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上古典籍中,有很多關於異獸的說法,比如《山海經》《穆天子傳》中就不下百餘種異獸。正是因此,而後眾多史書也都借鑑了上古典籍中的說法,凡見異獸者,幸運的登基為帝,不幸運的則身死於朝堂。異獸之說,則往往成為政治家的把戲。
很多異獸本來是不存在的,就是在史書典籍中也記載極少,卻從來沒有讓當時之人奉其為祥瑞之事。比如故宮有太和殿,太和殿上放有一對角湍。那麼,這個角湍存在不存在呢?反正在《山海經》《穆天子傳》這種上古典籍中是沒有的,追溯其最早的記載大致出現在《史記》中,也即可能最早出現是在秦漢之時。
據說,秦始皇曾在鹹陽宮中建造了一座珍禽異獸園,把天下的珍禽異獸都匯集於園子裡,並且還讓這些珍禽異獸相互交配,或是因近親繁殖,或是因基因變異,反正就出現了這個四不像一般的動物角湍。那麼,這個角湍長什麼樣呢?
沒有人知道這角湍到底長成什麼樣,至少流傳到今天的典籍中,是很難看到角湍的長相的。倒是在故宮太和殿上,有一對角湍供人參觀,長著犀牛角,有副獅子身,還有熊爪、魚鱗、牛尾,遠看起來就如同上古神獸麒麟。這對古時候的那些皇帝來說,麒麟就代表著祥瑞,那就是聖獸。
秦始皇對此相當高興,還專門為這角湍取了名字,認為這角湍既然是聖獸,而且本身又只有一個角,便把角湍的「角」去掉了一筆,成了「甪」字,於是角湍就變成了甪端,也就是後來故宮的太和殿上看到的那對。那麼,這種說法真的可信嗎?
《說文》曰:「角端獸,狀似泵,角善為弓,出胡休國」, 《史記集解》引郭璞注釋: 「角湍,音端,似豬,角在鼻上,堪作弓。李陵曾以此弓十張遺蘇武也」,從這裡的記載看來,「甪端」這種動物似乎是存在的,而且還可能不止一次地出現過,而且「甪端」出現的地方不是中原地區,而是胡國,或是鮮卑國,就是北方的民族地區。
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甪端」可能是一種變異的動物,或跟獅、鹿、牛等動物有關,或許因為某種特定的原因發生了基因變異,最後變成了某種身體有殘缺的怪胎。第二種就是,「甪端」是已經在後來滅絕的一種動物,由於是祥瑞聖獸,就經常被人追蹤,乃至最後被捕殺殆盡。
越是這樣的動物,就越會受到人們的追捧,到宋朝的時候「甪端」已經完全被深化了,《宋書》裡就有:「甪端日行萬八千裡,又曉四夷之語,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則奉書而至。耶律楚材謂為旌星之精,靈異如鬼神」,但凡「甪端」出現,都會伴隨著明君聖主賢臣。「甪端」,便成了中華文明千百祥瑞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