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沒烏鴉,國民黨沒鳳凰!

2020-12-03 你不知道的臺灣

臺灣直選20年,政黨輪替3次,民主成就傲人。根據自由之家2019年排名,臺灣在滿分100分中取得93分,列世界第25名,亞洲排名第2。但這些「民主成就」的背後,卻是愈來愈不受節制的行政權與萎縮的立法權,言論自由受到行政、司法權層層威脅,強大的政府宣傳機器讓社會充斥「厲害了,我的(民進)黨」氛圍。

外表光鮮亮麗的民主,背後卻是不成熟的政治文化:不問是非,只問黨派立場與意識形態;只有遵從跟風,不思大是大非和捨我其誰的胸懷。民主的體制卻沒有相襯的民主文化,成為當前政治運作最大的困境。為何臺灣無法建立就事論事、勇於承擔的政治文化呢?跟國、民兩大黨惡性競爭,陷入只比爛、不比好的循環有關。

要從國民黨追究起,作為百年老黨,在臺灣獨大40年,國民黨的威權與醬缸文化深植臺灣,即使轉型為選舉政黨,舊文化、老習氣卻如DNA般纏繞不去。國民黨人習慣簇擁強人,聽從指示、服從領導,不習慣溝通思辨與承擔,一旦強人消失,就像繼承龐大遺產的富二代,只顧著爭吵分家產,不思承擔重責、擴大家業。當外部壓力出現,只死守縮水的財產求自保,看到利,搶破頭;見到責,只推卸,沒人懂得開天闢地,如今落得家徒四壁、人去樓空的悽涼景象。

國民黨的鳳凰涅盤,必須大破大立,改變過去威權的政黨文化,走上法治而非人治、合議制而非獨任制的運作。只有面對社會,正視綠基本盤已大於藍,不能企圖繼續吃「兩岸牌」、「經濟牌」老本,苟延殘喘,更不能期待「韓流」式的奇蹟,要拋棄富二代心態,重塑國民黨政黨文化,透過議題聯結與社會接軌,才能與民進黨爭天下。遺憾的是,國民黨這次黨主席改選,未見可登涅盤的鳳凰。

至於從街頭黨外打天下起家,從無到有的民進黨,沒有國民党家大業大、醬缸僚氣的威權文化,白手起家闖出一片天,不可能當個「乖乖牌」,形塑出民進黨反權威、勇於承擔的政黨文化,遇到艱難的挑戰,更傾向當帶頭的承擔者,先拼再說。草莽之氣免不了衝突與鬥爭,但鬥歸鬥,卻有革命情感與共同目標相互連結,爭奪之際更懂得攜手下山打群架、搶地盤,不像國民黨自命清高,內鬥內行,外鬥怕髒了手。

不過隨著民進黨壓倒性勝選,不但將繼續完全「執政」4年,甚至許多人認定長期「執政」的苗頭已經浮現,漸漸出現類似國民黨的威權文化,黨的意志高於個人的意志,不論是非,黨說了算。舉例來說,「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硬推的「國土計劃法」修法,倘若通過,「國土計劃」的時程將可能無限期延宕,導致過去如農地工廠叢生的問題繼續放縱。

然而如今綠營,卻只有一位長年扮演烏鴉的林淑芬委員聲嘶力竭疾呼反對,蚍蜉撼樹。林在上一屆「立委」任期中,堅持個人良知,因而多次遭到民進黨團黨紀處分和罰款。失去「烏鴉」的民進黨不就和國民黨是一丘之貉嗎?

把時間拉長,民進黨一言堂的案例不勝枚舉:詹順貴深澳電廠環評事件、「勞基法」髮夾彎、鐵籠「公投」等,都是民進黨自打臉,放棄過去的立場與價值,聽黨的指揮,跟著黨走。更荒謬的是,民進黨以環保社會運動起家,如今「環保署」卻一再犧牲環境,屈就「經濟部」立場。踏過民主前輩淚痕與汗跡取得權力,前程似錦的民進黨政治領袖們,會跟著前輩們的路反權威,堅持獨立思辨、勇於承擔,還是會服從領導、成為民進黨的橡皮圖章呢?人類歷史跡痕斑斑,絕對權力造就絕對腐敗,民進黨必須守住過往自以為傲的政黨文化,不能走上威權服從的一言堂之路,否則只會落得國民黨般的下場,也將讓臺灣的民主困境更加嚴重。

臺灣的政黨政治,長年惡性鬥爭、相互比爛,一個政黨爛,反成為另一個政黨不求好的理由,兩個政黨互比誰比較不爛,沒人願意比好,傷害的將是臺灣人民。2016和2020兩次選舉顯示小黨有一定的生存空間,「時代力量」可以搶綠票、臺灣民眾黨可以搶藍票,未來藍綠格局或許不會改變,然而國、民兩黨再繼續比爛不比好,就可能會失去藍綠代表權。愛臺灣,就要比好,不能比爛。

本文為臺灣《中國時報》主筆室社論

相關焦點

  • 臺媒:兩大黨惡性競爭 民進黨沒烏鴉國民黨沒鳳凰
    當外部壓力出現,只死守縮水的財產求自保,看到利,搶破頭;見到責,只推卸,沒人懂得開天闢地,如今落得家徒四壁、人去樓空的悽涼景象。國民黨的鳳凰涅盤,必須大破大立,只有面對社會,正視綠基本盤已大於藍,更不能期待「韓流」式的奇蹟,要拋棄「富二代」心態,重塑國民黨政黨文化,透過議題連結與社會接軌,才能與民進黨「爭天下」。遺憾的是,國民黨這次黨主席改選,未見可登涅盤的鳳凰。
  • 臺北市議員「票王」羅智強:「我願做國民黨內的烏鴉」
    敲醒沾沾自喜的人環球時報:作為一個國民黨人,您是否認為「九合一」民進黨的慘敗就是國民黨的大勝?羅智強:我向來反對這樣的說法。我接觸的民眾十有八九都告訴我一件事情:他們實在受夠民進黨了,「但不要誤會,我們不是支持國民黨」。這場選舉中,有兩個主要因素造成民進黨大敗:一是民進黨失去民心,民怨四起;二是韓國瑜旋風,韓國瑜以獨特的人格特質、庶民話語和靈活的選戰方式,成功燃起所謂的「韓流」,並外溢到全臺灣。只要問一個問題就會非常明了:「過去兩年半,雖然民進黨荒腔走板,可是國民黨做了什麼讓大家感動的事情嗎?」相信絕大多數人答不出來。
  • 國民黨遭民進黨黨產清算 黨產都要追到大陸來了
    這一由民進黨力推、被形容為將對國民黨「抄家滅黨」的法案,終於出爐。由此,國民黨自1945年8月15日以來取得的財產,都將面臨被清算的命運。 國民黨昨天(27日)在中常會上對後續因應提出專案報告。黨行管會主委邱大展表示,申報舉證時間長達71年,溯及國民黨在大陸時期的資料,連大陸黨員黨費收入也要申報;未來國民黨將面臨六大困難,財務周轉隨時將出現困難。
  • 臺灣「立委」選舉:民進黨61席過半,國民黨38席
    另兩組候選人中,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得票552萬餘張,得票率為38.6%;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餘湘得票60萬餘張,得票率為4.3%。   同時舉行的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也於當晚揭曉。在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總共113個席次中,民進黨獲得61席,國民黨獲得38席,臺灣民眾黨獲得5席,「時代力量」獲得3席,「臺灣基進」獲得1席,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者獲得5席。
  • 柳金財:檢視臺灣社會團體與民進黨、國民黨聯盟關係之轉變:以開放...
    11月22日國民黨結合社會團體,共同號召民眾上凱道遊行抗爭反萊豬進口,參與團體約有五十幾個,對比2012年反豬牛抗爭事件共連結一百多個團體,顯然處於反對黨時期民進黨其連結團體的能量及力度,遠比國民黨更具有相對優勢。
  • 民進黨挑動「仇中」,國民黨不努力,臺灣前途危矣
    臺灣作家曹若梅在臺灣中時撰文說,因為所謂「求和說」而拒絕出席海峽論壇的國民黨團,看似各個正氣凜然,義正辭嚴的提出訴求,包括大陸相關單位必須道歉、提出保證,以避免臺灣遭受「矮化」對待等等。試問袞袞諸公何來的底氣,如此大言不慚的自抬身價,又莽撞躁進的自斷後路?
  • 吳敦義懟蔡英文:我們把鵝養肥 毛全被民進黨拔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7月15日開會批評國民黨不反省還教訓改革者。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當天反駁,並引用國民黨執政時的「肥鵝理論」稱,國民黨把鵝養肥,但民進黨上臺後卻拔到沒毛。吳敦義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反觀現在,吳敦義說,臺灣失業率雖然低了一點,但派遣工80萬人史上最高,「蔡英文能說現在經濟是20年以來最好的嗎?」他要問蔡英文,為什麼目前兩岸關係狀、兩岸和平穩定發展、陸客陸生人數等現狀已大不同。
  • 專家:國民黨在高雄臺南越來越邊緣化(圖)
    相比之下,國民黨在 「南二都」沒有優勢,又選擇了兩位不具影響力、戰鬥力、爆發力的候選人黃昭順與郭添財,實力明顯不足,在媒體上幾乎看不到多少有關郭添財與黃昭順兩人的選舉新聞,都在炒作綠營內部的內鬥與分裂,讓國民黨候選人在選舉中逐漸邊緣化,如何能贏民進黨?  國民黨一直寄希望於綠營內部分裂,以便撿個便宜,從中取勝,這只是一廂情願。
  • 「九合一」高雄臺南一邊倒向民進黨 臺北新北國民黨也難翻天
    中國臺灣網3月9日訊 香港中評社發文稱,民進黨高雄、臺南市長初選結果相繼出爐,分別由陳其邁、黃偉哲以大比數勝出。民進黨順利推出人選,國民黨則仍找不到戰將,選情一邊倒,幾無懸念。上一屆,也即是2014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在臺南、高雄分別慘輸45%、38%;2年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選舉,國民黨再度因內部鬥爭臨陣換將導致大敗。早前有基層黨員質疑國民黨在臺南市竟連一名不分區「立委」提名都沒有,是形同放棄臺南市。
  • 民進黨內憂外患,專家對「九合一大選」做出預測
    而2014的「大腸花」讓國民黨下臺,蔡英文成功上位,如今民進黨因為「萊豬」進口風波而民意盡失,很可能重蹈2008年的覆轍。在臺灣的22個縣市中,目前僅有7個在民進黨治下,拋開臺南、嘉義、屏東這三個民進黨的基本盤,其它4個縣市都存在挑戰。以桃園市為例,如果現任「市長」鄭文燦不能守住的話,沒有接班人的民進黨就只能看著這顆「桃子」被別人摘走。
  • 國民黨批蔡英文當局螺絲不緊 政策人事反覆
    中國臺灣網8月1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國民黨16日表示,蔡當局上任以來,螺絲不緊、政策反覆,連人事也反覆;民進黨心中沒有臺灣人民、臺灣利益、公平正義,只想獲取更大政治利益,鬥爭國民黨。臺灣指標民調公司日前公布最新民調,民眾對蔡英文的施政表現滿意度跌破五成、不滿意度飆升到39.8%。
  • 臺北市議會通過萊豬零檢出 民進黨:國民黨該向全臺道歉
    華夏經緯網1月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為了因應萊豬進口,許多地方政府紛紛「逆時中」,自行訂定萊劑零檢出條例,但日前「行政院」強勢宣告地方自治條例無效,引發各地不滿,臺北市議會更是通過萊豬條例「釋憲」,成為全臺第一個闖關「釋憲」的縣市,此舉也遭民進黨痛批,要求國民黨向臺灣民眾道歉。
  • 國民黨人:你沒資格
    為了抵制瘦肉精美豬,島內多個政黨團體此前曾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秋鬥」遊行,人們舉起旗幟、看板、標語,高喊「反萊豬,護食安」等訴求,要求民進黨當局撤回相關行政命令。儘管如此,民進黨當局依舊憑藉在立法機構的席位優勢,於近日強行通過了攸關「萊豬」進口的9項行政命令,而這意味著臺灣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開放「萊豬」進口。
  • 國民黨2022年選戰:臺北新北穩拿,桃園和臺南都有機會翻盤?
    資深媒體人謝寒冰分析,國民黨在新北市勝算大,桃園跟臺南未必沒有機會。至於臺中,盧秀燕若對上「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蔡實力不容小覷,因此盧秀燕要能穩紮穩打,不要出重大錯誤,勝面應該會蠻高。謝寒冰在中天《爆卦頭條》節目中表示,2022縣市長選舉,對民進黨是非常嚴重的難關,恐怕重演2018年的慘劇。
  • 民進黨遭擲豬內臟後又要帶風向?拒絕反思才是病根
    民進黨遭擲豬內臟後又要帶風向?  【兩岸快評第1068期】    日前,為抗議進口含瘦肉精美豬政策,國民黨黨團在立法機構議場向民進黨民意代表及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投擲豬內臟  面對在野黨的強力抗爭,民進黨方面再次祭出老招,通過綠營政客、綠媒及網軍配合,企圖將這一熱點事件解讀為「國民黨不會當在野黨」,順著這個思路,將矛盾焦點轉移到批判國民黨的老路上。只不過,這一次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問題牽涉到全臺民眾的健康利益,媒體輿論和社會大眾沒那麼好騙。
  • 臺灣新冠疫苗沒著落,民進黨「超前部署」破功
    對此,民進黨當局早早畫大餅安慰群眾,卻在自主研發和對外採購兩方面雙雙進展遲緩,最後恐怕會導致無疫苗可用的困境,網友憤怒留言,「民進黨害慘臺灣人」。 民進黨號稱抗疫「超前部署」,卻在疫苗這個關鍵環節嚴重落後。 在自主研發方面,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本來,臺灣疫情指揮中心在今年1月20日成立之後,就擁有了徵收疫苗廠發展疫苗的權力。
  • 論文抄襲風暴衝擊國民黨高雄選情
    臺灣時事評論員鈕則勳昨日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直言,論文事件已讓國民黨的選情雪上加霜,現在國民黨當務之急就是設法保住「老二」位置,防止吳益政「超車」,否則高雄市長補選一役將重創國民黨在南臺灣的政治能量,江啟臣也可能在9月的國民黨「全代會」上被「逼宮」。
  • 民進黨內亂蔡英文難控大局?不要被假象蒙蔽了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北京時間3月25日,臺灣九合一大選的鬧劇繼續進行,與國民黨內部推不出人的節奏不同,民進黨內部早早地確定了競選人選,但是面對這場異常嚴峻的戰鬥,民進黨依舊是暗流湧動,多方人馬互相廝殺,形成了一場亂局,而面對亂局,蔡英文不聞不問,隔岸觀火,有網友認為這是一種認命的表現
  • 民進黨為何認慫?
    在在野黨和輿論抨擊下,民進黨黨團被迫轉彎,同意將「備查」改「審查」。這是蔡英文二次執政以來遭遇最大阻力的一次。蔡英文遭遇民意的最大阻力對於民進黨同意將「備查」改「審查」,是否是因顧慮到社會的反彈?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表示,沒感覺到「社會上有太明顯的反對」,民進黨就是認為開放政策「符合臺灣利益、照顧民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