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
突然,腦海裡蹦出了一句話:
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這一句,你是不是很熟悉?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一個體驗?
當你試著去到陌生的地方,便會對於生死、孤獨還有黑暗,有了一種莫名其妙的發散性思考。
這些糾葛中,或多或少地呈現著我們對於生命次序的思考。
很早之前,讀了米蘭昆德拉《生活在他方》,哪怕過了若干年,對於書中的片段,還能夠有一些印象。
比如:
問題並不是這個世界不自由,而是人忘卻了自由。
再或者:
革命和青春是一對伴侶。革命會全盤接受青春,讓青春躲在它保護之下。
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呢?
據說,有一個捷克人,要申請移民籤證,移民局的官員問他到哪裡去,他說哪兒都行。
於是,官員給了他一個地球儀,讓他自己挑。
他把地球儀緩緩地轉了幾個圈,然後對那個官員說「你們還有沒有別的地球儀?」
這個幽默而又痛楚的捷克人就是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他方》,透過描述一位詩人的誕生與死亡,以及詩人與生命中最重要兩個女人的糾葛——母親與紅髮女友,也闡釋了當時革命的社會氛圍。
那個時期,世界各地的青年都在革命,如法國五月風暴學運、日本全共鬥、捷克布拉格之春、美國金恩博士被刺殺甘迺迪總統被槍殺,包括中國文化大革命都還在延續等。
眼見著,到處都有種思想上的騷動,相對於臺灣是被迫沉默,那是時代下的禁忌。
雖然環境不自由,但意識到自由,現在雖然自由,反而不自由。
在《生活在他方》中,詩人終日在想像與現實之間拉扯,有時以為可以改變世界,卻發現只有性愛才是真實。
繼而,有人評價說,這是一段帶著謊言與自戀的青春。
誠然,米蘭昆德拉的文字相當優美,他的敘事方式很吸引人,文筆流暢細膩。
每當我們閱讀他的文字時,總會容易沉溺在他醍醐灌頂的一句話當中。
的確,只是簡單的一句,卻激蕩著我們的內心,且久久不能自已。
我想,《生活在他方》這是一本能夠讓你和我都會想要閱讀很多次的書籍,裡面有著太多需要反覆揣摩、細心品讀的內容。
然而,經典的書不就是為了讓不同時空的人交互的麼?
從此,我們也因為經典讓生命的相遇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那麼,聰明的你,知道自己此刻正生活在哪裡嗎?
(註:圖片均來自網絡,謝謝)