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山海經》是我國上古奇書,而《山海經》存在著許多異獸,那麼這些異獸曾經是否存在?或者說有一部分異獸曾經存在過呢?
《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司馬遷當年寫《史記》的時候,如此評價了《山海經》中出現的異獸。據傳,《山海經》所記載的是大禹、伯益的所見所聞。也就是說,書中所描述的動物,應該是上古時期存在過的。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很多珍貴文物,其中有一幅名為《交趾果然圖》。這幅畫完成於乾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61年,由義大利畫師郎世寧所著,畫上還有乾隆皇帝所提御詩:「寓屬生交趾,自呼名果然。歡同難還共,小後大居前。柳異王孫惡,郭齊君子賢。不因皮適褥,林處命寧捐。」
「果然」又名「猓(犭然)」,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種動物,宋代的《太平御覽》對其也有描述:「果然獸似獼猴,以名自呼。色蒼黑。群行,老者在前,少者在後。得果食輒與老者,似有義焉。交趾諸山有之。獠人射之,以其毛為裘蓐,甚溫暖。」根據這個描述,果然在古人眼中是一種生活在中南半島的靈長類動物,群居,有年長的首領,是素食動物。但這幅圖中所畫的」獼猴「與我們現實中的一種動物極其相似,那就是環尾狐猴 。
約160萬年前,馬達加斯加是附著在非洲大陸的超級大陸岡瓦納古大陸(非洲、南美、澳洲、南極洲、印度半島和馬達加斯加)的一部分。隨著岡瓦納古大陸解體,馬達加斯加島離開非洲。有化石記錄中的第一個像狐猴的靈長類動物出現在大約60萬年前的非洲大陸,此後不久越過海洋進入馬達加斯加。
17-23萬年前,該島載著這些猴子繼續向東漂移,馬達加斯加從此將它們與大陸的靈長類動物隔離。由於這些高智能和自適應的靈長類動物在物競天擇的法則下,具有狐猴的血統的靈長類動物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走向滅亡。 根據化石分析,這些狐猴是約2000萬年前才進化出來的。
如今,環尾狐猴在很多動物園中都有飼養,而且數量還不算少,這主要是因為環尾狐猴適應能力比較強。但在馬達加斯加,環尾狐猴和其他狐猴一樣,面臨著盜獵、棲息地破壞等問題的威脅,數量持續減少。
除此之外,《山海經》裡記述的很多異獸,都在自然界找到對應的動物。之所以後世很多人認為書中的異獸是杜撰出來的,原因如下:很多異獸從未見過,異獸太過神奇,異獸根本不可能生活在古中原。對於此書中的異獸是否存在,各界對此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那麼你認為它們真的存在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