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宮果真有龍!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誰說龍宮無龍?近日,來自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12地質大隊大隊長宋繼偉、貴州旅遊地學研究院院長陳明華、安順市自然資源局地災中心主任柏成彪、IP島科普教育研究院專家周遠洋等一行,來到安順市黃果樹管委會龍宮鎮下苑村一座山上,考察了當地發現的龍、腕足類、珊瑚類等古生物化石群。
-
安順市這些景區被評為「十佳旅遊景區」
為充分發揮旅遊景區在旅遊產業發展中的促進和帶動作用,安順市在各縣(區)遴選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綜合評選,擬定黃果樹旅遊景區、龍宮旅遊景區、西秀區舊州生態文化旅遊古鎮景區(含山裡江南旅遊度假區)、天龍屯堡旅遊景區、小河灣美麗鄉村旅遊景區、高蕩千年布依古寨旅遊景區、格凸河戶外休閒旅遊景區、古生物化石群旅遊景區、婁湖旅遊景區、黔山秀水旅遊景區為「十佳旅遊景區」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貴州發現「新中國龍」化石,世界上真的有龍嗎?考古學家揭示真相
龍的傳說,龍的傳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我國祖先將龍排入十二生肖中,其實都真實存在,而唯獨排行第五的龍卻如神話一般引人關注,很多考古學家科學家一直都行探索與研究它。據1934年營口墜龍事件的發酵,很多人都想去一睹真龍的風採,導致營口火車票高漲。據當地的老人描述,營口很多人說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人們用葦席給它搭涼棚、挑水澆,寺廟僧侶每天為它作法超度,數日暴雨後它消失了。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這次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
-
海內外專家為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群申遺建言獻策
海百合化石。 喬啟明 攝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中部,境內有世界級古生物化石群,古生物化石形成於距今2.25億年前三疊紀的海灣,主要包括魚龍、鰭龍、楣齒龍等海生爬行動物,也有千姿百態的海百合和菊石、雙殼、牙形石、鸚鵡螺、腕足及古植物化石。
-
井陘發現大面積古生物化石群 有重要價值
地質專家稱對研究氣候及物種演變有重要價值 本報訊(記者劉毅)井陘縣頭泉村日前發現罕見的大面積古生物化石群,河北師大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地質學博士閻同生鑑定說,這些化石群是距今約六七億年的低等藻類生物化石———疊層石,它們對研究古環境、氣候及物種演變有重要價值。
-
福建上杭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光明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高建進)12日,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近日發現的化石為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上杭將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蔣巧玲 劉默涵 肖和勇)在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杭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羅劍說,下一步,上杭縣將在五個方面加強對恐龍足跡群化石的保護工作。 一是成立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機構
-
福建龍巖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在會上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科考隊,在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2020年12月15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專家委員彭光照、李大慶等人組成的專家組進行了實地考察。
-
重慶萬州鹽井溝再現第四紀大型古生物化石群
新華社重慶6月13日專電(記者張琴)曾以發現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而聞名於世的重慶萬州區鹽井溝,近日發掘出第四紀大型古生物化石群。 據了解,重慶市萬州區鹽井溝以盛產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而聞名於世,是中國南方第四紀中更新世「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最為典型的代表。
-
偷盜古生物化石,關嶺一男子獲刑一年
吳某修為謀私利,多次採用秘密手段竊取海百合化石以及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近日,安順市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判處吳某修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犯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0元,數罪併罰,總和刑期有期徒刑1年零6個月,並處罰金15000
-
「古生物王國」貴州將申報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
新華網貴陽5月3日電 (記者 何雲江)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素有「古生物王國」之稱的貴州省正積極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 貴州是國際地質學界公認的「沉積巖王國」和「古生物王國」,孕育了舉世矚目的古生物化石庫。近幾年來發現的古生物化石群,其化石數量之多、門類之廣,令世界矚目。
-
《旅遊地學新視野》之六|聖潔之花:海百合古生物化石
距今2.2億年前,這些生物生活的海灣中的海水,可能受淡水注入而出現間歇性淡化,並導致生物原來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出現間歇性缺氧,發生生物集群死亡並埋藏成為化石集群。關嶺三疊紀生物群遺蹟以海相爬行動物為特色,如魚龍、幻龍、海龍和盾齒龍等,與之共生的化石類別有海百合、魚、菊石、雙殼類和植物等,化石種類豐富,保存完整精美。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家切割、「加工」化石,一度成了不少農戶的「生意」。一些村民家中堆放著至少幾十塊化石,有殘缺的,有完整的。他們用螺絲刀在厚度約5釐米的石板上將古生物骨架周邊的雜質剔除、磨平,古生物骨架得以清晰地顯現。古生物化石精美的圖案和稀缺性,令不法商販爭相購買。
-
安順么鋪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足跡,研究者認為可能為這種動物足跡
近日,貴州省博物館官方微信公布2020年9月安順么鋪鎮古生物化石科考成果:發現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的足跡,其中一些足跡為科學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類同步遊泳的證據。 到了目的地,記者跟著該村的村主任陳恩詳和支書一同去往發現古生物腳印化石的地點,下車後步行十多分鐘路程便到了一座名為將軍山的山腳,那些古生物化石足跡就在此被發現。
-
酒泉發現長13米的禽龍類化石 打破考古誤區(圖)
馬鬃山發現禽龍化石 揭開酒泉古生物化石群之謎 19萬平方公裡的酒泉土地上,埋藏著太多神奇、神秘的故事,「敦煌飛天」和「神五航天」使酒泉市蜚聲海內外。 迄今為止最大的禽龍類化石面世 2004年7月20日至8月31日,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恐龍專家、博士生導師汪筱林、古鳥類專家、博士生導師周忠和等專家和酒泉市古生物化石研究辦公室王化民等26人組成的「中科院—酒泉市」首次野外聯合考察隊,開赴肅北馬鬃山、昌馬、清泉等20多個化石分布點,進行系統地古生物化石考察和發掘工作,在馬鬃山布咚呼嚕斯泰
-
十大備選 古生物博物館介紹
出版《「熱河生物群」化石研究》、《大連海茂動物群》、《大連古龍山遺址研究》等多部專著,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數百篇。其中,館藏鸚鵡嘴龍化石是當時世界上發現的一窩數量最多的化石標本,其研究成果論文已發表在《Nature》(2004年431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