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盜古生物化石,關嶺一男子獲刑一年

2020-12-04 瀟湘晨報

吳某修為謀私利,多次採用秘密手段竊取海百合化石以及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近日,安順市關嶺自治縣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判處吳某修有期徒刑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犯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000元,數罪併罰,總和刑期有期徒刑1年零6個月,並處罰金15000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年,並處罰人民幣15000元。

2014年上半年,安順市關嶺自治縣人吳某修夥同其妻子李某(另案處理)多次來到關嶺自治縣,趁無人之際,使用鋤頭等工具挖掘古生物化石,並將化石帶回家中加工、存放。

後公安機關在吳某修家中搜查出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為新浦龍化石一塊、海百合化石三塊及一些零散海百合化石。

後經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專家鑑定,被查獲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為新鋪龍化石,屬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三塊海百合化石為真海百合化石,屬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零散海百合化石為真海百合化石,屬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

案發後,吳某修在接到公安機關電話後主動報案。

經法院審理後認為,吳某修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多次採用秘密手段盜取白百合化石,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吳某修採用秘密手段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其行為已構成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罪。

都市新聞記者 楊媛媛

編輯 高琴

審校 廖波

籤發 沈麗瓊

【來源:貴州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在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魚龍、海龍、海百合、鸚鵡螺等古生物化石而聞名世界的新鋪,盜挖盜採、走私販賣化石,曾經是常態。從2003年開始,關嶺縣持續加強對保護區內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持續打擊盜挖盜採,收繳魚龍、海百合等珍貴古生物化石上萬塊。然而,由於資金和基礎設施的缺乏,收繳的大量古生物化石保護和處理也成為難題。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困境如何破解?
    原標題: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困境如何破解?【簡介】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鎮,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展示約2.2億年前晚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為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公園內化石保存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形態精美,為世界同期地層所罕見。
  • 海內外專家為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群申遺建言獻策
    喬啟明 攝   中新網關嶺6月28日電 (周燕玲)貴州關嶺化石群保護與全域旅遊發展國際研討會28日在此間舉行,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關嶺化石群申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建言獻策。海百合化石。
  • 關嶺:石頭裡的貴州記憶
    幾億年後,在貴州的三大區域,發現了不同時期的大量海生恐龍化石。 其中,關嶺化石群有「兩億年前的絕滅谷地,古生物化石的聯合王國」之稱,該化石群形成於距今約2.3億年前三疊紀早期的海灣環境,大量古生物化石在這裡沉睡。透過魚龍、海龍、楯齒龍、海百合、菊石、牙形石、鸚鵡螺等化石,我們能略微描繪出史前貴州的模樣。
  • 安順么鋪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足跡,研究者認為可能為這種動物足跡
    近日,貴州省博物館官方微信公布2020年9月安順么鋪鎮古生物化石科考成果:發現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的足跡,其中一些足跡為科學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類同步遊泳的證據。得知這一信息後,11月3日記者前往么鋪鎮紅龍村紅旗組進行了實地探訪。
  • 貴州省古生物化石資源亟須保護和開發
    據貴州日報報導,貴州是古生物化石王國,地下有十分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貴州省地下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方面以貴州省關嶺自治縣的海百合化石、魚龍類化石以及興義市的貴州龍等化石為最。      古生物死亡後能形成化石的極少,大約不到其總數的萬分之一。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國內外專家齊聚貴州關嶺:研討化石群保護與全域旅遊發展
    喬啟明 攝  研討會上,關嶺自治縣政協主席周建能在歡迎辭中表示,此次研討會的舉行旨在圍繞保護好、開發好關嶺古生物化石資源這一目標,建立更為寬廣、更高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他懇請與會專家出謀劃策,關嶺將把握此次機遇,匯 集各方智慧與力量,進一步做好古生物化石的保護開發工作。  「這是一次推進貴州全域旅遊發展的盛會,是一次實現旅遊『井噴式』發展的盛會。
  • 《旅遊地學新視野》之六|聖潔之花:海百合古生物化石
    附底型海百合化石。浮遊型海百合化石。關嶺和貞豐等地晚三疊紀地層中,保存的完美而豐富的海百合化石,為中國和世界罕見,數量豐富,分布範圍較廣,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我對海百合的深入了解是在2003年承擔了《貴州關嶺國家地質公園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任務,對關嶺一帶進行了深入調研之後,才知道這種化石的科研價值及意義。關嶺地區在晚三疊紀為海灣環境,並逐漸由淺海陸棚向局限盆地演化。
  • 榆林12人盜掘古生物化石獲刑!
    近日,府谷縣首例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府谷縣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判決被告人方某某、馬某某等被告人六個月至九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共計賠付民事公益訴訟人府谷縣人民檢察院人民幣2.1萬元用於環境修復。
  • 世界最大的海百合化石將呈現世人面前
    新華網貴陽9月1日電(記者張藝)世界上最大的海百合化石將於9月28日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境內的國家地質公園向公眾展示。  海百合是一種高等無脊椎的棘皮動物,以吸食海洋微生物為生,因其形似百合花而得名。
  • 「古生物王國」貴州將申報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
    新華網貴陽5月3日電 (記者 何雲江)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素有「古生物王國」之稱的貴州省正積極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  貴州是國際地質學界公認的「沉積巖王國」和「古生物王國」,孕育了舉世矚目的古生物化石庫。近幾年來發現的古生物化石群,其化石數量之多、門類之廣,令世界矚目。
  • 守好古生物化石這份財富
    這些沉積和化石,不僅是中國的財富,也是世界的財富。」    然而,作為世界古生物學家「聖地」的中國,盜採盜挖和非法買賣古生物化石現象普遍,很多珍貴的化石被破壞或流失海外。    國務院頒布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已一年,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國家行政法規。
  • 大山裡的化石修復專家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內的魚龍化石。經過化石修復專家李剛近一個小時的修復,一塊貴州關嶺海百合化石就展現在大家面前。 據專家考證,位於貴州省關嶺縣新鋪鎮的古生物化石群形成於距今2.2億年前(晚三疊世)的海灣環境,主要化石門類包括魚龍、海龍、海百合、菊石、鸚鵡螺等化石,是種類眾多、保存完好、規模龐大的化石群。
  • 「化石獵人」情牽億年海百合
    半月談記者 蔣成 我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古生物化石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分布廣泛的國家之一。由於我國專門研究古生物化石的專家相對少,因此被稱為「化石獵人」的「半專業化」地質考古愛好者尤為重要。 貴州省六盤水市的「化石獵人」李剛,從事古生物化石修復已經20多年,擅長精修貴州大山裡的一種珍貴化石——海百合。經過李剛的手,一塊塊栩栩如生的貴州關嶺海百合化石逐漸顯露真顏。
  • 探訪蘭州「黃河象」私人博物館 活態傳承古生物化石
    62歲的甘肅臨夏州廣河縣男子田志雲從小鍾情「龍骨」,中年事業有成時,他自掏腰包陸續搜藏了數百件流失的古生物化石。  記者近日探訪了這個位於蘭州市西固區的私人博物館。其中,一尊距今2500萬年至3000萬年以前的「黃河象」化石處於館中央,十分震撼。據相關專家鑑定,這是一頭中年象,身長達到8米、高約4米、體重在20至30噸之間。
  • 張元動:古生物化石的「朗讀者」
    2月10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元動團隊發在《當代生物學》上的文章,通過在浙江安吉發現的一個大滅絕後殘存期的特異埋藏化石群——安吉動物群,揭示了大滅絕後的奇異海洋生物世界,展現了「劫後餘生」獨特場景。  然而,追根溯源,這一重大發現卻是張元動團隊承擔的中國科學院戰略性科技先導專項課題「中國典型頁巖層系地質特徵」,在全國範圍內尋找頁巖氣地層時的意外收穫。
  • 新華縱橫:揭開古生物化石非法交易黑幕
    一隻鳥、一棟樓,暴利引誘遼西古生物化石頻遭盜挖(同期:這東西比打工強,輕快、掙的還多);  面積廣、人員少,保護古生物化石群遭遇難題(同期:這個化石的面積太大了,他們藏在每一個隱蔽地方,都可以挖啊,甚至他夜間都可以挖)。  敬請關注本期節目《揭開古生物化石非法交易黑幕》。
  • 霍林郭勒:古生物化石富集區
    021998年,達來胡碩蘇木巴潤嘎查一村民在村子西邊的河灘上撿到一顆長約21公分,寬約8公分,重達1.8公斤的古生物牙齒化石。032004年,在霍林河源源露天礦958採區深45米的煤層頂板處發現了一塊猛獁象牙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