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對鑽探實施實時監控。(記者任浩攝)
「今天是湖北經濟發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好日子!」昨日上午,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周堅衛來到簰深1井工地,他充滿感情地說,「作為一個老鑽井工人,我沒見過這麼先進的鑽機,這麼好的鑽井房,但願我們的工人兄弟把這口井打好。」
儘管江漢油田方面對簰深1井的前景持謹慎態度,對簰洲地區油氣儲量更是諱莫如深,周堅衛在開鑽典禮上還是滿懷豪情地說了一句:湖北缺煤少油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原石油工業部老部長閻敦實說:「這口井只能打成,不能打壞!」
這些話如春天的消息,激發人們對勝利捷報的期待。
從勘探到試鑽,只用了3個月
去年12月9日開始,江漢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在以簰洲灣鎮為中心點、施工面積約2340平方公裡的工區內實施二維地震勘探,這個工區涵蓋仙桃、洪湖、漢南等區域。
據專家介紹,「簰洲構造」位於中揚子———江漢平原區域南部。整個工區內,地表條件極其複雜,涉及大面積溼地保護區及蘆葦蕩,全部17條測線將27次穿越長江、東荊河,江面最寬處3公裡,跨江作業難度大、技術要求高。
此次勘探由江漢油田266國家甲級地震隊組織實施,採取兩種方式進行。一是進行人工打井、井下激發、儀器接收地震波的作業方式。每個爆破點深12米,寬1米,放入6公斤到9公斤炸藥,引爆後製造「人工地震」,然後收集地震波作綜合分析。整個工區總共挖了7000多個炸點,高峰期1000多人同時作業,歇人不歇車,24小時連續勘探。
二是在堤防禁炮區採用可控震源車進行作業。在簰洲工區,可控震源車共有4臺。據介紹,此車系法國進口,每臺價值6000萬元。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車輛自身產生的劇烈震動,採集地下數據。
2月15日,整個工區的二維勘探結束。所得數據被送往北京中石化總部會商。會商結果表明,這塊土地屬典型的海相地質結構。
2月24日,江漢油田鑽井公司進駐嘉魚簰洲灣鎮,開始打第一口試驗井———簰深1井。井場位於簰洲灣鎮大垸村6組一片開闊的田地,從鎮區驅車到井場,要經過一條長1500米的基耕路,路基全部用鋼板鋪成。工作人員介紹說,因為施工現場土質鬆軟,為確保車輛順利通行,施工方在井場的地面鋪設了500多塊鋼木板,每塊板價值9800元。
試驗井設計深度為6950米,這口井完成後,整個簰洲地區的地質構造和資源分布情況將會得到比較清晰的呈現。
據了解,當年開發大慶油田,鑽探井只打到地下1720米就發現了石油。前不久發現的四川普光氣田,鑽探深度也只有3000多米。
江漢油田施工方負責人說,簰洲的油氣開發,從勘探到鑽井,只用了3個月時間,這是以往需要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人們期待,一年後,深入地下近7000米的「簰深1井」,如願帶來更多好消息。
簰洲油氣,「千呼萬喚始發現」
簰洲灣,上世紀30年代因「簰」而名,因為緊臨長江,這裡曾是商賈雲集之地。至80年代初,簰洲灣一批鄉鎮企業崛起,這裡的紡織、建材在全國小有名氣。1998年,一場大洪水,一個被救出的叫江珊的小女孩,讓許多人記住了這個水患之地。
如今,因為可能蘊藏的大型油氣資源,簰洲灣再次吸引世人目光。
簰洲灣的油氣勘探,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起步。鎮黨委書記餘忠東介紹,改革開放後,這裡曾有兩次成規模的勘探行動。一次是1982年左右,一次是1990年至1991年間,勘探人員還在位於新洲村的一片地裡,挖了一口試驗井———簰參1井,當時曾鑽至地下3000米。
因技術不成熟,這兩次勘探均無果而終。當年的「簰參1井」早已用土填埋,記者來到井場,看到的是一片叢生的蘆葦。
近年來,隨著中石化「東部硬穩定、西部快上產、天然氣大發展」資源戰略的全面推進,海相領域油氣勘探步伐不斷加快,一批重點勘探目標相繼鑽探並取得歷史性突破。江漢平原海相已經納入中石化油氣資源戰備突破的重點區域。
去年11月,中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陳同海來江漢油田視察,要求江漢油田油氣並舉,跳出潛江找資源,加快簰洲地區勘探工作。
根據這一指示,江漢油田組織科研人員,對簰洲地區的地震老資料進行重新分析,迅速提出地震部署建議,得到總部批准。
在省委、省政府及各地方政府支持下,江漢油田快速完成了簰洲地區二維地震資料的野外採集、室內處理和解釋工作。
中石化總部專家對這些資料進行新一輪綜合評價,認為簰洲構造圈閉面積大,保存條件優越,預測圈閉資源量1442億至2472億立方米,是一個有利的勘探目標。
有關專家經過周密論證,決定在簰洲構造上部署一口區域探井———簰深1井。
江漢石油分公司經理方志雄介紹說,簰深1井是一口參數井和科探井,以獲取各類地質工程參數為主要目標,同時兼顧油氣發現。
江漢石油管理局局長張召平說,隨著油田海相勘探在鄂西渝東建深1井取得突破性進展,江漢油氣主業發展充滿活力,油田上下對江漢勘探突破前景充滿信心。
突破平原海相,簰深1井擔大任
上世紀,世界石油勘探界普遍認為,要想找石油,一定要到海相地層裡找,我國卻在陸相地層發現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這一方面讓我國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另一方面也將我國的地質勘探限定在「陸相生油」圈子,很多外國人誤認為「陸相生油」就是中國的地質特點。
據介紹,目前全球已發現的油氣儲量,90%存在於海相地層裡,而我國有450萬平方公裡的海相地層。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科研人員就開始了在海相地層找油的努力。歷經半個多世紀,中石化、中國石油大學等單位終於聯合攻克了這一難題。
前不久,中石化在四川東北地區發現普光氣田,已探明儲量3560.72億立方米,為中國第二大氣田。這是我國第一次在海相地層裡找到大規模氣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光鼎認為,這在中國是打開了海相勘探的一個新領域。
簰洲地區油氣勘探取得的突破,為我國海相找油理論添了一個有力的佐證。川東北的重大發現,更激發了中石化對湖北地區海相油氣勘探的決心。「今天的場面,使我想起了38年前江漢會戰的情景。」原石油工業部部長閻敦實曾參與江漢油田、中原油田建設,他用略帶激動的語氣說,北京的很多專家初步看了簰洲二維地震勘探資料,認為這裡是世界上找油找氣最好的地方。
閻敦實打了個比方,簰洲地質構造像一個倒扣的洗澡盆,且沒有裂痕,是目前海相油氣勘探較為有利和現實的區帶。
閻敦實說,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凡是在川東北出現的油氣地層,在簰洲全部存在,有的地層甚至名字都完全一樣。專家預測,這裡有可能發現13套類似川東北地區的氣田。「在簰洲打一口驗證井,檢驗專家的判斷是否正確,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性探井。」閻敦實說,簰深1井不僅可以為油氣探路,還可以提供地熱資料,地熱開發前景也十分光明。「簰深1井開鑽,標誌著第二次江漢會戰的序幕拉開了。」中國石化股份公司高級顧問牟書令也對簰深1井滿懷期待。他說,專家研究表明,南方海相不僅僅有普光,江漢盆地是繼四川之後又一個有可能建成大規模氣田的地區。在中國廣大的海相領域,還會有更多的油氣田被發現。
牟書令表示,中石化將用最好的技術、設備和人才,打好簰深1井,為進一步突破平原海相,實現中國石油工業二次創業作出貢獻。
支持油氣開發,簰洲灣全力以赴
據了解,簰深1井一旦突破,江漢油田將會在簰洲灣正式打生產井,每口生產井佔地約100畝,井場周圍500米範圍內都不能住人。屆時,整個簰洲灣地區將會變成一個油氣生產區。「那將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簰洲灣鎮黨委書記餘忠東拿出厚厚一疊材料給記者看,這上面記載著市、縣、鎮三級政府支持和服務油氣勘探開發的具體內容。
嘉魚縣成立簰洲灣油氣勘探開發前期工作指揮部,縣委書記王兆民任政委,縣長夏福卿任指揮長。王兆民說:「我們無條件提供服務,全力以赴支持油氣勘探。」
簰洲灣鎮成立6個協調專班,為勘探開發提供全程服務。鎮裡出臺的一份文件規定:群眾有事不準找油田,直接找鎮政府,任何人不得阻撓施工。
簰洲灣鎮紀委書記熊自亮現在的辦公地點不在鎮委大院,而在簰深1井現場,鎮裡委派他專門負責施工方與當地政府和百姓之間的協調工作。
熊自亮說,簰深1井臨時徵地43畝,涉及的30多家農戶沒有一家扯皮,百姓對油氣勘探十分支持。二維勘探期間,因為實施人工爆破,很多養魚戶的魚棚被震垮,一些溝渠、水田被破壞,鎮政府自籌資金對農戶進行補償。
熊自亮還談到,江漢油田的施工人員進駐簰洲灣之初,後勤保障尚未建立,當地老百姓把自家最好的房子騰出給工程人員住宿,把自家的鍋碗瓢盆拿出來,讓工人們做飯。
當地政府在人員、機械、材料等方面,為井場建設提供方便,施工方需要什麼,政府馬上組織到位。因為有地方的協作,簰深1井井場建設只用了1個月時間。
江漢石油公司266地震隊一位負責人說:「我們走了很多地方,感到簰洲的協調和服務工作做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