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大事記:1958年

2021-01-15 中國網

「大躍進」

1956年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時,1957年又成功完成了「一五」計劃,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可謂凱歌行進。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認識不足,更由於毛澤東、中央和地方不少領導同志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就在總路線提出後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1956年對經濟工作中過急情況的糾正是「反冒進」。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農業發展綱要十四條(修正草案)》,這實際是農業「大躍進」的綱領。會後,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召開黨的各級幹部會議,傳達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準備掀起工農業生產的高潮。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1958年5月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制定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任務和指標。在這之後制定的1958年國民經濟計劃的第二本帳的主要指標過高,造成了經濟工作中的急於求成和急躁冒進。

在「大躍進」運動中,高指標、瞎指揮、虛報風、浮誇風、「共產風」盛行,各地紛紛提出工業大躍進和農業大躍進的不切實際的目標,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計劃指標。「大躍進」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農業比例嚴重失調,導致國民經濟困難局面的出現和加劇,再加上天災因素,最終導致了席捲全國的大饑荒。從1958年11月開始,中共中央開始糾正「大躍進」運動中的問題。1960年冬,黨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大躍進」運動也被停止。1962年七千人大會後,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並由此開始了全面的國民經濟調整工作。

人民公社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們黨在五十年代後期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中,為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作的一項重大決策。

關於在我國農村建立「大社」的思想,早在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高潮中已初見萌芽。1956年完成了高級合作化,每社平均200戶左右。1957年冬和1958年春的農田水利建設高潮,又出現了聯隊、聯社。毛澤東考慮到當時以大搞興修水利為特點的農業生產建設的發展需要,覺得需要辦大社。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通過了《關於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併為大社的意見》。意見指出:「為了適應農業生產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條件的地方,把小型的農業合作社有計劃地適當地合併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會後,各地農村開始了小社並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出現了「共產主義公社」、「集體農莊」,有的地方出現了「人民公社」。1958年7月1日《紅旗》雜誌第3期《全新的社會,全新的人》一文中,比較明確地提出「把一個合作社變成一個既有農業合作又有工業合作基層組織單位,實際上是農業和工業相結合的人民公社」。這是在報刊上第一次提「人民公社」的名字。8月6日,毛澤東視察河南新鄉七裡營人民公社時,說人民公社名字好。9日,在與山東領導談話時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並指出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談話在報紙上發表後,各地掀起了辦人民公社的熱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開擴大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決議》下達後,全國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熱潮。到10月底,全國74萬多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組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參加公社的農戶有1.2億戶,佔全國總農戶的99%以上,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了人民公社化。

由於在合作化運動的後期已出現了過急過猛的問題,所以人民公社化運動也出現了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情況,颳起了「一平二調三收款」的「共產風」。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第一次鄭州會議)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開始逐步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1961年,毛澤東主持制定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進一步明確了在現階段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克服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對於中共八大前後的「冒進」與「反冒進」,中共中央領導層存有不同看法。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和「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毛澤東則更加堅定了自己關於中國經濟可以迅速發展的信念。1957年「反右」運動之後,隨著政治空氣發生變化和一片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歌頌,使毛澤東更加相信1956年的「反冒進」是錯誤的,自1956年以來鬱積的對「反冒進」的不滿,終於爆發出來。在1957年9月至10月召開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不僅改變了八大一次會議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即再次提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仍然是社會主要矛盾,而且改變了八大一次會議關於在經濟建設方面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的方針。

1958年1月和3月,毛澤東先後在南寧和成都主持召開了有部分中央和地方領導人參加的工作會議。在南寧會議上,毛澤東在嚴厲地批評「反冒進」之後,提出「不斷革命」的思想。會上還提出了「苦戰三年」、基本改變落後面貌在的口號。到3月份召開的成都會議,毛澤東在周恩來和陳云為「反冒進」作了檢討、全黨在政治壓力下統一了認識後,提出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同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該總路線其基本點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和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在繼續完成經濟戰線、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同時,逐步實現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業優先發展的條件下,工業和農業同時並舉;在集中領導,全面規劃,分工協作的條件下,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並舉,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同時並舉。通過這些,儘快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總的來說,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反映了黨和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狀況的普遍願望,但實際上是一個比較空泛的政治動員性質的經濟建設口號,既無法量化和監督檢查,又容易脫離客觀實際。另一方面該路線片面強調高速度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因此適應了毛澤東自1956年就探索和讚賞的以群眾運動來搞經濟建設的思路,也自然成為發動「大躍進」的綱領和口號。它的提出在實際上取代了黨在「八大」前後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凡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使得自建國以來在經濟建設方面實事求是、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態度沒有得到繼續很好的堅持。

大煉鋼鐵

在「大躍進」的氛圍下,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的決議,從此掀起轟轟烈烈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

在大煉鋼鐵運動中,各部門、各地方都把鋼、鐵生產和建設放在首位,為「鋼元帥升帳」讓路;各級黨委第一書記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大搞土高爐土法煉鋼;對原有企業的生產能力不斷追加投資,致使基本建設規模迅速膨脹,戰線越拉越長;商業銀行全力支持工業大躍進,以致拆東牆補 西牆,打亂了正常的資金流通。

最後經過突擊蠻幹,1070萬噸鋼的生產目標,於1958年12月19日被宣布提前12天完成。當時鋼產量為1108萬噸,生鐵產量為1369萬噸,實際上合格的鋼只有800萬噸,300餘萬噸土鋼、416萬噸土鐵根本不能用,估計煉鋼鐵在全國約損失200億元。全民大煉鋼鐵運動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嚴重削弱了農業,衝擊了輕工業和其它事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石建國 武力)

相關焦點

  • 紅外科學歷史大事記
    他在1800年發表了他的結果。William Herschel利用稜鏡折射太陽光,發現了紅外譜線,除了紅光以後,以外還有一種譜線可以使溫度計的溫度上升,他對這種結果感到非常驚訝,並稱之為「熱射線」。「紅外」一詞直到十九世紀末期才出現。
  • 【今日歷史】2月12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一、國內大事記   ?1958年2月12日 中央號召全國「除四害」      60年前,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   二、國外大事記   ? 1818年2月12日 智利民族獨立領袖奧希金斯宣布智利從西班牙殖民統治中獨立,成立智利共和國   200年前,1818年2月12日,即查卡布科戰役一周年之際,奧希金斯在塔爾卡籤署宣布智利共和國正式成立的法令,正式宣布智利獨立,成立共和國。
  • 共和國大事記:1977年
    中共十一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到會的代表有1510名,代表著全國3500多萬黨員。這次大會,是在揭批江青集團進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復和整頓,廣大群眾渴望對「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進行全面清理、撥亂反正的情況下召開的。
  • 《大連理工大學七十年大事記(1949-2019)》出版
    《大連理工大學七十年大事記(1949-2019)》出版 2021-01-12 2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958年,中國科學家的選擇
    1958年,歷來嚴謹的科學界也颳起了浮誇的大風,不時有號稱「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見諸報端。10月,中科院召開了國慶獻禮祝捷大會,據說各科研單位3個月時間內完成了2152項科研成果,其中超過世界水平的有66項。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二十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二十一) 2020-11-27 22: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020年網絡安全大事記
    以下,安全牛圍繞2020年網絡安全十大熱點,簡要回顧和盤點2020年網絡安全重大事件和數據統計,並在文章末尾附上相關大事記列表(2019年1月開始,安全牛網絡安全大事記實現在線動態更新,讀者可在安全牛網站上隨時查閱最新數據)。
  • 【今日歷史】10月29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一、國內大事記1902年10月29日 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招生116年前,1902年10月,吳馨將家塾遷至上海小南門內,擴大規模,改名務本女塾。由吳綜理、陸仲炳、陳菊生等任專任教員,沈頌平、沈叔逵、沈碩庵、王季貞、陳景韓等任義務教員。
  • 【共和國榮譽】離國家機密最近,卻被隱藏30年,他故事讓人淚如雨下!
    【共和國榮譽】離國家機密最近,卻被隱藏30年,他故事讓人淚如雨下!他就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 2019年9月17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 93歲的黃旭華 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事記(2020年9月1日—今)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事記(2019年12月—2020年1月20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事記(2020年1月21日—2020年8月31日)  【財新網】  12月4日  12月4日,國家衛健委通報,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2例(均為境外輸入
  • 資料:剛果共和國國家概況
    【國名】剛果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ngo,La République du Congo),簡稱剛果(布)。  【面積】342000平方公裡。  【人口】424萬(2011年)。全國有大、小民族56個,屬班圖語系。
  • 1958---中國科學院
    決定由錢學森、趙九章、郭永懷、陸元九等負責擬定發展人造衛星的規劃草案,並把衛星研製任務定為院1958年頭號重點任務,代號581。為此成立「581組」,錢學森任組長,趙九章、衛一清任副組長,負責組織和協調人造衛星、火箭探空業務。
  • 質量建設大事記(1949-2009)
    一個甲子的輪迴之後,當我們站在歷史的這個節點,梳理共和國質量建設的偉大成就,這本身就是一種豐實的收穫,一如這個金色的秋天。       一樁樁質量大事件刻上新中國的年輪,一串串閃光的腳印留在新長徵的路途,一頁頁多彩的篇章載入中華民族不朽的史冊。
  • 從《1958年設想的2000年上海》淺談未來
    最近小青看到一篇《1958年設想的2000年上海》覺得很受有趣所以發出來給大家一起欣賞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雖然文章是1958年撰寫的,很多設想局限於當時的科技發展,現今看來有些幼稚。但是這些夢想在60年後,按部就班的在實現,可能我們沒有實現完全自動化,免費化,但是我們的確在一步步地隨著科技發展進行著。在社會的飛速發展下,5G技術+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都在幫助人們趨近於實現這個目標。北大青鳥助力社會發展,助力高科技的研發與實現,從北大青鳥畢業的學員也在為社會的發展進步付出努力。
  • 共和國大事記(2014——2017)
    2014年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出明確要求。7月22日,全國政協召開「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題協商會。2015年「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衝刺的5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5年。6月15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召開,議題是圍繞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議政建言。
  • 2011年中國品牌大事記盤點
    編者按:「中國品牌大事記」是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發展研究中心的常規研究項目。從2008年1月起,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發展研究中心開始對當月發生的中國品牌大事進行觀察、梳理和總結,每月初公布上月的「中國品牌大事記」,並授權合作媒體對外發布。
  • 老照片:鮮為人知的遠東共和國
    遠東共和國於1920年4月6日成立,雖然在名義上是獨立的,但主要是蘇俄控制,目的是在蘇俄和被日本佔領的濱海邊疆區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地帶。這個共和國是列寧為首的俄共(布)中央為避免與日本直接交涉而採取的暫時的權宜之計。1922年11月5日,日本從濱海邊疆區撤退後,遠東共和國撤消合併到蘇俄 。
  • 美刊總結2012年科學大事記|2012|科學|大事記_網易新聞
    核心提示:美國《大眾科學》近日刊出2012年重大科學事件,颶風「桑迪」重創美國,「好奇」號探測器著陸火星等。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2013年1月號(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2012大事記1.颶風「桑迪」
  • 人民大會堂:共和國的紅色地標
    原標題:人民大會堂:共和國的紅色地標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十大建築」之首,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共商國是、國家舉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因其規模龐大、技術繁雜、文化藝術水準高、建造周期極短,建造人民大會堂在當時被視為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1958年:提出「大躍進」口號 導致席捲全國大饑荒
    大躍進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1956年對經濟工作中過急情況的糾正是「反冒進」。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農業發展綱要十四條(修正草案)》,這實際是農業「大躍進」的綱領。1958年5月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是發動「大躍進」運動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制定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任務和指標。在這之後制定的1958年國民經濟計劃的第二本帳的主要指標過高,造成了經濟工作中的急於求成和急躁冒進。  從1958年11月開始,中共中央開始糾正「大躍進」運動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