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古生物化石資源亟須保護和開發

2020-11-26 華夏經緯

    據貴州日報報導,貴州是古生物化石王國,地下有十分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是貴州省地下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類形態精美的古生物化石,由於具有極大的觀賞和收藏價值,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古生物化石因處於生命發展的不同時期,形態千差萬別。有的古生物化石除了具有科研價值外,由於其精美的自然形態,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以及陳列、展示價值,因而也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被列為奇石的一種。在這方面以貴州省關嶺自治縣的海百合化石、魚龍類化石以及興義市的貴州龍等化石為最。

 

    這些地球上不同時期的生物,在巨大的災難中結束了生命過程,在當時的特殊條件下,成為化石,埋在地下,給現代人通報著當時的各種信息。它們是研究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海洋學、古地理學、地層學的重要資源,科學家可以藉此增加對古老地球的認識。其他人則為有如此精美的化石而嘆服,並以獲得它而倍感榮耀。

 

    然而,有人出資收購,當地農民亂採亂挖,致使大量化石流出境外。

 

    產於貴州省關嶺、興義等地的貴州龍、海百合、魚龍等化石,目前在國外的比在國內的多,在省外的比省內的多,個人的比國家的多。需要公開展出、陳列,用於宣傳教育時,像博物館這類專業單位竟拿不出最有價值的展品。

 

    寶貴的地下資源被亂挖、亂採,成了少數人牟取暴利的手段。為了保護這種稀有資源,地方政府為之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卻沒有任何收入。

 

    有關部門多次採取行動,打擊不法分子,也收繳了部分盜掘、盜賣的精美化石,但至今仍在各有關單位分散存放,任其流失、風化。

 

    科研部門和科研人員因缺乏經費,很少有機會通過發掘進行科研,而只在被收繳了以後,才有機會看到它們。

 

    由於埋藏豐富,過去貴州省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力量較強,成績不少。但由於科研不景氣,原有的人才不斷外流,新人又進不來,形成斷層,科研難以為繼。

 

    儘管地方政府十分重視保護,花了力氣,仍無法制止破壞。又不知如何開發,端著金飯碗討飯。

 

    古生物死亡後能形成化石的極少,大約不到其總數的萬分之一。而化石被人們發現的機會又十分小。所以化石資源是貴州省非常寶貴的財富,也是我國甚至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現在總的狀況是,地方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保護,群眾性、公開、大規模的亂掘亂挖行為已經被制止,但是,分散、隱蔽、小規模的亂掘亂挖行為無法制止。寶貴的自然資源仍然遭到破壞,並在不斷流失。科研人員沒有經費和機會進行科研。少數農民為得幾個錢在幹著違法的事。地方政府只有大量開支,卻沒有經濟收益。寶貴的地下資源成為地方財政的負擔,卻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暴富的機會。

 

    古生物化石資源是一種特殊資源。特殊資源的開發需要特殊的辦法。有識之士呼籲,針對這些具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的關嶺自治縣的海百合、魚龍類化石和興義市貴州龍化石,提出一個保護性開發模式的構想,以便擺脫這一困境。

 

    這裡有一個前提,我國前不久修訂頒布的《文物保護法》對於古生物化石有一條規定:「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魚龍和貴州龍等是古脊椎動物。海百合不是脊椎動物,不在此列。但關嶺自治縣也已立法,將其列為保護對象。

 

    在上述法律條文中,有「有科學價值的」這一定語。我們根據常識可以判斷,成百上千件同種類的化石,並不是每一塊化石都是「有科學價值的」。一方面,應該肯定,在對它們進行發掘時,其過程本身也是科研的過程,有科研價值。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承認,一旦發掘過程完了,那麼,只有其中少量有代表性的化石才「有科學價值」。其他大量的同類化石就不再具有科學價值了。

 

    如果以上認識成立,有了這個前提,以下保護性開發模式的構想就有了基礎。主要內容如下:

 

    所有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均屬於國家所有,地方政府有責任加以保護。但可以有計劃地劃出一定地域逐步進行開發(挖掘)

 

    進行開發的地域,必須公開招標。

 

    具有一定資質的公司才能參加投標。它們除了擁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以外,其主要資質條件之一,就是該公司與國內主要古生物研究機構和相關大學有合作關係,能保證相關科研人員都參與整個發掘過程,並進行科學研究。國外人員參與發掘,可以收取一定費用。

 

    中標的公司發掘出來的化石必須由指定的管理機構(如貴州省的文物古生物化石管理委員會)進行鑑定。凡具有科學價值、國家保存價值的少量化石,按成本價賣給有關單位。其他同類的化石可以作為商品進行公開拍賣,拍賣收入為公司所有。

 

    必須由國家指定的拍賣公司在京、滬、築等地公開向全球拍賣,以便取得更高的價位和收入。

 

    公司應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古生物化石的發掘有較大的投資風險。除了按章交稅,保證及時支付給當地農民適當的土地使用費,還應確定合理額度的國有資源使用費。

 

    以上保護性開發模式的好處是:

 

    地方政府有收入,農民有收入(包括打工收入),調動了地方政府和農民保護化石資源的積極性,有利於開展群眾性的保護工作,可以防止化石資源不斷遭到分散的、隱蔽的、小規模的破壞。有合法渠道向市場提供觀賞、收藏用的化石,客觀上使不法分子的活動受到一定限制(否則,只能進行私下非法交易)

 

    使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有機會參與發掘過程,並開展科研工作,使相關院所的學生有實習機會而且可獲得相應收入。這既減少了國家對科研經費的開支,增加了科研機構的研究活動,也有利於培養新一代科研人才,使相關學科的科研工作能取得科研成果。國家有關單位如博物館等,可以獲得最有價值的藏品。現在分散在相關單位的化石,經鑑定後,有的應交國家有關單位,有的可以參與拍賣,讓其得到妥善安置,避免日久風化、遺失、毀壞,並取得合理收入。

 

    我們既不能以開發為名,造成新的破壞。同時也不能維持現狀,使古生物化石繼續遭到破壞,讓不法分子獲益的局面再維持下去。

 

    以上設想,使這類化石資源既得到合理的保護,又能進行科研和開發,保證地方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科研人員,以及當地的農民都能得到經濟收入。這件事做好了,不僅是貴州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對世界的貢獻。

 

古生物化石,歷來都是考古界涉足的領域,過去均由國家投入。如何適應市場經濟,使其既得到保護又能得到開發,是一個全新的問題,尚需共同研究,以便使保護性開發的形式更為完善。(王錄生)

 

來源:新華網貴州頻道

相關焦點

  • 甕安叫停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採礦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貴州省甕安縣採取措施積極推進古生物化石資源保護。 趙素娥 攝 中新網貴陽4月11日電(記者 黃蕾瑾)貴州省地礦局專家於4月11日抵達貴州甕安縣,即將實地勘測甕安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區,指導制定保護工作方案。甕安縣已全面叫停當地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的一切採礦行為。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家切割、「加工」化石,一度成了不少農戶的「生意」。一些村民家中堆放著至少幾十塊化石,有殘缺的,有完整的。他們用螺絲刀在厚度約5釐米的石板上將古生物骨架周邊的雜質剔除、磨平,古生物骨架得以清晰地顯現。古生物化石精美的圖案和稀缺性,令不法商販爭相購買。
  • 我縣舉辦古生物化石資源的價值與保護利用專題講座
    11月26日下午,我縣舉辦古生物化石資源的價值與保護利用專題講座。特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黨委書記、所長、研究員、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鄧濤做專題講座。全縣宣傳、文化旅遊、自然資源系統幹部職工,各鄉(鎮)主管副職和通訊員,縣文化和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管副職及媒體記者等200餘人參加講座。
  • ...規劃計劃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印發《江西省古生物化石保護...
    為加強全省古生物化石資源保護、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積極推進江西省古生物化石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促進古生物化石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特制定本規劃。將通過贛州恐龍化石資源調查和保護工程規劃與建設,對贛州恐龍化石標本和恐龍化石產地、遺址實施保護,對恐龍化石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擬規劃建設的「贛州恐龍博物館」和「贛州龍嶺恐龍原址館」,將全面反映和展示贛州恐龍化石發掘與研究成果,將成為本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恐龍科普教育基地和地學旅遊景觀。
  • 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基礎知識
    1.什麼是古生物化石?化石指保存於巖層中的,生活在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體或生命活動痕跡。化石與一般巖石的區別在於:它必須與古代生物相聯繫,必須具有諸如形狀、結構、紋飾和有機化學成分等生物學特徵,或者由生物活動所產生並保留下來的痕跡。2.何為古生物化石產地?
  •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_政府信息公開專欄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古生物化石的保護,促進古生物化石的科學研究和合理利用,制定本條例。  第六條 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成立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中國古生物學會推薦的專家組成,承擔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的擬定、國家級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建立的諮詢、古生物化石發掘申請的評審、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進出境的鑑定等工作,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制定。
  •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困境如何破解?
    原標題: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困境如何破解?【簡介】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新鋪鎮,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展示約2.2億年前晚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為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公園內化石保存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形態精美,為世界同期地層所罕見。
  •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新聞通氣會
    但是,一些管理事項的規定還有待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的職責尚不明晰,不利於專家作用的充分發揮;二是申請古生物化石發掘、流通、進出境應提交的材料尚不明確,不利於管理相對人申請報批;三是收藏單位的收藏條件、對收藏單位的管理措施不夠明晰,不利於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依法加強管理和監督檢查;四是個人收藏化石的處置和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的流通制度等事項未予明確,不利於公民合法財產權益的保護
  • 遼寧西部106個重點古生物化石資源清單已出爐
    遼西106個重點古生物化石資源清單出爐形成我國目前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方面最系統資料  2月10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由渤海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省地質勘查院、北票市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項目組共同完成的我省重大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遼寧西部古生物化石時空分布與保護利用機制構建
  • 在北票,探秘古生物化石資源,翻閱活的歷史教科書
    北票是遼寧省的一座小城,北票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北票市上元鎮,成立於20世紀末,主要保護對象是如鳥類等古生物化石資源。化石是活的歷史教科書,遠古時代的動植物遺體在經歷了滄桑巨變後,化身為煤,化骨為石,形成了化石。
  • 古生物化石保護杯「地球的故事」攝影作品網絡徵集啟事
    然而,地球只有一個,人類為發展而肆無忌憚地開發索取地球資源、破壞生態環境,使地球面臨資源枯竭和毀滅。為尋求保護地球資源環境的途徑和鑰匙,廣大地質工作者正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來探索地球演變的歷史和生命的起源發展,為倡導每一位社會公民保護地球歷史遺蹟——古生物化石,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在第43個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國土資源部聯合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所屬五洲傳播中心,以「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為主題,在全國開展古生物化石保護杯「地球的故事」攝影作品網絡徵集大賽(以下簡稱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隨後幾年更多古生物學研究者陸續在甕安生物群中發現一批獨特的「具細胞結構的海綿動物化石及後生動物胚胎化石」,論文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使得甕安生物群開始獲得國際影響力。但是,由於甕安生物群富含磷礦,又被稱為「亞洲磷倉」,當地大部分財政收入均來自磷礦開發,致使甕安生物群被大規模破壞,這座有著6億年歷史的化石寶庫,代表著生命大爆發起源的地方,被開採殆盡,引起了大量地質學家的抗議。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隨後幾年更多古生物學研究者陸續在甕安生物群中發現一批獨特的「具細胞結構的海綿動物化石及後生動物胚胎化石」,論文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使得甕安生物群開始獲得國際影響力。但是,由於甕安生物群富含磷礦,又被稱為「亞洲磷倉」,當地大部分財政收入均來自磷礦開發,致使甕安生物群被大規模破壞,這座有著6億年歷史的化石寶庫,代表著生命大爆發起源的地方,被開採殆盡,引起了大量地質學家的抗議。
  • 二連巨盜龍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
    人民網二連浩特4月5日電 近日,國土資源部公布了《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一批)》。其中,二連巨盜龍化石列入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一批)》的編制,是依據《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和《國家古生物化石分級標準》的規定,結合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的具體情況,確定的全國第一批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
  • 珍貴古生物化石為何頻頻遭劫
    2700件古生物化石,在經過國土資源部和海關總署批准後,於近日移交給了浙江自然博物館。但很多地方官員卻把化石等同於礦產,輕保護、重開發,甚至還喊出把當地建成「最大化石市場」的口號。  「在一些地方的化石市場,什麼樣的化石能買賣,什麼樣的化石不能買賣,全憑當地管理部門一句話。對於已知物種的化石,這個辦法也許可行。但是目前很多化石都需要研究後才能判定究竟是什麼物種,而大部分地方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並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他們怎麼判定呢?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上杭將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蔣巧玲 劉默涵 肖和勇)在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杭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羅劍說,下一步,上杭縣將在五個方面加強對恐龍足跡群化石的保護工作。成立由縣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切實做好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  二是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聘請恐龍足跡研究科考專家,在全縣轄區內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以白堊紀為重點,摸清家底。  三是加強原址保護。
  • 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當時,112地質大隊生態環境院在開展地質災害大排查工作時,調查人員劉剛、鮑淼、林權富、楊光祥、何騰躍等,在黃果樹管委會龍宮鎮下苑村一座山上發現了這處龍古生物化石,初步分析屬古生物化石的重大發現,並立即上報安順市自然資源局。8月14日,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古生物專家組匯同安順市自然資源局、112隊地質大隊相關人員共同前往現場調查核實。
  • 國土部:單位之間轉讓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不須再審批
    法制網北京11月3日訊 記者郄建榮從現在開始,單位之間轉讓、交換、贈與其收藏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不再需要經過國土資源部的審批。國土資源部今天發布公告說,根據《國務院關於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國發〔2017〕46號),取消收藏單位之間轉讓、交換、贈與其收藏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審批。
  • 守好古生物化石這份財富
    這些沉積和化石,不僅是中國的財富,也是世界的財富。」    然而,作為世界古生物學家「聖地」的中國,盜採盜挖和非法買賣古生物化石現象普遍,很多珍貴的化石被破壞或流失海外。    國務院頒布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已一年,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國家行政法規。
  •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南康一建築工地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常識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