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年,英國船長約翰·費恩在太平洋赤道航線附近發現了一個小島,大概只有崇明島1/60大小:
就叫它快樂島吧。
快樂島上有很多快樂的鳥,千萬年來它們吃了就拉,攢了10米厚的鳥糞。殖民者們發現,富含磷酸鹽的鳥糞是天然的優質肥料。接下來的150年裡,他們開始慢慢開採。
1968年,改名叫諾魯的快樂島獨立。原住民瘋狂地開採鳥糞,人均收入超過了沙特。富起來的人們,首先管不住的是自己的嘴,普遍成了大胖子,一半島民得了糖尿病。
後來,鳥糞沒了,諾魯政府瀕臨破產,為了養活大家,政府各種出賣主權。比如把島租給澳大利亞蓋難民營或者幫俄羅斯黑幫洗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吃得多拉得多不是啥好事兒。
周末,A股上市公司*ST鹽湖發了公告:
去年大概淨虧損450億元。
李彥宏挨了那麼多罵,2018年百度才賺了200多億,遠在青海的*ST鹽湖一把虧掉了百度兩年的淨利潤。
控制了中國83%的鉀肥資源,毛利率74%,青海國資背景的*ST鹽湖,曾經是市值千億的大白馬。
去年9月30日,格爾木實業因為*ST鹽湖欠了他們430萬一直不還,向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了*ST鹽湖破產重組的申請,法院受理了。
拖垮*ST鹽湖的,是2008年上馬的金屬鎂一體化項目。
2005年,上峰批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設立。青海領導很看重這個項目:
那些高汙染的項目不要到青海和西部地區來投資,我們不歡迎。
那時候的*ST鹽湖,每年生產的氯化鉀會產生3500萬噸的氯化鎂廢料,但如果上了循環經濟這匹快馬,3500萬噸廢料可以變成880萬噸金屬鎂。
正好,2008年金融危機時,世界知名鎂生產商海德魯計劃永別鎂行業。聰明的*ST鹽湖立刻從海德魯收購了一套5萬噸電解鎂生產設備,並以此為模型設計了一套金屬鎂一體化項目。
項目預計投資200億,建成後將年產40萬噸金屬鎂,240萬噸甲醇,200噸PVC等等,涉及子系統多達12套。
乃悟翻了翻2007年*ST鹽湖的財報,他們當年的總資產只有:
8億元。
王樸石說得好,首套房還要三成首付呢。
首付不夠膽子湊唄。
2010年7月,項目正式動工。在修建專家樓時,施工工地混凝土垮塌,埋了6個工人,最後只救出來1個。到現在,曾經承諾公布調查結果的*ST鹽湖也沒說清楚這起事故到底咋回事兒。
2015年,金屬鎂一體化項目建成,累計投入約290億元,*ST鹽湖的財務費用飆升了10倍。
*ST鹽湖自己都害怕了,他們提示股民們,公司償債能力有風險。
但這樣的政績工程,大多數人並不在意風險。2016年,工人們加班加點,日夜不休,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打通了全部工藝流程。當年年底,第一塊鎂錠宣布在青海產出。
但是,直到現在,這個已經投入了500億的項目,還是沒能滿負荷生產。公司告訴大家,青海每年只有半年時間可以施工:
鹽湖地處高原,較內地化工裝置運行的難度較大。
12年前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嗎?記者們跑到項目地看了看:
與一公裡外的鉀肥工廠相比,這裡顯得格外安靜。
2017年,*ST鹽湖首次出現重大虧損,超過40個小目標灰飛煙滅,賣鉀肥的錢虧得一乾二淨。
債主們一口回絕了鹽湖股份提出的債轉股方案。國開行青海分行負責人對著記者表示:
堅決反對!如果籤字,要賠上職業生涯。
現在,*ST鹽湖計劃將金屬鎂項目連同債務一起出售,在淘寶上6次流拍後,*ST鹽湖計劃以30億元的價格,轉讓給由海西州國資委控股的青海匯信資產。
投入500億的項目賣30億,按道理說不貴。
很可惜,*ST鹽湖不是茅臺。
澳大利亞媒體說,這一段的森林大火造成的損失總額約為240億人民幣,比*ST鹽湖虧損額,也就少了210億吧。
星球往事
備註公司-職業更易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