希臘文的「Saurus」,意思是「蜥蜴」。贛州江西龍的種名ganzhouensis,則表示贛州江西龍的化石發現在贛州市。
  • 巡查工地發現古生物牙齒化石 未石化處露潔白鈣質
    ,專家初步鑑定認為屬於「久遠原始動物」,是恐龍牙齒的可能性很小  廣州日報順德訊(記者曾毅攝影報導) 在建築工地進行例行巡查,順德杏壇鎮馬東村的治安員梁志發隨意一瞥,居然被他發現了一個古生物的牙齒化石。
  • 廣東三水發現大型骨骼化石 或是食草類恐龍化石
    如何發現:  8年跟蹤一處工地走訪數十次  趙燦輝告訴記者,這些骨頭化石是在距離三水西南不遠的四會大沙一處工業園的工地上發現的。實際上,作為一名化石愛好者,趙燦輝在這一處工地上發現過不少古生物化石。  「這一處地層屬於白堊紀,很可能有恐龍化石,2009年我在這個地方還發現過動物牙齒化石,被專家鑑定為霸王龍牙齒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