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映的一部電影Jack the giant slayer,中文譯名《巨人捕手傑克》讓人驚訝於那些巨人族的龐大身軀和無窮的力氣。
在世界各個民族的傳說中,巨人幾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希臘神話「奧得賽」裡英雄俄底修斯在海島上遇到的獨眼巨人到格林童話裡傑克的豌豆與巨人。
中國古代神話共工怒撞不周山到秦始皇鑄造十二金人,在神話傳說和歷史記載中似乎都有巨人的影子。
關於中國古代巨人的記錄見於《詩經•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故事講的是周的始祖母姜嫄,她不小心踩了巨人的足跡而心動有孕,生下了后稷。這個有濃厚神話色彩的傳說裡的存在巨人,當然只說有足跡。
《漢書》第二十七卷《五行志》中記載:「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監洮。……是歲,始皇初並六國,反喜以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像之。」也就是說在秦始皇26年(西元前220年),有十二個身高五丈,足長六尺的巨人,穿著奇怪的服裝在監洮(今天的甘肅省岷縣)附近出現。當時秦始皇剛剛吞併了六國,認為這是吉祥的兆頭,於是收繳、融化了全天下的兵器,按著巨人的形象鑄成了12個銅像。可見古人傳說或記載中有他們的身影,但是歷史上真的存在嗎?以作者班固的治學態度,應該在史書中不會信口開河。
世界上存在著一些不可思議的龐大建築物或自然奇觀,如埃及和墨西哥的金字塔、英國的巨石陣和復活節島上的巨人石像,人們都會情不自禁想這些龐然大物多是一些巨人建造起來的。
在大不列顛和愛爾蘭,一直流傳著愛爾蘭巨人的傳說,在愛爾蘭北部Antrim平原約80公裡處大西洋海的邊緣有一陡峭長達八公裡的奇巖怪石海岸線──賈恩茨考斯韋海岸,稱巨人堤或巨人岬,又稱為巨人之路。
一段有趣的傳說菲恩科爾(Finn McCool)巨人為了應付蘇格蘭巨人貝南德納挑戰,而建築此堤道。
有一天蘇格蘭巨人貝南德納(Benandonner)真的打過來,蘇格蘭巨人塊頭之大,出乎菲恩科爾(Finn McCool)想像,嚇得他落荒躲起來。他的妻子化解了這危機,讓他假扮是自己的嬰孩,嘴咬奶瓶,穿上尿布,躺在大搖籃。貝南德納看了愛爾蘭的巨人小嬰兒都這麼大,想必其父親更不得了,所以自動撤退了。但為防追兵,貝南德納也踢斷了堤道,所剩的殘餘就是今天的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系天然的玄武巖石柱組成,由總計約4萬根六角形石柱組成8公裡的海岸。所有的玄武巖柱不可思議地綑紮在一起,其間僅有極細小的裂縫,地質學家把這些裂縫稱為「節理」。這些石柱連綿有序,氣勢壯觀磅礴,呈階梯狀延伸入海。石柱有的高出海面6m至12m左右,有的淹沒於水面下或與海面持平。陸上形成的玄武巖,呈繩狀構造,塊狀構造和柱狀節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巖,常具枕狀構造。系地質變化而來,當然之前的由一個巨人修築而成也就是一個傳說。
當然,巨人之路只是自然現象,而非真正巨人傑作,但是在愛爾蘭北部確實存在高於常人的「巨人」, 「北愛爾蘭巨人」—— 查爾斯-伯恩的舞臺角色名稱是「奧布裡恩」,他誕生於1761年北愛爾蘭利特勒布瑞治地區。雖然他宣稱自己身高超過8英尺,但現代研究人員對其骨骼測量顯示,他的身高為7英尺11英寸。查爾斯死後,他的屍體被18世紀醫生約翰-亨特(John Hunter)收藏,目前這具巨大的骨骼保存在英國皇家醫學院倫敦總部的亨特博物館中。
英國科學家研究顯示,1500年前首次出現的人類基因突變導致了北愛爾蘭地區出現「巨人症」,致使他們家族身體過度生長。
負責該項研究的英國和德國科學家從兩顆愛爾蘭巨人的牙齒中提取了DNA。
他們分析顯示現今北愛爾蘭四個家族中仍有巨人症患者,他們與芳基烴交互蛋白質基因(AIP)突變相吻合。這種基因突變引發大腦底部腦下垂體腫瘤增長,垂體腫瘤可導致身體組織增長反常,就如同查爾斯出現的巨人症,或者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症狀包括:皮膚層變厚,手腳增長,面部特徵扭曲,以及身體器官生長過快。
倫敦醫學院的馬爾塔-卡布尼茨(Marta Korbonits)教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撰文指出,通過分析DNA,科學家推斷所有攜帶芳基烴交互蛋白質基因突變的人群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計算顯示基因突變發生於1500年前,這種基因遺傳了66代。同時現今仍有200-300人攜帶該突變基因。此研究解開了18世紀以來的愛爾蘭巨人之謎。
Marta Korbonits教授說:「這種觀點起初聽起來讓人感覺很怪異,但當我們收集更多的數據,以及發現受該突變基因影響的人群時,我們證實了之前的理論。目前,這項研究最大的意義在於臨床應用,我們將儘可能地跟蹤那些攜帶基因突變的人群,並在他們形成巨人症前進行治癒。」
所以歷史上關於巨人的傳說的故事就是現實中巨人症的投射。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如果您或您周邊的人如果有人真的有所謂「七尺男兒」塊頭或身高的人,不妨建議做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篩查,最重要的是葡萄糖負荷後測生長激素。因為健康比高度更重要!
資料整理 譚惠文醫師 (華西醫院內分泌代謝科)
部分信息來自於美國內分泌年會Marta Korbonits教授關於巨人症主題演講(ENDO2015,Mar 5th -8th, San Diego,CA)
醫聯:一個有態度,更有溫度的醫生實名學術社交平臺。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二維碼搶先體驗醫聯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