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查工地發現古生物牙齒化石 未石化處露潔白鈣質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巡查工地發現古生物牙齒化石 未石化處露潔白鈣質

2015-02-13 07:50:30來源:廣州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02月13日 07:50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

(

)

  順德杏壇鎮馬東村治安員無意發現化石,專家初步鑑定認為屬於「久遠原始動物」,是恐龍牙齒的可能性很小

  廣州日報順德訊(記者曾毅攝影報導) 在建築工地進行例行巡查,順德杏壇鎮馬東村的治安員梁志發隨意一瞥,居然被他發現了一個古生物的牙齒化石。

  昨日上午,村民發現古生物牙齒化石的消息傳出後,杏壇鎮政府馬上聯繫相關專家現場鑑定,初步鑑定為「久遠原始動物」的牙齒化石,而且該動物確定為素食動物。村民們一度懷疑是「恐龍牙齒」,順德區相關專家根據珠三角遠古地理環境歷史的分析,認為是「恐龍牙齒」的機率相當小。

  巡查工地發現「寶貝」

  梁志發是馬東村本地人,目前在馬東村擔任治安員。村文化廣場正在建設大型的詠春紀念館。前日下午5時30分左右,梁志發在對工地進行例行巡查,在巡查途中,他發現工地泥潭中,有一個灰白色的物體十分「奇怪」,撿起來一看就知道自己撿到寶,「一看就知道是大型動物牙齒,而且已經是化石狀態了。」

  梁志發說,發現牙齒化石的地點,是建築工地挖空一個魚塘的底部,距離地面足足有5米深。

  昨日,記者近距離觀察這塊牙齒化石,發現其十分粗壯,有兩根,重200克左右,寬度8釐米,高度9釐米;牙齒並不尖銳。該古生物牙齒大部分呈現化石狀,也有小部分沒有石化,露出潔白的鈣質。

  為恐龍化石的機率很小

  梁志發無意發現化石的消息傳出後,杏壇鎮政府立刻聯繫了順德區博物館的專家。根據專家現場查看,以及對化石的初步研究後,認為是「久遠原始動物」牙齒,但不確定是何種動物。

  值得一提的是,發現古生物化石的地方,還發現了一些古老植物的殘餘,但專家暫時也無法推斷其年代。在拍攝了照片,記錄了數據後,牙齒化石還是由梁志發保管。

  梁志發說,無論這塊牙齒化石是不是「恐龍」的,自己都會妥善保管,而且如果順德區博物館需要拿去展覽,「我可以借出,但化石會自己好好收藏。」

  曾任順德區博物館副館長的順德清暉園園長舒翔表示。順德至今還沒有發現過恐龍化石,就算古生物化石也比較罕見,「順德區博物館的館藏曾有古鱷魚骸骨,但那是西漢時期,至今也有2000多年歷史。」舒翔說。

  順德屬於珠三角衝積平原,遠古時期境內絕大部分陸地被海水覆蓋。距今約2500年到5000年,由於河流的沉積作用,杏壇、勒流、龍江才逐漸成為陸地。「從這個角度分析,這塊古生物化石,是恐龍牙齒的機率非常低,但準確結果需要專業的古生物專家進行分析。」舒翔說道。

  雖然很大可能不是珍貴的恐龍化石,但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研究意義很大」,「畢竟順德遠古時期是海水覆蓋,形成陸地才幾千年,出現大型古生物的化石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一旦發現,對當地的地理環境、遠古氣候等都有很大的研究價值。」順德容桂一位歷史學者對記者說道。

相關焦點

  • 霍林郭勒:古生物化石富集區
    021998年,達來胡碩蘇木巴潤嘎查一村民在村子西邊的河灘上撿到一顆長約21公分,寬約8公分,重達1.8公斤的古生物牙齒化石。032004年,在霍林河源源露天礦958採區深45米的煤層頂板處發現了一塊猛獁象牙化石。
  • 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Ⅰ號龍化石長約1.2米(頭部未出露),Ⅱ號龍化石長度約0.8米(頭部未出露)。據附近一居民介紹,發現龍化石的山體,是30多年前他家建房時開山採石的地點,當時曾發現很多石塊上存在與魚、壁虎相似的圖案,但由於不知道這些有圖案的石塊是什麼東西,沒有重視,都被打碎來修房子了。據112地質大隊調查人員劉剛介紹,這處化石群的最初發現,是2020年8月13日。
  • 廣東三水發現大型骨骼化石 或是食草類恐龍化石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健源  繼南海大瀝發現恐龍蛋化石後,三水盆地近日又有新發現!最近,三水化石愛好者趙燦輝向廣州日報報料稱,他在三水周邊的四會大沙發現疑似恐龍骨骼化石,最大的「骨頭」直徑達20釐米左右,較大的有七八件,另外還有數十塊化石碎片。此前,趙燦輝在該地點已發現過動物牙齒化石,被專家鑑定為霸王龍牙齒。他最新發現的這些「大骨頭」是恐龍骨骼化石嗎?
  • 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專家在山上看到,在一塊多年前被開採出來的石板面上,有兩條身體交叉的龍樣化石。這塊石板呈近似長方形狀,最長處約2米,最寬處約1.5米,石板上一條龍化石為橫向,一條為縱向。兩條龍身體交叉,一條呈仰狀,一條呈趴狀。考察人員用水將石板衝刷乾淨,再用毛巾將水擦去,龍化石的面貌更加清晰了。
  • 貴州桐梓一工地挖出4.4億年前古生物化石群
    【貴州桐梓一工地挖出4.4億年前古生物化石群】近日,貴州省科協、貴州省地質學會、貴州旅遊地學研究院專家在遵義市桐梓縣堯龍山鎮進行科學考察時,在該鎮一在建停車場發現一處面積數百平方米、距今4.4億年的古生物化石群。該化石群集中分布在一塊完整的地層剖面上,涉及化石種類較多。經專家現場認定,化石主要為角石,其外形酷似竹筍,最長的五六十釐米,最短的數釐米。
  •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 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基礎知識
    指在特定(或同一)地質構造、沉積區內,由相同或不同類型的古生物化石點集中分布所構成的區域。產出的化石可以類型多樣、跨越時代。面積小於5平方千米為小型產地,5~20平方千米為中型產地,大於20平方千米為大型產地。其中化石點指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出、相對連續的巖層出露點,不包括單個或零星標本的發現點,是組成化石產地的基本單元。
  • 古人以前有發現過古生物化石的記錄嗎?
    地球環境滄海桑田,兩億年前青藏高原都還沒於汪洋之下,如今卻是世界第三極,地質活動會使很多古生物化石暴露在地表上。在古代較少人專門回收或者研究生物化石的時代,野外的化石大概只多不少。只不過古人雖然知道這東西的存在,但是卻迷信為龍骨,未曾想過那是不知多少千萬年前的生物化石。早在春秋年代,孔子很可能就見過古生物化石。《國語》中記載了孔子的一件趣事,孔子周遊列國,到了某個地方後,當地居民拖來一車巨大的骨頭,讓學問高深的孔子鑑定那是什麼,孔子認為那是防風氏巨人的遺骸。
  • 怎樣給古生物化石「整容」
    新華社記者李健攝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藏化石第二批修復與鑑定工程即將結束。古生物化石修復這個不為世人所熟悉的工作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但是,他們是如何開展工作,得以引領我們去觸摸那些可愛的遠古精靈?帶著興奮與好奇,記者日前來到修復工作現場。一時間,竟感到有些恍惚。
  • 綦江地質探秘之三:綦江古生物 化石密碼
    在流逝的時光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是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如初。科學家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或遺蹟稱為化石。從化石中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環境以及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更可以了解到生物從古到今的進化歷程。
  • 工地現20餘枚恐龍蛋化石 恐龍蛋化石的價值及歷史你知道嗎
    (原標題:江西大餘一工地發現20餘枚恐龍蛋化石距今1.3億年) 這窩恐龍蛋化石年份約在白堊紀時期,距今1.3億年左右。 明康平 攝  中新網南昌12月25日電(劉寶山記者王劍)25日,江西省大餘縣新大餘中學項目工程建設現場,工人在進行土層爆破挖掘時,發現20餘枚橢圓形的「石疙瘩」。
  • 重慶工地發現侏羅紀蛇頸龜化石 距今1.4億年(圖)
    而前幾天,渝北回興一工地挖出的烏龜化石,經重慶自然博物館專家實地勘察,確定正是來自這個時期。  專家現場確定化石年代  昨天上午,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專家來到發現疑似烏龜化石的工地,現場查看。  工地內挖出的石塊堆積成一座座小山包,在一處大坑邊,自然博物館的張鋒博士停下腳步。
  • 贛州一建築工地發現恐龍化石
    贛州又添恐龍化石新成員!12月4日,記者獲悉,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具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的恐龍化石骨骼。據初步判斷,該化石是生活在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  在贛州發現新種恐龍並非首次。據了解,贛南地區是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此前還多次以江西地名命名新種恐龍,分別是中國贛南龍和贛州江西龍。
  • 地質環境監測院在河北發現一處化石產地
    ◎王劍昆/文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全國重要古生物化石調查與保護監測示範」項目近日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洋河南岸一帶新發現一處以恐龍足跡為主的大規模動植物遺蹟群。為進一步確定該化石產地的規模、價值及保護現狀,地質環境監測院聯合河北省區域地質調查院進行了深入調查。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家切割、「加工」化石,一度成了不少農戶的「生意」。一些村民家中堆放著至少幾十塊化石,有殘缺的,有完整的。他們用螺絲刀在厚度約5釐米的石板上將古生物骨架周邊的雜質剔除、磨平,古生物骨架得以清晰地顯現。古生物化石精美的圖案和稀缺性,令不法商販爭相購買。
  • 陽泉二疊紀晚期地層發現的二齒獸類化石命名為為白氏桃河獸
    陽泉二疊紀晚期地層發現的二齒獸類化石命名為為白氏桃河獸這是首次在我國二疊紀晚期Psj地層發現二齒獸類化石,其國際命名是Taoheodon baizhijuni,中文名稱為白氏桃河獸。二齒獸化石的發現者白志君是一名化石愛好者,目前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專門從事古生物化石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早些年,還在煤礦工作的他經常利用工作之餘到山中尋找化石。
  • 【盤點】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鐵翼龍的頭骨長度可達60釐米,嘴巴前段有角質的脊狀突起,嘴中則長有尖長鋒利的牙齒。 鐵翼龍屬於鳥掌翼龍科,其近親在白堊紀時期的中國、巴西、歐洲等地也有發現。鐵翼龍的發現表明一部分生活在大陸內部的鳥掌翼龍科動物比我們預想的生存時間還要長。
  • 瀘州村民溶洞探險 發現「六排牙齒奇怪化石」(圖)
    村民發現的奇怪化石。李驍 攝  四川新聞網瀘州10月30日訊(記者 嶽東)瀘州市古藺縣村民李政林稱,在當地一個溶洞裡面撿到一些奇怪石頭,疑似遠古生物的牙齒化石。這些牙齒不是單獨一排的,而是數排連在一起。
  • 王瓊瑛:基層文博人 化石守護者
    社會各界人士熱心參與、相關信息及時上報、有的人還積極上交化石。縉雲縣的大量古生物化石才得到了有效保護。  恪盡職守,與挖掘機爭分奪秒  2008年6月3日傍晚,王瓊瑛在吃晚飯時接到一個電話,反映壺鎮工業圓區建設工地發現恐龍化石。她立即帶領同事連夜驅車趕赴28公裡外的現場。
  • 村民挖龍骨石賣錢 專家稱是古生物化石(組圖)
    日前,當記者把這些所謂的藥材拿到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時,才知這些碎塊是目前未知的古生物化石。 山裡挖出「止血仙丹」 7月7日,吳家灣村村民告訴記者,大概三四年前,村裡有人在附近山上的紅膠土層中發現了類似動物骨骼的東西,「這東西好像年代很長了,看著像骨頭,但用手一搓就變成了粉末。我們聽外頭人說這是龍骨石,就這樣叫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