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殿舍、碑橋、鐘鼎、印璽等建築器物上通常置有「異獸」,除了用作點綴裝飾和器形美觀外,都還有些寓意講究。這些異獸雖有名字,卻多數源於傳說,沒人能言定世間確有這些生靈存在。像《山海經》這部典籍,漢代時就已經難確其作者與成書時間,遑論裡面記載的山川動物。所以後世都把它當做神話傳說資料,包括那些飛禽走獸。
即便如此,絕頂聰明的古人還是想像模擬了異獸的形狀,並賦予其不同屬性,祈盼它們以超自然的法力給天地間的人事帶來福祉。這就有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說法與措置。關於這個話題,明清兩朝幾位前賢有筆記載述。如明代楊慎、陸容、李詡等,清人王士禛、褚人獲等。這幾位互相參照兼取,說法大體一致。按他們的闡述,舊時器物上的異獸多數是傳說中的龍之九子,即: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夏、睚眥、狻猊、椒圖,此外還有其他幾種。本人參閱前賢記載及相關典籍,做個簡要疏注。
贔屓(bixi):中國古時城鄉隨處可見石碑,碑下石座兒總有一龜形異獸,故而民諺有「王八馱石碑」一語。這尊龜形異獸學名曰「贔屓」。贔屓形狀似龜,又叫「蠵」(xi)。蠵者,大龜也。又叫「石趺」、「龜趺」。贔屓用作承載石碑,緣於它有力大能負重之屬性。
螭吻(chiwen):古代傳說螭吻是一種無角的龍。《說文》:「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清康熙朝名士高士奇《天祿識餘.龍種》說:「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比高士奇略早些的褚人獲《堅瓠集》也講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殿脊獸頭是也。」比他倆又早的明人陸容《菽園雜記》、李詡《戒庵老人漫筆》仍是「其形似獸,性好望,故立於屋角上」。北方有俗語曰「五脊六獸」,比喻人閒得難受。脊上六獸之一即螭吻。至於螭吻為何喜好瞭望,幹嘛非得站在屋脊上?無人詳解。
蒲牢:陸容《菽園雜記》寫作「徒牢」。傳說蒲牢形似小龍,喜歡吼叫,且聲音宏亮,有神力,故常懸於鐘上。《堅瓠集》說:「蒲牢,…今鐘上獸鈕是也。」唐代李善在註疏班固的《東京賦》時曾引用三國時人薛綜的話說:「海中有大魚曰鯨,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鯨魚擊蒲牢,輒大鳴。凡鍾欲令聲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所以撞之者為鯨魚。」後來人們管大鐘就叫「蒲牢」。唐代皮日休《寺鐘暝》詩有「重擊蒲牢唅山日,冥冥煙樹睹棲禽」語。現在人們在古寺廟等處尚能見到大鐘,留心那撞鐘作響的物件兒,確是魚形槌兒。
狴犴(bian):陸容寫作「憲章」,大概取其典章、效法詞義。狴犴有牢獄、惡狗詞義。傳說狴犴獸形,有威,性好囚,古時牢獄門上常置狴犴形。明代楊慎《龍生九子》說:「狴犴,形似虎,今獄門獸吞口,是其遺像。」如此,狴犴的身份就是看管罪犯的獄警,無非終年立那兒無所作為乾瞪眼罷了。
饕餮:褚人獲《堅瓠集》說它「好飲食,故立於鼎蓋」。這個鼎應該是古代一種烹煮食物器皿,上面的蓋子鑄有饕餮形。宋人蘇東坡曾自詡「老饕」,歌賦其美食雅好。實則饕餮本義並不是一個善性字眼兒,傳說中饕餮是貪殘的怪物。《呂氏春秋.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漢代東方朔《神異經.西南荒經》也說「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食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疆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所以古人忿恨饕餮殘忍貪婪,只讓它留個腦袋而沒有身子。舊時鐘鼎彝器上鑄刻饕餮頭部形狀主要是作裝飾用。
蜥蜴:又寫作「蟋蜴」。俗稱四腳獸,常用作比喻小人。古人說蜥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故用於刀柄上。刀系兇器,用作殺人,沾滿血腥,正為蜥蜴所好。蜥蜴生活在熱帶與亞熱帶,現在並不稀罕。大概因為古人遠足艱難,資訊不暢,鮮見蜥蜴,故而把它當作異獸。
螭虎:其形似龍,喜好文採,常雕刻於碑文兩旁。也有人說螭虎是龍九子之一。螭虎性喜文採,自然與文字、文牘有關。文牘上常須用印,所以印璽上的龍形鈕就是螭虎。秦以前用金玉朱印,即龍虎鈕。蔡邕《獨斷》:「天子璽以玉,螭虎鈕。」
狻猊(suanni):又作「金猊」。形狀似獅,性喜火煙,故常雕於香爐蓋上。後來把獸形的香爐謂之狻猊,也叫金獸。明代劉基《望江南》詞有「金獸有煙飛不起,玉蟲無焰翳還明」語,其中金獸就指香爐。一說五脊六獸亦有「狻猊」。
椒圖:其形似螺螄(螺蚌),性好閉口,古時常在門上雕畫其像,既作裝飾又寓意門戶封閉嚴實。看緊門戶是古人齊家至要之一,明末清初學者朱柏廬《治家格言》就講「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鰲魚:神話中的魚名。《山海經.海外西經》載:「一曰鰲魚在沃野北,其為魚也如鯉。」鰲魚也具龍形,好吞火。古人把它安於屋脊上,大概取消防滅火之意。一說其為五脊六獸之一。
金吾:傳說中的神獸。唐代經學碩儒顏師古說:「金吾,鳥名也,主闢不詳。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御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官名。」金吾頭部形狀似美人魚,尾有兩翼。其性通靈不寐,整宿無須睡覺,古人用作巡視警蹕,頗類似於時下高速公路上的彩塑交警。由此義引申,古代武職官吏即名「金吾」,專門負責皇帝大臣警衛、儀仗、衛戍京畿、掌管治安等。漢朝有「執金吾」官名,唐宋以後有「金吾衛」、「金吾將軍」等武職。
蚣夏:傳說中的龍九子之一。褚人獲《堅瓠集》:「性好水,故立於橋柱。」蚣夏雕鑄橋頭,取其鎮水屬性,以防水大橋塌。
睚眥:也是龍九子之一。睚眥習性好殺,古人常用作刀環的裝飾物。成語「睚眥必報」把睚眥訓解為瞪眼怒目他人,引申為極小的怨恨也要報復,記仇之謂。
以上異獸名稱及其屬性用途大致如此,說法或存參差也並無大礙。要緊的是與之相配屬的實物怕是越來越難見到。如今古建築雖尚未完全拆除,畢竟日見其少。古器物大概博物館有存,民間也有藏收。
圖文來源:CCTV4國寶檔案 侵刪
加可可微信進石雕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