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記載著眾多的奇珍異獸,其中就有些被現代學者找出了原型動物。
文鰩魚,在山海經中被描述為一種長有翅膀能夠飛躍於海面上的魚,而通過現今現存物種做出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古人所描述的文鰩魚就是現存於溫帶海域的飛魚,據說飛魚能夠連續滑翔超過四百公尺距離。
何羅魚,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同樣也記載於《山海經》之中。被認為是一種長有數十個身軀卻僅有一個頭部的奇異魚類。經過現代學者長時間的物種對比,發現何羅魚的真實身份極可能就是我們餐桌上的章魚或者烏賊等的頭足類動物。
蠱雕,是一類似鳥飛鳥的食人異獸,據說其頭部長有犄角,叫聲如同嬰兒的哭啼聲。如今有關於蠱雕的原型動物最普遍的說法是現存於菲律賓一帶的食猿雕,食猿雕又因喜好啄食猿猴而得名,生性十分兇猛。
當康,在古代當康被人視為一種五穀豐登的吉祥瑞獸,據說當康出現的時候必定會迎來豐收的季節。其外形像豬,卻長有四支奇特的獠牙,這就和現存在非洲地區的非洲疣豬外形極為吻合。
旋龜,在傳說中旋龜的外型被認為與龜相近,但卻長有鳥的嘴部,老鷹的尾部。而事實上,在現代旋龜已被人找出了原型動物,它就是鷹嘴龜,如今鷹嘴龜多被人當成寵物來飼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